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3编写说明绪论68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品种9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13第三章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15第四章生产性能测定19第五章选择原理与方法32第六章个体遗传评定一一选择指数法41第七章家畜的选配47第八章品系及品种的选育52第九章杂交育种及杂优的利用58第十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扩66第十一章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2
2 目 录 编写说明 3 绪论 6 第一章 家畜的起源与品种 8 第二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 9 第三章 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 13 第四章 生产性能测定 15 第五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19 第六章 个体遗传评定——选择指数法 32 第七章 家畜的选配 41 第八章 品系及品种的选育 47 第九章 杂交育种及杂优的利用 52 第十章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58 第十一章 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66
编写说明以张沅主编200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家畜育种学》主要参考教材,结合现代畜禽育种的发展和新疆畜牧业生产实际编写本教材。家畜育种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家畜育种学授课专业:动科专业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课38学时,实验16学时前期课程要求: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遗传学、群体与数量遗传学。绪论(1 学时)一、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三、家畜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四、现代育种发展概况第一章家畜起源、驯化与品种(2学时)要点:本章讲述家畜的概念,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家畜的祖先和驯养驯化过程,重点介绍家畜品种的概念,品种形成、发展与分类,主要家畜品种等的介绍。第一节家畜的起源第二节动物的驯化第三节家畜品种及其发展第四节我国主要畜禽品种简介(包括猪、牛、羊、禽)(4学时)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要点:本章主要介绍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影响群体的遗传结构的因素,重点介绍性状的分类,数量性状遗传基础、数学模型及遗传参数的估计,亲属间相关关系的分析。第一节群体的遗传结构第二节数量性状及遗传基础第三节亲属间相关分析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第三章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2学时)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各畜种的质量性状,诸如毛色、角型、血型及血液蛋白多态性,伴性性状和遗传缺陷的遗传规律;同时介绍各畜种主要经济性状,诸如生长发育、肥育与产肉性状,产奶性状,产蛋性状,产毛性状,适应性与杭病性状繁殖性状,役用及竞技性状,体型外貌性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第一节表型特征第二节血型及蛋白质型第三节遗传缺陷第四节数量性状(2 学时)第四章家畜生产性能测定要点:本章介绍家畜育种中生产性能测定的重要性和原则,重点介绍各畜种生产性能测定方法.性能测定组织与实施措施,性能测定纪录的管理系统。3
3 编写说明 以张沅主编 2001 年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家畜育种学》主要参考教材,结 合现代畜禽育种的发展和新疆畜牧业生产实际编写本教材。 家畜育种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家畜育种学 授课专业:动科专业 课程总学时:54 学时, 其中:讲课 38 学时,实验 16 学时 前期课程要求: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遗传学、群体与数量遗传学。 绪 论 (1 学时) —、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 二、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三、家畜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四、现代育种发展概况 第一章 家畜起源、驯化与品种 (2 学时) 要点:本章讲述家畜的概念,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家畜的祖先和驯养, 驯化过程, 重点介绍家畜品种的概念,品种形成、发展与分类,主要家畜品种 等的介绍。 第一节 家畜的起源 第二节 动物的驯化 第三节 家畜品种及其发展 第四节 我国主要畜禽品种简介(包括猪、牛、羊、禽) 第二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 (4 学时) 要点:本章主要介绍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影响群体的遗传结构的因素,重点介绍性 状的分类,数量性状遗传基础、数学模型及遗传参数的估计,亲属间相关关系的 分析。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结构 第二节 数量性状及遗传基础 第三节 亲属间相关分析 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第三章 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 (2 学时) 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各畜种的质量性状,诸如毛色、角型、血型及血液蛋白多态 性,伴性性状和遗传缺陷的遗传规律;同时介绍各畜种主要经济性状,诸如生长 发育、肥育与产肉性状,产奶性状,产蛋性状,产毛性状,适应性与杭病性状, 繁殖性状,役用及竞技性状,体型外貌性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第—节 表型特征 第二节 血型及蛋白质型 第三节 遗传缺陷 第四节 数量性状 第四章 家畜生产性能测定 (2 学时) 要点:本章介绍家畜育种中生产性能测定的重要性和原则,重点介绍各畜种生产 性能测定方法.性能测定组织与实施措施,性能测定纪录的管理系统
第一节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第二节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第三节各畜禽的生产性能测定第四节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系统第五章选择原理与方法(5学时)要点:本章首先概要介绍家畜质量性状的选择方法:重点介绍数量性状的选择理论,包括选择反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改善各因素的育种措施,间接选择的效应。在育种实践中实施选择的主要方法第一节选择的概念第二节质量性状的选择第三节数量性状的选择第四节选择的方法(4 学时)第六章个体遗传评定一一选择指数法要点:本章介绍种畜个体遗传评定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个体遗传评定的意义,育种值的概念,重点介绍育种值估计的一般原理,选择指数法估计育种值的各种方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第一节个体育种值第二芒单性状育种值的估计第三节多性状综合遗传评定第四节选择指数法应用的注意事项第七章个体选配(4 学时)要点:本章介绍家畜选配的概念与类型,重点介绍近交的概念、遗传效应和近交程度的度量方法,杂交的概念和遗传效应,畜群中选配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第一节品质选配第二节亲缘选配第三节近文系数与亲缘系数第四节刘守仁院士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的成功培育第八章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4学时)要点:本章讲述家畜新品种和新品系培育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在一个品种内的品系培育与品系繁育方法应用于配套系杂交繁育体系的专门化品系的培育,通过几个品种间杂交培育新品种等家畜育种方法。第一节品系培育第二节专厂化品系的培育第三节品种培育第四节畜群的杂交改良第九章杂种优势利用(4学时)要点:本章将讲述杂种优势的概念、产生遗传基础的解释,重点介绍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意义,筛选杂交组合的配合力测定方法、杂种优势的预测以及杂交配套系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杂种优势第二节杂交亲本4
4 第—节 生产性能测定的—般原则 第二节 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各畜禽的生产性能测定 第四节 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系统 第五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5 学时) 要点:本章首先概要介绍家畜质量性状的选择方法;重点介绍数量性状的选择理 论,包括选择反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改善各因素的育种措施,间接选择的效应。 在育种实践中实施选择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选择的概念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选择 第四节 选择的方法 第六章 个体遗传评定——选择指数法 (4 学时) 要点:本章介绍种畜个体遗传评定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个体遗传评定的意 义,育种值的概念,重点介绍育种值估计的一般原理,选择指数法估计育种值的 各种方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第—节 个体育种值 第二芒 单性状育种值的估计 第三节 多性状综合遗传评定 第四节 选择指数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 个体选配 (4 学时) 要点:本章介绍家畜选配的概念与类型,重点介绍近交的概念、遗传效应和近交 程度的度量方法,杂交的概念和遗传效应,畜群中选配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第一节 品质选配 第二节 亲缘选配 第三节 近文系数与亲缘系数 第四节 刘守仁院士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的成功培育 第八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 (4 学时) 要点:本章讲述家畜新品种和新品系培育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在一个品种内的 品系培育与品系繁育方法.应用于配套系杂交繁育体系的专门化品系的培育,通 过几个品种间杂交培育新品种等家畜育种方法。 第一节 品系培育 第二节 专厂]化品系的培育 第三节 品种培育 第四节 畜群的杂交改良 第九章 杂种优势利用 (4 学时) 要点:本章将讲述杂种优势的概念、产生遗传基础的解释,重点介绍在动物生产 中的应用及意义,筛选杂交组合的配合力测定方法、杂种优势的预测以及杂交配 套系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杂种优势 第二节 杂交亲本
第三节杂交方式第四节杂交效果预估第五节配合力的测定与配套系的杂交第六节鸡与鹤鹑属间杂交,动物科间杂交实例第十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2学时)要点:本章讲述家畜遗传多样性即畜禽品种资源所面临的形势和保护的重要性,重点介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途径。第一节家畜遗传多样性第二节遗传多样性保护理论和方法第三节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第四节家畜遗传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第十一章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4学时)要点:本章将介绍已经成熟和即将成熟的动物生物技术,诸如胚胎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增加学生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还将介绍有关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学科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一节家畜生物技术的概念第二节繁殖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第三节分子遗传标记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n
5 第三节 杂交方式 第四节 杂交效果预估 第五节 配合力的测定与配套系的杂交 第六节 鸡与鹌鹑属间杂交,动物科间杂交实例 第十章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2 学时) 要点:本章讲述家畜遗传多样性即畜禽品种资源所面临的形势和保护的重要性, 重点介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途径。 第—节 家畜遗传多样性 第二节 遗传多样性保护理论和方法 第三节 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第四节 家畜遗传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第十一章 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4 学时) 要点:本章将介绍已经成熟和即将成熟的动物生物技术,诸如胚胎生物技 术和分 子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增加学生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 了解,还将介绍有关 QTL 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学科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 展。 第一节 家畜生物技术的概念 第二节 繁殖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第三节 分子遗传标记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绪论(1学时)一、几个重要概念1、农业生产体系:植物农业十动物农业植物农业(种植业):为人类生产粮、棉、油等植物性产品,解决“温饱”问题动物农业(养殖业):为人类生产肉、蛋、奶、毛、皮等动物性产品,解决“小康”问题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产业部门植物农业为动物农业提供丰富的饲料;动物农业为植物农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2、家养动物的概念:是家养的畜、禽、鱼、蚕和蜂等的总称。3、驯养动物的概念:指人类为了某种目的从自然界中猎捕野生动物并加以驯服的过程。4、家畜的概念广义的是指动物在人类控制干预下,能够顺利地进行繁殖后代,有利于人类的选择性状能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的驯养动物。狭义的就是指哺乳纲的驯养动物,如:猪、马、牛、羊、驴、鹿等。有的人也认为可以把家禽算在里面。5、家畜育种学的概念是人类应用遗传学等理论指导家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体系。6、家畜育种的概念是人类应用动物生理、生化、遗传、生物统计等理论,为生产和经济的需要而对家养动物开展长期连续系统的人工改良的工作。7、动物遗传学主要就是研究动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8、遗传(heredity)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本能等各方面的相似现象。9、变异(variation)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行为本能等各方面的差异现象。10、育种学与遗传学的关系:育种学是应用遗传学,遗传学是育种生理学。二、育种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因素种:遗传育种料:营养饲料管:饲养管理病:疾病防治生产性能=遗传+环境生产性能=能力+机遇遗传:反应较慢,但持久环境:反应较快,但短暂6
6 绪论(1学时) 一、几个重要概念 1、农业生产体系:植物农业+动物农业 植物农业(种植业):为人类生产粮、棉、油等植物性 产品,解决“ 温饱” 问题 动物农业(养殖业):为人类生产肉、蛋、奶、毛、皮等动物性产品,解决“ 小 康”问题 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产业部门 植物农业为动物农业提供丰富的饲料; 动物农业为植物农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 2、家养动物的概念 :是家 养的畜、禽、鱼、蚕和蜂等的总称。 3、驯养动物的概念:指人类为了某种目的从自然界中猎捕野生动物并加 以驯服的过程。 4、家畜的概念 广义的是指动物在人类控制干预下,能够顺利地进行繁殖后代,有 利于人类的选择性状能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的驯养动物。狭义的就是指哺 乳纲的驯养动物,如:猪、马、牛、羊、驴、鹿等。有的人也认为可以把家 禽算在里面。 5、家畜育种学的概念 是人类应用遗传学等理论指导家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体系。 6、家畜育种的概念 是人类应用动物生理、生化、遗传、生物统计等理论,为生产和经济的需 要而对家养动物开展长期连续系统的人工改良的工作。 7、动物遗传学主要就是研究动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 8、遗传(heredity)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 本能等各方面的相似现象。 9、变异(variation)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行为 本能等各方面的差异现象。 10、育种学与遗传学的关系:育种学是应用遗传学,遗传学是育种生理学。 二、 育种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 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因素 种:遗传育种 料:营养饲料 管:饲养管理 病:疾病防治 生产性能 = 遗传 + 环境 生产性能 = 能力 + 机遇 遗传:反应较慢,但持久 环境:反应较快,但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