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一中、徐闻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第二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悭吝 氤氲y山n甫定f 煞费心机sha B、峰峦 寒光熠熠yi渲染xudn喘息 chuan C、傍依bang褶皱zhe拾级shi 沏茶qi D、浸水qin蓦然m悲怆 chuang恐吓xi 2、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前几年听过这样一个民谣:“教育把父母逼疯,房子把口袋掏空,医疗把你 提前送终”。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民谣告诉我们:医疗、住房、教育已成为压在 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到了今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无疑是最令人拍手称快的一件喜事。它标志着我国城乡已 普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真正做到了实至名归。 A、啼笑皆非B、三座大山C、拍手称快D、名至实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歌《重逢》,旋律优美,振奋人心,充分表达了中 国的音乐创作水平和“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精神。 B、对于五车间的建议,我认为还是应当再认真研究一次,这样做对厂部、对 五车间都有好处。 C、《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 时间,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D、乡村教师汪来九作为全国教师代表出席完国庆60年庆典观礼,一回到家乡, 立即找到乡教委负责人,要求在本可以离岗休息的这一年继续坚守教学岗 位 4、下列语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 ②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③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 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④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⑤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⑥八月,我回到那里。 A、①⑤③②⑥④ B、③⑥⑤①②④ C、⑤①⑥③②④ D、⑥⑤③①④②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雷州一中、徐闻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第二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悭.吝 qiān 氤氲.yùn 甫.定 fǔ 煞.费心机 shà B、峰峦.luán 寒光熠.熠 yì 渲.染 xuàn 喘.息 chuǎn C、傍.依 bàng 褶.皱 zhě 拾.级 shí 沏.茶 qī D、浸水 qìn 蓦.然 mò 悲怆.chuàng 恐吓 xià 2、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前几年听过这样一个民谣:“教育把父母逼疯,房子把口袋掏空,医疗把你 提前送终”。这个令人啼笑皆非 ....的民谣告诉我们:医疗、住房、教育已成为压在 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 ....”。到了今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无疑是最令人拍手称快 ....的一件喜事。它标志着我国城乡已 普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真正做到了实至名归 ....。 A、啼笑皆非 B、三座大山 C、拍手称快 D、名至实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会歌《重逢》,旋律优美,振奋人心,充分表达了中 国的音乐创作水平和“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精神。 B、对于五车间的建议,我认为还是应当再认真研究一次,这样做对厂部、对 五车间都有好处。 C、《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 时间,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D、乡村教师汪来九作为全国教师代表出席完国庆 60 年庆典观礼,一回到家乡, 立即找到乡教委负责人,要求在本可以离岗休息的这一年继续坚守教学岗 位。 4、下列语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 ②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③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 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④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⑤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⑥八月,我回到那里。 A、①⑤③②⑥④ B、③⑥⑤①②④ C、⑤①⑥③②④ D、⑥⑤③①④②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 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余寅、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 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 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 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 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督府势严重 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 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 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掣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 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 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 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 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 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 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1ie,等同,相等。②軻,音zi,刺,插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 草稿 B、藉宗宪势,颇横 凭借,借助 C、善李成梁诸子 与……交好 D、工写花草竹石 擅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久之怒而去 ②句读之不知 B、①宗宪以是益重渭 ②以弱天下之民 C、①即命刻于石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①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②其皆出于此乎 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⑥ D 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 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 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余寅、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 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 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 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 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①。督府势严重, 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 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 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 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 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 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 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 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 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 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 zì,刺,插。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 草稿 B、藉.宗宪势,颇横 凭借,借助 C、善.李成梁诸子 与……交好 D、工.写花草竹石 擅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久之.怒而去 ②句读之.不知 B、①宗宪以.是益重渭 ②以.弱天下之民 C、①即命刻于.石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①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 ②其.皆出于此乎 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3 分)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⑥ D、 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 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 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 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 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軻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 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3分) ②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唐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3分)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 分) 11、补写下列名篇中空缺的内容。(任选三小题作答,6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2)、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 钩连。 (3)、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 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 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 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 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2)翻译下面的句子。(7 分) ①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3 分) ②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4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唐)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3 分)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 分) 11、补写下列名篇中空缺的内容。(任选三小题作答,6 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 钩连。 (3)、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4)、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人体的精密相机一一眼睛 当神创论者挑战进化论时,人眼的进化是他们常常瞄准的好靶子,这个足以 令高端相机望尘莫及的人体构造,精密得令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直打冷颤”。它 拥有可自动调节光圈(瞳孔)和自动对焦系统(晶状体),内面(脉络膜)能最 大程度地避免光线四处散射,不仅如此,它的底片(视网膜)灵敏度超髙,不论 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捕捉影像,无需临时更改感光度也不用外加滤镜:;它还自带 Photoshop功能(神经网络),成像之后迅速増强图像反差、调整颜色……奇特 的是,不论视网膜还是角膜,单独看来都没有任何作用,达尔文理论中那碰运气 似的突变和自然选择是如何将这些零七八碎的部件同时拼凑在一起的?今天的 这套人眼精密仪器同万年前相比又做了哪些微调呢? 地球上先命痕迹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不见无光的员子。后来单 个感光细胞在生物体表面出现了,于是世界变明亮了。有的科学家说,这件事大 约发生在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 在进化路上,生物相当随遇而安,不需最好,只要够用。这种知足的性格使 得眼睛若干中间产物得以作为不同生物的终点保留下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 中将各种生物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成一列,便大致推测出眼睛进化的历程。例 如,某些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些可以感受光的蛋白,它们见到光就心满意足;有的 生物只有一洼小小的眼窝,然而你已经能从这个简单的聚光工具看出高级眼睛的 端倪,这些生物只要不撞上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就能高兴活着:高等生物的生存却 容不得它们将猎物与敌手看混,于是各自进化出一系列结构,来将世界看清楚, 鹦鹉螺和人眼便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策略。前者将眼睛的开口缩小,使它变成一架 “针孔照相机”,从而让光准确到达感光细胞,眼前的物体就能边界清晰,在它 们这个群体内,估计该是“眼小为美”;但是人类并不甘心采取这种舍弃光强获 取清晰度的措施,却另走了一条迂回之道,我们这一进化分支的祖先在眼窝前塞 进一个透镜一一晶状体,它同样能把光线汇聚到视网膜,却赋予了我们一个比鹦 鹉螺明亮许多的世界。 这样,大自然中不同眼睛的集合就如同一个活化石库,我们可以将这些化石 理解为人眼进化之路上留下的一串脚印。于是,那个令达尔文困惑了一下的问题 至少是有解的。十几年前,两位瑞典科学家甚至将这一过程量化,他们将鱼眼进 化拆分为近2000个步骤,并用计算机模拟了整个过程,经保守计算,他们结论 说,这一过程的实现理论上只需36万年。现在许多科学家都相信,从一个感光 细胞到我们的眼睛,最关键的变化就发生在最初几百万年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人眼已如此适应陆地生活,要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不 光需要可变焦透镜(晶状体)的作用,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也至关重要。角膜 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泪膜,光线接触人眼之后,只有1/3折射依赖后边的晶状
(4)、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人体的精密相机——眼睛 当神创论者挑战进化论时,人眼的进化是他们常常瞄准的好靶子,这个足以 令高端相机望尘莫及的人体构造,精密得令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直打冷颤”。它 拥有可自动调节光圈(瞳孔)和自动对焦系统(晶状体),内面(脉络膜)能最 大程度地避免光线四处散射,不仅如此,它的底片(视网膜)灵敏度超高,不论 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捕捉影像,无需临时更改感光度也不用外加滤镜;它还自带 Photoshop 功能(神经网络),成像之后迅速增强图像反差、调整颜色……奇特 的是,不论视网膜还是角膜,单独看来都没有任何作用,达尔文理论中那碰运气 似的突变和自然选择是如何将这些零七八碎的部件同时拼凑在一起的?今天的 这套人眼精密仪器同万年前相比又做了哪些微调呢? 地球上生命痕迹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后来单 个感光细胞在生物体表面出现了,于是世界变明亮了。有的科学家说,这件事大 约发生在 5 亿 4 千万年前的寒武纪。 在进化路上,生物相当随遇而安,不需最好,只要够用。这种知足的性格使 得眼睛若干中间产物得以作为不同生物的终点保留下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 中将各种生物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成一列,便大致推测出眼睛进化的历程。例 如,某些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些可以感受光的蛋白,它们见到光就心满意足;有的 生物只有一洼小小的眼窝,然而你已经能从这个简单的聚光工具看出高级眼睛的 端倪,这些生物只要不撞上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就能高兴活着;高等生物的生存却 容不得它们将猎物与敌手看混,于是各自进化出一系列结构,来将世界看清楚, 鹦鹉螺和人眼便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策略。前者将眼睛的开口缩小,使它变成一架 “针孔照相机”,从而让光准确到达感光细胞,眼前的物体就能边界清晰,在它 们这个群体内,估计该是“眼小为美”;但是人类并不甘心采取这种舍弃光强获 取清晰度的措施,却另走了一条迂回之道,我们这一进化分支的祖先在眼窝前塞 进一个透镜——晶状体,它同样能把光线汇聚到视网膜,却赋予了我们一个比鹦 鹉螺明亮许多的世界。 这样,大自然中不同眼睛的集合就如同一个活化石库,我们可以将这些化石 理解为人眼进化之路上留下的一串脚印。于是,那个令达尔文困惑了一下的问题 至少是有解的。十几年前,两位瑞典科学家甚至将这一过程量化,他们将鱼眼进 化拆分为近 2000 个步骤,并用计算机模拟了整个过程,经保守计算,他们结论 说,这一过程的实现理论上只需 36 万年。现在许多科学家都相信,从一个感光 细胞到我们的眼睛,最关键的变化就发生在最初几百万年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人眼已如此适应陆地生活,要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不 光需要可变焦透镜(晶状体)的作用,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也至关重要。角膜 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泪膜,光线接触人眼之后,只有 1/3 折射依赖后边的晶状
体,2/3的折射都在空气及这层泪膜之间发生,这里相当于一个固定焦距的透镜。 这便是为什么当你潜入水中视线就变得模糊,那个时候这层泪膜和周围的水环境 混为一体,在空气中可以发生的折射便不会发生,于是光线就不会恰到好处地投 射到视网膜上了。 (选自《新探索》有删改) 12、对这篇文章的主要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认为,约5亿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单个感光 细胞的生物体 B、瑞典科学家通过将眼睛进化的过程量化,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测试,得出 眼睛的进化只用了36万年时间。 人的眼睛不仅能把光线汇聚到视网膜,还能利用晶状体感知周围明亮的世 界。 D、人眼在陆地上感知周围的世界,需要晶状体、空气和角膜,而在水里感 知世界,就只需要晶状体和角膜。 E、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对人眼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也至关重要。 、对“那个令达尔文困惑了一下的问题”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眼为什么会构造得如此精密的。 B、人眼是如何突变和进化的 C、单个感光细胞是什么时候出现在生物体表面的 D、眼睛的进化具体经历了哪些过程。 14、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简要 分析文章划线句子的意思和语言特色。(4分) 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眼睛的进化经历了哪些过程?(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6-18题 理发 内森·杜尔 我走进昏暗的店铺,形销骨立、蓬头垢面。理发师拧开开关,一个歌手开始 在老式收音机里轻声歌唱,电风扇在头顶吱吱作响,传递着一丝生机。我想要怎 样,不知道。几个月前我就停止打理,现在,我的脸上,荒草丛生。 理发师点头示意,我轻叹一声,坐下。他用喷壶打湿我的头发,我下意识地 闭上眼睛。然后我的头开始眩晕,惊恐和悲伤又开始灼烧我的喉咙
体,2/3 的折射都在空气及这层泪膜之间发生,这里相当于一个固定焦距的透镜。 这便是为什么当你潜入水中视线就变得模糊,那个时候这层泪膜和周围的水环境 混为一体,在空气中可以发生的折射便不会发生,于是光线就不会恰到好处地投 射到视网膜上了。 (选自《新探索》有删改) 12、对这篇文章的主要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认为,约 5 亿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单个感光 细胞的生物体。 B、瑞典科学家通过将眼睛进化的过程量化,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测试,得出 眼睛的进化只用了 36 万年时间。 C、人的眼睛不仅能把光线汇聚到视网膜,还能利用晶状体感知周围明亮的世 界。 D、人眼在陆地上感知周围的世界,需要晶状体、空气和角膜,而在水里感 知世界,就只需要晶状体和角膜。 E、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对人眼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也至关重要。 13、对“那个令达尔文困惑了一下的问题”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眼为什么会构造得如此精密的。 B、人眼是如何突变和进化的。 C、单个感光细胞是什么时候出现在生物体表面的。 D、眼睛的进化具体经历了哪些过程。 14、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简要 分析文章划线句子的意思和语言特色。(4 分) 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眼睛的进化经历了哪些过程?(4 分) 四、本大题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 16—18 题。 理 发 内森·杜尔 我走进昏暗的店铺,形销骨立、蓬头垢面。理发师拧开开关,一个歌手开始 在老式收音机里轻声歌唱,电风扇在头顶吱吱作响,传递着一丝生机。我想要怎 样,不知道。几个月前我就停止打理,现在,我的脸上,荒草丛生。 理发师点头示意,我轻叹一声,坐下。他用喷壶打湿我的头发,我下意识地 闭上眼睛。然后我的头开始眩晕,惊恐和悲伤又开始灼烧我的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