秋,吴主遂幽太子和。将军朱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加◇雅性仁孝,天下 归心。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群司坐 谏诛放者以十数。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立子亮为太子 中郎将陆抗屯柴桑,诣建业治病。病瘥,当还,吴主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 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是时,吴主颇寤太子和之无罪。冬,吴 主祀南郊还,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吴主以太子亮幼少,议所付托,孙峻荐大将军诸葛恪可付大事。吴主嫌恪刚愎自 用,峻曰:“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乃召恪于武昌。恪将行,上大将军吕 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 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时成谓之失言。 虞喜论曰:夫托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兼二至而管万机,能 胜之者鲜矣。吕侯,国之元耆,志度经远,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 元逊之疏,机神不俱者也!◇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 谏急于风移,岂得殒首殿堂,死于凶竖之刃!时人奇其英辩,而哂吕侯无对为陋, 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昔魏人伐蜀,蜀人御 之,精严垂发,而费祎。方与来敏对棋,意无厌倦。敏以为必能办贼,言其明略 内定,貌无忧色也。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为蕞尔之国,而方 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②斯乃祎性之【取独】 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往闻长宁之 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皆足以为世鉴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七》,有删改) 【注】①思子之宫:官室名。汉武帝时,戾太子因蛊惑事被迫自杀后,武帝知其 冤,于是作思子宫。②元逊:诸葛恪的表字。③费祎:字文伟 ②这就是费祎的性情宽厚简单,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郭循杀害。 这难道不是凶兆在那里显现同时灾祸在这里形成吗?(6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 坐:因…犯罪 B.而哂吕侯无对为陋 哂:讥笑 C.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矜:矜持 D.往闻长宁之甄文伟 甄:鉴别 9.C【夸耀】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 ②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③◇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 A.①以②乃③若B.①则②且③何 C.①则②乃③若D.①以②且③何 10.A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土 思明恪之劣也!” A.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 /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秋,吴主遂幽太子和。将军朱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加◇雅性仁孝,天下 归心。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①,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群司坐 谏诛放者以十数。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立子亮为太子。 中郎将陆抗屯柴桑,诣建业治病。病瘥,当还,吴主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 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是时,吴主颇寤太子和之无罪。冬,吴 主祀南郊还,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吴主以太子亮幼少,议所付托,孙峻荐大将军诸葛恪可付大事。吴主嫌恪刚愎自 用,峻曰:“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乃召恪于武昌。恪将行,上大将军吕 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 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时成谓之失言。 虞喜论曰:夫托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兼二至而管万机,能 胜之者鲜矣。吕侯,国之元耆,志度经远,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 元逊②之疏,机神不俱者也! ◇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 谏急于风移,岂得殒首殿堂,死于凶竖之刃!时人奇其英辩,而哂吕侯无对为陋, 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昔魏人伐蜀,蜀人御 之,精严垂发,而费祎③方与来敏对棋,意无厌倦。敏以为必能办贼,言其明略 内定,貌无忧色也。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为蕞尔之国,而方 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②斯乃祎性之【取独】 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往闻长宁之 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皆足以为世鉴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七》,有删改) 【注】①思子之宫:官室名。汉武帝时,戾太子因蛊惑事被迫自杀后,武帝知其 冤,于是作思子宫。②元逊:诸葛恪的表字。③费祎:字文伟。 ②这就是费祎的性情宽厚简单,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郭循杀害。 这难道不是凶兆在那里显现同时灾祸在这里形成吗? (6 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 坐:因……犯罪 B.而哂吕侯无对为陋 哂:讥笑 C.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 矜:矜持 D.往闻长宁之甄文伟 甄:鉴别 9.C 【夸耀】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 ②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③◇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 A.①以②乃③若 B.①则②且③何 C.①则②乃③若 D.①以②且③何 10.A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 思明恪之劣也!” A.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 /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B.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 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C.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日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 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D.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 /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l. D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全公主与鲁王孙霸从中作梗,吴主最终有了废掉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的 想法 B.吴主听信谗言,先幽禁孙和,最终流放孙和;他在与陆抗泣别之时,坦陈自 己的错误,决定召孙和回来。 C.诸葛恪面对接受治理天下大事的托付,没有接受吕岱的告诫:时人欣赏他的 机智善辩,而认为吕岱失言 D.魏人伐蜀之时,费祎正与人下棋,毫无畏惧之意。文章认为他与拒绝吕侯的 诸葛恪一样,都无忧患意识。 12.B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5分) (2)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 哉!(5分) 13.(10分)①全公主已经与太子孙和有嫌怨(矛盾),就想预先奉承结交孙亮, 于是多次称赞孙亮之美,并把她丈夫的女儿嫁与孙亮为妻 评分标准:重点词“隙”“结”“数”“以”“妻”,译错一处扣1分 ②这就是费祎的性情宽厚简单,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郭循杀害 这难道不是凶兆在那里显现而灾祸在这里形成吗?(6分) 评分标准:5分,重点词“乃”“细微”、被动句,“岂非……哉”“兆”;译 错一处扣1分。 日照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颜洞记 徐霞客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城南临 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 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 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哨 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 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丕 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
B.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 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C.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 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D.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 /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11.D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全公主与鲁王孙霸从中作梗,吴主最终有了废掉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的 想法。 B.吴主听信谗言,先幽禁孙和,最终流放孙和;他在与陆抗泣别之时,坦陈自 己的错误,决定召孙和回来。 C.诸葛恪面对接受治理天下大事的托付,没有接受吕岱的告诫;时人欣赏他的 机智善辩,而认为吕岱失言。 D.魏人伐蜀之时,费祎正与人下棋,毫无畏惧之意。文章认为他与拒绝吕侯的 诸葛恪一样,都无忧患意识。 12.B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 (5 分) (2)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 哉! (5 分) 13.(10 分)①全公主已经与太子孙和有嫌怨(矛盾),就想预先奉承结交孙亮, 于是多次称赞孙亮之美,并把她丈夫的女儿嫁与孙亮为妻。 评分标准:重点词“隙”“结”“数”“以” “妻”,译错一处扣 1 分。 ②这就是费祎的性情宽厚简单,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郭循杀害。 这难道不是凶兆在那里显现而灾祸在这里形成吗?(6 分) 评分标准:5 分,重点词“乃”“细微”、被动句,“岂非……哉”“兆”;译 错一处扣 1 分。 日照市 2013 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游颜洞记 徐霞客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城南临 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 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 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哨 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 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 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 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 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 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搗穴 昋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稍南上,洞门廓然 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 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 遂瞰洞而下。 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 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 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 环壁无可上。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其地南北 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 抵南崖。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 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 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太阳促之,导人 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 (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循:顺着,沿着 B.峡甚逼,水倾其中 逼:迫近,接近 C.中忽辟门延景【日光】 延:引进 D.已陟东壁回环上 陟:登,升 9.B(逼,狭窄) 始悔为导者误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辄架木以渡 常以身翼蔽沛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遂瞰洞而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 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 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 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 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稍南上,洞门廓然, 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 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 遂瞰洞而下。 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 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 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 环壁无可上。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其地南北 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 抵南崖。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 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 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太阳促之,导人 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 (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 循:顺着,沿着 B.峡甚逼,水倾其中 逼:迫近,接近 C.中忽辟门延景【日光】 延:引进 D.已陟东壁回环上 陟:登,升 9.B(逼,狭窄) 始悔为导者误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辄架木以渡 常以身翼蔽沛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遂瞰洞而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D
10.D(A.前一句连词,表示目的,来;后一句介词,表凭借,用。B.前一句 介词,被;后一句介词,替,给。C.前一句连词,表修饰;后一句连词,表递 进。D.均为副词,竟,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λ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A.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 B.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 耶 C.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 D.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 11.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府颜洞在云南省南部的临安府境内,府城南部的泸江以及临安府的众多河 流,都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B.去颜洞的路,应当渡过泸江桥,导游却直接从寺前小路往东北走经过赛公桥上 山,到了金鸡哨,只能远看洞顶的石崖,无法看见洞。 C.云津洞非常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后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开辟 个洞门,上面绝壁旋绕,奇妙绝顶。 D.南崖下有个石洞朝东,两边的石崖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 而去,气势极其雄壮,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 12.D(“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错,原文是说“盖水洞后门也”)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 洞者。(5分) 13.(1)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 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5分。苦:感到痛 苦:乘:趁机;托言:借口;绝:使……绝迹;句式“官长游洞者”各1分) (2)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5 分) (2)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 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5分。掩:遮掩;但:只 捣穴吞流:水捣洞穴、洞吞江流:隐形:隐藏形迹;句式“门犹为曲掩”各 分) 【参考译文】 临安府颜洞共三个洞,是姓颜的典史所开辟的,最为著名。我到云南省,往南抵 达省南临安府。府城南部临近泸江。泸江从西边的石屏州异龙湖流来,往东北穿 出颜洞;全临安府的众多河流,也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10.D(A.前一句连词,表示目的,来;后一句介词,表凭借,用。B.前一句 介词,被;后一句介词,替,给。C.前一句连词,表修饰;后一句连词,表递 进。D.均为副词,竟,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A.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 耶 B.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 耶 C.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 耶 D.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 耶 11.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府颜洞在云南省南部的临安府境内,府城南部的泸江以及临安府的众多河 流,都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B.去颜洞的路,应当渡过泸江桥,导游却直接从寺前小路往东北走经过赛公桥上 山,到了金鸡哨,只能远看洞顶的石崖,无法看见洞。 C.云津洞非常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后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开辟一 个洞门,上面绝壁旋绕,奇妙绝顶。 D.南崖下有个石洞朝东,两边的石崖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 而去,气势极其雄壮,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 12.D(“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错,原文是说“盖水洞后门也”)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 洞者。(5 分) 13.(1)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 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5 分。苦:感到痛 苦;乘:趁机;托言:借口;绝:使……绝迹;句式“官长游洞者”各 1 分) (2)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5 分) (2)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 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5 分。掩:遮掩;但:只; 捣穴吞流:水捣洞穴、洞吞江流;隐形:隐藏形迹;句式“门犹为曲掩”各 1 分) 【参考译文】 临安府颜洞共三个洞,是姓颜的典史所开辟的,最为著名。我到云南省,往南抵 达省南临安府。府城南部临近泸江。泸江从西边的石屏州异龙湖流来,往东北穿 出颜洞;全临安府的众多河流,也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于是在城东接待寺找了一名导游。去颜洞的路,应当顺着府城向南走,过泸江桥。 导游从寺前的小路往东北行,就没能过泸江,往东观看三股溪流会合的地方。过 赛公桥,上山,是金鸡哨。哨南泸江与各股水流汇合,从这里往东流入峡谷。峡 谷十分狭窄,江水倾泻其中,往东流到泂口还有一里左右。远远看去,洞顶两边 如刀劈开的石崖,像门一样地对峙着,洞直直从门下穿过,被重重的山冈包围挟 持,无法看见。 请求当地人引导我进去,都说:“水位涨,水流急,现在不是游洞的季节。如果 在两个月前的枯水季节,可以不架桥就进洞了;现在即使有桥,也不能进去,更 何况没有桥呢!”洞里的桥不只一座,洞中每一处水深的地方,都架有木桥渡过。 从前惯例,按察使来游颜洞,架桥要花费将近百两银子,其它费用也要花费百两 银子。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 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我决心一定要去到洞口 当地人说:“必须渡过泸江,到江南岸,顺着峡谷进去,就是走所说的泸江桥大 路。”我才后悔被导游耽误了,于是离开水洞,去寻找南明、万象两个陆洞。 从金鸡哨往东下坡,又登上山顶。往东俯瞰,峡谷中的江水绕着峡谷往东流进洞, 洞口就在东边的峡谷下面。 我所登上的山顶,正好与洞顶两边的石崖平行相对,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 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 经暴露无遗了。往东北走三里,越过岭脊下山,抵达峡谷中。稍稍往南上去,便 是十分开阔的洞口,洞门上写着“云津洞”三个大字,原来是水洞的中门。游颜 洞以游云津洞最为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大约四五里深,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 行,途中忽然辟有洞门,引进日光,洞上面又有绝壁旋绕,所以自然是奇妙绝顶。 我没能从前门进入水洞,于是俯视着洞而下。 下到水边,估量洞的大小,水面有三丈宽,洞有五六丈高,而位于东西之间正当 门的透明处,洞的直径大约二十丈。但水从洞中流出流进,一直逼近朝外的洞壁, 所以没有桥就不能行走。西边的出水洞,逐渐地暗下去而不能看得很远;东边水 流进洞穴之处,旁边渐渐拓开,隔着水眺望,其中钟乳石柱直立,缤纷窈窕。又 往上走出洞外,眺望洞口上的东南北三面,都是崖壁环绕无法上去。仍然往西从 原路出来,往北上山。往东走一里,越岭,继而登上了东边的崖壁,回环上岭。 这里南面、北面分别耸起层层山峰,石崖不时地突起,万象洞就在北面石崖上, 而导游却乱说在南面崖下。直下一里,抵达南崖。一个石洞朝东,有四丈高,水 从洞中涌出,两边的石崖像两只角一样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泂就破 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原来是水洞的后门 又往东走二里,拉住路人询问,万象洞在西北岭上。我还想去到洞口,但天色已 是傍晚,距离住宿的旅馆还有十里路。想颜洞这三个洞,思念了数十年,奔走万 里路终于来到,却受彝人叛乱阻碍,太阳催促,再加上导游误导,生平所经历的 游览,这次是最多灾多难的啊! 潍坊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献骊姬 刘向 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初,献公娶于齐,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 又娶二女于戎,生公子重耳、夷吾。献公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生奚齐、 卓子
于是在城东接待寺找了一名导游。去颜洞的路,应当顺着府城向南走,过泸江桥。 导游从寺前的小路往东北行,就没能过泸江,往东观看三股溪流会合的地方。过 赛公桥,上山,是金鸡哨。哨南泸江与各股水流汇合,从这里往东流入峡谷。峡 谷十分狭窄,江水倾泻其中,往东流到洞口还有一里左右。远远看去,洞顶两边 如刀劈开的石崖,像门一样地对峙着,洞直直从门下穿过,被重重的山冈包围挟 持,无法看见。 请求当地人引导我进去,都说:“水位涨,水流急,现在不是游洞的季节。如果 在两个月前的枯水季节,可以不架桥就进洞了;现在即使有桥,也不能进去,更 何况没有桥呢!”洞里的桥不只一座,洞中每一处水深的地方,都架有木桥渡过。 从前惯例,按察使来游颜洞,架桥要花费将近百两银子,其它费用也要花费百两 银子。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 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我决心一定要去到洞口, 当地人说:“必须渡过泸江,到江南岸,顺着峡谷进去,就是走所说的泸江桥大 路。”我才后悔被导游耽误了,于是离开水洞,去寻找南明、万象两个陆洞。 从金鸡哨往东下坡,又登上山顶。往东俯瞰,峡谷中的江水绕着峡谷往东流进洞, 洞口就在东边的峡谷下面。 我所登上的山顶,正好与洞顶两边的石崖平行相对,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 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 经暴露无遗了。往东北走三里,越过岭脊下山,抵达峡谷中。稍稍往南上去,便 是十分开阔的洞口,洞门上写着“云津洞”三个大字,原来是水洞的中门。游颜 洞以游云津洞最为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大约四五里深,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 行,途中忽然辟有洞门,引进日光,洞上面又有绝壁旋绕,所以自然是奇妙绝顶。 我没能从前门进入水洞,于是俯视着洞而下。 下到水边,估量洞的大小,水面有三丈宽,洞有五六丈高,而位于东西之间正当 门的透明处,洞的直径大约二十丈。但水从洞中流出流进,一直逼近朝外的洞壁, 所以没有桥就不能行走。西边的出水洞,逐渐地暗下去而不能看得很远;东边水 流进洞穴之处,旁边渐渐拓开,隔着水眺望,其中钟乳石柱直立,缤纷窈窕。又 往上走出洞外,眺望洞口上的东南北三面,都是崖壁环绕无法上去。仍然往西从 原路出来,往北上山。往东走一里,越岭,继而登上了东边的崖壁,回环上岭。 这里南面、北面分别耸起层层山峰,石崖不时地突起,万象洞就在北面石崖上, 而导游却乱说在南面崖下。直下一里,抵达南崖。一个石洞朝东,有四丈高,水 从洞中涌出,两边的石崖像两只角一样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 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原来是水洞的后门。 又往东走二里,拉住路人询问,万象洞在西北岭上。我还想去到洞口,但天色已 是傍晚,距离住宿的旅馆还有十里路。想颜洞这三个洞,思念了数十年,奔走万 里路终于来到,却受彝人叛乱阻碍,太阳催促,再加上导游误导,生平所经历的 游览,这次是最多灾多难的啊! 潍坊市 2013 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晋献骊姬 刘向 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初,献公娶于齐,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 又娶二女于戎,生公子重耳、夷吾。献公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生奚齐、 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