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要点:严格按规程操作和使用显微镜:注意正确配制固定剂、染色剂、离析液等试剂:注意区 分不同植物组织在体内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实验四、根的形态与结构观察(3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植物根系类型、生长与分布:植物根的根尖分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禾本科植 物根的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根瘤与菌根。 实验目的 与要求: 解根系的类型和生长与分布: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和次生结构特征:了 解根瘤和菌根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注意要点:正确使用显微镜:理解植物体根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统一性。 实验五、茎的形态与结构观察(3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茎的基本形态:芽的类型与结构:茎的分枝:植物的茎尖分区:单、双子叶植物茎的结 构。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和掌握茎、芽的类型和结构:了解茎尖分区和植物茎生长发有的相互关系: 堂据茅的初牛、次生结构特征 注意要点: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注意区别根茎初生结构的差异 实验六、叶的形态结构与变态器官观察(3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形态与组成: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根、茎、叶营养器官的 变态类型与特征。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类型和形态组成:掌握单双子叶植物叶的基本结构特征: 了解叶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注意要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区别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差异和联系。 实验七、花、果实与种子的结构观察(6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花的类型、组成与花芽分化: 雄蕊、雌芝的类型与结构: 种子和果实的发有与结构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雌惹类型和花芽分化过程和特征:掌握雌雄蕊的发育和结构特征:掌握双受 精的过程和特征。 注意要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区分雌雄蕊发有中两种配子发有的异同点和联系:注意各相关结 构发有动态和相互关联。 实验八、植物徒手切片技术(5学时)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6
6 注意要点:严格按规程操作和使用显微镜;注意正确配制固定剂、染色剂、离析液等试剂;注意区 分不同植物组织在体内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实验四、根的形态与结构观察(3 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植物根系类型、生长与分布;植物根的根尖分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禾本科植 物根的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根瘤与菌根。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根系的类型和生长与分布; 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和次生结构特征;了 解根瘤和菌根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注意要点:正确使用显微镜;理解植物体根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统一性。 实验五、茎的形态与结构观察(3 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茎的基本形态;芽的类型与结构;茎的分枝;植物的茎尖分区;单、双子叶植物茎的结 构。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和掌握茎、芽的类型和结构;了解茎尖分区和植物茎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 掌握茎的初生、次生结构特征。 注意要点: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注意区别根茎初生结构的差异。 实验六、叶的形态结构与变态器官观察(3 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形态与组成;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根、茎、叶营养器官的 变态类型与特征。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类型和形态组成;掌握单双子叶植物叶的基本结构特征; 了解叶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注意要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区别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差异和联系。 实验七、花、果实与种子的结构观察(6 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花的类型、组成与花芽分化; 雄蕊、雌蕊的类型与结构; 种子和果实的发育与结构。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雌蕊类型和花芽分化过程和特征;掌握雌雄蕊的发育和结构特征;掌握双受 精的过程和特征。 注意要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区分雌雄蕊发育中两种配子发育的异同点和联系;注意各相关结 构发育动态和相互关联。 实验八、植物徒手切片技术(5 学时)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选用较嫩(木质化程度低)的植物茎段或有一定强度的叶做材料,学习植物徒手切片的 方法和技术。 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植物徒手切片方法和技术的学习与训练,要求同学掌握植物徒手切片技术和 临时玻片、永久玻片的制作方法 注意要点:分组实验、每组56人: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单双面刀片: 配制稀盐酸等药液时,严防触及皮肤和眼睛。 实验九、不同类群植物根、茎、叶形态与结构比较观察(6学时)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植物种子(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四种类型的 种子,沙培萌发生长,比较观察、记录并描述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态建成规律,解剖结构 特征等的差异。 验目的与要求,要求同学在对不同类型的种萌发和新个体建成得观察的基础上,比较解知 描述单、双子叶植物 叶的形态发生与结构特征差异,掌握单、 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 态与结构特征间的异同点:严格按规程进行植物切片制作:正确使用多用途显微镜、数码图像采集 设备:利用所学知识、切片技术、多用途显微镜、数码照相等手段,进行所观察对象的图象采集和 特征的比较与描球。 注意要点:分组实验、每组56人: 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与实施,并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 分析,写出报告 实验教材: 1.金银根等主编《植物学实验与技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执笔:金银根
7 实验内容:选用较嫩(木质化程度低)的植物茎段或有一定强度的叶做材料,学习植物徒手切片的 方法和技术。 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植物徒手切片方法和技术的学习与训练,要求同学掌握植物徒手切片技术和 临时玻片、永久玻片的制作方法。 注意要点:分组实验、每组 5~6 人;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单双面刀片; 配制稀盐酸等药液时,严防触及皮肤和眼睛。 实验九、不同类群植物根、茎、叶形态与结构比较观察(6 学时)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植物种子(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四种类型的 种子,沙培萌发生长,比较观察、记录并描述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态建成规律,解剖结构 特征等的差异。 实验目的与要求:要求同学在对不同类型的种子萌发和新个体建成过程观察的基础上,比较解剖和 描述单、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发生与结构特征差异,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 态与结构特征间的异同点;严格按规程进行植物切片制作;正确使用多用途显微镜、数码图像采集 设备;利用所学知识、切片技术、多用途显微镜、数码照相等手段,进行所观察对象的图象采集和 特征的比较与描述。 注意要点:分组实验、每组 5~6 人; 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与实施,并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 分析,写出报告。 实验教材: 1.金银根等主编 《植物学实验与技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年 执笔:金银根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Elementary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1912905:1922905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农用化学品工艺及营销)入、生态学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技术原理 总学分:4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讲授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 明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变化的途径和规律,以及能量的产生、利用和转化的规律:闸明遗传信总 储存、传递、表达的生化基础和基本规律:阐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调控方式和规律。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1绪论 1 7第七章脂类代谢 4 2第一章蛋白质 8第八资氨基酸代谢 4 第二章 核酸 4 9 第九章 核苷酸代 4第三章酶 6 10第十章核酸生物合成 5. 5 第四章维生素和辅酶 11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 6第五章生物氧化 12第十二章代谢调节 7第六章糖类代谢 5 合计 48 绪论(1学时) 了解本课程概况,研究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等:介绍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 方法,引导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敦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7学时) 三氨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一其酸的公米 (三)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四、肽 (一)谷胱甘肽
8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Elementary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1912905;1922905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农用化学品工艺及营销)、生态学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技术原理 总 学 分:4 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1 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讲授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 明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变化的途径和规律,以及能量的产生、利用和转化的规律;阐明遗传信息 储存、传递、表达的生化基础和基本规律;阐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调控方式和规律。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讲授 实验 1 绪论 1 7 第七章 脂类代谢 4 2 第一章 蛋白质 7 8 第八章 氨基酸代谢 4 3 第二章 核酸 4 9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1 4 第三章 酶 6 10 第十章 核酸生物合成 5 5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 1 11 第十一章 蛋白质生物合 成 4 6 第五章 生物氧化 3 12 第十二章 代谢调节 3 7 第六章 糖类代谢 5 合计 48 绪论(1 学时) 了解本课程概况,研究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等;介绍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 方法,引导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7学时) 一、蛋白质的重要性 二、蛋白质的元素 三、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二)氨基酸的分类 (三)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四、肽 (一)谷胱甘肽
(二)催产 和加压素 的结构 结 一、 白质的空 (三)蛋白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与次级键 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 级结 七、蛋白质的性质 (二)蛋白质的因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四)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五)蛋白历的变性 (六)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八、蛋白质的分类 (一)简单蛋白质 二)结合蛋白质 本章重点:蛋白质的结构特点:▣-螺旋:B-折叠:蛋白质的性质 难点: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章核酸化学(4学时) 一、 一越酸的组 (一)核糖和脱氧核糖 (二)嘌吟碱和嘧啶碱 (三)核售 (四)核苷酸 (五)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三、DNA的结构 A的 级结格 ()DN 四、DNA的基因组 (二)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五、RNA的结构与功能 (tRNA ()rRNA )mRNA和hnRNA 六、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铅理化性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9 (二)催产素和加压素 (三)脑啡肽 五、蛋白质的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三)蛋白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与次级键 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七、蛋白质的性质 (一)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四)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五)蛋白质的变性 (六)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八、蛋白质的分类 (一)简单蛋白质 (二)结合蛋白质 本章重点:蛋白质的结构特点;α-螺旋;β-折叠;蛋白质的性质 难点: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章 核酸化学(4学时) 一、概念 二、核酸的组成 (一)核糖和脱氧核糖 (二)嘌呤碱和嘧啶碱 (三)核苷 (四)核苷酸 (五)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三、DNA的结构 (一)DNA的一级结构 (二)DNA的双螺旋结构 (三)DNA的三级结构 四、DNA的基因组 (一)DNA与基因 (二)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五、RNA的结构与功能 (一)tRNA (二)rRNA (三)mRNA和hnRNA (四)snRNA (五)asRNA 六、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一般理化性质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三)核酸结构的稳定性 (四)核酸的变 酸的复程 酸及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 难点: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第三章酶(6学时) 一、酶的概念 二、酶的命名和分类 的杏能的关系 四、酶的鲜 必需基 的激活 一结均老性 (二)立体异构专一性 六、酶作用机制 (一)活化能 (二)中间严物学字说 )诱导契合学说 (四)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七、酶促反应 作田 物浓度对南作用 (四)pH对酶作用的影 (五)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六)激活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七)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八)鲜的别胸效应 八、酶的分离纯化及活力测定 作 提空影响反应度的因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章维生素和辅酶(1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五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3学时) 一、新陈代谢总论 二、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二)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10 (三)核酸结构的稳定性 (四)核酸的变性 (五)核酸的复性 (六)分子杂交 本章重点:核苷酸及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 难点:DNA的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章 酶(6学时) 一、酶的概念 二、酶的命名和分类 三、酶的化学本质 四、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 (二)酶原的激活 (三)同工酶 五、酶的专一性 (一)结构专一性 (二)立体异构专一性 六、酶作用机制 (一)活化能 (二)中间产物学说 (三)诱导契合学说 (四)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七、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酶反应速度的测定 (二)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三)底物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四)pH对酶作用的影响 (五)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六)激活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七)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八)酶的别构效应 八、酶的分离纯化及活力测定 本章重点:酶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 难点:米氏方程的推导;抑制剂的动力学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1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五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3学时) 一、新陈代谢总论 二、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二)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