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五中2013年3月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 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 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非常相似:文学 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 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 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 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 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我想,它们 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 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 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符其实的千年瓷都。 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 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在这里《三国演义》的 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 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 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 启示。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 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觉中 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 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 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 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 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 之大,就可想而知。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雕群 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 李恭坤《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 就 1.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B.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 同之处 C.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 很强的直观性
西宁五中 2013 年 3 月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 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 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非常相似:文学 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 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 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 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 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我想,它们 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 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 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符其实的千年瓷都。 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 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在这里《三国演义》的 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 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 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 启示。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 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觉中 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 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 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 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 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 之大,就可想而知。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雕群 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 李恭坤《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水浒 108 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 就。 1. 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B. 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 同之处。 C. 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 很强的直观性
D.在陶瓷雕塑中,组雕、雕群的塑造上,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与 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源于民间,与先民 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许多 启发。 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 是一个固定的死板的艺术 3.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景德镇是一个著名瓷都,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 B.文学名著中的所有艺术形象都能够在陶瓷雕塑艺术中得以完美再现。 C.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 炼与完善。 D.《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彰显了陶瓷艺术手段的无穷魅力。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 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 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 《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 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 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 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 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 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 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 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 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 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 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 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 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 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聩:耳聋 B.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祥:详细 C.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踵:跟随
D. 在陶瓷雕塑中,组雕、雕群的塑造上,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与 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2. 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B. 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源于民间,与先民 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 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许多 启发。 D. 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 是一个固定的死板的艺术。 3. 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景德镇是一个著名瓷都,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 B. 文学名著中的所有艺术形象都能够在陶瓷雕塑艺术中得以完美再现。 C. 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 炼与完善。 D.《水浒 108 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彰显了陶瓷艺术手段的无穷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 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 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 《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 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 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 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 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 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 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 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 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 曰: “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 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 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 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 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 聩:耳聋 B.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 祥:详细 C.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 踵:跟随
D.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屏:停止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庞安时“医者仁心”的一组是(3分) ①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②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 经辨》数万言 ③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④其不可为 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⑤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⑥既痛即缩手 所以遽生,无他术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曾将《脉诀》 传授给他,他却认为过于浅显不足为奇,而后认真硏读黄帝、扁鹊的脉书,逐渐 通晓医理,悟出新意。 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诊脉重视 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 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C.庞安时医术精湛,面对桐城孕妇七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 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 孕妇顺利产子。 D.庞安时不仅医术精湛,活人无数,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 以私利为重。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 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5 分) (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 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 名
D.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屏:停止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庞安时“医者仁心”的一组是(3 分) ①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 ②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 经辨》数万言 ③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④其不可为 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⑤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⑥既痛即缩手, 所以遽生,无他术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曾将《脉诀》 传授给他,他却认为过于浅显不足为奇,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鹊的脉书,逐渐 通晓医理,悟出新意。 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诊脉重视 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 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C.庞安时医术精湛,面对桐城孕妇七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 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 孕妇顺利产子。 D.庞安时不仅医术精湛,活人无数,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 以私利为重。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 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 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 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8.“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5分) 9.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 骚》) (3)吾师道也 ?(韩 愈《师说》)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 《劝学》) (5)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 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手铸 汪海潮 乡长被抓走的那天,陈大明正在乡长办公室里向乡长汇报高岭乡旅游度假村的建 设情况。陈大明清楚地记得,他刚刚汇报完第一件事,办公室的门就被撞开了 两个全副武装的公安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手里举着一张逮捕令,走到乡长面前 高声说:“你被依法逮捕了!”另一个人就马上拿出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 声铐住了乡长的双手,然后不由分说地把乡长带下楼,塞进了楼下的警车,警 车就“呜呜呜”地开走了。 乡长被抓走后,陈大明被县里任命为代理乡长,继续负责旅游度假村的建设。陈 大明当上乡长后,眼前老是晃动着那副锃亮的手铐,虽然他与原乡长的贪污案并 无牵连,但原乡长被抓的那一幕还是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决心引以为戒。为防止 自己意志不坚定,他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 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 果然,自从他当上乡长后,前来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有送名烟名酒的,有直接 送现金的,还有假借妻子的名义送金银首饰的,他都一一回绝。其实他家的经济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8.“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5 分) 9.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 骚》) (3)吾师道也, ?(韩 愈《师说》)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 《劝学》) (5)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 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手铐 汪海潮 乡长被抓走的那天,陈大明正在乡长办公室里向乡长汇报高岭乡旅游度假村的建 设情况。陈大明清楚地记得,他刚刚汇报完第一件事,办公室的门就被撞开了, 两个全副武装的公安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手里举着一张逮捕令,走到乡长面前 高声说:“你被依法逮捕了!”另一个人就马上拿出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 一声铐住了乡长的双手,然后不由分说地把乡长带下楼,塞进了楼下的警车,警 车就“呜呜呜”地开走了。 乡长被抓走后,陈大明被县里任命为代理乡长,继续负责旅游度假村的建设。陈 大明当上乡长后,眼前老是晃动着那副锃亮的手铐,虽然他与原乡长的贪污案并 无牵连,但原乡长被抓的那一幕还是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决心引以为戒。为防止 自己意志不坚定,他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 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 果然,自从他当上乡长后,前来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有送名烟名酒的,有直接 送现金的,还有假借妻子的名义送金银首饰的,他都一一回绝。其实他家的经济
条件并不好:妻子常年下岗在家,孩子今年又刚刚上大学,农村老家还有一个经 常患病的母亲。事事都得花钱,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块,因此,他几乎 月月都出现“财政赤字”。有一次,他感到自己实在顶不住了,很想赌一把,他 已经把那个建筑商送来的一万元塞进了抽屉,但就在那一瞬间,他立刻想起了悬 挂在床前的那副手铐,就赶紧又将钱退回去。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老同学到他家来玩,看到了那副手铐。那个老同学就问他: “你这是从哪买来的?”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同学,是从一个地下的工艺品商店买 来的。老同学就又将那副手铐把玩了很长时间,然后很认真地说:“没错,就是 它,就是它!”陈大明一下子迷惑了,老同学就告诉他,其实这副手铐有着一段 传奇的经历,它曾是一位海外华侨的传家之宝;它也不是普通的钢铁制造的,而 是用一种稀有金属制成的,至于那位华侨为什么要把手铐作为传家之宝,那就不 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副手铐值钱,最起码值五万元钱! 陈大明对老同学的话将信将疑,就带着手铐到市里一家最有名的古玩店里做鉴 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老同学的话是真的,这副手铐真的很值钱!陈大明兴奋 不已,马上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的高价卖给了古玩店。毕竟,他太需要钱了! 有了这笔巨款,陈大明就可以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他把老母亲从农村接到 自己身边,还请了一个保姆;他抽出两万元给妻子开了一家油米店,还给儿子买 了一台电脑。他的生活压力没有了,他感到无比的畅快,也体会到了有钱的幸福。 他从内心里深深感谢那个同学 从那以后,老同学就成了他家的常客。老同学是个“能人”,陈大明对他是信得 过的,很快就安排他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再后来,陈大明又发现了不少“能 人 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度假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旅游度假村很快建好了,开业的那一天,陈大明喝了很多很多酒。回家后又做了 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那副手铐!第二天,他决定去把它赎回来,不论花多少 钱!钱对他来说已并不成问题了。他找到了那家古玩店,但古玩店的老板告诉他, 那副手铐他是代人收购的,早就被一位客商以五万元的价格买走了。不过幸好老 板记下了那位客商在市里的地址,陈大明决定按图索骥 陈大明很快找到了那座豪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把他领到一个池塘边,并告诉他, 主人就在那边钓鱼。他匆匆地赶过去,发现他的同学正在笑吟吟地等着他。他 下子愣住了,但嘴里却问道:“我的手铐呢?”老同学恰好此时钓起了一条大鱼, 他一边收线一边拍着钓竿说:“那东西有什么好,我早己将它改成了钓竿。看, 这钓竿多结实,五万块呢!”陈大明一下子明白过来,恨不得马上离开这地方, 但他分明听到了老同学在喊他:“别走啊,陈乡长,中午咱们喝鱼汤啊!……” 在此以后的好多天里,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地晃动着一副锃亮的手铐。 (选自《微型小说家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第一段中描写乡长被捕过程,其细节描写真实细腻,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让人心有余悸。 B.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颇具匠心,主人公从开始坚持不受贿,到最后发现自己 中了别人的圈套,最终发现老朋友向他行贿,波澜顿生,高潮迭起。 C.作者将手铐巧妙地比作了人生的防线,但陈大明由于一时的糊涂,结果被别 有用心的老同学设计了一条“鱼竿”,引了他这条“大鱼”上钩
条件并不好:妻子常年下岗在家,孩子今年又刚刚上大学,农村老家还有一个经 常患病的母亲。事事都得花钱,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块,因此,他几乎 月月都出现“财政赤字”。有一次,他感到自己实在顶不住了,很想赌一把,他 已经把那个建筑商送来的一万元塞进了抽屉,但就在那一瞬间,他立刻想起了悬 挂在床前的那副手铐,就赶紧又将钱退回去。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老同学到他家来玩,看到了那副手铐。那个老同学就问他: “你这是从哪买来的?”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同学,是从一个地下的工艺品商店买 来的。老同学就又将那副手铐把玩了很长时间,然后很认真地说:“没错,就是 它,就是它!”陈大明一下子迷惑了,老同学就告诉他,其实这副手铐有着一段 传奇的经历,它曾是一位海外华侨的传家之宝;它也不是普通的钢铁制造的,而 是用一种稀有金属制成的,至于那位华侨为什么要把手铐作为传家之宝,那就不 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副手铐值钱,最起码值五万元钱! 陈大明对老同学的话将信将疑,就带着手铐到市里一家最有名的古玩店里做鉴 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老同学的话是真的,这副手铐真的很值钱!陈大明兴奋 不已,马上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的高价卖给了古玩店。毕竟,他太需要钱了! 有了这笔巨款,陈大明就可以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他把老母亲从农村接到 自己身边,还请了一个保姆;他抽出两万元给妻子开了一家油米店,还给儿子买 了一台电脑。他的生活压力没有了,他感到无比的畅快,也体会到了有钱的幸福。 他从内心里深深感谢那个同学。 从那以后,老同学就成了他家的常客。老同学是个“能人”,陈大明对他是信得 过的,很快就安排他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再后来,陈大明又发现了不少“能 人”,一一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度假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旅游度假村很快建好了,开业的那一天,陈大明喝了很多很多酒。回家后又做了 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那副手铐!第二天,他决定去把它赎回来,不论花多少 钱!钱对他来说已并不成问题了。他找到了那家古玩店,但古玩店的老板告诉他, 那副手铐他是代人收购的,早就被一位客商以五万元的价格买走了。不过幸好老 板记下了那位客商在市里的地址,陈大明决定按图索骥。 陈大明很快找到了那座豪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把他领到一个池塘边,并告诉他, 主人就在那边钓鱼。他匆匆地赶过去,发现他的同学正在笑吟吟地等着他。他一 下子愣住了,但嘴里却问道:“我的手铐呢?”老同学恰好此时钓起了一条大鱼, 他一边收线一边拍着钓竿说:“那东西有什么好,我早已将它改成了钓竿。看, 这钓竿多结实,五万块呢!”陈大明一下子明白过来,恨不得马上离开这地方, 但他分明听到了老同学在喊他:“别走啊,陈乡长,中午咱们喝鱼汤啊!……” 在此以后的好多天里,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地晃动着一副锃亮的手铐。 (选自《微型小说家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 小说第一段中描写乡长被捕过程,其细节描写真实细腻,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让人心有余悸。 B.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颇具匠心,主人公从开始坚持不受贿,到最后发现自己 中了别人的圈套,最终发现老朋友向他行贿,波澜顿生,高潮迭起。 C. 作者将手铐巧妙地比作了人生的防线,但陈大明由于一时的糊涂,结果被别 有用心的老同学设计了一条“鱼竿”,引了他这条“大鱼”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