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丰乐中学2016年秋季初一(上)中期考试 分值:10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陈鹏 、语言积累与应用。(共21分)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确的一项是( )。(2分) A.应和(he) 粗犷( guang) 粼粼(lin) 人迹罕至(han) B.尴尬(g)陋巷( XIang)曲肱(gong)煞有介事(sha) C.抖擞(su)着落(zhao) 莅临(11) 翻来覆去(fu) D.不愠(yun)倜傥(tang) 徘徊(hui) 咄咄逼人(duo)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 宽敞 吝啬 人声鼎沸 竦峙 决别 恍然大悟 C.博学 烘托 贮蓄 各得其所 归雁 倘若 嘹亮 呼朋引伴 3.结合语境,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比喻姿态优美)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时才能站立起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却因为腿脚抽筋而不幸溺亡了。 B.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C.老师教育我要提高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D.重庆市开州区丰乐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学校。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每空2分,共8分)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1 重庆市开州区丰乐中学 2016 年秋季初一(上)中期考试 分值:100 分 时间:120 分钟 命题:陈鹏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共 21 分)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确的一项是( )。(2 分) A.应和(hè) 粗犷(guǎng) 粼粼(lín) 人迹罕至(hàn) B.尴尬(gà) 陋巷(xiàng) 曲肱(gōng) 煞有介事(shà) C.抖擞(sǒu) 着落(zháo) 莅临(lì) 翻来覆去(fù) D.不愠(yùn) 倜傥(tǎng) 徘徊(huí)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酝酿 宽敞 吝啬 人声鼎沸 B.竦峙 决别 一霎 恍然大悟 C.博学 烘托 贮蓄 各得其所 D.归雁 倘若 嘹亮 呼朋引伴 3.结合语境,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比喻姿态优美) B.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时才能站立起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却因为腿脚抽筋而不幸溺亡了。 B.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C.老师教育我要提高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D.重庆市开州区丰乐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学校。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每空 2 分,共 8 分)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 )
(3)汉丰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4)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6.综合性学习。(共5分) 某校初一(7)班在开学之初开展了“交友之道”的活动,请你围绕这个主题,完成 以下问题。 (1)当你迈进初中的大门,意味着将要结交更多的朋友,请你写出一句关于“交友(友 情)”的诗词、名言或警句。(2分) (2)与朋友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你,假设你要站在讲台上向同班 同学介绍你自己,请写一份50字左右的自我介绍发言稿。(3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2分) 7.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6)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7)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8)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9)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声》) 8.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2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 (3)汉丰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 ) (4)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 ) 6.综合性学习。(共 5 分) 某校初一(7)班在开学之初开展了“交友之道”的活动,请你围绕这个主题,完成 以下问题。 (1)当你迈进初中的大门,意味着将要结交更多的朋友,请你写出一句关于“交友(友 情)”的诗词、名言或警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你,假设你要站在讲台上向同班 同学介绍你自己,请写一份 50 字左右的自我介绍发言稿。(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 22 分) 7.默写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6)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7)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8)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9)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声》) 8.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共 12 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4分)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亦说乎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博学而笃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空2分,共6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课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以下问题。(共12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 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 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 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每空 1 分,共 4 分) ①学而时习之( ) ②不亦说乎( ) ③吾日三省吾身( ) ④博学而笃志(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空 2 分,共 6 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三、现代文阅读。(共 27 分) (一)阅读课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以下问题。(共 12 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 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 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 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
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9.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 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乌、覆 盆子。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所提到的四件事。(4分) 11.请从修辞手法和感官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4分) 12.请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2分) (二)阅读课外现代文,完成以下问题。(共15分)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楼上的张婆以为是流氓,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 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 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 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 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 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 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
4 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9.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 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乌、覆 盆子。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所提到的四件事。(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从修辞手法和感官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外现代文,完成以下问题。(共 15 分)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楼上的张婆以为是流氓,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 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 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 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 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 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 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
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 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 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 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晩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 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 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 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 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 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 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0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 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 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 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 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 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 致敬! 13.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流氓,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 。(2分) 14.第②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3分)
5 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 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 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 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 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 5000 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 都攒 3 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 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 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 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 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 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 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 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 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 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 致敬! 13.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流氓,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4.第②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