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大汇编编-实用类文本专题 (山东省淄博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体操王子飞天点圣火 记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 陈昭李泓冰 2008年8月9日零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手持祥云火炬腾空而起,沿“鸟巢”上方飞身 “奔跑″一周,在全世界热切期盼的目光中,点燃了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熊熊燃烧的奥运圣 火,让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24年前,就是这个身影,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 此外,他还获得个人全能、男子团体以及跳马的银牌。同一届奥运会上三金三银的辉煌战绩, 至今在中国运动员中无人超越 这个熟悉的身影,就是“体操王子”—李宁。 一个月前,当李宁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候选人之一参加排练时,他说,自己当时很平静。 能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被选中成为最后一棒,无论是我还是其他奥运冠军,都是一件无 比幸福的事情。在此之前我没有想过,也不会去刻意追求。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退役, 距今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无论挫折还是成功,无论在商海还是干其他,我都在自己 心灵中悄悄保持一块最纯洁的圣土。这就是非常单纯的从运动员开始就建立的为国争光的朴 素信念。当年,我是带着祖国的期待去比赛的,今天更是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 重托去点燃主火炬台的。我不希望加上更多的色彩。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 持一辈子 李宁从接受这个光荣任务到今天整整一个月,为了保密的需要,他每天都是深夜去“鸟 巢训练。他说,一些空中动作当然与他练体操时的高难动作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实际操作 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每天排练完回到家里,都是晨曦微露,也让他在近30天的时间里 体重整整掉了10斤 他说,点火炬台的难度与比赛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比赛 容许成功或失败,但点火只能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蛮有挑战性的。“尽管我有练体操 的底子,但每天的训陈练我仍然不敢有任何懈怠和疏忽"。 开始我只是候选人之一,虽然几天前奥组委领导正式通知我这个任务交到我身上 但我想的最多的依然是如何完成好这个光荣的任务。我很平静,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个人 的事情,是我们国家、人民的梦想。就是在最后一刻,我也只想如何做好这些动作,而不会 去想到其它。这些天,我甚至在梦里都在做最后的点火动作" 作为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去点燃主火炬台的奥运圣火,李宁有很多感受。这最后 棒,凝聚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民的期待,凝聚了全体中华民族 的激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经 过几代体育人的奋斗,终于跻身体育强国行列。 当奥运会的圣火在中国、在北京、在美丽的“鸟巢”上空点燃时,每一个华夏儿女,怎 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 (选自2008年8月9日《人民日报》第7版) 19.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第1页共18页
第 1 页 共 18 页 山东省各地区 2009 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大汇编编-实用类文本专题 (山东省淄博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体操王子飞天点圣火 ——记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 陈 昭 李泓冰 2008 年 8 月 9 日零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手持祥云火炬腾空而起,沿“鸟巢”上方飞身 “奔跑”一周,在全世界热切期盼的目光中,点燃了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熊熊燃烧的奥运圣 火,让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24 年前,就是这个身影,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 此外,他还获得个人全能、男子团体以及跳马的银牌。同一届奥运会上三金三银的辉煌战绩, 至今在中国运动员中无人超越。 这个熟悉的身影,就是“体操王子”——李宁。 一个月前,当李宁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候选人之一参加排练时,他说,自己当时很平静。 “能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被选中成为最后一棒,无论是我还是其他奥运冠军,都是一件无 比幸福的事情。在此之前我没有想过,也不会去刻意追求。从 1988 年汉城奥运会以后退役, 距今已整整 20 年了。20 年来,无论挫折还是成功,无论在商海还是干其他,我都在自己 心灵中悄悄保持一块最纯洁的圣土。这就是非常单纯的从运动员开始就建立的为国争光的朴 素信念。当年,我是带着祖国的期待去比赛的,今天更是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 重托去点燃主火炬台的。我不希望加上更多的色彩。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 持一辈子。” 李宁从接受这个光荣任务到今天整整一个月,为了保密的需要,他每天都是深夜去“鸟 巢”训练。他说,一些空中动作当然与他练体操时的高难动作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实际操作 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每天排练完回到家里,都是晨曦微露,也让他在近 30 天的时间里 体重整整掉了 10 斤。 他说,点火炬台的难度与比赛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比赛 容许成功或失败,但点火只能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蛮有挑战性的。“尽管我有练体操 的底子,但每天的训练我仍然不敢有任何懈怠和疏忽”。 “一开始我只是候选人之一,虽然几天前奥组委领导正式通知我这个任务交到我身上, 但我想的最多的依然是如何完成好这个光荣的任务。我很平静,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个人 的事情,是我们国家、人民的梦想。就是在最后一刻,我也只想如何做好这些动作,而不会 去想到其它。这些天,我甚至在梦里都在做最后的点火动作”。 作为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去点燃主火炬台的奥运圣火,李宁有很多感受。这最后 一棒,凝聚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凝聚了 13 亿中国人民的期待,凝聚了全体中华民族 的激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经 过几代体育人的奋斗,终于跻身体育强国行列。 当奥运会的圣火在中国、在北京、在美丽的“鸟巢”上空点燃时,每一个华夏儿女,怎 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 (选自 2008 年 8 月 9 日 《 人民日报 》第 7 版) 19.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 分)
20.第四段中“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持一辈子”的含意是什么?(4 分) 2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有哪些感受?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二)19.答案要点:第一段是这篇新闻稿的导语,是对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场面描写, 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并引出了下文。 20.答案要点:在李宁的内心世界当中,从当运动员开始就建立了为国争光的非常单纯 的朴素的信念,无论是当年还是今天他都认为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享受(或为国争光 是最美、最纯洁的事情):(2分)他愿将这种为国争光的享受保持终生。(2分) 21.答案要点:(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1分)(2)最后 棒火炬手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重托。(1分)(3)点燃火炬台仍有一定难度(或 蛮有挑战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2分) 22.答案要点:(1)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释放了中华民族 的激情,表达华夏儿女的喜悦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4 分)(2)照应文章的开头,回扣了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 (山东省济南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 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 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 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 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 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 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 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 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 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 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 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 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 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 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 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 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第2页共18页
第 2 页 共 18 页 20.第四段中“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持一辈子”的含意是什么?(4 分) 2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有哪些感受?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 分) 2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6 分) 二)19.答案要点:第一段是这篇新闻稿的导语,是对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场面描写, 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并引出了下文。 20.答案要点:在李宁的内心世界当中,从当运动员开始就建立了为国争光的非常单纯 的朴素的信念,无论是当年还是今天他都认为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享受(或为国争光 是最美、最纯洁的事情);(2 分)他愿将这种为国争光的享受保持终生。(2 分) 21.答案要点:(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1 分)(2)最后一 棒火炬手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重托。(1 分)(3)点燃火炬台仍有一定难度(或 蛮有挑战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2 分) 22.答案要点:(1)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释放了中华民族 的激情,表达华夏儿女的喜悦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4 分)(2)照应文章的开头,回扣了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 分) (山东省济南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 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 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 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 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 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 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 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 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 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 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 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 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 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 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 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 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20、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3分) 21、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 得耐心又耐心”?(3分) 22、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分) 23、纵观全文,(1)写出第一段中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 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 初”?(4分) (1)答: (2)答: 20、(1)宁静平和(幽美能答出“宁静”即可)(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 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21、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 可) 22、(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 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 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则只给1分, 23、(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山东省枣庄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陈景润哭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陈景润轻易不掉眼泪。 少年时,他内向而倔强,身体弱小,每逢在学校中受人欺侮,甚至,被打得 鼻青脸肿,他从不掉泪,更不卑膝地向人讨饶。 青年就读厦大,生活拮据,患了肺结核,面对繁重的功课,他自尊自强,坚 韧地挺了过来 饱经忧患的岁月里,他被错误地拔了“白旗”,无端地下放到外地去洗瓶子 受尽冷眼,他没有掉泪;“文革”中惨遭迫害、侮辱、批斗,甚至被逼跳楼,他 也没掉泪 第3页共18页
第 3 页 共 18 页 20、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3 分) 21、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 得耐心又耐心”?(3 分) 22、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 分) 23、纵观全文,(1)写出第一段中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 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 初”?(4 分) (1)答: (2)答: (二) 20 、(1)宁静平和(幽美)(能答出“宁静”即可)(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 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21 、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 可) 22、(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 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 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则只给 1 分。) 23 、(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山东省枣庄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18 分) 陈景润哭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陈景润轻易不掉眼泪。 少年时,他内向而倔强,身体弱小,每逢在学校中受人欺侮,甚至,被打得 鼻青脸肿,他从不掉泪,更不卑膝地向人讨饶。 青年就读厦大,生活拮据,患了肺结核,面对繁重的功课,他自尊自强,坚 韧地挺了过来。 饱经忧患的岁月里,他被错误地拔了“白旗”,无端地下放到外地去洗瓶子, 受尽冷眼,他没有掉泪;“文革”中惨遭迫害、侮辱、批斗,甚至被逼跳楼,他 也没掉泪
人,贵在有一点精神,陈景润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不甘屈服铁 骨铮铮的气质。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 有了盛名的陈景润,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哭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 从70年代初期开始,陈景润就横下一条心,要尽全力拼搏,争取为这场攻 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跨世纪之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转眼十年过去了,三千多 个日日夜衣,兄声地消融在杳无踪迹的跋涉之中。路,在何方?“‘梯子″在哪里? 回首往昔,莫名的惆怅和感伤,情不自禁地浮上心头。 播种,耕耘,收获,遵循劳作的常规法则,能够在付出艰辛之后,得到应有 的成果,自然是种幸运和安慰。这场攻克(1+1)的世纪之战,其深刻和悲壮之 处在于,它超越了—般劳作的常规法则,并不以艰难竭蹶的付岀,作为衡量收获 的标准。科学的严酷在这里表现得如此的冷峻无情,百分之百的付岀,而收获往 往是苍白无奈的零。 能岀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么?陈景润曾无数次期 盼过,从冬盼到春,从黑夜盼到天明,当失望如日复一日的平庸,几乎把心灵磨 出老茧的时候,最刚强的汉子也会为蹉跎岁月而感到深深的忧伤。 陈景润十分凊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他不走那种急流勇退的人,他在取 得辉煌之后,不像那些在体坛上荣获世界冠军奖牌的选手,有资格从容而体面地 举行告别体坛的盛宴,然后去开拓另一片崭新的天地。他给自己定的人生座标, 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1),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冠军”,为此,他自觉地破釜 沉舟,断了退路。只要生命还存在一天,他就要不懈地走下去。这种“傻”劲, 与生俱来,不可移易 第4页共18页
第 4 页 共 18 页 人,贵在有一点精神,陈景润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不甘屈服铁 骨铮铮的气质。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 有了盛名的陈景润,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哭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 从 70 年代初期开始,陈景润就横下一条心,要尽全力拼搏,争取为这场攻 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跨世纪之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转眼十年过去了,三千多 个日日夜衣,兄声地消融在杳无踪迹的跋涉之中。路,在何方?“梯子”在哪里? 回首往昔,莫名的惆怅和感伤,情不自禁地浮上心头。 播种,耕耘,收获,遵循劳作的常规法则,能够在付出艰辛之后,得到应有 的成果,自然是一种幸运和安慰。这场攻克(1+1)的世纪之战,其深刻和悲壮之 处在于,它超越了一般劳作的常规法则,并不以艰难竭蹶的付出,作为衡量收获 的标准。科学的严酷在这里表现得如此的冷峻无情,百分之百的付出,而收获往 往是苍白无奈的零。 能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么?陈景润曾无数次期 盼过,从冬盼到春,从黑夜盼到天明,当失望如日复一日的平庸,几乎把心灵磨 出老茧的时候,最刚强的汉子也会为蹉跎岁月而感到深深的忧伤。 陈景润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他不走那种急流勇退的人,他在取 得辉煌之后,不像那些在体坛上荣获世界冠军奖牌的选手,有资格从容而体面地 举行告别体坛的盛宴,然后去开拓另一片崭新的天地。他给自己定的人生座标, 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1),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冠军”,为此,他自觉地破釜 沉舟,断了退路。只要生命还存在一天,他就要不懈地走下去。这种“傻”劲, 与生俱来,不可移易
1984年的夏天,—位德国的数学家访问中国,他慕名找到陈景润。皆是行 家里手,他们谈得很投机。陈景润的英语水平不错,不必借助翻译,双方可以坦 然相谈,他们一起讨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说着说着,陈景润哭了,而且哭 得很伤心。来访的外国朋友并不感到突然和意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仿佛 在细细体味这位东方数学奇人的心境;仿佛,在默默分担这位数学同行的焦急和 忧虑。陈景润的助手李小凝也端坐一旁,他没有劝解,也不知道怎样劝解这位老 师辈的数学巨匠。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陈景润流眼泪,听到陈景润那令人心碎的哭 声。是痛感自己经过十年苦斗,毫无进展而悲伤,还是有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厚望 而心存愧疚呢?事后,人们没有去问陈景润,也觉得没有必要去探问这一事情。 人们只是发现,陈景润仍是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进数学所那被称为“二层半 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个位子,即使他没有来,人 们也很少去坐它。 长期苦战,他已经在疲惫之余,感到身体的不适。一到冬天,特别怕冷,从 脊梁骨中感到透心的冰凉,视力也开始下降,只有那颗不泯的心,还是炽热的。 人们万万没有预料到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 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 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令人惊叹 的是,得了绝症之后的陈景润,却极少流眼泪,也没有听到他痛哭过。男儿的眼 泪是金,偶尔夺眶而出,才让人惊心动魄。 发事牵情不自由,偶然惆怅即难收。”泪洒战地,一倾真情。科学攻关的 征途,悲壮而苍凉 第5页共18页
第 5 页 共 18 页 1984 年的夏天,一位德国的数学家访问中国,他慕名找到陈景润。皆是行 家里手,他们谈得很投机。陈景润的英语水平不错,不必借助翻译,双方可以坦 然相谈,他们一起讨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说着说着,陈景润哭了,而且哭 得很伤心。来访的外国朋友并不感到突然和意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仿佛, 在细细体味这位东方数学奇人的心境;仿佛,在默默分担这位数学同行的焦急和 忧虑。陈景润的助手李小凝也端坐一旁,他没有劝解,也不知道怎样劝解这位老 师辈的数学巨匠。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陈景润流眼泪,听到陈景润那令人心碎的哭 声。是痛感自己经过十年苦斗,毫无进展而悲伤,还是有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厚望, 而心存愧疚呢?事后,人们没有去问陈景润,也觉得没有必要去探问这一事情。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人们只是发现,陈景润仍是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进数学所那被称为“二层半” 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个位子,即使他没有来,人 们也很少去坐它。 长期苦战,他已经在疲惫之余,感到身体的不适。一到冬天,特别怕冷,从 脊梁骨中感到透心的冰凉,视力也开始下降,只有那颗不泯的心,还是炽热的。 人们万万没有预料到 1984 年 4 月 27 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 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 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令人惊叹 的是,得了绝症之后的陈景润,却极少流眼泪,也没有听到他痛哭过。男儿的眼 泪是金,偶尔夺眶而出,才让人惊心动魄。 “发事牵情不自由,偶然惆怅即难收。”泪洒战地,一倾真情。科学攻关的 征途,悲壮而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