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州2020届高三联考试卷(二)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 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发展延续到今天,其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种类已经数不胜数,掌握、传承各种 学问的学者也随之数不胜数。如果以是否掌握、传承体系性的历史知识为基准来 划分,则除了历史学者外,其余学者都可笼统地称为非历史专业学者;而历史学 者中又可细分为中国史学者、世界史学者、某种专门史学者等 各种历史学者,不言而喻,都重视对历史的观照,即具有“历史情怀”至于非历 史专业的学者是否也对历史注意观照,即具有“历史情怀”,从实际情况说来, 似是除部分人重视观照外,不少人并不观照或观照较少,或虽然实际行动有所观 照而对此缺乏清醒认识和主观自觉。在笔者看来,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也应该自觉 地观照历史,要根据需要,给予历史以足够的观照。 般说来,学者们所研究的对象千差万别,其所研究的学科名称多有不带“史” 字者,这即是本文所说的“非历史专业”。但是,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对象,实 质上并非完全与“史”无关,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演变、 最终消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总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那样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这些过程、关联、影响,岂不正是该事物的“历史”;研究这些事物“历史”的 学问,岂不正是这些事物的“历史学”。世界上除了人类以外,笼统说来其余即 为大自然。人为万物之灵,其既对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对本身以外的全部客 观存在即大自然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鉴于这种情形,有人将人类的全部知识概 括为人类史和自然史两大种。这一概括是正确的。做出这一概括的着眼点,就是 对人之外的客观世界(或称大自然)如实地以变化之物和互相关联之物来对待。 由此看来,今天所谓“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以变的观点观察自己研究的对象, 重视了解、掌握其长期以来变化的历史及其中所体现的规律,由之很可能会从中 得到有益的启发,从而为解决面临的学科发展新难题找到原来不曾想及的出路。 另外,非历史专业的学者在增强“历史情怀”中,也可以选读一些与自己不同行 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论述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身及大自然的大 量经验和教训,其中某些方面很可能使非历史专业的学者获得启示。如果所选读 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所研究的对象主体,正与从事选读的非历史专业学者所研 究的对象主体完全一致,例如研究历法某一专题的非历史专业学者,选读某一历 法史学家的相应研究成果,尤其易于获得有益的启发
青海省玉树州 2020 届高三联考试卷(二)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後 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 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发展延续到今天,其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种类已经数不胜数,掌握、传承各种 学问的学者也随之数不胜数。如果以是否掌握、传承体系性的历史知识为基准来 划分,则除了历史学者外,其余学者都可笼统地称为非历史专业学者;而历史学 者中又可细分为中国史学者、世界史学者、某种专门史学者等。 各种历史学者,不言而喻,都重视对历史的观照,即具有“历史情怀”至于非历 史专业的学者是否也对历史注意观照,即具有“历史情怀”,从实际情况说来, 似是除部分人重视观照外,不少人并不观照或观照较少,或虽然实际行动有所观 照而对此缺乏清醒认识和主观自觉。在笔者看来,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也应该自觉 地观照历史,要根据需要,给予历史以足够的观照。 一般说来,学者们所研究的对象千差万别,其所研究的学科名称多有不带“史” 字者,这即是本文所说的“非历史专业”。但是,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对象,实 质上并非完全与“史”无关,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演变、 最终消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总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那样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这些过程、关联、影响,岂不正是该事物的“历史”;研究这些事物“历史”的 学问,岂不正是这些事物的“历史学”。世界上除了人类以外,笼统说来其余即 为大自然。人为万物之灵,其既对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对本身以外的全部客 观存在即大自然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鉴于这种情形,有人将人类的全部知识概 括为人类史和自然史两大种。这一概括是正确的。做出这一概括的着眼点,就是 对人之外的客观世界(或称大自然)如实地以变化之物和互相关联之物来对待。 由此看来,今天所谓“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以变的观点观察自己研究的对象, 重视了解、掌握其长期以来变化的历史及其中所体现的规律,由之很可能会从中 得到有益的启发,从而为解决面临的学科发展新难题找到原来不曾想及的出路。 另外,非历史专业的学者在增强“历史情怀”中,也可以选读一些与自己不同行 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论述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身及大自然的大 量经验和教训,其中某些方面很可能使非历史专业的学者获得启示。如果所选读 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所研究的对象主体,正与从事选读的非历史专业学者所研 究的对象主体完全一致,例如研究历法某一专题的非历史专业学者,选读某一历 法史学家的相应研究成果,尤其易于获得有益的启发
(摘编自南炳文《说说学者的情怀与史家的情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4月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多寡,学者可以分为历史学者和非历史专业学者。 B.历史学者都有“历史情怀”,与非历史专业的学者相比,他们都重视对历史的 观照。 C.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学科名称大多不带“史”字,但实质上并非完全与“史” 无关 D.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也应该选读一些与自己不同行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获 启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将学者分为历史学者和非历史专业学者,为下文议论说理做了必要的 铺垫。 B.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历史学者和非历史学者对历史观照的不同态度,进而提出论 点 C.第三段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指出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对象实质上也与“史” 有关。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严谨,条理清晰,突出了“历史情怀”对学者的重 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学者数不胜数,所以人类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种类也因之 数不胜数 B.作者研究了非历史学者对历史的观照情况,对其“历史情怀”缺失状况做出了 准确判断。 C.历史学是对人之外的客观世界的产生、演变、最终消失过程以及相互关联和影 响的研究。 D.对《民法》感兴趣的非历史学者,可以阅读复旦大学叶孝信教授所著的《中国 民法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自 身却面临诸多困难。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介绍,由于受到 户籍制度及附着在其上的福利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的影响,以及自身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依然无法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 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呈现出一种“半城镇化”状态一一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 村;劳动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 在农村。同时,流动人口在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 系列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路径是要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王培安表示,要推进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减少社会融合的制度障碍,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流 动人口市民化。此外,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逐渐消除附加在城乡 户口上的公共服务差别,减少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要坚持资源分类、有 序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制订具体办法,统筹推进土地、财政
(摘编自南炳文《说说学者的情怀与史家的情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年 4 月 8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多寡,学者可以分为历史学者和非历史专业学者。 B.历史学者都有“历史情怀”,与非历史专业的学者相比,他们都重视对历史的 观照。 C.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学科名称大多不带“史”字,但实质上并非完全与“史” 无关。 D.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也应该选读一些与自己不同行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获 启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将学者分为历史学者和非历史专业学者,为下文议论说理做了必要的 铺垫。 B.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历史学者和非历史学者对历史观照的不同态度,进而提出论 点。 C.第三段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指出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对象实质上也与“史” 有关。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严谨,条理清晰,突出了“历史情怀”对学者的重 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学者数不胜数,所以人类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种类也因之 数不胜数。 B.作者研究了非历史学者对历史的观照情况,对其“历史情怀”缺失状况做出了 准确判断。 C.历史学是对人之外的客观世界的产生、演变、最终消失过程以及相互关联和影 响的研究。 D.对《民法》感兴趣的非历史学者,可以阅读复旦大学叶孝信教授所著的《中国 民法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自 身却面临诸多困难。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介绍,由于受到 户籍制度及附着在其上的福利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的影响,以及自身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依然无法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 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呈现出一种“半城镇化”状态——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 村;劳动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 在农村。同时,流动人口在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 系列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路径是要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王培安表示,要推进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减少社会融合的制度障碍,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流 动人口市民化。此外,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逐渐消除附加在城乡 户口上的公共服务差别,减少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要坚持资源分类、有 序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制订具体办法,统筹推进土地、财政
教育、就业以及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的配套政策,加快完善公平稳定的 公共服务,满足流动人口的需求,提高社会融合能力 (摘编自“光明网”2018年12月5日《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4亿人》) 材料二: 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报告》称,2010-2015 年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増长约2%,与2010年之前的年均增长约 1冫%相比,降幅较大。翟振武教授认为,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跟经济增速放缓以 及1980年后出生人口减少有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 入城市,人口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工资就业岗位向更高工资就业岗 位转移,在微观上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在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从 产业配置的角度来看,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 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利于释放人口红利。翟振武认为,中国的人口红 利还可以持续。因为中国仍有近30%的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就业,而高收入国家的 第一产业就业占比平均仅有2%左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劳动力向非农 行业转业的潜力仍然巨大,可达2亿人以上。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 创造产值比例约为1:5:4。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 1.6,从业人员结构 比1978年有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摘编自《专家称人口红利尚有2亿空间》,“新浪网”2018年12月22日) 材料三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逐步多元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 来越高,传统的生产经营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 也逐步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在有力气、不怕苦等仍然是用工单位需要考虑 的重要因素的情况下,对专业技术、技能、文化素质等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些缺乏技能和技术且没有培养空间的人,大多失去了工作岗位,导致一部分原本 也属于流动人口的人,已经逐步退出了流动人口行列。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 度的加大,传统、低端制造已经很难再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其接纳就业 的能力也将逐步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等。很 显然,这些产业对劳动者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会很高,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城 市综合能力不强的城市居民,都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相反,那些具有较 高素质的年轻大学生们,就业的空间则会越来越大、渠道越来越宽。流动人口的 结构,也开始从相对低端的结构转向了相对髙端的结构,数量开始减少,流动的 效率则在提髙。这无疑是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结果。所以,流动人口减少 从总体上讲是一件好事,也代表一种方向,那就是对劳动者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要 求越来越高,能否转移,如何转移,还是要看劳动者个人的素质 (摘编自“央广网”2018年11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受到户籍制度等影响与自身 人力资本等因素制约,流动人口面临诸多困难。 B.经济增速放缓,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减少,是我国近几年流动人口减少的 主要原因,但根本上还是产业结构优化造成的。 C.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人城市意义重大,它宏观上促进了社 会财富的积累,微观上也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 D.流动人口减少并非坏事。流动人口减少的同时,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我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
教育、就业以及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的配套政策,加快完善公平稳定的 公共服务,满足流动人口的需求,提高社会融合能力。 (摘编自“光明网”2018 年 12 月 5 日《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 2. 44 亿人》) 材料二: 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报告》称,2010-2015 年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约 2%,与 2010 年之前的年均增长约 12%相比,降幅较大。翟振武教授认为,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跟经济增速放缓以 及 1980 年后出生人口减少有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 入城市,人口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工资就业岗位向更高工资就业岗 位转移,在微观上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在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从 产业配置的角度来看,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 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利于释放人口红利。翟振武认为,中国的人口红 利还可以持续。因为中国仍有近 30%的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就业,而高收入国家的 第一产业就业占比平均仅有 2 %左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劳动力向非农 行业转业的潜力仍然巨大,可达 2 亿人以上。2016 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 创造产值比例约为 1 : 5 : 4。从业人员的比例为 1 : 1 : 1. 6, 从业人员结构 比 1978 年有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摘编自《专家称人口红利尚有 2 亿空间》,“新浪网”2018 年 12 月 22 日) 材料三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逐步多元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 来越高,传统的生产经营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 也逐步失去了 “往日的优势”。在有力气、不怕苦等仍然是用工单位需要考虑 的重要因素的情况下,对专业技术、技能、文化素质等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 些缺乏技能和技术且没有培养空间的人,大多失去了工作岗位,导致一部分原本 也属于流动人口的人,已经逐步退出了流动人口行列。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 度的加大,传统、低端制造已经很难再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其接纳就业 的能力也将逐步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等。很 显然,这些产业对劳动者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会很高,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城 市综合能力不强的城市居民,都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相反,那些具有较 高素质的年轻大学生们,就业的空间则会越来越大、渠道越来越宽。流动人口的 结构,也开始从相对低端的结构转向了相对高端的结构,数量开始减少,流动的 效率则在提高。这无疑是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结果。所以,流动人口减少, 从总体上讲是一件好事,也代表一种方向,那就是对劳动者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要 求越来越高,能否转移,如何转移,还是要看劳动者个人的素质。 (摘编自“央广网”2018 年 11 月 10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受到户籍制度等影响与自身 人力资本等因素制约,流动人口面临诸多困难。 B.经济增速放缓,1980 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减少,是我国近几年流动人口减少的 主要原因,但根本上还是产业结构优化造成的。 C.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人城市意义重大,它宏观上促进了社 会财富的积累,微观上也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 D.流动人口减少并非坏事。流动人口减少的同时,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我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人城市的流动人口应享受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这就需 要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及户籍制度的限制 B.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还需要在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 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公平稳定的公共服务。 C.从我国当下第一产业人口占比来看,我国的人口红利还可持续,这就需要第一 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流动,改善从业人员结构。 D.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一批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 劳动者,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6.我国流动人口的前景如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摩洛哥王子 徐则臣 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那家伙唱得真不错, 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会儿像张雨生。模仿田震《自由自在》的时候,我跟上他的 那种狭窄、茫然又激越的声音,可以乱真。当然,跟上之前我给了他十块钱。给 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我心疼,十块钱不是小数目。但己经掏出来了,哪好意思 再塞回兜里呢。他看出来我喜欢田震的歌,接下来他唱的都是田震的歌,《执着》 《干杯朋友》《月牙泉》《未了情》。从地铁的这头唱到那头。地铁在西直门站 停下,我得下去了 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 回到平房,我跟行健说见着摩洛哥王子了。摩洛哥在哪儿啊? 行健哼了一声:“我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 米萝已经从他的百宝箱里翻出了世界地图,旧书摊上花两块钱买的。“北非,在 北非。头顶上就是西班牙。” 他把地图摊在我们的小饭桌上,我把脑袋也伸过去。摩洛哥头顶上不仅有西班牙, 还有葡萄牙。左边是浩瀚的大西洋,右边是阿尔及利亚。边境之南是我只在地理 课本上见过的毛里塔尼亚 聊完就洗洗睡了。很快我们就把摩洛哥和卖唱的小伙子忘到了脑后。不是记不住, 是所有激动人心的事情最终跟我]都没关系。我们还住在北京西郊的一间平房里, 过着以昼伏夜出为主的日常生活。我依然隔三差五地出没在地铁2号线沿线,逢 人不备的时候,鬼鬼祟祟地帮我办假证的姑父洪三万打小广告。行健和米萝也是 他们帮陈兴多打小广告,偶尔我们会在同一条街或者同一条地铁线上碰头 有一天傍晩,我在西直门站地铁口的背风处吃烤红薯,行健从身后拍了我的肩膀, 说 “看见你那个‘摩洛哥王子,了。” “那家伙是不是只有一件衣服?”米萝说。他们看见的也是那件印有“摩洛哥王 子”的夹克。“他还带着个头发乱得像草窝的小女孩。 他妺妺?”他们看见他的时候,他正从保温杯里倒水给一个脏兮兮的小姑娘喝。 我哪知道。 我跟他说起你,”行健说,“他竟然记得 我继续吃烤红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人城市的流动人口应享受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这就需 要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及户籍制度的限制。 B.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还需要在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 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公平稳定的公共服务。 C.从我国当下第一产业人口占比来看,我国的人口红利还可持续,这就需要第一 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流动,改善从业人员结构。 D.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一批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 劳动者,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6.我国流动人口的前景如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摩洛哥王子 徐则臣 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那家伙唱得真不错, 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会儿像张雨生。模仿田震《自由自在》的时候,我跟上他的 那种狭窄、茫然又激越的声音,可以乱真。当然,跟上之前我给了他十块钱。给 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我心疼,十块钱不是小数目。但已经掏出来了,哪好意思 再塞回兜里呢。他看出来我喜欢田震的歌,接下来他唱的都是田震的歌,《执着》 《干杯朋友》《月牙泉》《未了情》。从地铁的这头唱到那头。地铁在西直门站 停下,我得下去了。 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 回到平房,我跟行健说见着摩洛哥王子了。摩洛哥在哪儿啊?” 行健哼了一声:“我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 米萝已经从他的百宝箱里翻出了世界地图,旧书摊上花两块钱买的。“北非,在 北非。头顶上就是西班牙。” 他把地图摊在我们的小饭桌上,我把脑袋也伸过去。摩洛哥头顶上不仅有西班牙, 还有葡萄牙。左边是浩瀚的大西洋,右边是阿尔及利亚。边境之南是我只在地理 课本上见过的毛里塔尼亚。 聊完就洗洗睡了。很快我们就把摩洛哥和卖唱的小伙子忘到了脑后。不是记不住, 是所有激动人心的事情最终跟我]都没关系。我们还住在北京西郊的一间平房里, 过着以昼伏夜出为主的日常生活。我依然隔三差五地出没在地铁 2 号线沿线,逢 人不备的时候,鬼鬼祟祟地帮我办假证的姑父洪三万打小广告。行健和米萝也是, 他们帮陈兴多打小广告,偶尔我们会在同一条街或者同一条地铁线上碰头。 有一天傍晚,我在西直门站地铁口的背风处吃烤红薯,行健从身后拍了我的肩膀, 说: “看见你那个‘摩洛哥王子,了。” “那家伙是不是只有一件衣服?”米萝说。他们看见的也是那件印有“摩洛哥王 子”的夹克。 “他还带着个头发乱得像草窝的小女孩。 他妹妹?”他们看见他的时候,他正从保温杯里倒水给 一个脏兮兮的小姑娘喝。 我哪知道。 “我跟他说起你,”行健说,“他竟然记得。” 我继续吃烤红薯
“不信?”米萝说,“我们真说起了你。说你给了他十块钱,他没想起来;说你跟 着他听田震的歌,从车头听到车尾,他就一下子想起来了。他说,那个哥们啊, 背个军用黄书包。 看来是真的,那天我的确背着一个军用黄书包。其实那几年我背的都是这个包, 就一个包。打小广告的一套家伙都装在里面:刻着洪三万电话号码的一个大印章 墨水瓶,涂墨水的板刷,印有我姑父电话的假证业务范围的名片,当然还有纸和 笔,以备不时之需。能撒名片的时候撒名片,可以直接盖上个大戳的时候就盖戳, 实在不行,用笔在一切可以写字的地方写上我姑父的名字和他的电话号码 “那是他妹妹么?”米萝又问,“穿得可不如他啊。” 我真不知道。我也只见过那家伙一次。 秋风乍起,纸片和几片树叶被吹进了地铁口。一群人走出来,像这个秋天的黄昏, 有种虚弱的单薄。最后出来的是一串饱满的歌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 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没有吉他声,但我知道“摩洛哥王子”来了。果然,摩洛哥 王子和一个扎着两个蓬乱小辫的女孩从地铁站走出来。他在教那女孩唱《让我们 荡起双桨》。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鼻梁不高,脸有点脏,褂子还是用北方乡村 里当被面的花布做的。摩洛哥王子该有二十出头,看上去比行健和米萝大。 “你们呀一—”摩洛哥王子说。“来一根不?”行健挥挥右手夹着的中南海香 烟 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说:“过马路注意安全啊 别忘了歌词。” 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然后向他摆摆手:“谢谢哥哥,我记着呢。”跳过 马路牙子走到对面去了。 我们凑在一起抽烟,像一群不良少年。“你妹妹?”我还是问了。 “小花?不是。”摩洛哥王子抽烟的动作很熟练,“地铁里认识的。 “她这样一一干啥的?”米萝问 “要钱的。” “要钱的”就是“乞讨的”。地铁里有各种各样的乞讨者:残疾人;卖艺的,像 摩洛哥王子这样;老人;孩子,比如那个小姑娘,叫小花? “最近老是遇到她。”摩洛哥王子说。 “你为啥要给她钱?”米萝问。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回到家她爸会打她。” 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 “稍安勿躁。”摩洛哥王子劝我们,“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怕 谈过了挨的揍更多。你们是干啥的?” 我想告诉他我们是做小广告的,行健睡了我一眼,说:“你叫啥名字?” “王枫 “你衣服上印着个‘摩洛哥王子,,算啥?” “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还有吗?再来 一根。”明白了。他只是想象中的“摩洛哥王子”的主唱。但他的广告做得好, 八字还没一撇,他就把乐队名字印到衣服上了。 (选自2015年第9期《长江文艺》,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开头,不 仅交代事情的起因,还制造悬念,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信?”米萝说,“我们真说起了你。说你给了他十块钱,他没想起来;说你跟 着他听田震的歌,从车头听到车尾,他就一下子想起来了。他说,那个哥们啊, 背个军用黄书包。” 看来是真的,那天我的确背着一个军用黄书包。其实那几年我背的都是这个包, 就一个包。打小广告的一套家伙都装在里面:刻着洪三万电话号码的一个大印章, 墨水瓶,涂墨水的板刷,印有我姑父电话的假证业务范围的名片,当然还有纸和 笔,以备不时之需。能撒名片的时候撒名片,可以直接盖上个大戳的时候就盖戳, 实在不行,用笔在一切可以写字的地方写上我姑父的名字和他的电话号码。 “那是他妹妹么?”米萝又问,“穿得可不如他啊。” 我真不知道。我也只见过那家伙一次。 秋风乍起,纸片和几片树叶被吹进了地铁口。一群人走出来,像这个秋天的黄昏, 有种虚弱的单薄。最后出来的是一串饱满的歌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 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没有吉他声,但我知道“摩洛哥王子”来了。果然,摩洛哥 王子和一个扎着两个蓬乱小辫的女孩从地铁站走出来。他在教那女孩唱《让我们 荡起双桨》。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鼻梁不高,脸有点脏,褂子还是用北方乡村 里当被面的花布做的。摩洛哥王子该有二十出头,看上去比行健和米萝大。 “你们呀——”摩洛哥王子说。“来一根不?”行健挥挥右手夹着的中南海香 烟。 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说:“过马路注意安全啊。 别忘了歌词。” 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然后向他摆摆手:“谢谢哥哥,我记着呢。”跳过 马路牙子走到对面去了。 我们凑在一起抽烟,像一群不良少年。“你妹妹?”我还是问了。 “小花?不是。”摩洛哥王子抽烟的动作很熟练,“地铁里认识的。” “她这样——干啥的?”米萝问。 “要钱的。” “要钱的”就是“乞讨的”。地铁里有各种各样的乞讨者:残疾人;卖艺的,像 摩洛哥王子这样;老人;孩子,比如那个小姑娘,叫小花? “最近老是遇到她。”摩洛哥王子说。 “你为啥要给她钱?”米萝问。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回到家她爸会打她。” 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 “稍安勿躁。”摩洛哥王子劝我们,“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怕 谈过了挨的揍更多。你们是干啥的?” 我想告诉他我们是做小广告的,行健睡了我一眼,说:“你叫啥名字?” “王枫。” “你衣服上印着个‘摩洛哥王子,,算啥?” “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还有吗?再来 一根。”明白了。他只是想象中的“摩洛哥王子”的主唱。但他的广告做得好, 八字还没一撇,他就把乐队名字印到衣服上了。 (选自 2015 年第 9 期《长江文艺》,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开头,不 仅交代事情的起因,还制造悬念,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