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8届高三一模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箕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 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 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 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 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 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 “人机美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 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 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社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 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舜,人工 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 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 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 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 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 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 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 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 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岀,“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規范 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 美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採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国内的一项共识。徵软、谷歌等巨头也 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 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 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社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 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遇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規范,也要用文文明和伦 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 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08月23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安徽省黄山市 2018 届高三一模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箕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 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 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 7 月,国务院 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 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 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 “人机美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 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 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社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 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舜,人工 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 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 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 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 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 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 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 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 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規范 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 美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採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国内的一项共识。徵软、谷歌等巨头也 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 A 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 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 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社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 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遇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規范,也要用文文明和伦 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 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人民日报》2017 年 08 月 23 日 05 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 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 性表示出了忧虑。 C.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 提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 系对立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 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 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 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 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 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 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 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答案】1.C2.B3.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未然”改 成“已然”,原文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 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B项,缩小范围,原文是“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 心”,“很多人”可以包括专家,也包括普通人。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人 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 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 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 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人工智能未 来发展的忧虑,以及如何构建未来人机关系格局的问题。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 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
A. 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 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 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 性表示出了忧虑。 C. 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 提。 D. “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 系对立起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 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 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 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C. 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 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D. 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 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 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B. “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C. 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 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 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 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未然”改 成“已然”,原文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 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B 项,缩小范围,原文是“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 心 ”,“很多人 ”可以包括专家,也包括普通人。D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人 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 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 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 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人工智能未 来发展的忧虑,以及如何构建未来人机关系格局的问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 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因果倒置,原文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 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B项,“或然”改成“必然”, 原文是“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D项, “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说法绝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悟九华 梁衡 ①到九华山已是下午,我们匆匆安顿好住处便乘缆车直上天台 ②天台顶是一平缓的山脊,有巨石,石间有古松,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石 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线天”。侧身从石缝中穿过,又豁然一平台。登台俯望山下, 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偶有杜鵑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遥望山峰连绵 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 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 树 ③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去拜谒这山上的名剥祗园寺。一进庙,见和尚们匆匆奔走 情。如有军情。一队老僧身披袈折入大雄宝殿,几个年轻一点的跑前跑后,就像 我们地方上在开什么大会或者搞什么庆典。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进入 个客堂,片刻后又出来,男的油发革履之间裹一件僧袍,女的则缠一袭尼衣 惟露朱唇金坠和髙跟皮鞋,僧俗各众进入大雄宝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数排。只见 前侧一执棒老僧击木鱼数下,殿内便经声四起,嗡嗡如隐雷。那些披了僧袍尼衣 的俗民便也两手合十跟着动嘴唇。大殿两侧有条凳,是专为我们这些更俗一些的 旁观游客准备的。我描条凳子坐下,同凳还有两位中年如女。一个掩不住地激动, 怯生生又急慌慌地拉着那位同伴要去入列诵经,那一位却挣开她的手不去。要去 的这位回望一眼佛友,又睁大眼晴扫视一下这神秘、庄严又有几分恐惧的殿堂, 三宝大佛身坐在半空,双目微睁,俯瞰人间。她终于经不住这种压力,提起宽大 的尼袍,加入了那二等诵经的行列。我便揶动一下身子,乘机与留下的这位聊了 起来。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她说:“人家是为自己的先人做道场,我去给 他念什么经。”“这个道场要多少钱?”“少说也得有几十万。这是一家新加坡 的富商,为自己所有的先人做超度,念大悲咒。”我大吃一惊,做一场佛事竟能 收这么多的钱!她说:“便宜一点也行,出十元写个死者的牌位,可在殿里放七 天。”她顺手指指大殿的左后角,我才发现那里有一堆牌位叠成的小山。我说: “看样子你是在家的居士吧。”她说才入佛门,知之不多。问及身上的尼姑黑袍, 她说是在庙上买来的,三十五元一件,凡入这个大殿的信徒,必须穿僧衣,庙上 有供应。我这才明白,刚才那帮俗家弟子为什么到客堂里去,专门来一次金单脱 壳。这有点像学校里统一制作校服,是规矩但也是一笔可观的生意。从袛园寺出 来我们拾级而上去看上顶上的百岁宫,实际上是一个山洞。相传明代有一无暇和 尚来此修行,积28年刺舌血写得一部华严经。我们到时这里也正大做道场,问 及价目,曰每场20万元。庙门前空地上几个石匠正在叮叮当当地刻功德牌 ④我们缓缓下山,走几步就会碰到扛着木头或担着砖瓦的山民,这些苦力不时停 下来将木料拄地,擦着汗水。但是他们不肯静下来休息,而是向每一个擦身而过 的游客仲出手:“菩萨保佑,行个好,给个茶水钱。钱给了修庙人比买了香火还 灵。”这种层层的堵截使人大为扫兴。我立即想起在印度访问时的情景,回国后
项,因果倒置,原文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 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B 项,“或然”改成“必然”, 原文是“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D 项, “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悟九华 梁衡 ①到九华山已是下午,我们匆匆安顿好住处便乘缆车直上天台。 ②天台顶是一平缓的山脊,有巨石,石间有古松,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石 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线天”。侧身从石缝中穿过,又豁然一平台。登台俯望山下, 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偶有杜鵑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遥望山峰连绵 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 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 树。 ③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去拜谒这山上的名剥祗园寺。一进庙,见和尚们匆匆奔走 情。如有军情。一队老僧身披袈折入大雄宝殿,几个年轻一点的跑前跑后,就像 我们地方上在开什么大会或者搞什么庆典。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进入 一个客堂,片刻后又出来,男的油发革履之间裹一件僧袍,女的则缠一袭尼衣, 惟露朱唇金坠和高跟皮鞋,僧俗各众进入大雄宝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数排。只见 前侧一执棒老僧击木鱼数下,殿内便经声四起,嗡嗡如隐雷。那些披了僧袍尼衣 的俗民便也两手合十跟着动嘴唇。大殿两侧有条凳,是专为我们这些更俗一些的 旁观游客准备的。我描条凳子坐下,同凳还有两位中年如女。一个掩不住地激动, 怯生生又急慌慌地拉着那位同伴要去入列诵经,那一位却挣开她的手不去。要去 的这位回望一眼佛友,又睁大眼晴扫视一下这神秘、庄严又有几分恐惧的殿堂, 三宝大佛身坐在半空,双目微睁,俯瞰人间。她终于经不住这种压力,提起宽大 的尼袍,加入了那二等诵经的行列。我便揶动一下身子,乘机与留下的这位聊了 起来。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她说:“人家是为自己的先人做道场,我去给 他念什么经。”“这个道场要多少钱?”“少说也得有几十万。这是一家新加坡 的富商,为自己所有的先人做超度,念大悲咒。”我大吃一惊,做一场佛事竟能 收这么多的钱!她说:“便宜一点也行,出十元写个死者的牌位,可在殿里放七 天。”她顺手指指大殿的左后角,我才发现那里有一堆牌位叠成的小山。我说: “看样子你是在家的居士吧。”她说才入佛门,知之不多。问及身上的尼姑黑袍, 她说是在庙上买来的,三十五元一件,凡入这个大殿的信徒,必须穿僧衣,庙上 有供应。我这才明白,刚才那帮俗家弟子为什么到客堂里去,专门来一次金单脱 壳。这有点像学校里统一制作校服,是规矩但也是一笔可观的生意。从祗园寺出 来我们拾级而上去看上顶上的百岁宫,实际上是一个山洞。相传明代有一无暇和 尚来此修行,积 28 年刺舌血写得一部华严经。我们到时这里也正大做道场,问 及价目,曰每场 20 万元。庙门前空地上几个石匠正在叮叮当当地刻功德牌。 ④我们缓缓下山,走几步就会碰到扛着木头或担着砖瓦的山民,这些苦力不时停 下来将木料拄地,擦着汗水。但是他们不肯静下来休息,而是向每一个擦身而过 的游客仲出手:“菩萨保佑,行个好,给个茶水钱。钱给了修庙人比买了香火还 灵。”这种层层的堵截使人大为扫兴。我立即想起在印度访问时的情景,回国后
愤而写了一篇《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想不到今天在国内的圣地名山又重 陷那时的窘境。 ⑤下山后又接着看了地藏王殿,这是九华山的主供菩萨,殿内经声嗡嗡,木鱼声 声。门口有一位边吃饭边当值的小僧,我问这里可做道场,他翻我一眼说:“这 是地藏王亲自住的地方,怎么会不做?”很怪我的无知。问及价码,700元到20 万元不等。下山时我们从九华街穿过,路过两间储蓄所,见柜上都有和尚在存钱。 中午吃饭时我心里总是不悦。我突然感到昨天在山頂所陶醉的一湾山树,一湾翠 竹,竟是一湾欲海。在薄瞽时分于茂林修竹间所用心体会的淙淙细泉,原来都向 着这个大海流了过来。 ⑥午饭后我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下山。车到山口,闪过一湾翠竹和一棵枝叶如冠 遮着半天的大树。树下露出了一座黄墙青瓦的古寺。这也是一座上了九华名刹榜 的大庙,叫甘露寺,同时也是九华山佛学院。肃穆之象不由我驻车凭吊。正当中 午,僧人午休,整座大庙寂然如灭,使人顿生忽入空门之感。大殿上杳无一人, 惟几炷香纱缈自燃,几排坐禅的蒲团静列成行。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 大千。右侧为饭堂,十数排桌凳,原木原色,古拙简朴。桌上每隔二尺之远反扣 两个碗,清洁照人。墙上有许多戒条都是当思一餐不易,一粒难得之语。饭厅之 侧有平台,上植花木,红花绿叶。我们这样穿堂入室在大庙中随意行走,偶遇 二僧人也目不斜视,既不怕我们为偷为盗,也不把我们喜作上门的财神,心情比 在山上时愉悦多了。 ⑦从庙里出来继续下山,车子弯过一弯又一弯,峰峦叠翠,竹影绵绵。我想九华 也可以说是一本令人参悟的哲学书。 (选自《梁衡散文选读》,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这篇文章取材平实中见深刻,别具慧眼,针砭时扌弊,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这篇文章以“感悟九华”为中心展开,按照游览的顺序来依次写自己的感悟, 层次明晰。 C.作者在文末记叙了自己在甘露寺游览的见闻,把甘露寺与前面的游览经历作 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名山名寺应能让人静心感受它的自然山水之美,应保 留它原有的肃穆、庄重和古朴的特点。 D.本文叙事、描写、抒情、说理融为一体:叙事充满理性、冷静客观:情感丰 富,有感染力;说理精辟,切中时弊。 5.本文意蕴丰富,试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在薄暮时分于茂林修竹间所用心体会的淙淙细泉,原来都向着这个大海流了过 来 6.梁衡散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案】4.D5.“淙淙细泉”是指作者昨天在天台顶上所观赏到的令他陶醉的 山水美景,(学生若答为“指作者陶醉于山水美景时得到的享受和体验”也可) “这个大海”指人们追逐金钱的欲望。作者将自然美景(或“恬然安静心境”) 与对金钱的欲望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对自己欣赏美景的安静心境被破坏的失落 之情 6.①本文遣词造句典雅庄重,简洁凝练。如“偶有杜鹃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 炽燃”“大殿上杳无一人,惟几炷香缈缈自燃”“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 缝”“峰峦叠翠,竹影绵绵”等。②句式整散结合。如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
愤而写了一篇《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想不到今天在国内的圣地名山又重 陷那时的窘境。 ⑤下山后又接着看了地藏王殿,这是九华山的主供菩萨,殿内经声嗡嗡,木鱼声 声。门口有一位边吃饭边当值的小僧,我问这里可做道场,他翻我一眼说:“这 是地藏王亲自住的地方,怎么会不做?”很怪我的无知。问及价码,700 元到 20 万元不等。下山时我们从九华街穿过,路过两间储蓄所,见柜上都有和尚在存钱。 中午吃饭时我心里总是不悦。我突然感到昨天在山頂所陶醉的一湾山树,一湾翠 竹,竟是一湾欲海。在薄暮时分于茂林修竹间所用心体会的淙淙细泉,原来都向 着这个大海流了过来。 ⑥午饭后我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下山。车到山口,闪过一湾翠竹和一棵枝叶如冠 遮着半天的大树。树下露出了一座黄墙青瓦的古寺。这也是一座上了九华名刹榜 的大庙,叫甘露寺,同时也是九华山佛学院。肃穆之象不由我驻车凭吊。正当中 午,僧人午休,整座大庙寂然如灭,使人顿生忽入空门之感。大殿上杳无一人, 惟几炷香纱缈自燃,几排坐禅的蒲团静列成行。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 大千。右侧为饭堂,十数排桌凳,原木原色,古拙简朴。桌上每隔二尺之远反扣 两个碗,清洁照人。墙上有许多戒条都是当思一餐不易,一粒难得之语。饭厅之 侧有平台,上植花木,红花绿叶。我们这样穿堂入室在大庙中随意行走,偶遇一 二僧人也目不斜视,既不怕我们为偷为盗,也不把我们喜作上门的财神,心情比 在山上时愉悦多了。 ⑦从庙里出来继续下山,车子弯过一弯又一弯,峰峦叠翠,竹影绵绵。我想九华 也可以说是一本令人参悟的哲学书。 (选自《梁衡散文选读》,有删节) 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 这篇文章取材平实中见深刻,别具慧眼,针砭时扌弊,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这篇文章以“感悟九华”为中心展开,按照游览的顺序来依次写自己的感悟, 层次明晰。 C. 作者在文末记叙了自己在甘露寺游览的见闻,把甘露寺与前面的游览经历作 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名山名寺应能让人静心感受它的自然山水之美,应保 留它原有的肃穆、庄重和古朴的特点。 D. 本文叙事、描写、抒情、说理融为一体:叙事充满理性、冷静客观:情感丰 富,有感染力;说理精辟,切中时弊。 5. 本文意蕴丰富,试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在薄暮时分于茂林修竹间所用心体会的淙淙细泉,原来都向着这个大海流了过 来。 6. 梁衡散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案】4. D 5. “淙淙细泉”是指作者昨天在天台顶上所观赏到的令他陶醉的 山水美景,(学生若答为“指作者陶醉于山水美景时得到的享受和体验”也可) “这个大海”指人们追逐金钱的欲望。作者将自然美景(或“恬然安静心境”) 与对金钱的欲望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对自己欣赏美景的安静心境被破坏的失落 之情。 6. ①本文遣词造句典雅庄重,简洁凝练。如“偶有杜鹃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 炽燃”“大殿上杳无一人,惟几炷香缈缈自燃”“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 缝”“峰峦叠翠,竹影绵绵”等。②句式整散结合。如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
水,静观大千”;桌凳“原木原色,古朴简拙”等。③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 手法形象生动。如“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 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 风格,B项考核顺序,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表达方式,其中D项,“叙事描 写理性、冷静客观”说法错误,应该是充满感性和感染力的 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 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结合文意,此句应该是 情感句,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情感,作者昨天在天台顶感受到了山水恬静之 美,如“松涛竹海”“杜鹃花”“一湾山水”“一湾竹树”,他陶醉在这优美的 自然风景中;但此时他感到自己用心欣赏山水美景的心境都被破坏了,他感到这 些清静的美景在追逐金钱的氛围中似乎蒙上了功利化的色彩,是为金钱、欲望而 服务的,都向“欲海”流了过来,由此而产生了失落之情。 点睛: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 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 此题属于情感句,注意结合文章的情感分析。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欣赏文章的语言魅力的能力,注意从句时,语言风格 艺术手法等角度着眼分析,从语言风格上看文中的“惟几炷香缈缈自燃”“当路 两石相挤,中留一缝”“峰峦叠翠,竹影绵绵”等句子典雅庄重,简洁凝练:;从 句式选用上看整散结合。如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大千”;桌凳“原 木原色,古朴简拙”等;从于术手法上看“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 步消失。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抢救性保护,过去5年间,我国基本实现了传 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全国有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护修 络,70%以上的村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5%增 至21%,社会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10%,开发尚可 的古村落比例不到1%。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 基础设施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 还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 (摘编自《住建部:开发商不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2017年7月31日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水,静观大千”;桌凳“原木原色,古朴简拙”等。③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 手法形象生动。如“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 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 风格,B 项考核顺序,C 项考核手法,D 项考核表达方式,其中 D 项,“叙事描 写理性、冷静客观”说法错误,应该是充满感性和感染力的。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 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结合文意,此句应该是 情感句,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情感,作者昨天在天台顶感受到了山水恬静之 美,如“松涛竹海”“杜鹃花”“一湾山水”“一湾竹树”,他陶醉在这优美的 自然风景中;但此时他感到自己用心欣赏山水美景的心境都被破坏了,他感到这 些清静的美景在追逐金钱的氛围中似乎蒙上了功利化的色彩,是为金钱、欲望而 服务的,都向“欲海”流了过来,由此而产生了失落之情。 点睛: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 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 此题属于情感句,注意结合文章的情感分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欣赏文章的语言魅力的能力,注意从句时,语言风格、 艺术手法等角度着眼分析,从语言风格上看文中的“惟几炷香缈缈自燃”“当路 两石相挤,中留一缝”“峰峦叠翠,竹影绵绵”等句子典雅庄重,简洁凝练;从 句式选用上看整散结合。如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大千”;桌凳“原 木原色,古朴简拙”等;从于术手法上看“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 步消失。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抢救性保护,过去 5 年间,我国基本实现了传 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全国有 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护修 络,70%以上的村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 5%增 至 21%,社会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 10%,开发尚可 的古村落比例不到 1%。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 基础设施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 还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 (摘编自《住建部:开发商不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2017 年 7 月 31 日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