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月考 语文试题(12月) 总分150分 第一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湖南文征》序(节选)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硏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 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 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 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选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 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日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 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 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干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 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悱恻感人之言 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 礼,亦每缀以排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地。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 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 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
广东省实验中学 2006—2007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月考 语 文 试 题(12 月) 总分 150 分 第一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湖南文征》序(节选)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 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 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 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选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 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 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 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 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悱恻感人之言, 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 礼,亦每缀以.排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地。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 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 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
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 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 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 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慎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 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 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 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 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 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 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 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慎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 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 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 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 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 译文 (二) 涉务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 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 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 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 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 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爷子爱小人而疏土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土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 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 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 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 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土,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 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译文: (二) 涉务①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 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 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 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 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 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爷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 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②,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 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 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 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 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②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间行走。 5.对下列句子中加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利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纠:纠正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舆,入则行步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羸气弱,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巴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4分) (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4分) 译文 (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分)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这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 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闫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 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 ②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间行走。 5.对下列句子中加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利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纠:纠正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 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舆,入则行步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羸气弱,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巴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4 分) 译文: (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4 分) 译文: (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 分) 译文: (三)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这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 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 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 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ˆ槐日¨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 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ˆ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 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 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煕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步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 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尝,不为 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 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日“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 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礻右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日“吾莅 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 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日“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日“外有敌 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 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宋史邓寇列传》有删节)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ain):再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 C.斩以徇师徇:示众 D.麾妇人出麾:挥后使…离去。 9.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 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 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 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 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步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 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尝,不为 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 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 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礻右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 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 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 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 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宋史·邓寇列传》,有删节)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 ③洊(jiàn):再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遇.槐严 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 C.斩以徇.师 徇:示众。 D.麾.妇人出 麾:挥后使……离去。 9.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