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市2016届高三3月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 菏泽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9-12题 霍光论 苏轼 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 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 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无尺寸 之劝,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 世之事。而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此 其故何也? 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 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 而在乎气.天下固有能办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则有侥幸之心,以一时之功, 而易万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节”,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马仲达是也 天下亦有忠义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间,而不忍负者矣,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 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故曰“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古之 人有失之者,晋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此武帝之所为取也。 《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 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 嗟夫,此霍光之谓欤!使霍光而有他技,则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乐天 下之彦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 A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苟以人臣之 势,而居于廊庙之上,以捍卫幼冲之君,而以其区区之才,与天下争能,则奸臣 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杀之柄,威盖人主,而贵震 于天下.其所以历事三主而终其身天下莫与争者,以其无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 之欤? A才能,是竞争的苗头。只有圣人在上,驱赶天下人各自为自己的职事奔走,争 着发挥自己的长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提拔 B.至于捍社稷保卫 C.则郡国边鄙之臣浅陋 D.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机会 9.C(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付以天下后世之事不赂者以赂者丧 B.才不足而节气有余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不能容于远近 D.先无尺寸之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B(B.两个都是转折关系连词。A.前者的意思是“把”,后者是“因为 C.前者的意思是“比”,后者表被动关系。D.前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 当于“的”;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山东省各地市 2016 届高三 3 月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 菏泽市 2013 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 9-12 题。 霍光论 苏轼 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 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 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无尺寸 之劝,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 世之事。而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此 其故何也? 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 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 而在乎气.天下固有能办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则有侥幸之心,以一时之功, 而易万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节”,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马仲达是也。 天下亦有忠义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间,而不忍负者矣,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 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故曰“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古之 人有失之者,晋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此武帝之所为取也。 《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 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 嗟夫,此霍光之谓欤!使霍光而有他技,则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乐天 下之彦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 A 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苟以人臣之 势,而居于廊庙之上,以捍卫幼冲之君,而以其区区之才,与天下争能,则奸臣 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杀之柄,威盖人主,而贵震 于天下.其所以历事三主而终其身天下莫与争者,以其无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 之欤? A 才能,是竞争的苗头。只有圣人在上,驱赶天下人各自为自己的职事奔走,争 着发挥自己的长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 提拔 B.至于捍社稷 保卫 C.则郡国边鄙之臣 浅陋 D.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 机会 9.C(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付以天下后世之事 不赂者以赂者丧 B.才不足而节气有余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 不能容于远近 D.先无尺寸之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B(B.两个都是转折关系连词。A.前者的意思是“把”,后者是“因为”。 C.前者的意思是“比”,后者表被动关系。D.前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 当于“ 的”;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B.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C.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D.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知人善任,所选拔的官员都能竭尽其才,而且功劳业绩显著。 B.辅佐幼主,最重要的不是有过人的才能,而是要有节操、气度和涵养。 C.霍光虽然昏庸无能,但能一心一意辅佐幼主,所以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 D.文章认为司马仲达有才能而没有节操,苟息有节操而没有气度、涵养。 12.C(说霍光“昏庸无能”不对,文中只是说他才能不突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 可以有望于其成。(5分) 2)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5分) 13.(1)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击进取来求得不寻常的功绩的人,就一定有超 群脱俗显而易见的才能,然后有希望获得成功 (2)但这种人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义的事坚决不做,因此可以轻易去死而 缺少权谋,能够为正义杀身,却不能保全他的国家 附: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只有汉武帝号称知人善任。他平生所任用的文臣武将、郡国边城的臣 子,身边的侍从、阴阳律历博学的士人,以及管理钱谷的小吏,治理刑狱、出使 外国的人,没有谁不是竭尽施展自己的才能,并各自适合他们的职事。然而这仍 然有所试用,他们的功劳业绩显著,是天下共同了解并相信的。至于霍光,起先 并无一点点功劳,而他的才气心机也并非有什么远远超过当时朝中的群臣的。但 是汉武帝把他从众人当中提拔上来,把天下后世的事托付给他。而霍光也能舍身 忘己,一心一意来辅佐幼主。处在废昌邑王立汉宣帝的关头,他的举措非常从容 而不慌乱。这是什么缘故呢? 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击进取来求得不寻常的功绩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脱俗显而 易见的才能,然后有希望获得成功。至于保卫社稷,辅佐幼主,它的难处不在于 有才能,而在于有节操,不在于有节操,而在于有涵养。天下本来就有能够办事 的人,但是由于才能超群、地位显贵,就会有侥幸取得功名的想法,凭着一时的 功劳,而看轻危害万世的祸患,所以说“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有节操”。古代 的人有丧失这一点的,司马仲达就是这样。天下也有忠义之士,可以在生死之际 把后事托付给他,而他不会忍心辜负你。但这种人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义的 事坚决不做,因此可以轻易去死而缺少权谋,能够为正义杀身,却不能保全国家, 所以说“不在于有节操,而在于有涵养”。古代的人有丧失这一点的,春秋晋国 的荀息就是这样。霍光,才能不足而节操涵养有余,这是汉武帝重用他的原因。 《尚书》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忠臣,忠实诚恳,没有别的本领。但他的心地宽 厚,能够容人容物。人家有的本领,就像他自己的本领一样。别人品德高尚,他 从内心喜欢,不仅仅在口头上称道,而且能够容纳他。这种宽洪大度的人是可以 保住我的子孙和百姓幸福的。”这说的就是霍光吧。假使霍光有其它的本事,那
A.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B.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C.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D.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11.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知人善任,所选拔的官员都能竭尽其才,而且功劳业绩显著。 B.辅佐幼主,最重要的不是有过人的才能,而是要有节操、气度和涵养。 C.霍光虽然昏庸无能,但能一心一意辅佐幼主,所以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 D.文章认为司马仲达有才能而没有节操,苟息有节操而没有气度、涵养。 12.C(说霍光“昏庸无 能”不对,文中只是说他才能不突出)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 可以有望于其成。(5 分) (2)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5 分) 13.(1)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击进取来求得不寻常的功绩的人,就一定有超 群脱俗显而易见的才能,然后有希望获得成功。 (2)但这种人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义的事坚决不做,因此可以轻易去死而 缺少权谋,能够为正义杀身,却不能保全他的国家。 附: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只有汉武帝号称知人善任。他平生所任用的文臣武将、郡国边城的臣 子,身边的侍从、阴阳律历博学的士人,以及管理钱谷的小吏,治理刑狱、出使 外国的人,没有谁不是竭尽施展自己的才能,并各自适合他们的职事。然而这仍 然有所试用,他们的功劳业绩显著,是天下共同了解并相信的。至于霍光,起先 并无一点点功劳,而他的才气心机也并非有什么远远超过当时朝中的群臣的。但 是汉武帝把他从众人当中提拔上来,把天下后世的事托付给他。而霍光也能舍身 忘己,一心一意来辅佐幼主。处在废昌邑王立汉宣帝的关头,他的举措非常从容 而不慌乱。这是什么缘故呢? 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击进取来求得不寻常的功绩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脱俗显而 易见的才能,然后有希望获得成功。至于保卫社稷,辅佐幼主,它的难处不在于 有才能,而在于有节操,不在于有节操,而在于有涵养。天下本来就有能够办事 的人,但是由于才能超群、地位显贵,就会有侥幸取得功名的想法,凭着一时的 功劳,而看轻危害万世的祸患,所以说“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有节操”。古代 的人有丧失这一点的,司马仲达就是这样。天下也有忠义之士,可以在生死之际 把后事托付给他,而他不会忍心辜负你。但这种人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义的 事坚决不做,因此可以轻易去死而缺少权谋,能够为正义杀身,却不能保全国家, 所以说“不在于有节操,而在于有涵养”。古代的人有丧失这一点的,春秋晋国 的荀息就是这样。霍光,才能不足而节操涵养有余,这是汉武帝重用他的原因。 《尚书》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忠臣,忠实诚恳,没有别的本领。但他的心地宽 厚,能够容人容物。人家有的本领,就像他自己的本领一样。别人品德高尚,他 从内心喜欢,不仅仅在口头上称道,而且能够容纳他。这种宽洪大度的人是可以 保住我的子孙和百姓幸福的。”这说的就是霍光吧。假使霍光有其它的本事,那
么他的心胸怎么能宽阔地容纳天下的有才人,怎么能喜欢天下品德高尚的人,不 妒忌不凌犯,像自己有才能有道德一样? 才能,是竞争的苗头。只有圣人在上,驱赶天下人各自为自己的职事奔走,争着 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凭着臣子的势力,处在朝廷之上,来保卫幼小的君主,靠 自己微不足道的才华,来和天下竞争能力,那么奸臣小人就会趁机来争夺那个权 力了。 霍光凭着平常人的卑微身份而掌握朝廷的生杀大权,威望盖过君主,而尊贵震动 天下。他能够历事三个皇帝却终生没有谁和他争权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别的本 事,汉武帝也因此重用他吗? 临沂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伏晅,字玄耀.曼容之子也。幼传父业,能言玄理,与乐安任防、彭城刘曼俱知 名。仕齐位东阳郡丞、鄞令。时曼容已致仕,故频以外职处,令得养焉。 梁武帝践阼,兼《五经》博士,与吏部尚书徐勉、中书侍郎周捨总知五礼事。 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①。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 湘州刺史以闻。迢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 阳时。人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郡多麻苧,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 志如此。属县始新、遂安、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 征为国子博土,领长水校尉。时始兴内史何远累著清绩,武帝擢为黄门侍郎,俄 迁信武将军、监吴郡事。咂自以名辈素在远前,为吏俱称廉白,远累见擢,咂循 阶而已,意望不满,多托疾居家。寻求假到东阳迎妹丧,因留会稽筑宅,自表解 职。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书侍御史虞嚼奏曰:“风闻豫章内史伏晅,去岁 启假,以迎妹丧为辞,因停会稽不去。入东之始,货宅卖车,以此而推,则是本 无还意。晅历典二邦,少免贪浊,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 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深怀诽怨形于辞色……请以晅大不敬论。”有诏勿 论,晅遂得就郡。 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国子博士,未赴卒。 初,晅父曼容与乐安任遥皆昵于齐太尉王俭,遥子昉及晅并见知。顷之,昉才遇 稍盛,齐末已为司徒左长史,堩独滞于参军事,及终名位略相侔。咂性俭素,车 服粗恶,外虽退静,内不免心竞,故见讥于时。然能推荐后来,常若不及,少年 士子或以此依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儒林》) 译文 伏眶生性俭朴,车辆和衣服粗劣,外表上虽退让恬静,内心免不了暗自争胜,所 以被时人讥笑。然而他能够推荐后来者,常常好像自己比不上人家,有些年轻士 子因此依附他。 政务安静①: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状:告状 B.远累见擢,咂循阶而已阶:官阶 C.入东之始,货宅卖车货:买 D.请以眶大不敬论论:论处
么他的心胸怎么能宽阔地容纳天下的有才人,怎么能喜欢天下品德高尚的人,不 妒忌不凌犯,像自己有才能有道德一样? 才能,是竞争的苗头。只有圣人在上,驱赶天下人各自为自己的职事奔走,争着 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凭着臣子的势力,处在朝廷之上,来保卫幼小的君主,靠 自己微不足道的才华,来和天下竞争能力,那么奸臣小人就会趁机来争夺那个权 力了。 霍光凭着平常人的卑微身份而掌握朝廷的生杀大权,威望盖过君主,而尊贵震动 天下。他能够历事三个皇帝却终生没有谁和他争权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别的本 事,汉武帝也因此重用他吗? 临沂市 2013 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伏暅,字玄耀.曼容之子也。幼传父业,能言玄理,与乐安任防、彭城刘曼俱知 名。仕齐位东阳郡丞、鄞令。时曼容已致仕,故频以外职处,令得养焉。 梁武帝践阼,兼《五经》博士,与吏部尚书徐勉、中书侍郎周捨总知五礼事。 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①。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 湘州刺史以闻。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 阳时。人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郡多麻苧,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 志如此。属县始新、遂安、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 征为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时始兴内史何远累著清绩,武帝擢为黄门侍郎,俄 迁信武将军、监吴郡事。暅自以名辈素在远前,为吏俱称廉白,远累见擢,暅循 阶而已,意望不满,多托疾居家。寻求假到东阳迎妹丧,因留会稽筑宅,自表解 职。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书侍御史虞嚼奏曰:“风闻豫章内史伏暅,去岁 启假,以迎妹丧为辞,因停会稽不去。入东之始,货宅卖车,以此而推,则是本 无还意。暅历典二邦,少免贪浊,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 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请以暅大不敬论。”有诏勿 论,暅遂得就郡。 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国子博士,未赴卒。 初,暅父曼容与乐安任遥皆昵于齐太尉王俭,遥子昉及暅并见知。顷之,昉才遇 稍盛,齐末已为司徒左长史,暅独滞于参军事,及终名位略相侔。暅性俭素,车 服粗恶,外虽退静,内不免心竞,故见讥于时。然能推荐后来,常若不及,少年 士子或以此依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儒林》) 译文: 伏暅生性俭朴,车辆和衣服粗劣,外表上虽退让恬静,内心免不了暗自争胜,所 以被时人讥笑。然而他能够推荐后来者,常常好像自己比不上人家,有些年轻士 子因此依附他。 政务安静①: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 状:告状 B.远累见擢,暅循阶而已 阶:官阶 C.入东之始,货宅卖车 货:买 D.请以暅大不敬论 论:论处
9.A(状,应为情形、状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诏以为豫章内史B.因停会稽不去 斧斤以时入山林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D.眶独滞于参军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0.C(A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介词,按照。B项前一个 “因”,介词,趁机;后一个“因”,介词,经,由。C项,两个“乃”都是副 词,才。D项,前一个“于”,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后一个“于”,介 词,表被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些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渣见擢名位转降晰深怀 诽怨形于辞色 A.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 转隆/咂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B.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 转隆/咂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C.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 隆/眶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D.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 转隆/咂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11.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晅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能说玄理,与乐安人任鲂、彭城人刘曼都很 出名,他又与何远都有廉名,并且他还认为自己的名声和资格都应该排在何远之 B.伏晅任新安太守时,与在永阳时同样清廉,有人交不出赋税,他就用太守官 田所产粮食救助他,新安郡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在他死后立祠纪念 C.伏晅不满何远多次被破格提拔,而自己只是逐级提升,就借到东阳为妹妹办 丧事之机,留在了会稽,还上表请求辞职,直到皇帝任他为豫章内史,他才出来 拜谢 D.伏眶和任昉都被齐太尉王俭赏识,但运气没有他好,任昉到齐末就已经担任 了司徒左长史,伏咂却仍然停滞于参军事这一职务,直到死时的名位才与任昉大 致相等。 12.B(死后立祠纪念不正确)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3分) (2)郡多麻芋,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3分)
9.A(状,应为情形、状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诏以为豫章内史 B.因停会稽不去 斧斤以时入山林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 D.暅独滞于参军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0.C(A 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介词,按照。B 项前一个 “因”,介词,趁机;后一个“因”,介词,经,由。C 项,两个“乃”都是副 词,才。D 项,前一个“于”,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后一个“于”,介 词,表被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 诽怨形于辞色 A.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 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B.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 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C.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 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D.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 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11.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暅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能说玄理,与乐安人任鲂、彭城人刘曼都很 出名,他又与何远都有廉名,并且他还认为自己的名声和资格都应该排在何远之 前。 B.伏暅任新安太守时,与在永阳时同样清廉,有人交不出赋税,他就用太守官 田所产粮食救助他,新安郡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在他死后立祠纪念。 C.伏暅不满何远多次被破格提拔,而自己只是逐级提升,就借到东阳为妹妹办 丧事之机,留在了会稽,还上表请求辞职,直到皇帝任他为豫章内史,他才出来 拜谢。 D.伏暅和任昉都被齐太尉王俭赏识,但运气没有他好,任昉到齐末就已经担任 了司徒左长史,伏暅却仍然停滞于参军事这一职务,直到死时的名位才与任昉大 致相等。 12.B(死后立祠纪念不正确) 第Ⅱ卷(共 1 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l)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3 分) (2)郡多麻芋,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3 分)
(3)外虽退静,内不免心竞,故见讥于时。(4分) 13.(1)皇帝下诏调査后发现有十五件事被官吏百姓怀念,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 (3分。“勘”,调查、查问,1分;“怀”,想念、怀念,1分;“善”,认 为好,1分。) (2)郡地多产苧麻,而他家的人竟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 (3分。“乃”,1分:“无以”1分;“厉志”1分。 (3)他表面上虽然谦退平静,内心却不免有和人竞争的想法,因此受到当时人的 讥讽。(4分。“退静”1分,“竞”1分,“讥”1分,被动句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伏晅,字玄曜,是伏曼容的儿子。自幼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能说玄理,与乐安 人任防、彭城人刘曼都很有名。在齐做官任东阳郡丞、鄞县令。当时伏曼容已经 退休,所以屡次用地方上的官职来安排伏咂,使他能够侍养他的父亲 梁武帝登基后,伏眶兼五经博士,和吏部尚书徐勉、中书侍郎周拾总管五礼之事。 后外放任永阳内史,在郡时清白廉洁,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静,郡人何贞秀等一百 五十四人赴州署说到他的情况,湘州刺史将此情况申报。下诏勘查到有十五件事 为吏员所感怀,皇帝很赞许他。调任新安郡太守,在郡时清廉恭敬如同在永阳时, 有人交不出赋税,便用太守官田所产粮食救助他。郡地多产苧麻,而他家的人竞 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隶属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 在他活着时,同时为他建了祠堂 征召担任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当时始兴内史何远接连表现出清廉的政绩,梁 武帝提拔他担任黄门侍郎,不久升为信武将军,监昊郡事。伏晅自认为名望辈分 向来排在何远的前面.担任吏职都称得上廉洁清白,何远接连被提拔,伏晅按部 就班地按级别上去而已,愿望不得满足,大多时间以病为借口呆在家里。没过多 久,请假到东阳郡去办妺妺的丧事,趁机留在会稽郡建造住宅,自己写了表章请 求卸职。下诏任命他为豫章郡内史,才出来拜受此职。书 侍御史虞嚼上奏说:“传闻豫章内史伏咂,去年请假,以办其妺妹丧事为托辞 趁机停留会稽不走。当开始进东阳时,买进住宅,卖掉车子,从这里推断,那么 他本来就没有回来的意思。伏咂历次掌管二郡,稍微避免了些贪婪污浊,这自然 是治政的根本,难道能称得上功劳?他常以为人才品德声望在何远之上,但何远 因清廉被提升,名望地位反而高了,伏咂深怀怨恨,在言辞上脸色上都表现出 来。……请将伏咂按大不敬论处。”有诏令不必论处,伏晅终于能就任郡职。 征召他担任给事黄门侍郎,领国子博士,没有赴任就去世了。 当初,伏晅的父亲伏曼容和乐安的任遥都与齐太尉王俭亲近,任遥的儿子任昉和 伏咂同时得到赏识。过不多久,任昉的才能待遇稍微强一些,齐末已经担任司徒 左长史,伏咂独自滞留在参军事这一职务上,到了最后,名望地位略微相等。伏 堩生性俭朴,车辆和衣服粗劣,外表上虽退让恬静,内心免不了暗自争胜,所以 被时人讥笑。然而他能够推荐后来者,常常好像自己比不上人家,有些年轻士子 因此依附他。 青岛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小题。 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吴主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 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 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为天下笑。”遂有废和立亮之意, 然犹沉吟者历年
(3)外虽退静,内不免心竞,故见讥于时。(4 分) 13.(1)皇帝下诏调查后发现有十五件事被官吏百姓怀念,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 (3 分。“勘”,调查、查问,1 分;“怀”,想念、怀念,1 分;“善”,认 为好,1 分。) (2)郡地多产苧麻,而他家的人竟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 (3 分。“乃”,1 分;“无以”1 分;“厉志”1 分。) (3)他表面上虽然谦退平静,内心却不免有和人竞争的想法,因此受到当时人的 讥讽。(4 分。“退静”1 分,“竞”1 分,“讥”1 分,被动句式 1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伏暅,字玄曜,是伏曼容的儿子。自幼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能说玄理,与乐安 人任防、彭城人刘曼都很有名。在齐做官任东阳郡丞、鄞县令。当时伏曼容已经 退休,所以屡次用地方上的官职来安排伏暅,使他能够侍养他的父亲。 梁武帝登基后,伏暅兼五经博士,和吏部尚书徐勉、中书侍郎周拾总管五礼之事。 后外放任永阳内史,在郡时清白廉洁,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静,郡人何贞秀等一百 五十四人赴州署说到他的情况,湘州刺史将此情况申报。下诏勘查到有十五件事 为吏员所感怀,皇帝很赞许他。调任新安郡太守,在郡时清廉恭敬如同在永阳时。 有人交不出赋税,便用太守官田所产粮食救助他。郡地多产苧麻,而他家的人竞 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隶属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 在他活着时,同时为他建了祠堂。 征召担任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当时始兴内史何远接连表现出清廉的政绩,梁 武帝提拔他担任黄门侍郎,不久升为信武将军,监昊郡事。伏暅自认为名望辈分 向来排在何远的前面.担任吏职都称得上廉洁清白,何远接连被提拔,伏暅按部 就班地按级别上去而已,愿望不得满足,大多时间以病为借口呆在家里。没过多 久,请假到东阳郡去办妹妹的丧事,趁机留在会稽郡建造住宅,自己写了表章请 求卸职。下诏任命他为豫章郡内史,才出来拜受此职。书 侍御史虞嚼上奏说:“传闻豫章内史伏暅,去年请假,以办其妹妹丧事为托辞, 趁机停留会稽不走。当开始进东阳时,买进住宅,卖掉车子,从这里推断,那么 他本来就没有回来的意思。伏暅历次掌管二郡,稍微避免了些贪婪污浊,这自然 是治政的根本,难道能称得上功劳?他常以为人才品德声望在何远之上,但何远 因清廉被提升,名望地位反而高了,伏暅深怀怨恨,在言辞上脸色上都表现出 来。……请将伏暅按大不敬论处。”有诏令不必论处,伏暅终于能就任郡职。 征召他担任给事黄门侍郎,领国子博士,没有赴任就去世了。 当初,伏暅的父亲伏曼容和乐安的任遥都与齐太尉王俭亲近,任遥的儿子任昉和 伏暅同时得到赏识。过不多久,任昉的才能待遇稍微强一些,齐末已经担任司徒 左长史,伏暅独自滞留在参军事这一职务上,到了最后,名望地位略微相等。伏 暅生性俭朴,车辆和衣服粗劣,外表上虽退让恬静,内心免不了暗自争胜,所以 被时人讥笑。然而他能够推荐后来者,常常好像自己比不上人家,有些年轻士子 因此依附他。 青岛市 2013 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9~12 小题。 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吴主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 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 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为天下笑。”遂有废和立亮之意, 然犹沉吟者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