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即墨市2012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挑衅(xin) 叨扰(tao) 暴殄天物 (zhen 开门揖盗(yi) B.角色(jue) 戛然(jia) 徇私枉法 刚毅木讷(ne) C.强劲(jing) 饮马(yin) 穷兵黩武 (du) 擢发难数(zhu6) D.戏谑(nie) 折耗(she) 力能扛鼎(gang) 长 篇累(l6i)牍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脉搏 装钉 各行其事 张一驰,文武之道 B.烦燥 诡辩 莫名其妙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提纲讴歌彪炳千秋里之堤,溃于蚁穴 D.起讫 凌晨 两全齐美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尽管央行规定,“对非自住房、非普通住房的贷款条件,金融机构适当予以 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这项规定得到执行的可能性微乎 其微。(微不足道) B.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的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 C.常言道“本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 使,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厂子扭亏为盈。(三人同心,其力断金) D.虽然苹果公司没有真实透露向大陆市场推出新3G版 i phone的计划,但苹果 公司对亚洲市场并没有忽视。如果有合适的运营商合作, iphone进入大陆指日 可待。(倚马可待)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 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B.《索菲的抉择》末尾那段长时间的索菲特写镜头,我永生不会忘记:泪早已 流尽了,干涩的双眼仍张得大大的,在盼望着什么? C.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 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D.中国20岁的女作家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吉布斯表示(该刊资深编辑), 这只是体现了当选人物的新闻性,并不一定是一种荣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行政院长刘兆玄看来,“江陈会”为扩大两岸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 重要的,这不仅是东亚地区和平进程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两岸制度性协商正常化 的良好开端。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 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 的学术价值
山东省即墨市 2012 届高三 1 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第 1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挑衅(xìn) 叨扰(tāo) 暴殄天物 (zhěn) 开门揖盗(yī) B.角色(jué) 戛然(jiá) 徇私枉法 (xún) 刚毅木讷(nè) C.强劲(jìng) 饮马(yìn) 穷兵黩武 (dú) 擢发难数(zhuó) D.戏谑(nüè) 折耗(shé) 力能扛鼎(gāng) 长 篇累(lěi)牍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脉搏 装钉 各行其事 一张一驰,文武之道 B.烦燥 诡辩 莫名其妙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提纲 讴歌 彪炳千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起讫 凌晨 两全齐美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 .尽管央行规定,“对非自住房、非普通住房的贷款条件,金融机构适当予以 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这项规定得到执行的可能性微乎 其微。(微不足道) B.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的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 C.常言道“本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 使,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厂子扭亏为盈。(三人同心,其力断金) D.虽然苹果公司没有真实透露向大陆市场推出新 3G 版 iphone 的计划,但苹果 公司对亚洲市场并没有忽视。如果有合适的运营商合作,iphone 进入大陆指日 可待。(倚马可待)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 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B.《索菲的抉择》末尾那段长时间的索菲特写镜头,我永生不会忘记:泪早已 流尽了,干涩的双眼仍张得大大的,在盼望着什么? C.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 862 元,高二年级 捐了 754 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 1584 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D.中国 20 岁的女作家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吉布斯表示(该刊资深编辑), 这只是体现了当选人物的新闻性,并不一定是一种荣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行政院长刘兆玄看来,“江陈会”为扩大两岸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 重要的,这不仅是东亚地区和平进程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两岸制度性协商正常化 的良好开端。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 200 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 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 的学术价值
C.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 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D.由于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使的哥的姐叫苦不迭,只能把车停在大街上,被动等 客,再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街转悠主动邀客了。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 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 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 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 说 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 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 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 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 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 自然变得奢侈。 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 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 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 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 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 乐一还只是一个梦 想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 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 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 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战轻年青一代 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 8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 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曰家看 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 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 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 6、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 战’’的表述,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 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 B.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 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 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 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
C.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 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D.由于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使的哥的姐叫苦不迭,只能把车停 在大街上,被动等 客,再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街转悠主动邀客了。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 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 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 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 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 中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已达 1.67 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 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 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 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 自然变得奢侈。 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 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 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 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 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 乐一还只是一个梦 想。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 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 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 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战轻年青一代 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 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曰家看 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 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 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 6、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 战’’的表述,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 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 B.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 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 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 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
D.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 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 B.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阿就必须改变“养儿防 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 C.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 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 D.至今日,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 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8、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 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之 B.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在有可能的 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 C.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他们 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D.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 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因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 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 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 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 坚不去,日:“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 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日:。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 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 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 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 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 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 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 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 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 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 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 书.蔓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冫,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 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 B.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阿就必须改变“养儿防 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 C.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 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 D.至今日,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 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8、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 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之一。 B.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在有可能的 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 C.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他们 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D.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 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因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 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 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 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 坚不去,日:“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 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 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日:。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 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 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 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 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 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 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 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 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 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 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 书.蔓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怨尤之,晏如也 怪 B.慕藩名,强致同会 致:招引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寝:搁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诬牙将令狐运者 ②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 B.①藩知其冤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C.则百姓既足 ②王欲 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①盗贼乘隙而作矣 ②安能以皓皓之自,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1.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李藩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①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⑦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 就 ③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④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⑤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⑥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 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 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裴堆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李藩。李藩秉性忠诚,知无不言, 皇帝很器重他。 D.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权贵已让中书省拟 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第1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5分) (2)藩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 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 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A.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 怪 B.慕藩名,强致同会 致:招引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诬牙将令狐运者 ②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 B.①藩知其冤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C.则百姓既足 ②王欲 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①盗贼乘隙而作矣 ②安能以皓皓之自,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1.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李藩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①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⑦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 就 ③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④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⑤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⑥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⑥ l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 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 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裴堆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李藩。李藩秉性忠诚,知无不言, 皇帝很器重他。 D.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权贵已让中书省拟 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第 1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藩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 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 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在抒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4 分)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整首诗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送″字表达情感的?(4 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旬,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云青青兮欲雨,”;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 ;苏 轼《赤壁赋》“ ,水光接天” 此时无声胜有声 (自居易《琵琶行》) (3)尔卜尔筮,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诗经。氓>) (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 说》) 五、(共12分,每小题4分) 16.下面是国庆阅兵总指挥部罗援将军的访谈节选,请用一句话概括罗将军的观 (不超过28字) 主持人:有网友问,据媒体报道,这次还有外国留学生参加国庆群众游行,那么 未来会不会有外国军队参与我们的阅兵?比如2009年法国就邀请了印度军队参 加国庆阅兵 罗援:这可能是网友的美好愿望,但是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特点和特色.比如 我们中国的特色是一种综合性的。比如前面我们讲了隆重庄严,这个风格在我们 阅兵当中就体现出来了.讲欢庆活泼这块儿,就在我们后边的群众游行中体现出 来了,所 以我们有我们的特点,不一定去效仿其他国家.这位网友提出了他自己很好的愿 望 但是我觉得实现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毕竟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国情,有我们自己 的传统,有我们自己国家庆典的模式 17、请以“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为开头,重组下面一句话,可适当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把中国艺术“诗境″和“画境″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 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晢学旨意的崔龙喜紫砂壶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 家的喜爱 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 18.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和要求,完成对话内容。(4分)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在抒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整首诗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送"字表达情感的?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旬,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云青青兮欲雨,”;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苏 轼《赤壁赋》“__________,水光接天”。 (2)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自居易《琵琶行》) (3)尔卜尔筮,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诗经。氓>>)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 说》) 五、(共 12 分,每小题 4 分) 16.下面是国庆阅兵总指挥部罗援将军的访谈节选,请用一句话概括罗将军的观 点。 (不超过 28 字) 主持人:有网友问,据媒体报道,这次还有外国留学生参加国庆群众游行,那么 未来会不会有外国军队参与我们的阅兵?比如 2009 年法国就邀请了印度军队参 加国庆阅兵. 罗援:这可能是网友的美好愿望,但是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特点和特色.比如 我们中国的特色是一种综合性的。比如前面我们讲了隆重庄严,这个风格在我们 阅兵当中就体现出来了.讲欢庆活泼这块儿,就在我们后边的群众游行中体现出 来了,所 以我们有我们的特点,不一定去效仿其他国家.这位网友提出了他自己很好的愿 望, 但是我觉得实现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毕竟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国情,有我们自己 的传统,有我们自己国家庆典的模式. 答: 17、请以“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为开头,重组下面一句话,可适当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把中国艺术“诗境"和“画境"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 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的崔龙喜紫砂壶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 家的喜爱。 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和要求,完成对话内容。(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