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八中2019春高一年第二次质量检测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8年第10期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 有删改) 语文试题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A杜甫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奇 陵,岂在多杀伤”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御 一、现代文闻读(21分) B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使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C.正是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历史上潮到1200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前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 D.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 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 平的文化 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 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中土意识。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 A在论述中国军事防御思想与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时,作者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 天然具有“保守性”。春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囯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 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方式,使中国人在物盾生活上无须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 B本文第三段以典型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御性战略军事思想既有历史的文化基因,又有深厚的理 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豆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 论和实践基础 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彩。与此相C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即先提出问题接者其体分析问题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 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 的办法,层次分明 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貿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 D.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比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面不是谋杀。”可以用来佐证 泶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 “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 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悫于未然,避难于无 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文化的一项是(3分) 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A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晢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把“天人合”视为人与 其次,缘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咯性,中国文化本 人、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把“兼爱”“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谐与国际和平的根本途径 盾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 B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 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百世兵C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 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慍而致战” 不动,非得不用 伟大实践 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 D.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宜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 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园,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 凌弱。”给所经国家及横跨亚非的海上航线带去了和平与繁荣 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共3小题,12分) 笫三,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源于 闻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兵连祸结、外战频繁。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讽國通过对外战争来改变原有格局 村一: 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历史表明, 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 张",超越力量的扩张会造成国家的衰落。坚持侵略扩张型囯防政策的囯家,不但没有实现和延 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2016年10月 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无气大伤,遭受严重控败。正是应了荚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那句名 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囯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 言:“文明的死亡原国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失败的关键,在于它 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 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路覆辙。 家富强的重要标忐,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凭借战场优势深人对方腹地,但战争结來时,我们都主动回搬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 推进“健康中囯”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 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泽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围,中国绝不 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理念,更好 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 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顕全社会参与,突出
1 安溪八中 2019 春高一年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190522 一、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历史上潮到 1200 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 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 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 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中土意识。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 天然具有“保守性”。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 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须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 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 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与此相 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 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 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 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 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其次,缘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 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 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百世兵 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慍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 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 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 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第三,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源于 兵连祸结、外战频繁。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试围通过对外战争来改变原有格局, 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历史表明,“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 张",超越力量的扩张会造成国家的衰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不但没有实现和延 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无气大伤,遭受严重控败。正是应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那句名 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失败的关键,在于它 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 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 凭借战场优势深人对方腹地,但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撒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 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围,中国绝不 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8 年第 10 期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 分) A.杜甫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奇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御 思想。 B.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使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 C.正是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 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D.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 平的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论述中国军事防御思想与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时,作者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B.本文第三段以典型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御性战略军事思想既有历史的文化基因,又有深厚的理 论和实践基础。 C.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即先提出问题接者其体分析问题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 的办法,层次分明。 D.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比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面不是谋杀。”可以用来佐证 “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 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文化的一项是(3 分) A.早在 2000 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把“天人合”视为人与 人、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把“兼爱”“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谐与国际和平的根本途径。 B.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 C.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 伟大实践。 D.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 凌弱。”给所经国家及横跨亚非的海上航线带去了和平与繁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 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2016 年 10 月, 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 2030 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 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9 岁。2017 年 10 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 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 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理念,更好 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
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冋题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拉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建立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罚职責,建立 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出现问题,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取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年10月13日刊文 缔违規企业:同时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以科乎的理沦知识作正 树料二: 确的消费引导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月10日) 世界卫生组织(m0)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仪器不会检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造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 A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人民身体健康当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民族吕盛 以及普過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慣有关。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 等问题日趟泛灃 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恋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大健 B、材料三显示,近五年中罔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说明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保健 康”应运而生。它倡导人们从造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 品市场需求旺盛 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 C.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 高”等问题频发 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当今医学界,单国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国多病的D.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包括制假售似、虚假宣传、欺骗性营销等,严重扰乱了 “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大健康模式研究的不是病国,而是彩响健康的危险 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国素,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国素,达到保护和促透健康的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A《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到2030 村料三 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2013-2018年中囯保健品市场規模情况 B.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尤其是用 “疗效”欺騙消费者 C.“大健康”关注身体、精神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该理念顺应时代的 2000.00 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D.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而违规生产经营 1500.00 与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也有关 6.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分角度概括说明。(6分) 000.O0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盲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光成7-10题 市场规模《亿元》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 (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礼》,并通大义。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 材料四: 至者千余人。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 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涧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件,暴露出的 博士 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晉遍性的问题 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疑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天和年亦 制假售假,甚至把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 就漂妖兵鄣录公正使爱与赤人及《人礼表人不熊对及含安失系寒修与公合正有口失 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噓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套路重 摄所要着便机要页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 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威究其根本。公正 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加逮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及配 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套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要
2 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 年 10 月 13 日刊文)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仪器不会检测 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 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 等问题日趋泛滥。 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大健 康”应运而生。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 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 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 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因多病的 “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大健康模式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 因素,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 的。(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材料三: 2013-2018 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2018 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四: 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件,暴露出的 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 制假售假,甚至把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 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嘘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套路重 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加速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及配 套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要 建立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罚职责,建立 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出现问题,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取 缔违规企业;同时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以科学的理沦知识作正 确的消费引导。 (摘编自“新华网”2019 年 1 月 10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人民身体健康当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民族昌盛、 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B. 材料三显示,近五年中罔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说明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保健 品市场需求旺盛。 C. 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三高”等问题频发。 D. 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包括制假售似、虚假宣传、欺骗性营销等,严重扰乱了 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到 2030 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B. 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尤其是用 “疗效”欺骗消费者。 C. “大健康”关注身体、精神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该理念顺应时代的 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D. 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而违规生产经营, 与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也有关。 6.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分角度概括说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7-10 题。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 礼》,并通大义。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 至者千余人。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 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天和..三年齐 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 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 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公正 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及高祖入邺,安生遭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 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之曰:“肤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囯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曰:“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美。”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酧江月 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赐象芴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称是。又诏所司给安车马,令随驾入朝,并敕所在供给。至京, A词的开篇从滚滚东去的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 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寻致仕,卒于家 和时间背景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的过程 A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 D.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 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网读下面这首来词,完成第12题。(3分) 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剪梅中秋无月 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 辛弃疾 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末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D.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 浑欲乘风冋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 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 A.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舂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A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 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道 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 B.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 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 阅读下面这首束词,完成算13题。(3分) C.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 浣溪沙①李清照 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D.北周朝廷推行《周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 远岫出山催薄幕,细风吹雨弄轻阴⑦。梨花欲谢恐难禁 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注】①本词为李清照早期作品。②轻阴:暗淡的轻云。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1)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A“小院”一句写小院荫蔽在深春的绿树繁花之中,诗人却感到寥廓落寞的情景。 (2)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B.“重帘”一句写任凭帘幕低垂、室内光线暗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C.“弄”字赋予“细风”以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傍晚时分天色变黑的景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D.最后一句“梨花欲谢”一语双关,将景物描写与内心伤感的抒写巧妙地结合起来。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第11.题。(3分)
3 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 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 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曰:“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 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 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美。”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 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 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称是。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敕所在供给。至京, 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寻致仕..,卒于家。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 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 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 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末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D.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 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B.《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 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道。 B.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 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 C.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 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 D.北周朝廷推行《周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 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2) 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完成第 11 题。(3 分)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词的开篇从滚滚东去的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 和时间背景。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的过程。 D.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清丽自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 12 题。(3 分) 一剪梅 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 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 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 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 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 13 题。(3 分) 浣 溪 沙①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②。梨花欲谢恐难禁。 【注】①本词为李清照早期作品。②轻阴:暗淡的轻云。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小院”一句写小院荫蔽在深春的绿树繁花之中,诗人却感到寥廓落寞的情景。 B.“重帘”一句写任凭帘幕低垂、室内光线暗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C.“弄”字赋予“细风”以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傍晚时分天色变黑的景象。 D.最后一句“梨花欲谢”一语双关,将景物描写与内心伤感的抒写巧妙地结合起来
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 幽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赵馓 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它摆在進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拋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 目极思随原草過,浪高书到海冂稀 焚琴煮鹤,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矾 宇宙本未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所以世界国此而 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溫,生活也忌俗溫”,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 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补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盂实先生引读者 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 17.依次填人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A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暴殄天物 多姿多彩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尾提升了诗 B登堂入室侃侃而谈暴殄天物 有声有色 歌的格调 C举重若轻侃侃而谈玉石俱焚 多姿多彩 15.后人读此诗领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6分) D.登堂入室娓娓道来玉石俱焚 有声有色 18.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三)名篇名甸款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A如果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钟,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16.补写出下列甸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雨霖铃》中描写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的句子是 B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2)《水龙吟》中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 C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可子是:“把吴钩看了 D.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3)《声声慢》中用乐景衬哀情,以花反衬自己因悲伤而面容不堪的句子是 19.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人生走入艺术,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词是: B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C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 (1)《琵琶行》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D.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 (2)韩愈在其《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证证明了“ 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学 问不及孔子又与后文“ ”的观点相照应,论证严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虞美人》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 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能在史上留名的诗人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 这两句是“ 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 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 三、语盲文字运用(22分) 静思考。所以, 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A辛弃疾是集末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 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 绍给普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 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4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4-15 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 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 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 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尾提升了诗 歌的格调。 15.后人读此诗领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雨霖铃》中描写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水龙吟》中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 句子是:“把吴钩看了, , , 。” (3)《声声慢》中用乐景衬哀情,以花反衬自己因悲伤而面容不堪的句子是: “ , , ?” (4)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词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 《琵琶行》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韩愈在其《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证证明了“ ”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学 问不及孔子又与后文“ ”的观点相照应,论证严密。 (3)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虞美人》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 这两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 ,深入浅出 ,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 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 1932 年, 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 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 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 焚琴煮鹤, 。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 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 所以世界因此而 。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 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 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补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 ( )”。 17.依次填人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举重若轻 娓娓道来 暴殄天物 多姿多彩 B.登堂入室 侃侃而谈 暴殄天物 有声有色 C.举重若轻 侃侃而谈 玉石俱焚 多姿多彩 D.登堂入室 娓娓道来 玉石俱焚 有声有色 18.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钟,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B.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C.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D.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19.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由人生走入艺术,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 B.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C.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 D.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能在史上留名的诗人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 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 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 静思考。所以, 。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C.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价值观,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别人 D.积北宋南宋300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全面客观地看,更需要我们生动准确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 21.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 请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 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假条 王老师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 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廷误 学生:夏明 22.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 连贯,不超过60字。(5分) 预订 店外消费 在住消费 结账离店 四、写作(60分) 23闻读下面的树料,根据要求写仲。(60分)
5 C.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D.积北宋南宋 300 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21.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 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请假条 王老师: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 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延误。 学生:夏明 ×年×月×日 22. 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 连贯,不超过 60 字。(5 分) ------------------------------------------------------------------------ -----------------------------------------------------------------------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价值观,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别人 全面客观地看,更需要我们生动准确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 国故事”。 请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