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循环衰竭 口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者外周循环衰竭(休克、肾衰等 )时,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差,必须通过静脉给药 ,以保证血药浓度和治疗作用。心衰时常常胃肠道 血流量减少,使药物吸收减少。如普鲁卡因胺在 衰时生物利用度减少50%,吸收速度明显减慢。 16
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者外周循环衰竭(休克、肾衰等 )时,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差,必须通过静脉给药 ,以保证血药浓度和治疗作用。心衰时常常胃肠道 血流量减少,使药物吸收减少。如普鲁卡因胺在心 衰时生物利用度减少50%,吸收速度明显减慢。 (四)循环衰竭 16
、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口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受循环血量、血浆蛋白含量及结 合率、血液pH值、药物的脂溶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血浆蛋白含量及其与药物结合力的大小是决 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并易受多种疾 病的影响
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受循环血量、血浆蛋白含量及结 合率、血液pH值、药物的脂溶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血浆蛋白含量及其与药物结合力的大小是决 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并易受多种疾 病的影响。 二、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17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口心血管疾病和炎症等引起体内血流的改变,可影响 药物在各系统和各脏器的组织分布,特别是影响靶 细胞作用部位的药物分布。如心力衰竭时,肾脏和 肝脏的血流量减少30%-50%,这种改变进而影响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高血压引起脑部小动脉痉挛时 ,脑血流量减少,药物在脑内的分布相应减少,影 响药物的疗效
心血管疾病和炎症等引起体内血流的改变,可影响 药物在各系统和各脏器的组织分布,特别是影响靶 细胞作用部位的药物分布。如心力衰竭时,肾脏和 肝脏的血流量减少30%-50%,这种改变进而影响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高血压引起脑部小动脉痉挛时 ,脑血流量减少,药物在脑内的分布相应减少,影 响药物的疗效。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18
(二)血浆蛋白含量及结合率改变的影响 1.血浆蛋白含量改变 2血浆蛋白亲和力改变 3使用超饱和剂量 19
1.血浆蛋白含量改变 2.血浆蛋白亲和力改变 3.使用超饱和剂量 (二)血浆蛋白含量及结合率改变的影响 19
1.血浆蛋白含量改变 口一些疾病可使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如手术、创伤 烧伤、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慢性肠道疾病及严 重营养不良等。这些疾病可致低蛋白血症,使得药 物的结合量减少,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 口甲苯磺丁脲在肝硬化时,游离型增加115%,苯妥 英钠增加40%,奎尼丁增加30%,保泰松增加 400%,若此时药物清除率变慢,测得的血药浓度 虽在“正常”范围,但实际上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已 显著增加,药理效应增强,甚至可引起严重不良反 应,尤其是那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口故使用此类药物时应谨慎,注意减量或从小剂量开 始,并加强监护
一些疾病可使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如手术、创伤 、烧伤、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慢性肠道疾病及严 重营养不良等。这些疾病可致低蛋白血症,使得药 物的结合量减少,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 甲苯磺丁脲在肝硬化时,游离型增加115%,苯妥 英钠增加40%,奎尼丁增加300%,保泰松增加 400%,若此时药物清除率变慢,测得的血药浓度 虽在“正常”范围,但实际上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已 显著增加,药理效应增强,甚至可引起严重不良反 应,尤其是那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故使用此类药物时应谨慎,注意减量或从小剂量开 始,并加强监护 1.血浆蛋白含量改变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