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年代未60年代初叙事诗创作繁 叙事诗主要写历史 是写民间的历史和传说,如民间整理的 《阿诗玛》、《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 长诗,李季《菊花石》。 是写革命斗争风云,如郭小川《将军三 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冰《刘胡 兰》、臧克家《李大钊》等
4 .50年代末60年代初叙事诗创作繁荣。 叙事诗主要写历史。 一是写民间的历史和传说,如民间整理的 《阿诗玛》、《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 长诗,李季《菊花石》。 一是写革命斗争风云,如郭小川《将军三 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冰《刘胡 兰》、臧克家《李大钊》等
5.60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后,政治抒情诗 导了诗坛潮流,诗歌变了“"战歌”,标语化、 号化、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 政治抒情诗: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 情诗在50年代初中期已出现,这—概念则大约在五、六 十年代之交出现。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 流,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诗虽然有 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刂的《甘蔗林青纱帐》、 《厦门风姿》。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 的诵吟、口号式的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 之
5.60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后,政治抒情诗主 导了诗坛潮流,诗歌变了“战歌”,标语化、口 号化、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 政治抒情诗: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 情诗在50年代初中期已出现,这—概念则大约在五、六 十年代之交出现。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 流,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诗虽然有 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 《厦门风姿》。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 的诵吟、口号式的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 川和贺敬之
诗歌发展的畸变 ①流派的貧乏畸变:可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角) 行审视。现实主义方面,新中国的成立使诗人们都 种发自内心的欢乐感、自豪感,所以“颂歌”顺 成章地成了建国初期的主题。诗人们不对社会生活作 辩证地深入观照,而是仅对生活的“光明面”浮浅地 描摹,然后唱出千人一腔的颂歌。浪漫主义方面,诗 人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用神话代替理想,用矫情 压抑真情实感的表达,催生了大批粗制滥造和伪浪漫 主义的赝品。这种伪浪漫主义在1958年的新民歌运 动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兴起于50年代、风靡整个60 年代的政治抒情诗也明显存在类似问题。由于往往从 不当乃至错误的政治观念出发,狂热地憧憬着一种神 圣伟大的“乌托邦”,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因 客乏空洞,情感虚假不真。这种反现实的伪浪 的取向,既背离了五四新文学的精神,更背离 国诗歌的传统
诗歌发展的畸变 • ①流派的贫乏畸变: 可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角度进 行审视。现实主义方面,新中国的成立使诗人们都有 一种发自内心的欢乐感、自豪感,所以“颂歌”顺理 成章地成了建国初期的主题。诗人们不对社会生活作 辩证地深入观照,而是仅对生活的“光明面”浮浅地 描摹,然后唱出千人一腔的颂歌。浪漫主义方面,诗 人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用神话代替理想,用矫情 压抑真情实感的表达,催生了大批粗制滥造和伪浪漫 主义的赝品。这种伪浪漫主义在 1958 年的新民歌运 动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兴起于 50 年代、风靡整个60 年代的政治抒情诗也明显存在类似问题。由于往往从 不当乃至错误的政治观念出发,狂热地憧憬着一种神 圣伟大的“乌托邦”,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因 而内容贫乏空洞,情感虚假不真。这种反现实的伪浪 漫主义的取向,既背离了五四新文学的精神,更背离 了中国诗歌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