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 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 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 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 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 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 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 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 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 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 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 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 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己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 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 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 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 “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 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 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 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 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 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 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西宁市普通高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 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 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 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 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 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 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 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 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 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 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 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 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 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 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 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 “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 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 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 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 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 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 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 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 利用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 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 体系。 B.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 体系。 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 式思维 D.文章前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四段的“生态伦理 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 慧结晶 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 态道德 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 辑基石。 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 灾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 020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给人们的出 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 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年12月06 日) 材料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 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 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 利用。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 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 体系。 B.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 体系。 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 式思维。 D.文章前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四段的“生态伦理 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 慧结晶。 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 态道德。 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 辑基石。 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 灾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 O2O 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给人们的出 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 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 年 12 月 06 日) 材料二:
2016-2019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预测 646.40% 人口数(亿) 增速 4260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019年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 是数量巨大,给人以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感觉,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 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 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 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 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 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 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 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 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 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 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年04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 一是数量巨大,给人以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感觉,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 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 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 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材料四: 4 月 21 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 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 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 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 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 12 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 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 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 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 年 04 月 21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如何找车 怎样用车 A共享单车 手机定位功能 扫描二维码取车还车井支付费用 用户规模 用户增速 (20162019中国共享 迅速扩大 照降并干平细 单车用户规模及预测) 针对问题 出台目的 指导意贴 管、车辆住入和回收等一 共鼓励规范发展共享单车 车辆隹入 指导童见 符合标准并安装俘车管瓔开发电子栏,利用技术手段 卫星定位装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 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 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 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6.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 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 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 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 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 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 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 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 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 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 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 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 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 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 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100%。 6.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 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 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 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 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 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 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 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 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 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 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 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
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 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 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己。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 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 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年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 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 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 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 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 享受到 (⑦)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 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 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 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 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 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 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 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 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 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 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 我心暖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 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 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 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 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7.对文章的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运用细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 系列动作,表现了人物娴熟的抓药技艺、细致的工作态度 b.本文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我” 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C.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 神财富 D.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作者在对中药铺 的回忆中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9.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 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 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 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 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年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 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 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 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 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 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 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 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 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 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 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 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 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 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 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 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 我心暖。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 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 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 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 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7.对文章的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第三段运用细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 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人物娴熟的抓药技艺、细致的工作态度。 b.本文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我” 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C.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 神财富。 D.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作者在对中药铺 的回忆中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9.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6 分)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