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卷回收 本次调查为抽样调查,样本涉及23个省区市,采用分层抽样和配额控制的 原则,按照拥有专利数量和类型将专利权人分层,控制个人专利权人的数量 2017年抽取的专利权人样本共计13500个,其中企业11207家、高校和科 研单位1293所、个人1000名。相应地,共发放专利权人问卷13500份,最终 回收问卷1813份,回收率为875%,最终有效问卷11320份(其中企业问卷 9615份,高校和科研单位问卷971份,个人问卷734份)。发放专利信息问卷 43249份,最终回收问卷36105份,回收率为835%,最终有效问卷34893份。 四、调查质控 调查质量控制措施包括问卷试访问、问卷培训、问卷审核、问卷复核和分析 查错等五方面。一是初步设计完成的问卷,需要经过问卷逻辑、语言、选择项等 问题检验和测试,保证问卷的实用性和易答性。二是制定问卷填写手册,详细说 明调查工作及网络平台使用的注意事项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现场培训实施单位 具体负责人员。三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按照一定的复核比例, 在各地区每类问卷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电话复核。对有疑问的问卷,请调查实 施单位联系确认,对于确有问题的问卷作废卷处理。本次复核共回访3141份问 卷,复核成功1172份,复核成功率为37.3%,达到了常规复核的业内标准。四 是网络问卷填答的方式能够在填答过程中提示逻辑问题,具有自动格式查错功能, 有效降低了出错比例,同时避免了重要问题的漏答。五是对于无法通过前期逻辑 设计避免的逻辑问题,统计人员参照问卷内容及其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全面的逻辑 查错,对于逻辑不合常理的数据进行电话确认或者剔除
2 三、问卷回收 本次调查为抽样调查,样本涉及 23 个省区市,采用分层抽样和配额控制的 原则,按照拥有专利数量和类型将专利权人分层,控制个人专利权人的数量。 2017 年抽取的专利权人样本共计 13500 个,其中企业 11207 家、高校和科 研单位 1293 所、个人 1000 名。相应地,共发放专利权人问卷 13500 份,最终 回收问卷 11813 份,回收率为 87.5%,最终有效问卷 11320 份(其中企业问卷 9615 份,高校和科研单位问卷 971 份,个人问卷 734 份)。发放专利信息问卷 43249 份,最终回收问卷 36105 份,回收率为 83.5%,最终有效问卷 34893 份。 四、调查质控 调查质量控制措施包括问卷试访问、问卷培训、问卷审核、问卷复核和分析 查错等五方面。一是初步设计完成的问卷,需要经过问卷逻辑、语言、选择项等 问题检验和测试,保证问卷的实用性和易答性。二是制定问卷填写手册,详细说 明调查工作及网络平台使用的注意事项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现场培训实施单位 具体负责人员。三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按照一定的复核比例, 在各地区每类问卷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电话复核。对有疑问的问卷,请调查实 施单位联系确认,对于确有问题的问卷作废卷处理。本次复核共回访 3141 份问 卷,复核成功 1172 份,复核成功率为 37.3%,达到了常规复核的业内标准。四 是网络问卷填答的方式能够在填答过程中提示逻辑问题,具有自动格式查错功能, 有效降低了出错比例,同时避免了重要问题的漏答。五是对于无法通过前期逻辑 设计避免的逻辑问题,统计人员参照问卷内容及其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全面的逻辑 查错,对于逻辑不合常理的数据进行电话确认或者剔除
第二部分专利调查基础数据 专利创造情况 (一)专利权人研发基本情况 1专利研发周期 调查显示,2016年专利研发周期在2年以下的比例较2015年有所提升, 其中1-2年的比例最高,占比45.1% 1年以下 25.8 29.9 1~2年 43.7 45.1 2~3年 17.5 12.9 3年及以上 说不清 8.2 0% 0%20%30%40%50% 图12015-2016年专利研发周期情况(单位:%)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2015年9798,2016年11048。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 配平处理。本图选项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调查显示,我国专利权人开展专利研发活动的平均周期主要集中在3年以 下,比例为879%,其中,个人专利研发周期在1年以下比例较高,为334% 科研单位专利研发周期在3年及以上的比例较高,为16.9%
3 第二部分 专利调查基础数据 一、专利创造情况 (一)专利权人研发基本情况 1.专利研发周期 调查显示,2016 年专利研发周期在 2 年以下的比例较 2015 年有所提升, 其中 1~2 年的比例最高,占比 45.1%。 图 1 2015-2016 年专利研发周期情况(单位:%)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2015 年 9798,2016 年 11048。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 配平处理。本图选项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调查显示,我国专利权人开展专利研发活动的平均周期主要集中在 3 年以 下,比例为 87.9%,其中,个人专利研发周期在 1 年以下比例较高,为 33.4%。 科研单位专利研发周期在 3 年及以上的比例较高,为 16.9%。 25.8 43.7 17.5 4.8 8.2 29.9 45.1 12.9 5.0 7.2 0% 10% 20% 30% 40% 50% 1年以下 1~2年 2~3年 3年及以上 说不清 2015 2016
表1不同类型专利权人专利研发周期(单位:%) 高校科研单位个人 1年以下 26.8 60 6.1 9.9 1~2年(不含2年) 494 42.0 326 41.0 45.1 2~3年(不含3年) 11.7 32.0 352 13.7 12.9 3年及以上 16.9 4.2 5.0 说不清 6.6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个人分别为9345、647、324和734,总计为 11048。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在专利研发周期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2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专利研发周期(单位:%) 内资企业 港、澳、台 离投资企业 外离投资企业 总体 1年以下 26.9 27.1 24.2 26.8 1~2年(不含2年) 46.1 46.1 49.4 2~3年(不含3年) 11.6 14.2 11.0 11.7 3年及以上 7.5 5.5 说不清 11.1 6 合计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8210、554 580,总计为9344.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专利研发周期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大型企业1年及以 下周期专利占比较少。 表3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周期(单位:%) 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总体 1年以下 180 25.8 26.8 294 26.8 1~2年(不含2年) 55.6 51.2 50.9 42.7 2~3年(不含3年) 13.6 10.6 11.8 3年及以上 64 4.5 7.1 5.5 说不清 5.7 4.8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为1650、2682、3717 1295,总计为9344。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
4 表 1 不同类型专利权人专利研发周期(单位:%) 企业 高校 科研单位 个人 总体 1 年以下 26.8 6.0 6.1 33.4 29.9 1~2 年(不含 2 年) 49.4 42.0 32.6 41.0 45.1 2~3 年(不含 3 年) 11.7 32.0 35.2 13.7 12.9 3 年及以上 5.5 7.0 16.9 4.2 5.0 说不清 6.6 12.9 9.1 7.7 7.2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个人分别为 9345、647、324 和 734,总计为 11048。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在专利研发周期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 2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专利研发周期(单位:%) 内资企业 港、澳、台 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总体 1 年以下 26.9 27.1 24.2 26.8 1~2 年(不含 2 年) 49.7 46.1 46.1 49.4 2~3 年(不含 3 年) 11.6 14.2 11.0 11.7 3 年及以上 5.4 6.1 7.5 5.5 说不清 6.4 6.6 11.1 6.6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 8210、554、 580,总计为 9344。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专利研发周期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大型企业 1 年及以 下周期专利占比较少。 表 3 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周期(单位:%)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 总体 1 年以下 18.0 25.8 26.8 29.4 26.8 1~2 年(不含 2 年) 55.6 51.2 50.9 42.7 49.4 2~3 年(不含 3 年) 14.3 13.6 10.6 11.8 11.7 3 年及以上 6.4 4.5 5.2 7.1 5.5 说不清 5.7 4.8 6.4 9.0 6.6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为 1650、2682、3717、 1295,总计为 9344。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2研发模式 调查发现,对于专利研发模式,选择“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 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占八成以上。“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 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的比例次之,为30.6%。而“进行模块化设计, 将研发、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和“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 就购买”的选择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0.5%和68%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 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85.0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 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30.6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 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10.5 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 就购买 68 0%20%40% 80%100% 图2企业研发模式(单位:%)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93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100%。本图因小数取舍 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研发模式和整体专利权人情况类似,“自行提出创 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为各类企业主要研发模式
5 2.研发模式 调查发现,对于专利研发模式,选择“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 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占八成以上。“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 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的比例次之,为 30.6%。而“进行模块化设计, 将研发、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和“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 就购买”的选择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 10.5%和 6.8%。 图 2 企业研发模式(单位:%)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3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图因小数取舍 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研发模式和整体专利权人情况类似,“自行提出创 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为各类企业主要研发模式。 85.0 30.6 10.5 6.8 0% 20% 40% 60% 80% 100%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 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 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 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 就购买
表4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单位:%) 内资企业港、澳、台外南投资企 总体 离投资企业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 84.9 87.3 84.8 850 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 31.2 25.1 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 10.7 7.5 9.0 10.5 就购买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 7.0 50 68 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合计 133.8 1250 120.9 132.9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8209、554 580,总计为93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100%。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 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和整体专利权人情况类似。其中,大型企业选 择“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的研 发模式占比接近五成,高于其他规模企业。 表5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单位:%) 大型中型小型徼型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820864 85.6 82.8 850 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 290 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 119 10.1 10.6 10.3 10.5 就购买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 6.6 6.2 8.4 6.8 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合计 48.2 141.5 13141252 1329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为1649、2682、3717 和1295,总计为93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100%。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 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模式情况相似,但在“积极与相关企业接洽,根据企
6 表 4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单位:%) 内资企业 港、澳、台 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 业 总体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 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84.9 87.3 84.8 85.0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 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31.2 25.1 22.1 30.6 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 就购买 10.7 7.5 9.0 10.5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 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7.0 5.1 5.0 6.8 合计 133.8 125.0 120.9 132.9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 8209、554、 580,总计为 93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 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和整体专利权人情况类似。其中,大型企业选 择“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的研 发模式占比接近五成,高于其他规模企业。 表 5 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单位:%) 大型 企业 中型 企业 小型 企业 微型 企业 总体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 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82.0 86.4 85.6 82.8 85.0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 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46.8 38.4 29.0 23.7 30.6 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 就购买 11.9 10.1 10.6 10.3 10.5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 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7.4 6.6 6.2 8.4 6.8 合计 148.2 141.5 131.4 125.2 132.9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为 1649、2682、3717 和 1295,总计为 93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 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模式情况相似,但在“积极与相关企业接洽,根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