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种子休民的原因,解除或延长方法,植物衰老生理生化变化,脱落的细胞学和生物化学及影响 器官脱落的内外因素 难点: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植物衰老的生理机理与调控,植物 激素与脱落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十三章植物的抗逆生理(2学时) 一、抗逆生理概念 二、抗寒性 三、抗热性 四、抗早性与抗涝性 五、抗盐性 六、植物的抗病性 七、环境污染 植物抗性 本章重点: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苦以及植 物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干早和湿涝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早、抗涝的机理与途径,大气污 染的种类和对植物的伤害特点,抗逆生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提高作物抗逆性的途径 难点:逆境下植物生理生化的变化,膜脂相变与抗寒性的关系,抗寒性和抗早性机理,活性氧 对植物伤害的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实验教学见《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中植物生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教材 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2007) 主要参考书目: 1、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4板)、高等教有出版社、205年 2、曹仪植主编《植物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3、余叔文,汤章城主编《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入、科学出版社、1998年 4.Lincoln Taiz&Eduardo Zeiger Plant Physiology (fourth edition),Sinauer Associates,Inc.,2006 5、扬州大学精品课程《植物生理学》网站:http://jpkc..yzu.edu.cn/course/zhwshl/index..asp 执笔:王忠,熊飞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13002:1912912:1922912 21
21 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解除或延长方法,植物衰老生理生化变化,脱落的细胞学和生物化学及影响 器官脱落的内外因素 难点: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植物衰老的生理机理与调控,植物 激素与脱落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2 学时) 一、抗逆生理概念 二、抗寒性 三、抗热性 四、抗旱性与抗涝性 五、抗盐性 六、植物的抗病性 七、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 本章重点: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 物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干旱和湿涝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旱、抗涝的机理与途径,大气污 染的种类和对植物的伤害特点,抗逆生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提高作物抗逆性的途径 难点:逆境下植物生理生化的变化,膜脂相变与抗寒性的关系,抗寒性和抗旱性机理,活性氧 对植物伤害的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实验教学见《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中植物生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教材: 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年(2007) 主要参考书目: 1、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 4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曹仪植主编《植物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年 3、余叔文,汤章城主编《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 2 版)、科学出版社、1998 年 4、Lincoln Taiz & Eduardo Zeiger Plant Physiology(fourth edition),Sinauer Associates, Inc., 2006 5、扬州大学精品课程《植物生理学》网站:http://jpkc.yzu.edu.cn/course/zhwshl/index.asp 执笔:王忠,熊飞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13002;1912912;1922912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 实验学分: 实验学时:32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师范)、农学、农学(衣业信息技术)、农村区 域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植物保护、植物保护(衣用化学品工艺及营销)、 生森学 实验名称与学时安排 实验名称 学时 序 实验名称 学时 分配 分配 1 植物细胞的数码显微摄 4 5 植物组织含糖量的测定 4 2植物水分和矿质生理实验 46植物激素类物质实验 3光合作用综合实验 47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4呼吸速率的测定 4 8逆境对植物生理的影向 4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数码显微摄影 实验性质: 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介绍数码显微摄影的原理与装置:用数码显微摄影装置拍摄植物细胞结构,并打印输 出拍摄的图像:中间插播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录像 实验目的和要求:更新传统的显微摄影为数码显微摄影技术,拓宽计算计的应用范围。掌握数码 显微摄影的过程和图像输出的方法。通过观看录像学会植物生理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注意点 使用数码显微摄影装置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实验二、植物水分和矿质生理实验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用ā一蔡胺氧化法测定根系活力。 实验目的和要求:介绍植物组织水势测定的原理和几种方法:掌握用小液流法和压力室法测定植 物水势的方法: 解根系吸收矿质的部位、面积,拿握用-胺氧化法测定根系活力 注意点:所取材料在植株上的部位要一致,打取叶圆片要避开主脉和伤口:取材及打取叶圆片的 过程操作要迅速,以免失水:根系应吸干水分但不能挤压伤及细胞,才能测定准确。 实验三、光合作用综合实验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用叶绿素计活体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从叶片中提取叶绿素,观察理化性质,并用分 光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叶绿素的含量和吸收光谱:用叶圆片上浮法研究环境条件对光合作 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叶绿素计快速、准确、活体测定田间作物叶绿素含量方法。掌握用分光光 度计测定和打印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曲线方法:将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图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图进 行比较分析,这样可有效地组织集体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的能力。了解对光合作用 影响的环境因素 注音占,叶绿素提取时应加碳酸钙、避强光,研磨时间要短,提取的叶餐素不能混。伸用前对 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要校正: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要调准确:每种处理的三角瓶中必须放入下沉叶片10
22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 实验学分:1 实验学时:32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农学、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区 域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农用化学品工艺及营销)、 生态学 实验名称与学时安排 序 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分配 序 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分配 1 植物细胞的数码显微摄影 4 5 植物组织含糖量的测定 4 2 植物水分和矿质生理实验 4 6 植物激素类物质实验 4 3 光合作用综合实验 4 7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4 4 呼吸速率的测定 4 8 逆境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4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数码显微摄影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介绍数码显微摄影的原理与装置;用数码显微摄影装置拍摄植物细胞结构,并打印输 出拍摄的图像;中间插播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录像 实验目的和要求:更新传统的显微摄影为数码显微摄影技术,拓宽计算计的应用范围。掌握数码 显微摄影的过程和图像输出的方法。通过观看录像学会植物生理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注意点:使用数码显微摄影装置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实验二、植物水分和矿质生理实验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用α-萘胺氧化法测定根系活力。 实验目的和要求:介绍植物组织水势测定的原理和几种方法;掌握用小液流法和压力室法测定植 物水势的方法;了解根系吸收矿质的部位、面积,掌握用α-萘胺氧化法测定根系活力。 注意点:所取材料在植株上的部位要一致,打取叶圆片要避开主脉和伤口;取材及打取叶圆片的 过程操作要迅速,以免失水;根系应吸干水分但不能挤压伤及细胞,才能测定准确。 实验三、光合作用综合实验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用叶绿素计活体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从叶片中提取叶绿素,观察理化性质,并用分 光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叶绿素的含量和吸收光谱;用叶圆片上浮法研究环境条件对光合作 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叶绿素计快速、准确、活体测定田间作物叶绿素含量方法。掌握用分光光 度计测定和打印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曲线方法;将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图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图进 行比较分析,这样可有效地组织集体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对光合作用 影响的环境因素 注意点:叶绿素提取时应加碳酸钙、避强光,研磨时间要短;提取的叶绿素不能混浊;使用前对 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要校正;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要调准确;每种处理的三角瓶中必须放入下沉叶片 10
片:对各瓶内叶片上浮时间和片数必须及时加以记载,使用UV-2802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时要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 实验四、呼吸速率的测定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介绍植物组织的呼吸速率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演示用氧电极测定植物组织呼吸速率: 宿示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组织的呼吸谏率。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现代测定方法:掌握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组织的呼吸 作用的装置和呼吸速率的测定过程和计算方法 注意点:操作时切勿使口呼出的气体进入瓶中:防止广口瓶橡皮塞上的碱石灰管破裂:要轻轻摇 动广口瓶,以破坏溶液表面的碳酸钡薄膜:正确滴定,注意颜色的变化,演示氧电极和红外线气体 分析仪时要借助摄像头等多媒体工具,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验五、精物组织含糖量的视测定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测定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实验间隙,插放组织培养录像片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组织含糖量的多种测定方法:掌握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用 阿贝折射仪和糖量计测定汁液浓度。 注意点:波长调准确,绘制标准曲线要准确,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后,必须用蒸馏水将棱镜上汁液 冲洗净,再用擦镜纸擦干 实验六、植物激素类物质实验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生长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等植物激素类物质的生理效应观察及生物鉴定:用 酶联免疫法测定植物激素的含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几种观察激素类物质的生理效应及生物鉴定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用酶联免 疫测定植物激素含量的过程和方法。 注意点:植物激素类物质浓度配制要准确:加样和洗涤时,应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依次加入: 液体应加在孔底,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出现气泡。 实验七、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介绍几种快速测定种子活力的原理与方法:播放植物生长与运动录像和动画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BTB、TTC、红墨水及荧光法等方法快速测定种子的生活力的方法与步骤。 注意点:染色温度一般以2535℃为宜:对于不同作物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所需试剂浓度、染色 时间不同:判断有生活力的种子应具备的特征:胚发有良好、完整、整个胚染成鲜红色:子叶允许 有小部分坏死,但其部位不是胚中轴和子叶连接处:胚根尖虽有小部分坏死,但其他部位完好 实验八、逆境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让学生各自选择植物材料,设计不同的逆境如干早、高温、低氮,冷冻等环境条件处 理:用电导率仪测定逆境对植物细胞 透性的影响 用TTC法测定根系活力:用叶绿素计或用分光 光度法测定逆境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用数码显微摄影装置拍摄植物的气孔和表面结构的差异: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逆境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23
23 片;对各瓶内叶片上浮时间和片数必须及时加以记载,使用 UV-2802PC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时要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 实验四、呼吸速率的测定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介绍植物组织的呼吸速率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演示用氧电极测定植物组织呼吸速率; 演示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组织的呼吸速率。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现代测定方法;掌握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组织的呼吸 作用的装置和呼吸速率的测定过程和计算方法。 注意点:操作时切勿使口呼出的气体进入瓶中;防止广口瓶橡皮塞上的碱石灰管破裂;要轻轻摇 动广口瓶,以破坏溶液表面的碳酸钡薄膜;正确滴定,注意颜色的变化,演示氧电极和红外线气体 分析仪时要借助摄像头等多媒体工具,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验五、植物组织含糖量的测定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测定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实验间隙,插放组织培养录像片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组织含糖量的多种测定方法;掌握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用 阿贝折射仪和糖量计测定汁液浓度。 注意点:波长调准确,绘制标准曲线要准确,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后,必须用蒸馏水将棱镜上汁液 冲洗净,再用擦镜纸擦干 实验六、植物激素类物质实验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生长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等植物激素类物质的生理效应观察及生物鉴定;用 酶联免疫法测定植物激素的含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几种观察激素类物质的生理效应及生物鉴定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用酶联免 疫测定植物激素含量的过程和方法。 注意点:植物激素类物质浓度配制要准确;加样和洗涤时,应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依次加入; 液体应加在孔底,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出现气泡。 实验七、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介绍几种快速测定种子活力的原理与方法;播放植物生长与运动录像和动画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 BTB、TTC、红墨水及荧光法等方法快速测定种子的生活力的方法与步骤。 注意点:染色温度一般以 25-35℃为宜;对于不同作物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所需试剂浓度、染色 时间不同;判断有生活力的种子应具备的特征:胚发育良好、完整、整个胚染成鲜红色;子叶允许 有小部分坏死,但其部位不是胚中轴和子叶连接处;胚根尖虽有小部分坏死,但其他部位完好。 实验八、逆境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让学生各自选择植物材料,设计不同的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氮,冷冻等环境条件处 理;用电导率仪测定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用 TTC 法测定根系活力;用叶绿素计或用分光 光度法测定逆境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用数码显微摄影装置拍摄植物的气孔和表面结构的差异;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逆境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实验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选择植物材料,设计不同的逆境处理:要使用叶绿素计、电导仪,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码显微摄影装和电脑等精密贵重仪器测定生理参数,来分析逆境对植物水分 代谢的影响:实验涉及到的植物学、物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等多个 课程知识 这将大大提高学生仪器使用能力,分析与综合问恩的能力 注意点:逆境设置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00,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测定电导时要防止高00, 气源和口中呼出的C0进入试管,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用TTC法测定根系活力时根系要洗干净。 空验教材: 1、邹琦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执笔:王忠,熊飞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 课程编号:1522422/152242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学、园艺 、农村区域发展、农学(农业信息技术》 先修课程:植物学,化学等 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 总学分:35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植物营养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讲授士 壤的组成和性厨 土壤的形成 分类和分布,土壤管理,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 化学肥料与有机 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本课程分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和草握士 壤肥力发生发展规律、各种养分在土壤作物间的供求关系、各类肥料的特性与施用方法,为今后合 理利用、管理土壤肥料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实验教学则通过对土壤肥力性状及肥 料养分含量的测定,培养学生在土壤肥料检测与评价方面的基本技能。本课程是农学类各专业的学 科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力求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突出应用理论、 应用技术的传授。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24 实验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选择植物材料,设计不同的逆境处理;要使用叶绿素计、电导仪,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码显微摄影装和电脑等精密贵重仪器测定生理参数,来分析逆境对植物水分 代谢的影响;实验涉及到的植物学、物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等多个 课程知识,这将大大提高学生仪器使用能力,分析与综合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逆境设置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测定电导时要防止高 CO2 气源和口中呼出的 CO2进入试管,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用 TTC 法测定根系活力时根系要洗干净。 实验教材: 1、邹琦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年 执笔:王忠,熊飞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 课程编号:1522422/152242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学、园艺、农村区域发展、农学(农业信息技术) 先修课程:植物学,化学等 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 总 学 分:3.5 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5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植物营养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讲授土 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土壤管理,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 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本课程分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 壤肥力发生发展规律、各种养分在土壤-作物间的供求关系、各类肥料的特性与施用方法,为今后合 理利用、管理土壤肥料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实验教学则通过对土壤肥力性状及肥 料养分含量的测定,培养学生在土壤肥料检测与评价方面的基本技能。本课程是农学类各专业的学 科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力求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突出应用理论、 应用技术的传授。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实验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实验 1 绪论 0 第八煮十镶管理 3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第九章植物营养与施肥 2 3 10 实验一土壤颗粒分析 的基本原理 第一意十壤有机质 第十氨 土壤有机质测定 验四土壤碱解氨测定 第三章土壤的孔性、结构 第十一章磷肥 12 性和耕性 实验五土壤速效磷测定 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 第十二章御肥 热量和养分状况 13 实验六土壤速效钾测定 第五章土壤胶体和土壤的 6 第十三章微量元素肥料 吸收性能 第六章土壤的酸碱性和氧 化环原性 5 第十四章复混肥料 实验三士壤酸碱性测定 第七章土壤形成、分类和 分布 16 第十五章有机肥料 绪论(2学时) 一、土壤肥料学的研究任务 二、土壤与肥料科学的发展简史 三、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基才 要求:了解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2学时) 第一节岩石的风化 一、 地壳的元素组成特点 地壳元素种类。地壳元素的组成特点及其与植物营养元素的关系。 二、成土的主要矿物质、岩石 成土的主要矿物。成土的主要岩石。 三、岩石风化的几种类型 风化作用的概念。岩石分化的类型 第二节风化产物的新性质和新类型 一、风化产物具备的新性质 风化产物的新特性 二、风化产物的类型 风化产物的类型及特点 第三节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3
25 绪 论 (2 学时) 一、土壤肥料学的研究任务 二、土壤与肥料科学的发展简史 三、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2 学时)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 一、地壳的元素组成特点 地壳元素种类。地壳元素的组成特点及其与植物营养元素的关系。 二、成土的主要矿物质、岩石 成土的主要矿物。成土的主要岩石。 三、岩石风化的几种类型 风化作用的概念。岩石分化的类型。 第二节 风化产物的新性质和新类型 一、风化产物具备的新性质 风化产物的新特性。 二、风化产物的类型 风化产物的类型及特点。 第三节 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讲授 实验 1 绪论 2 9 第八章 土壤管理 3 2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实验一 土壤颗粒分析 2 3 10 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 的基本原理 8 3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实验二 土壤有机质测定 2 3 11 第十章 氮肥 实验四 土壤碱解氮测定 6 3 4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 性和耕性 3 12 第十一章 磷肥 实验五 土壤速效磷测定 2 3 5 第四章 土壤水分、空气、 热量和养分状况 4 13 第十二章 钾肥 实验六 土壤速效钾测定 2 2 6 第五章 土壤胶体和土壤的 吸收性能 3 14 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 2 7 第六章 土壤的酸碱性和氧 化还原性 实验三 土壤酸碱性测定 2 2 15 第十四章 复混肥料 2 8 第七章 土壤形成、分类和 分布 3 16 第十五章 有机肥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