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201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百舸(g)寂寥(liao)琼葩(pa)图穷匕首见(jian) B.方遒(qi)颓圮(pi)雾霭(ai) 不敢与忤(w)视 C.浪遏(e) 拜谒(e)长篙(go)度(duo)我至军中 D.漫溯(shuo)碣(jie)石深邃(sui)足以当(dang)项王 2.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A.彷徨急躁斑斓沁园春因咽废食因人之力而蔽之 遏止矫健长蒿万户侯阙秦利晋旦日飨士卒 C.感慨忸怩震惊狙击手书生义气燕国见陵之耻 D.沧茫倜傥哀怨怅寥阔悬梁刺骨约契以报太子 3.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①读诗,可以学到很多,比如诗歌常常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 ②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了不少古今的名作。 ③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 体会 A.情意传诵悉心 B.情意传颂细心 C.情义传诵悉心 D.情义传颂细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第一单元诗歌的学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学好诗歌,必须反复朗 B.新诗的“新”,体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格的格律束缚,比较适合表达 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等方面 C.《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使艾青一举成名,是因为他说真话,抒真情,情深辞切 感人肺腑而形成的。 D.80%以上读过《荆轲剌秦王》这篇文章的人和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在讨论其人其事 时,都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 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 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
2011-2012 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2011.9.28 第 I 卷(选择题,共 33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百舸.(gě) 寂寥.(liáo) 琼葩.(pā) 图穷匕首见.(jiàn) B.方遒.(qiú) 颓圮.(pǐ) 雾霭.(ǎi) 不敢与忤.(wǔ)视 C.浪遏.(è) 拜谒.(è) 长篙.(gāo) 度.(duó)我至军中 D. 漫溯.(shuò) 碣.(jié)石 深邃.(suì) 足以当.(dǎng)项王 2.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 ) A.彷徨 急躁 斑斓 沁园春 因咽废食 因人之力而蔽之 B.遏止 矫健 长蒿 万户侯 阙秦利晋 旦日飨士卒 C.感慨 忸怩 震惊 狙击手 书生义气 燕国见陵之耻 D.沧茫 倜傥 哀怨 怅寥阔 悬梁刺骨 约契以报太子 3.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 ①读诗,可以学到很多,比如诗歌常常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______。 ②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了不少古今________的名作。 ③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________体会。 A.情意 传诵 悉心 B.情意 传颂 细心 C.情义 传诵 悉心 D.情义 传颂 细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通过第一单元诗歌的学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学好诗歌,必须反复朗 读。 B.新诗的“新”,体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格的格律束缚,比较适合表达 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等方面。 C.《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使艾青一举成名,是因为他说真话,抒真情,情深辞切, 感人肺腑而形成的。 D.80%以上读过《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人和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在讨论其人其事 时,都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 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 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
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D、“采桑子”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重阳”是词的标 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诗歌鉴赏(6分,每小题3分) 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一—/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借对树的形象的细致的描绘,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这一主题。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比较整齐,韵律和谐 7、对下面这首诗的主题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三、(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干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 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 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 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 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 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 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日:“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日:“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
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D、“采桑子”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重阳”是词的标 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二、诗歌鉴赏(6 分,每小题 3 分) 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 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借对树的形象的细致的描绘,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这一主题。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比较整齐,韵律和谐。 7、对下面这首诗的主题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三、(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 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 皇问 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 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 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 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 “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
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 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日:“不然。夫秦王徂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 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 肯战。荆兵数岀挑战,终不岀。王翦日休土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 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 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 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种游戏,用于习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领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道歉,谢罪 C、老臣罢病悖乱罢:通“疲”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 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 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②唯大王更择贤将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 我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B③④⑥C②④⑤ D①③⑤ l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 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 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 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 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第Ⅱ卷(共117分) 四.(23分) 12、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2)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 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 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 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 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 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 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 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 谢:道歉,谢罪 C、老臣罢病悖乱 罢:通“疲”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 B.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 C. 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择贤将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 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 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 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 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 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第Ⅱ卷(共 117 分) 四.(23 分) 12、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⑵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3)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13、补写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但我不能放歌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行李之往来 君亦无所害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至易水上, 取道 (4)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6)鲰生说我曰:“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14、诗文的阅读和欣赏(10分) (1)阅读舒婷《思念》,完成①-②题。(6分) 思念 舒婷 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 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 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①从表现手法看,诗歌的第一段主要运用了 第二段运用了。(2 ②诗歌第一段选择了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 答 (2)阅读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完成③题。(4分)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 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③、写出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1)草莓: (2分) (2)篱笆: (2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荆轲塔断想 柴福善 井轲塔,在河北易县荆轲山上,后人为纪念荆軻而建。 当初,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于蓟,即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世称燕上都。后迁 都易水之滨,为燕下都,都城长达十几里,居战国都城之首,世事沧桑,今也只存断壁残垣, 任凭野草掩映,风雨剥蚀,荒台下落日,山水有余情了。想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修 筑黄金台,从而使燕国由弱而强,终于战败齐国。干年来,李白来此凭吊,特作《古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谁知笔锋-转:“奈何青云土,弃我如尘埃”,不免以古思 己,有些哀怨了
⑶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13、补写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⑴ 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⑵ , 行李之往来, , 君亦无所害。 ⑶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至易水上, ,取道。 ⑷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 ⑸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6) 鲰生说我曰:“ ,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14、诗文的阅读和欣赏(10 分) (1)阅读舒婷《思 念 》,完成①—②题。(6 分) 思 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 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 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① 从表现手法看,诗歌的第一段主要运用了 ,第二段运用了 。(2 分) ② 诗歌第一段选择了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 4 分 ) 答: 。 (2)阅读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完成③题。(4 分)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 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③、写出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1)草莓: (2 分) (2)篱笆: (2 分)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荆轲塔断想 柴福善 荆轲塔,在河北易县荆轲山上,后人为纪念荆轲而建。 当初,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于蓟,即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世称燕上都。后迁 都易水之滨,为燕下都,都城长达十几里,居战国都城之首,世事沧桑,今也只存断壁残垣, 任凭野草掩映,风雨剥蚀,荒台下落日,山水有余情了。想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修 筑黄金台,从而使燕国由弱而强,终于战败齐国。千年来,李白来此凭吊,特作《古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谁知笔锋一转:“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不免以古思 己,有些哀怨了
其时,秦统一天下,已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 社稷,太异想天开了。而荆轲带秦舞阳赴咸阳,舞阳色变震恐,荆轲展图现匕,行刺未果 命丧殿上。读《史记》刺客列传,总觉司马迁笔下有些演绎。难怪,史书本身就是断简残篇 过去的历史是无法原本再现的。 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要亡的, 天下依然要统一的。这么说,我无意否定荆轲的英雄壮举,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可以 荆轲为代表。而这一壮举,令后人景仰,尤其在易水河边,太子及宾客皆以白衣冠送,高渐 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歌流传至今,当地人谈此 竟念出续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易县今有白虹村,传说因荆軻仰天 呵气,直贯夕阳,化成一道白虹,见者称异而得此村名。 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那击筑相送的高渐离,后变名姓为人庸保,因 善击筑受秦始皇召见,识岀,秦惜其技艺,赦免-死,乃嚯其目(即用马粪熏炙使其失明)。 后在演奏时,以铅置筑中,举筑扑击秦皇不中被诛。荆軻-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 我来时,天蒙蒙细雨,怎奈山路湿滑,不便车行,只得在车中远远地凭窗而望:塔高十 三层,毎层八隅悬有风铎,微风摇动,清脆悦耳,声传四野。幽幽地,耳畔似有所闻。 15、文章第一段以一句成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2分) 16、请你想象一下,当年李白作《古风》时的心情是怎样的?(6分) 17、作者是否赞同太子丹让荆轲刺秦王?你从哪几句原文看出来的?作者赞同什么?(5分) 18、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围绕荆轲塔进行了哪些断想。(5分) 六、语言表达(8分) 19、请从下面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哪位,并陈述理由。(6分) 第1组:项羽和刘邦 第2组:荆轲和樊哙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 之间 20.概括下面诗歌的寓意。(不超过10个字,2分) 泥土
其时,秦统一天下,已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 社稷,太异想天开了。而荆轲带秦舞阳赴咸阳,舞阳色变震恐,荆轲展图现匕,行刺未果, 命丧殿上。读《史记》刺客列传,总觉司马迁笔下有些演绎。难怪,史书本身就是断简残篇, 过去的历史是无法原本再现的。 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要亡的, 天下依然要统一的。这么说,我无意否定荆轲的英雄壮举,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可以 荆轲为代表。而这一壮举,令后人景仰,尤其在易水河边,太子及宾客皆以白衣冠送,高渐 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流传至今,当地人谈此, 竟念出续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易县今有白虹村,传说因荆轲仰天 呵气,直贯夕阳,化成一道白虹,见者称异而得此村名。 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那击筑相送的高渐离,后变名姓为人庸保,因 善击筑受秦始皇召见,识出,秦惜其技艺,赦免一死,乃矐其目(即用马粪熏炙使其失明)。 后在演奏时,以铅置筑中,举筑扑击秦皇不中被诛。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 我来时,天蒙蒙细雨,怎奈山路湿滑,不便车行,只得在车中远远地凭窗而望:塔高十 三层,每层八隅悬有风铎,微风摇动,清脆悦耳,声传四野。幽幽地,耳畔似有所闻。 15、文章第一段以一句成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2 分) 16、请你想象一下,当年李白作《古风》时的心情是怎样的?(6 分) 17、作者是否赞同太子丹让荆轲刺秦王?你从哪几句原文看出来的?作者赞同什么?(5 分) 18、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围绕荆轲塔进行了哪些断想。(5 分) 六、语言表达(8 分) 19、请从下面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哪位,并陈述理由。(6 分) 第 1 组:项羽和刘邦 第 2 组:荆轲和樊哙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 50~70 字 之间。 20. 概括下面诗歌的寓意。(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