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科技投入与科技金融 第一节宏观科技投入 全社会科技投入 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入 科技投人重点政策措施 第二节科技经费管理 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地方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第三节科技和金融结合 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工作机制建设 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推进 科技和金融结合各领域的重要进展
61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第 五 章 科 技 投 入 与 科 技 金 融 科技投入与科技金融 第一节 宏观科技投入 一、全社会科技投入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入 三、科技投入重点政策措施 第二节 科技经费管理 一、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二、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三、地方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第三节 科技和金融结合 一、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工作机制建设 二、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推进 三、科技和金融结合各领域的重要进展 第五章
2011年,中国紧密围绕发展全局和科技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 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优化投入结 构,创新支持方式,完善财税政策,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 度増长。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优化 科技经费管理机制,加强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推进科技经費绩效管理, 发不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同时,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工作机制, 稳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科技和金融结合各领域均取得重要进 展,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第一节 到宏观科技投入 、全社会科技投人 ◎投入总量与强度 2011年,全社会科技投入和全社会R&D经费投入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其中,全社会R&D 经费投入比2010年增长16244亿元,达到8687亿元,增幅23%。R&D经费占GDP的比例进 亿元 8000 1.5% 4000 0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 全社会R&D经费 ◆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图5-1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年》.2011年数据源于中国科技发展报告资料附表.为预计数
6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2011 年,中国紧密围绕发展全局和科技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 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优化投入结 构,创新支持方式,完善财税政策,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 度增长。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优化 科技经费管理机制,加强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推进科技经费绩效管理, 不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同时,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工作机制, 稳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科技和金融结合各领域均取得重要进 展,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第一节 宏观科技投入 一、全社会科技投入 ◎ 投入总量与强度 2011 年,全社会科技投入和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其中,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比 2010 年增长 1624.4 亿元,达到 8687 亿元,增幅 23%。R&D 经费占 GDP 的比例进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ᅢᇮ 0% 0.5% 1% 1.5% 2% ඇมࣷR&Dঢ়ݯ ᇑࡔׂิాጺኵኮԲ 图 5-1 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1 年》,2011 年数据源于中国科技发展报告资料附表,为预计数
步提高到1.84%,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投入结构 全社会R&D经费投入结构中,从活动类型看,2010年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 32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5%,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459%;应用研究经费89379亿元, 增长22.3%,占比为12.66%;试验发展经费584430亿元,增长21.7%,占比为8275%。基础 硏究、应用硏究和实验开发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2.75:18.01,基础硏究尽管保持了一定的増长幅 度,但占比仍然比较低。 从投入主体来看,企业是最为主要的投入主体。2010年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达到5063.1 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比重为71.69%,远超过政府24.09%的投入占比,以及其他 社会主体422%的投入占比。在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 为40154亿元,占全部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的744。在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企到 业自身投入的资金为4809.0亿元,占企业R&D经费全部支出的9274%,政府投入的资金为 2368亿元,占企业R&D经费全部支出的4.56%,国外资金与其他资金共为1397亿元,占比 269%,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占绝大部分。 从产业部门和地区来看,2010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专 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9 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制造业(1.50%)。分地区看,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 上海6个省(市)。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盈 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市)。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 口基础研究占比口应用研究占比国试验发展占 图5-2全社会R&D经费投入结构(按研究类型分)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
63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第 五 章 科 技 投 入 与 科 技 金 融 一步提高到 1.84%,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 投入结构 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结构中,从活动类型看,2010 年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 324.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05%,占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的 4.59%;应用研究经费 893.79 亿元, 增长 22.3%,占比为 12.66% ;试验发展经费 5844.30 亿元,增长 21.7%,占比为 82.75%。基础 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者之间的比例为 1:2.75:18.01,基础研究尽管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 度,但占比仍然比较低。 从投入主体来看,企业是最为主要的投入主体。2010 年企业的 R&D 经费投入达到 5063.1 亿元,占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的比重为 71.69%,远超过政府 24.09% 的投入占比,以及其他 社会主体 4.22% 的投入占比。在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中,大中型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 为 4015.4 亿元,占全部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的 77.44%。在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中,企 业自身投入的资金为 4809.0 亿元,占企业 R&D 经费全部支出的 92.74%,政府投入的资金为 236.8 亿元,占企业 R&D 经费全部支出的 4.56%,国外资金与其他资金共为 139.7 亿元,占比 2.69%,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占绝大部分。 从产业部门和地区来看,2010 年 R&D 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专 用设备制造业,为 2.04%;投入强度在 1.5% ~ 2% 的有 4 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 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制造业(1.50%)。分地区看,R&D 经费超过 300 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 上海 6 个省(市)。R&D 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 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市)。 0% 20% 40% 60% 80% 1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एإჺ৯Բ ᆌᆩჺ৯Բ ᄓ݀ቛԲ 图 5-2 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结构(按研究类型分) 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1》
、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人 2011年,在国家财政科技投人保持了1909%的较高幅度增长,达到490亿元,中央财政 和地方财政分别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幅度 ◎中央政府投入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总量。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2034.06亿元,增长 17.7%。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942.14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91.92亿元 投入结构优化。2011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投人结构,探索建立稳定性支持与竞 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一是继续加大对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重点増加基 础研究投人力度,积极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家科技计划(基 金)经费3376亿元,其中,安排973计划45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4元,加大了基础 到研究支持力度。安排民口科技重大专项支出13552亿元。二是进一步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加大 5对科研机构稳定支持力度,2011年安排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院所离退休经 2费及研究生培养补贴等11397亿元,安排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稳定经费等相关经费412亿元 加大了对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安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相关经费412亿元。三是全 面启动重大科研装备自主研制工作,提高中国科研装备研发水平。2011年新增国家大型科学仪 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支出8亿元。继续支持中科院开展重大科研装备自主创新试点工作。四 是引导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力度,2011年安排34亿元。 到集中力量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截至2011年底共安排305亿元 创新支持方式探索。继续通过财政贴息、用户补贴、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引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 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专项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2011年安排4亿元。二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采取创投直接投资、 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方面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委 托专业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创投项目,财政资金参股投资,支持电子信息 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截至2011年底共安排7.76亿元。另一方面, 参股地方创投基金,继续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 按照商业规则共同发起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集中力量推动新兴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应 用,截至2011年底,共安排30.5亿元。三是发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探 索综合运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对银行贷款风险补偿以及对企业、科研单位及人员绩效奖
64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入 2011 年,在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 19.09% 的较高幅度增长,达到 4900 亿元,中央财政 和地方财政分别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幅度。 ◎ 中央政府投入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总量。2011 年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 2034.06 亿元,增长 17.7%。其中,中央本级支出 1942.14 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 91.92 亿元。 投入结构优化。2011 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探索建立稳定性支持与竞 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一是继续加大对国家科技计划 ( 基金 ) 的支持力度 , 尤其是重点增加基 础研究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2011 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家科技计划(基 金)经费 337.6 亿元,其中,安排 973 计划 45 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0.4 元,加大了基础 研究支持力度。安排民口科技重大专项支出 135.52 亿元。二是进一步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加大 了对科研机构稳定支持力度,2011 年安排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院所离退休经 费及研究生培养补贴等 113.97 亿元,安排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稳定经费等相关经费 41.2 亿元。 加大了对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安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相关经费 41.2 亿元。三是全 面启动重大科研装备自主研制工作,提高中国科研装备研发水平。2011 年新增国家大型科学仪 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支出 8 亿元。继续支持中科院开展重大科研装备自主创新试点工作。四 是引导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力度,2011 年安排 34 亿元。 集中力量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截至 2011 年底共安排 30.5 亿元。 创新支持方式探索。继续通过财政贴息、用户补贴、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 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专项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2011 年安排 4 亿元。二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采取创投直接投资、 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方面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委 托专业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创投项目,财政资金参股投资,支持电子信息、 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截至 2011 年底共安排 7.76 亿元。另一方面, 参股地方创投基金,继续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 按照商业规则共同发起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集中力量推动新兴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应 用,截至 2011 年底,共安排 30.5 亿元。三是发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探 索综合运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对银行贷款风险补偿以及对企业、科研单位及人员绩效奖励
等方式,推动财政性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 ◎地方政府投入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量。2011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864.23亿元,增长17.3%。 投入重点。2011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重点呈现的主要趋势是:一是集中力量培育发展 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2011年起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安排6亿元, 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河北省安排战略性新兴产 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示范专项。宁波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补助专项等。四川省提出战略性新 兴产品培育发展规划。陕西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开发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产 品(群)。黑龙江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产业技术 创新服务平台。二是重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11年,福建、安徽、黑龙江等省先后 设立和正在筹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成都等城市也积极设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北京 市设立全市成果转化统筹资金。辽宁启动“辽宁省网上技术市场”,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 构与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宁波深化网上技术市场建设。三是重视加大对高新区、 特色产业基地等园区载体的投入。广东省设立高新区专项,2011年专项资金投入2亿元,用于 支持高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海南省设立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辽宁省加大特色 产业基地专项支持力度,新增高新区能力建设专项。广州市设立重大创新平台和园区建设专项。9 南京市新增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专项。 创新支持方式。201l年,各地加快创新支持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一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方式创新探索成效突出。盈 2011年,北京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强调在综合运用2 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后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方式的基础上,深人推进政府股权投资方式,探索 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江苏、陕西、深圳等省市纷纷加 大探索力度。二是深化财政补助补贴,扶持企业科技创新。2011年,宁波共使用后补助资金 9943万元,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了支持。湖北、陕西等地新增企业增加科技投人后补助专项 江苏省完善并扩大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助,鼓励各市、县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济南市设 立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扶持资金。三是探索通过引导基金,加快地方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各地在继续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基础上,加快探索支持战略 性新兴产业、支持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引导基金。黑龙江、四川等探索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重点扶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江苏省加大产学研联合创新专项
65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第 五 章 科 技 投 入 与 科 技 金 融 等方式,推动财政性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 ◎ 地方政府投入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量。2011 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 1864.23 亿元,增长 17.3%。 投入重点。2011 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重点呈现的主要趋势是 :一是集中力量培育发展 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 2011 年起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安排 6 亿元, 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河北省安排战略性新兴产 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示范专项。宁波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补助专项等。四川省提出战略性新 兴产品培育发展规划。陕西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开发 3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产 品(群)。黑龙江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产业技术 创新服务平台。二是重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11 年,福建、安徽、黑龙江等省先后 设立和正在筹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成都等城市也积极设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北京 市设立全市成果转化统筹资金。辽宁启动“辽宁省网上技术市场”,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 构与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宁波深化网上技术市场建设。三是重视加大对高新区、 特色产业基地等园区载体的投入。广东省设立高新区专项,2011 年专项资金投入 2 亿元,用于 支持高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海南省设立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辽宁省加大特色 产业基地专项支持力度,新增高新区能力建设专项。广州市设立重大创新平台和园区建设专项。 南京市新增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专项。 创新支持方式。2011 年,各地加快创新支持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一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方式创新探索成效突出。 2011 年,北京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强调在综合运用 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后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方式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政府股权投资方式,探索 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江苏、陕西、深圳等省市纷纷加 大探索力度。二是深化财政补助补贴,扶持企业科技创新。2011 年,宁波共使用后补助资金 994.3 万元,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了支持。湖北、陕西等地新增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后补助专项。 江苏省完善并扩大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助,鼓励各市、县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济南市设 立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扶持资金。三是探索通过引导基金,加快地方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各地在继续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基础上,加快探索支持战略 性新兴产业、支持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引导基金。黑龙江、四川等探索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重点扶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江苏省加大产学研联合创新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