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美容)等专业使用) I前言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 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 展,交通、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地震、 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 和病死率己已受到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急救人员的普遍重视。因此要求急诊医务人员不断充实 自己、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急诊诊治工作的需要。《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二级 学科,以创伤、感染、复苏、灾害医学、院前医疗急救、急性中毒、危重病诊治和研究、急 诊常见症状的鉴别和救治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急诊 常见病、多发病能正确急诊处理。对急诊病人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及给予基本生 命支持。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美容)、临床医学(卓越医师)、麻 醉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 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 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 一般内容不标示)。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 般内容。 三、《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参考学时为20学时。 四、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沈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二版。 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急诊医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美容)等专业使用) Ⅰ 前言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 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 展,交通、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地震、 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 和病死率已受到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急救人员的普遍重视。因此要求急诊医务人员不断充实 自己、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急诊诊治工作的需要。《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二级 学科,以创伤、感染、复苏、灾害医学、院前医疗急救、急性中毒、危重病诊治和研究、急 诊常见症状的鉴别和救治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急诊 常见病、多发病能正确急诊处理。对急诊病人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及给予基本生 命支持。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美容)、临床医学(卓越医师)、麻 醉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 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 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 一般内容不标示)。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 般内容。 三、《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参考学时为 20 学时。 四、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沈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3 月,第二版。 Ⅱ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
学习急诊与灾难医学(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的定义、特点及观念,急 诊与急救的区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如何进行急诊与灾 难医学的教与学。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概念: (二)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急诊病情的分类: (三)掌握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原则、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 (四)熟悉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五)了解急诊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与范畴 1.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 体系,其核心是早期判断、有效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 2.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 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其核心是 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和危重病监护三部分组成,三者既有 明确分工,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 4.急诊病情的分类5类 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普 通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 (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三)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原则:急诊医学的目标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 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治。 (四)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有:危重复杂性、时限急迫性、病机可逆性、综合相关性、处 置简捷性。 (五)急诊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讲课时数】(2学时)
学习急诊与灾难医学(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 )的定义、特点及观念,急 诊与急救的区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如何进行急诊与灾 难医学的教与学。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概念; (二)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急诊病情的分类; (三)掌握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原则、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 (四)熟悉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五)了解急诊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与范畴 1.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 体系,其核心是早期判断、有效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 2.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 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其核心是 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和危重病监护三部分组成,三者既有 明确分工,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 4.急诊病情的分类 5 类 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普 通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 (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三)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原则;急诊医学的目标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 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治。 (四)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有:危重复杂性、时限急迫性、病机可逆性、 综合相关性、处 置简捷性。 (五)急诊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讲课时数】(2 学时)
第二章急性发热(自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发热(fever)的定义及发热的常见原因与分类:发热的临床表 现、热型及临床意义、常见伴随症状:了解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异。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发热的定义: (二)掌握及发热的常见原因与分类: (三)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 (四)掌握热型及临床意义、常见伴随症状: (五)了解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异。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发热的定义及分类: (二)热度与热程: (三)热型:稽留热、弛张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四)发热时相及临床特点: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五)诊断: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六)鉴别诊断: (七)急诊处理:解热治疗、抗生素治疗、综合治疗。 第三章 意识障碍与抽搐(自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并熟悉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 搐急症的相关概念、临床特点、诊断与处理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相关概念: (二)掌握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临床特点: (三)掌握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诊断要点:
第二章 急性发热(自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发热(fever)的定义及发热的常见原因与分类;发热的临床表 现、热型及临床意义、常见伴随症状;了解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异。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发热的定义; (二)掌握及发热的常见原因与分类; (三)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 (四)掌握热型及临床意义、常见伴随症状; (五)了解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异。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发热的定义及分类; (二)热度与热程; (三)热型:稽留热、弛张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四)发热时相及临床特点: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五)诊断: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六)鉴别诊断; (七)急诊处理:解热治疗、抗生素治疗、综合治疗。 第三章 意识障碍与抽搐(自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并熟悉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 搐急症的相关概念、临床特点、诊断与处理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相关概念; (二)掌握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临床特点; (三)掌握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诊断要点;
(四)熟悉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鉴别诊断: (五)熟悉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处理原则: (六)了解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病因分类。 三、教学内容 (一)晕厥与昏迷 1.概述:相关定义及分类 2.临床特点 3.辅助检查 4.价值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5.常见的晕厥与昏迷 6.急诊处理 (二)脑卒中 1.概述:相关定义及分类 2.临床特点 3.辅助检查 4.急诊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5.急诊处理 (三)低血糖症 1.概述:相关定义 2.病因与分类 3.临床特点 4.辅助检查 5.急诊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6.急诊处理 (四)糖尿病急症 1.概述:相关定义 2.诱发因素与分类 3.临床特点 4.辅助检查
(四)熟悉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鉴别诊断; (五) 熟悉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处理原则; (六) 了解晕厥与昏迷、脑卒中、低血糖症、糖尿病急症及常见抽搐急症的病因分类。 三、教学内容 (一)晕厥与昏迷 1.概述:相关定义及分类 2.临床特点 3.辅助检查 4.价值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5.常见的晕厥与昏迷 6.急诊处理 (二)脑卒中 1.概述:相关定义及分类 2.临床特点 3.辅助检查 4.急诊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5. 急诊处理 (三)低血糖症 1.概述:相关定义 2.病因与分类 3.临床特点 4.辅助检查 5.急诊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6. 急诊处理 (四)糖尿病急症 1.概述:相关定义 2.诱发因素与分类 3.临床特点 4.辅助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急诊处理 (五)常见抽搐急症 1.概述:相关定义 2.病因分类 3.临床特点 4.诊断及鉴别诊断 5.急诊处理 第四章 呼吸困难(自学内容)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呼吸困难(dyspnea)的常见原因与分类;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 难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支气管哮喘、自发性气胸、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特 点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呼吸困难的病因分类种类 (二)掌握呼吸困难病因鉴别及评估危重程度 (三)掌握常见急性呼吸困难的治疗原则 (四)熟悉支气管哮喘、自发性气胸及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特点及急诊处理原则。 (五)了解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呼吸困难的病因分类 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及其他原因(血液和内分泌等) 2.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起病方式、伴随症状、呼吸困难的类型(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潮式呼 吸、间歇呼吸)、辅助检查 3.鉴别诊断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急诊处理 (五)常见抽搐急症 1.概述:相关定义 2.病因分类 3.临床特点 4.诊断及鉴别诊断 5.急诊处理 第四章 呼吸困难(自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呼吸困难(dyspnea)的常见原因与分类;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 难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支气管哮喘、自发性气胸、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特 点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呼吸困难的病因分类种类 (二)掌握呼吸困难病因鉴别及评估危重程度 (三)掌握常见急性呼吸困难的治疗原则 (四)熟悉支气管哮喘、自发性气胸及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特点及急诊处理原则。 (五) 了解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呼吸困难的病因分类 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及其他原因(血液和内分泌等) 2.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起病方式、伴随症状、呼吸困难的类型(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潮式呼 吸、间歇呼吸)、辅助检查 3.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