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手阳明大肠经(8):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肩髃、巨骨、扶 突、迎香。 (3)足阳明胃经(12):颊车、头维、梁门、天枢、髀关、伏兔、梁丘、 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解溪。 (4)足太阴脾经(3):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2):少海、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9):后溪、阳谷、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 曲垣、肩外俞。 (7)足太阳膀胱经(22):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八髎(上 髎、次髎、中髎、下髎)、承扶、殷门、委中、承 山、昆仑。 (8)足少阴肾经(4):涌泉、太溪、照海、复溜。 (9)手厥阴心包经(3):曲泽、内关、劳宫。 (10)手少阳三焦经(7):中渚、阳池、外关、天井、肩髎、翳风、角孙。 (11)足少阳胆经(8):风池、肩井、京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 丘墟。 (12)足厥阴肝经(5):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7):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上脘、膻中。 (14)督脉(7):腰阳关、命门、神道、大椎、风府、百会、人中(水沟)。 (15)经外奇穴(14):印堂、太阳、安眠、颈臂、夹脊(华佗夹脊)、腰 眼、十七椎、落枕穴、腰痛穴、肩内陵(肩前)、 第6页共18
第 6 页 共 18 页 (2)手阳明大肠经(8):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肩髃、巨骨、扶 突、迎香。 (3)足阳明胃经(12):颊车、头维、梁门、天枢、髀关、伏兔、梁丘、 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解溪。 (4)足太阴脾经(3):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2):少海、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9):后溪、阳谷、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 曲垣、肩外俞。 (7)足太阳膀胱经(22):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八髎(上 髎、次髎、中髎、下髎)、承扶、殷门、委中、承 山、昆仑。 (8)足少阴肾经(4):涌泉、太溪、照海、复溜。 (9)手厥阴心包经(3):曲泽、内关、劳宫。 (10)手少阳三焦经(7):中渚、阳池、外关、天井、肩髎、翳风、角孙。 (11)足少阳胆经(8):风池、肩井、京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 丘墟。 (12)足厥阴肝经(5):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7):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上脘、膻中。 (14)督脉(7):腰阳关、命门、神道、大椎、风府、百会、人中(水沟)。 (15)经外奇穴(14):印堂、太阳、安眠、颈臂、夹脊(华佗夹脊)、腰 眼、十七椎、落枕穴、腰痛穴、肩内陵(肩前)
鹤顶、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二)经穴按摩手法。 按法、揉法、拿法、掐法等四种常用经穴按摩手法的技巧、要领及 临床运用。 (三)伤科推拿的选穴原则。 (四)郑氏伤科经验穴(55)的定位、主治和临床运用。 1头颈部(10):鬓角、耳上、耳垂前、颞乳、耳垂下、池旁、双灵、府 外、隐池、别天。 2上肢部(17):肩三对、冈下1、冈下2、肩背、肩喜、肱双、上泽、 泽间、桡颈、肱鹰、前正、筋舒、谷下、上渚、上府、伸指、列缺上。 3躯干部(9):胸锁、胸肋、胸剑、背胛、十椎旁、髎间、髂嵴、髂腰、 骶角。 4下肢部(19):臀池、臀边、股角、健骑、内风市、腘池、膝胭、膝海、 膝灵、䐃舒、腓隆、康跖、跟外、跖内、跖外、足背、胫中、跟内、踝 中。 重点:经脉的巡行,常用腧穴的定位和经穴按摩要领,伤科推拿的选穴 原则,郑氏伤科推拿经验穴、主治及临床应用。 难点:经穴按摩手法的灵活掌握和临床应用 第五章推拿治疗伤科疾病 教学目的 本章通过案例式教学学习,使学生掌握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 第7页共18
第 7 页 共 18 页 鹤顶、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二)经穴按摩手法。 按法、揉法、拿法、掐法等四种常用经穴按摩手法的技巧、要领及 临床运用。 (三)伤科推拿的选穴原则。 (四)郑氏伤科经验穴(55)的定位、主治和临床运用。 1 头颈部(10):鬓角、耳上、耳垂前、颞乳、耳垂下、池旁、双灵、府 外、隐池、别天。 2 上肢部(17):肩三对、冈下 1、冈下 2、肩背、肩喜、肱双、上泽、 泽间、桡颈、肱鹰、前正、筋舒、谷下、上渚、上府、伸指、列缺上。 3 躯干部(9):胸锁、胸肋、胸剑、背胛、十椎旁、髎间、髂嵴、髂腰、 骶角。 4 下肢部(19):臀池、臀边、股角、健骑、内风市、腘池、膝腘、膝海、 膝灵、腘舒、腓隆、康跖、跟外、跖内、跖外、足背、胫中、跟内、踝 中。 重点:经脉的巡行,常用腧穴的定位和经穴按摩要领,伤科推拿的选穴 原则,郑氏伤科推拿经验穴、主治及临床应用。 难点:经穴按摩手法的灵活掌握和临床应用 第五章 推拿治疗伤科疾病 一 教学目的 本章通过案例式教学学习,使学生掌握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