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着重于将改良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 B.得到国家有规模、有计划的大力推动。 C.在育种和实践应用方面都看到了成效。 D.以花卉、药材的品种改良为主要方向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品种具有哪些优势?请用几个短语 来加以概括。(3分) 材料三 航天育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可能一投资就赚钱。也正是因为如此,航天 育种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并不容乐观 从航天育种的发展历史来看,航天育种一直不是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而是在保 证其它任务成功的前提下,“顺便”搭载一下航天育种材料,我国仅在2006年 发射了世界上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到目前为止,我 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 目前我国航天育种缺乏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有的企业或者 研究机构不管有没有力量和条件,“赶时髦”进行航天搭载,低估了航天育种工 作的难度,选择搭载的农作物品种和材料素质不够髙,导致经卫星搭载诱变后, 又经历4-5年定向选择后育成的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缺乏竞争力,选育不 出好的种质材料,在生产上难以推广,大大浪费了资源 航天育种品牌自身的保护力度也不够,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航 天育种企业,仔细探究发现,其中部分企业打着“航天育种”的幌子进行炒作, 他们从国内外找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品种,贴上“航天育种”的标签,利用老百姓 对“航天品质”的信赖,从中获利,这些企业严重影响了航天育种的声誉 因此,就航天育种业的未来而言,中国的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通过 长期不断地努力,让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百姓生活、社会发展服务。 5.对上述三个材料中的划线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孕育:孕,一共是5笔。 B.搭载:载,与“下载”的“载”同义。 C.食用菌:菌,注音为jn D.幌子:此处可替换为“招牌” 6.下列关于中国航天育种的现状和未来并不容乐观的理由分析,符合文意的 项是(3分) A.航天育种业投资周期长,难以获得收益。 B.国家进行航天育种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C.一些航天育种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D.航天育种业普遍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7.根据上述三个材料,中国航天育种事业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请简要概括出其中的三条。(6分) (22分) 1.(3分)甲:选种(选择)乙:诱变(诱导)丙:下地(选育) 【评分参考】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A 3.(3分)D 4.(3分)亩产量大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
A. 着重于将改良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 B. 得到国家有规模、有计划的大力推动。 C. 在育种和实践应用方面都看到了成效。 D. 以花卉、药材的品种改良为主要方向。 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品种具有哪些优势?请用几个短语 来加以概括。(3 分) 材料三 航天育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可能一投资就赚钱。也正是因为如此,航天 育种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并不容乐观。 从航天育种的发展历史来看,航天育种一直不是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而是在保 证其它任务成功的前提下,“顺便”搭载一下航天育种材料,我国仅在 2006 年 发射了世界上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到目前为止,我 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 目前我国航天育种缺乏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有的企业或者 研究机构不管有没有力量和条件,“赶时髦”进行航天搭载,低估了航天育种工 作的难度,选择搭载的农作物品种和材料素质不够高,导致经卫星搭载诱变后, 又经历 4-5 年定向选择后育成的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缺乏竞争力,选育不 出好的种质材料,在生产上难以推广,大大浪费了资源。 航天育种品牌自身的保护力度也不够,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航 天育种企业,仔细探究发现,其中部分企业打着“航天育种”的幌子进行炒作, 他们从国内外找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品种,贴上“航天育种”的标签,利用老百姓 对“航天品质”的信赖,从中获利,这些企业严重影响了航天育种的声誉。 因此,就航天育种业的未来而言,中国的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通过 长期不断地努力,让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百姓生活、社会发展服务。 5.对上述三个材料中的划线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孕育:孕,一共是 5 笔。 B.搭载:载,与“下载”的“载”同义。 C.食用菌:菌,注音为 jǔn。 D.幌子:此处可替换为“招牌”。 6.下列关于中国航天育种的现状和未来并不容乐观的理由分析,符合文意的一 项是(3 分) A.航天育种业投资周期长,难以获得收益。 B.国家进行航天育种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C.一些航天育种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D.航天育种业普遍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7.根据上述三个材料,中国航天育种事业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请简要概括出其中的三条。(6 分) 一、(22 分) 1.(3 分)甲:选种(选择) 乙:诱变(诱导) 丙:下地(选育) 【评分参考】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2.(2 分)A 3.(3 分)D 4.(3 分)亩产量大 品质优良 经济效益高
【评分参考】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5.(2分)C 6.(3分)C 7.(6分) ①加强对全社会各方面的知识普及,使民众了解航天育种的特点及优势。 ②积极研发和培育中国自己的优质品种,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 ③建立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使航天育种更加持续、稳定。 ④建立自己的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⑤加强企业监管,打造和保护中国航天育种的自主品牌。 【评分参考】一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源自文本,能自成一说者可酌 情给分。 海淀二模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淅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 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 湖北随县曾侯乙暮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 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 活器具,《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 成鼓。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 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 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 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呜金收 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 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 的琴、瑟、箏。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匏、 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在曾侯乙暮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 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 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 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 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 琶,明代传入的扬琴、唢呐等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 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 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3分) A.击鼓出征 B.击筑悲歌 C.鸣锣开道 D.打更 报时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评分参考】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2 分)C 6.(3 分)C 7.(6 分) ①加强对全社会各方面的知识普及,使民众了解航天育种的特点及优势。 ②积极研发和培育中国自己的优质品种,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 ③建立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使航天育种更加持续、稳定。 ④建立自己的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⑤加强企业监管,打造和保护中国航天育种的自主品牌。 【评分参考】一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源自文本,能自成一说者可酌 情给分。 海淀二模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 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 湖北随县曾侯乙暮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 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 活器具,《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 成鼓。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 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 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 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呜金收 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 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 的琴、瑟、箏。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匏、 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在曾侯乙暮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 124 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 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 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 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 琶,明代传入的扬琴、唢呐等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 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 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3 分) A.击鼓出征 B.击筑悲歌 C.鸣锣开道 D.打更 报时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