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度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2014-8-27 第Ⅰ卷(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翘(qiao)首瘐(yu)死腼腆(tian)脍(kuai炙人口 B.黥(jng)刑偌(ruo)大筵(yn)席书声琅(lang)琅 C.锃(zeng)亮洗涮( shuan)鄱(p6)阳引吭(hang)高歌 D.粳(jng)米蹩(bie)脚龋(j)齿沐猴而冠(gua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曲求全滥竽充数皇天后土巧舌如簧 B.开宗明义明辨是非引鸩止渴改弦更章 C.发愤图强众口烁金异曲同工味同嚼蜡 D.筚路蓝缕绵里藏针别岀新裁色厉内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国的无人机使用正走向“失控”,对国际秩序和他国人民的安全构成了巨大 威胁。8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批评美国_利用无人 机发动越境袭击的行动,称这种行动受到国际法。 ②在中国听众听来,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与人以窠臼的感觉, 但他的曲式不拘泥于规则,音乐有标题性。旋律清新、优美、感人,配器艳丽而 色彩丰富,即使在众多的俄罗斯音乐家中,其创作风格也是的 A.肆意制约难免独树一帜 B.任意制裁可能绝无仅有 C.随意限制未免独一无二 D.决意约束也许别具一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82岁的女作家爱丽斯·门罗,之前不为外人所 知,并非因为她的作品不好,很大原因是因为她一贯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只 顾埋头写作。 B.德国总理默克尔严肃重申德国对纳粹犯下的罪行负有“永久责任”。相比之 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而且否定战争罪行, 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 C.千百年来,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 性;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熔铸了中华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 神 D.维持台湾与大陆都在“一中框架”下,以避免战争,这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 利益与福祉。如果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 人民不答应。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学家肯定 ①西方博学且天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 征 ②道家思想更注重“道”与“自然”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无限效力
江西省赣州市 2014-2015 学年度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4-8-27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翘(qiáo)首 瘐(yú)死 腼腆(tiǎn) 脍(kuài)炙人口 B.黥(jīng)刑 偌(ruò)大 筵(yán)席 书声琅(láng)琅 C.锃(zèng)亮 洗涮(shuàn) 鄱(pó)阳 引吭(háng)高歌 D.粳(jīng)米 蹩(bié)脚 龋(jǔ)齿 沐猴而冠(g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曲求全 滥竽充数 皇天后土 巧舌如簧 B.开宗明义 明辨是非 引鸩止渴 改弦更章 C.发愤图强 众口烁金 异曲同工 味同嚼蜡 D.筚路蓝缕 绵里藏针 别出新裁 色厉内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国的无人机使用正走向“失控”,对国际秩序和他国人民的安全构成了巨大 威胁。8 月 13 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批评美国 利用无人 机发动越境袭击的行动,称这种行动受到国际法 。 ②在中国听众听来,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 与人以窠臼的感觉, 但他的曲式不拘泥于规则,音乐有标题性。旋律清新、优美、感人,配器艳丽而 色彩丰富,即使在众多的俄罗斯音乐家中,其创作风格也是 的。 A.肆意 制约 难免 独树一帜 B.任意 制裁 可能 绝无仅有 C.随意 限制 未免 独一无二 D.决意 约束 也许 别具一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 82 岁的女作家爱丽斯·门罗,之前不为外人所 知,并非因为她的作品不好,很大原因是因为她一贯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只 顾埋头写作。 B.德国总理默克尔严肃重申德国对纳粹犯下的罪行负有“永久责任”。相比之 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而且否定战争罪行, 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 C.千百年来,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 性;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熔铸了中华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 神。 D.维持台湾与大陆都在“一中框架”下,以避免战争,这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 利益与福祉。如果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 人民不答应。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学家肯定, , , , , , 。 ①西方博学且天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 征 ②道家思想更注重“道”与“自然”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无限效力
③因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顺从的,有些人是强 硬不屈的” 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因材施教 ⑤此外,他也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不要 让他们去学习 ⑥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 A.①④②⑤⑥③B.③②①④⑥⑤ C.④②①③⑥⑤D.⑥⑤②④①③ 6、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段判词写的是贾惜春。 B.香菱原名英莲,是甄士隐的独女,尚在襁褓时的元宵夜,因乳母看护不当被 人贩子拐走,后被薛蟠强买作妾。 C.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的原因之一是宝玉对忠顺王爷怠慢无礼,令贾政 很不满意。 D.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因吃饭时喝了些酒、茶,且多油腻饮食,腹泻起来, 久出厕,辨不出路径,走乏后醉卧于青石板上。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抹不去的记忆,小时候受到的委屈,得到自己 最想要的礼物、被老师当众表扬等等,无论时隔多久,都依然历历在目,仿佛事 情就是发生在昨天。然而一个月前考试的内容、一个星期前查阅的资料、甚至 天前早饭的食谱,虽然才刚刚过去不久,但是却早已被我们遗忘,这其中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件事情发生时,你产生的情绪越激烈,你对于当时场景的 记忆也就越深刻、越生动。这意味着,并非是时间和重复次数,而是情感左右了 你的记忆强度。 在我们的大脑中,负责与情绪有关的部位叫作杏仁核,它位于海马体的末端。杏 仁核不仅对产生情绪、调节与控制情绪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负责情绪记忆的重 要脑部组织。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杏仁核记忆了对蛇的恐惧 心理,从而使人再一次见到蛇时唤醒自己心底的恐惧。 而科学家们发现,事情发生时的情景越生动,杏仁核的活动也就越激烈。杏仁核 激烈的活动会转而影响视觉皮层,增强人们的记忆与所看到的画面间的联系:与 此同时,这种活动还会影响大脑中的岛叶组织,岛叶是大脑皮质的一部分,主管 人们对事物的渴望情绪。 因此,一件事在多年后还保持着生动的记忆,那么当初这件事发生时的画面也 定是“栩栩如生”的,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容易被记起;反之,一件毫不生动 无法调动感情的事件,譬如课后复习,我们则很难记忆其中的细节,因为当时的 情景未能激发大脑情感区域的活动,因此我们也就不能通过感觉来记忆当时的场 景了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快速而有效地记忆某些事情或者一些知识,我们需 要做的并不是一再枯燥无味地重复,而是将我们的情感融入其中。比如在记忆英 语单词时,如果单独记忆“dog、cup、 table”几个词或许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而且几天之后,大部分人都会将其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如果我们的记忆是“The
③因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顺从的,有些人是强 硬不屈的” 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因材施教” ⑤此外,他也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不要 让他们去学习 ⑥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 A.①④②⑤⑥③ B.③②①④⑥⑤ C.④②①③⑥⑤ D.⑥⑤②④①③ 6、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段判词写的是贾惜春。 B.香菱原名英莲,是甄士隐的独女,尚在襁褓时的元宵夜,因乳母看护不当被 人贩子拐走,后被薛蟠强买作妾。 C.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的原因之一是宝玉对忠顺王爷怠慢无礼,令贾政 很不满意。 D.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因吃饭时喝了些酒、茶,且多油腻饮食,腹泻起来,许 久出厕,辨不出路径,走乏后醉卧于青石板上。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抹不去的记忆,小时候受到的委屈,得到自己 最想要的礼物、被老师当众表扬等等,无论时隔多久,都依然历历在目,仿佛事 情就是发生在昨天。然而一个月前考试的内容、一个星期前查阅的资料、甚至一 天前早饭的食谱,虽然才刚刚过去不久,但是却早已被我们遗忘,这其中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件事情发生时,你产生的情绪越激烈,你对于当时场景的 记忆也就越深刻、越生动。这意味着,并非是时间和重复次数,而是情感左右了 你的记忆强度。 在我们的大脑中,负责与情绪有关的部位叫作杏仁核,它位于海马体的末端。杏 仁核不仅对产生情绪、调节与控制情绪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负责情绪记忆的重 要脑部组织。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杏仁核记忆了对蛇的恐惧 心理,从而使人再一次见到蛇时唤醒自己心底的恐惧。 而科学家们发现,事情发生时的情景越生动,杏仁核的活动也就越激烈。杏仁核 激烈的活动会转而影响视觉皮层,增强人们的记忆与所看到的画面间的联系;与 此同时,这种活动还会影响大脑中的岛叶组织,岛叶是大脑皮质的一部分,主管 人们对事物的渴望情绪。 因此,一件事在多年后还保持着生动的记忆,那么当初这件事发生时的画面也一 定是“栩栩如生”的,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容易被记起;反之,一件毫不生动、 无法调动感情的事件,譬如课后复习,我们则很难记忆其中的细节,因为当时的 情景未能激发大脑情感区域的活动,因此我们也就不能通过感觉来记忆当时的场 景了。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快速而有效地记忆某些事情或者一些知识,我们需 要做的并不是一再枯燥无味地重复,而是将我们的情感融入其中。比如在记忆英 语单词时,如果单独记忆“dog、cup、table”几个词或许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而且几天之后,大部分人都会将其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如果我们的记忆是“The
dog broke a cup on the table into pieces.”这句话会自然地在我们脑海中 产生一个生动的影像片段,那么即使过了一个星期甚至更久,我们也还会记住这 几个单词。 想要记忆好,快去酝酿你的情绪吧! (选自《大科技》) 7、下面有关“杏仁核”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它位于海马体的末端,是重要的脑部组织,负责产生情绪、调节和控制情绪 以及情绪记忆 B.杏仁核会记忆人们对蛇的恐惧并使人在又见到蛇时唤醒这种恐惧,从而产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说法。 C.只有一件事发生时的场景生动,多年后依旧保持生动的记忆,杏仁核的活动 才会更加激烈 D.杏仁核对记忆而言也非常重要,它主管人们对事物的渴望情绪,是大脑皮质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场景记忆时的情绪越激烈,那么人的记忆能力就能大大加强,所记忆的 内容也就越深刻、生动。 B.我们之所以记不起一天前早饭的食谱,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情景未能有效激发 大脑情感区域的活动。 C.因为时间和重复次数并不能左右我们的记忆,所以情感就成为左右我们的记 忆的重要因素 D.如果一句话能够自然地在我们脑海中产生一个生动的影像片段,那我们一定 能记住话中的每个单词。 9、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时隔多久都能够历历在目,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的记忆,往往是因为事 件发生时我们具有激烈的情绪。 B.事情发生时的画面“栩栩如生”能激发大脑区域的活动,从而有助于记忆 甚至多年后都难以忘记细节。 C.我们快速有效地记忆某些知识只需要融入我们的情感,而不是凭借枯燥无味 的多次重复。 D.我们可以把一些单词组合成具有生动的影像画面感的句子来提高记忆,使我 们能够更持久地记住它们。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荆州推官。治行最,征授御史。 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辅臣吕调阳子兴周,张四维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子用 懋,皆相继得举。甲徴、用懋将廷对,而允贞适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 政之后始许廷对。四维大愠,因为子白诬,且乞骸骨。时行亦疏辨。帝并慰留, 而责允贞言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奏允贞言是,并贬秩调外。允贞得许州判官 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论救,不纳。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 登第者。 二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允贞素刚果,清操绝俗。以所部地瘠民贫, 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以其银数万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马易粟。又奏免 平阳岁额站银八万,以所省邮传羨羡补之。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允贞奏除
dog broke a cup on the table into pieces.”这句话会自然地在我们脑海中 产生一个生动的影像片段,那么即使过了一个星期甚至更久,我们也还会记住这 几个单词。 想要记忆好,快去酝酿你的情绪吧! (选自《大科技》) 7、下面有关“杏仁核”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它位于海马体的末端,是重要的脑部组织,负责产生情绪、调节和控制情绪 以及情绪记忆。 B.杏仁核会记忆人们对蛇的恐惧并使人在又见到蛇时唤醒这种恐惧,从而产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说法。 C.只有一件事发生时的场景生动,多年后依旧保持生动的记忆,杏仁核的活动 才会更加激烈。 D.杏仁核对记忆而言也非常重要,它主管人们对事物的渴望情绪,是大脑皮质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场景记忆时的情绪越激烈,那么人的记忆能力就能大大加强,所记忆的 内容也就越深刻、生动。 B.我们之所以记不起一天前早饭的食谱,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情景未能有效激发 大脑情感区域的活动。 C.因为时间和重复次数并不能左右我们的记忆,所以情感就成为左右我们的记 忆的重要因素。 D.如果一句话能够自然地在我们脑海中产生一个生动的影像片段,那我们一定 能记住话中的每个单词。 9、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时隔多久都能够历历在目,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的记忆,往往是因为事 件发生时我们具有激烈的情绪。 B.事情发生时的画面“栩栩如生”能激发大脑区域的活动,从而有助于记忆, 甚至多年后都难以忘记细节。 C.我们快速有效地记忆某些知识只需要融入我们的情感,而不是凭借枯燥无味 的多次重复。 D.我们可以把一些单词组合成具有生动的影像画面感的句子来提高记忆,使我 们能够更持久地记住它们。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荆州推官。治行最,征授御史。 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辅臣吕调阳子兴周,张四维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子用 懋,皆相继得举。甲徵、用懋将廷对,而允贞适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 政之后始许廷对。四维大愠,因为子白诬,且乞骸骨。时行亦疏辨。帝并慰留, 而责允贞言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奏允贞言是,并贬秩调外。允贞得许州判官。 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论救,不纳。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 登第者。 二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允贞素刚果,清操绝俗。以所部地瘠民贫, 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以其银数万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马易粟。又奏免 平阳岁额站银八万,以所省邮传羡补之。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允贞奏除
其租,招令复业。岢岚互市,省抚赏银六万。汾州有两郡王,宗人与军民杂处 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为府。自款市成,边政废。允贞视要害,筑边墙万有余丈 政声大著。帝亦数嘉其能。 二十八年春,疏陈时政缺失,言:“行取诸臣,几经论荐,陛下犹不轻予一官。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 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钱谷出入,上下相稽,犹多奷弊。 敕使手握利杈,动逾数万。有司不敢问,抚按不敢闻,岂无吮膏血以自肥者,而 陛下曾不一察及。金取于滇,不足不止:珠取于海,不罄不止:锦绮取于吴越, 不极奇巧不止。元老听其投闲,直臣几于永锢,是陛下之爱贤士,曾不如爱珠玉 锦绮也。”疏奏,亦不省。 允贞父已九十余,允贞岁岁乞侍养,章二十上。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 固留之。其年五月,请益力,始听归。士民为立祠。已,阅视者奏允贞守边劳, 即家进兵部右侍郎。寻卒,追谥介肃 (《明史·魏允贞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俟:等到 B.允贞素刚果素:向来 C.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逋:延迟 D.上下相稽稽:拖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责允贞言过当因人之力而敝之 B.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以其思之深而无不在 顾乃朝奏夕报乃私会樊於期 D.直臣几于永锢徘徊于斗牛之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允贞上书,希望实行辅臣子弟中举后,需等到父辈离职后才允许参加廷试 的措施,受到皇帝的责备。李三才替魏允贞辩解,却被皇帝贬为许州判官。 B.魏允贞刚正廉洁,敢于上书陈述时政的缺失,批评皇帝不能用人唯贤,对于 官员的腐败情况没有察觉,但皇帝没有予以理会 C.魏允贞在担任山西巡抚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减免税赋,修建军事设施,恢 复开垦,修筑城墙,政绩突出,多次受到皇帝的嘉奖。 D.魏允贞多次乞求回家供养父亲,但朝廷没有批准。在魏允贞坚决要求下,朝 廷才批准。百姓为了纪念他,为他立祠。他在回家后不久死去。 第Ⅱ卷(共114分) 四、(3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4分) 译文: (2)有司不敢问,抚按不敢闻,岂无吮膏血以自肥者,而陛下曾不一察及。(4 分) 译文 (3)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其租,招令复业。岢岚互市,省抚赏银六万。汾州有两郡王,宗人与军民杂处, 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为府。自款市成,边政废。允贞视要害,筑边墙万有余丈。 政声大著。帝亦数嘉其能。 二十八年春,疏陈时政缺失,言:“行取诸臣,几经论荐,陛下犹不轻予一官。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 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钱谷出入,上下相稽,犹多奸弊。 敕使手握利权,动逾数万。有司不敢问,抚按不敢闻,岂无吮膏血以自肥者,而 陛下曾不一察及。金取于滇,不足不止;珠取于海,不罄不止;锦绮取于吴越, 不极奇巧不止。元老听其投闲,直臣几于永锢,是陛下之爱贤士,曾不如爱珠玉 锦绮也。”疏奏,亦不省。 允贞父已九十余,允贞岁岁乞侍养,章二十上。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 固留之。其年五月,请益力,始听归。士民为立祠。已,阅视者奏允贞守边劳, 即家进兵部右侍郎。寻卒,追谥介肃。 (《明史·魏允贞传》 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 俟:等到 B.允贞素刚果 素:向来 C.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 逋:延迟 D.上下相稽 稽:拖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责允贞言过当 因人之力而敝之 B.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 以其思之深而无不在 C.顾乃朝奏夕报 乃私会樊於期 D.直臣几于永锢 徘徊于斗牛之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允贞上书,希望实行辅臣子弟中举后,需等到父辈离职后才允许参加廷试 的措施,受到皇帝的责备。李三才替魏允贞辩解,却被皇帝贬为许州判官。 B.魏允贞刚正廉洁,敢于上书陈述时政的缺失,批评皇帝不能用人唯贤,对于 官员的腐败情况没有察觉,但皇帝没有予以理会。 C.魏允贞在担任山西巡抚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减免税赋,修建军事设施,恢 复开垦,修筑城墙,政绩突出,多次受到皇帝的嘉奖。 D.魏允贞多次乞求回家供养父亲,但朝廷没有批准。在魏允贞坚决要求下,朝 廷才批准。百姓为了纪念他,为他立祠。他在回家后不久死去。 第Ⅱ卷 (共 114 分) 四、(3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4 分) 译文: (2)有司不敢问,抚按不敢闻,岂无吮膏血以自肥者,而陛下曾不一察及。(4 分) 译文: (3)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本诗题为“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甚佳”二字 4分) (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 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更喜欢 哪一句?为什么?(4分) 15、古诗文填空。(8分) (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2)_,桃李罗堂前。_,依依墟里烟。 (3)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4)_,渺沧海之一粟。_,羡长江之无穷。 16、名著表述。(3分) 简述凤姐“弄权铁槛寺”这一故事情节。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地的引力 张炜 精神是向上的一棵树。一开始它可以笔直地往上,长得很高很大,成为一个巨大 的存在。杰出的人物就是一棵思想的巨树,他永远不会在地表爬行、蔓延和匍匐 前行。它始终是向上的。 大地作为精神的生母,它有巨大的鼓舞力和感召力,它仍然对向上的精神有一种 不可逾越的引力。这种引力会使一个蓬勃向上的、越升越高的精神之树发生弯曲。 是的,任何伟大向上的精神都不是垂直的。但是,它却不会轻易倒向土地。倒塌 之时就是死亡之时。它又不会像甲虫那样沿着地表爬行,它要向上。尽管精神之 树会有弧度、有倾斜,但它始终是努力向上的,奔向空阔的。也正因为这独立向 上的精神在大地的引力下会发生倾斜,所以无论多么强大的精神也都需要支撑 精神之树的崩裂与倒塌,在一个真正的人那里,就是躯体的倒塌和崩裂。他愿意 使自己的生命在那一刻走向结束,因为肉体和灵魂紧密结合了。但越是强大独立、 长得茁壮的精神,就越是缺少支撑一一他身边的那些也许还弱小和纤细,不能与 之构成支撑。 鲁迅在当年很难找到一个同等量级的对话者。他是在黑夜里“荷戟独仿徨”的 人,他说自己又像一个在荒漠上大声呼喊得不到回应的人。我们就此情景可以看 到精神之树长得很高,而由于自身的重量,由于大地的引力,它正艰难地挣脱弯 曲与倾斜的命运。可巨大的引力总要扳折它,使其倒塌……先生用力地支撑、向 上 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些有力的同行者,一些与之对话者,先生就有了强力的支撑。 先生当年的对话者极少。一些人离他非常遥远,很难对话,很难听到回音;而另 些人干脆就是一些中伤者和砍伐者。在这个巨大精神之树的四周有一些可爱的 小草,它们奉献出自己的露滴,甚至是巨大的热情,蒸腾的水汽,来润泽先生, 支持先生。先生看着它们,一脸的慈祥和温厚。他把满腔热情和希望告诉它们 用自己的身影为它们遮住风寒和毒日。可是这些小草,还有它们当中长起的一些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 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本诗题为“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甚佳”二字。 (4 分) (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 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更喜欢 哪一句?为什么?(4 分) 15、古诗文填空。(8 分) (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 。 (2)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3)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4)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16、名著表述。(3 分) 简述凤姐“弄权铁槛寺”这一故事情节。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大地的引力 张 炜 精神是向上的一棵树。一开始它可以笔直地往上,长得很高很大,成为一个巨大 的存在。杰出的人物就是一棵思想的巨树,他永远不会在地表爬行、蔓延和匍匐 前行。它始终是向上的。 大地作为精神的生母,它有巨大的鼓舞力和感召力,它仍然对向上的精神有一种 不可逾越的引力。这种引力会使一个蓬勃向上的、越升越高的精神之树发生弯曲。 是的,任何伟大向上的精神都不是垂直的。但是,它却不会轻易倒向土地。倒塌 之时就是死亡之时。它又不会像甲虫那样沿着地表爬行,它要向上。尽管精神之 树会有弧度、有倾斜,但它始终是努力向上的,奔向空阔的。也正因为这独立向 上的精神在大地的引力下会发生倾斜,所以无论多么强大的精神也都需要支撑。 精神之树的崩裂与倒塌,在一个真正的人那里,就是躯体的倒塌和崩裂。他愿意 使自己的生命在那一刻走向结束,因为肉体和灵魂紧密结合了。但越是强大独立、 长得茁壮的精神,就越是缺少支撑——他身边的那些也许还弱小和纤细,不能与 之构成支撑。 鲁迅在当年很难找到一个同等量级的对话者。他是在黑夜里“荷戟独仿徨”的 人,他说自己又像一个在荒漠上大声呼喊得不到回应的人。我们就此情景可以看 到精神之树长得很高,而由于自身的重量,由于大地的引力,它正艰难地挣脱弯 曲与倾斜的命运。可巨大的引力总要扳折它,使其倒塌……先生用力地支撑、向 上。 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些有力的同行者,一些与之对话者,先生就有了强力的支撑。 先生当年的对话者极少。一些人离他非常遥远,很难对话,很难听到回音;而另 一些人干脆就是一些中伤者和砍伐者。在这个巨大精神之树的四周有一些可爱的 小草,它们奉献出自己的露滴,甚至是巨大的热情,蒸腾的水汽,来润泽先生, 支持先生。先生看着它们,一脸的慈祥和温厚。他把满腔热情和希望告诉它们, 用自己的身影为它们遮住风寒和毒日。可是这些小草,还有它们当中长起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