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流动资产 【教学内容】 1.先进管理的目的、内容和现金收支计划的编制方法2.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方法和现 金日常管理3.应收帐款的功能与成本,应收帐款政策的确定和应收帐款的日常管理4.存 货的功能与成本5.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量的确定方法6.存货的日常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现金管理的目的,内容和现金收支计划的编制2.学会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方法 3。了解应收帐款的功能与成本和应收帐款政策的确定4。了解存货的功能与成本和存货资 金占用量的确定方法5.存货的日常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流动资产的特点和内容,现金计划的编制方法,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应收帐款和存货的 功能与成本,存货资金占用量的确定方法,存货的日常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结合案例讲授:多媒体。 【教学时数】 课堂教学时数:4课时 【课后练习】 本章有关练习题,要求全做 第一节现金管理 一、现金的持有动机 1、交易动机。是指用来满足日常业务的现金支出需要。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 缴纳税款、偿付到期债务、派发现金股利等。企业为满足交易动机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主要 取决于企业销售水平
第十一章 流动资产 【教学内容】 1.先进管理的目的、内容和现金收支计划的编制方法 2.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方法和现 金日常管理 3.应收帐款的功能与成本,应收帐款政策的确定和应收帐款的日常管理 4.存 货的功能与成本 5.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量的确定方法 6.存货的日常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现金管理的目的,内容和现金收支计划的编制 2.学会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方法 3.了解应收帐款的功能与成本和应收帐款政策的确定 4.了解存货的功能与成本和存货资 金占用量的确定方法 5.存货的日常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流动资产的特点和内容, 现金计划的编制方法 ,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 ,应收帐款和存货的 功能与成本, 存货资金占用量的确定方法, 存货的日常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结合案例讲授;多媒体。 【教学时数】 课堂教学时数: 4 课时 【课后练习】 本章有关练习题,要求全做 第一节 现金管理 一、现金的持有动机 1、交易动机。是指用来满足日常业务的现金支出需要。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 缴纳税款、偿付到期债务、派发现金股利等。企业为满足交易动机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主要 取决于企业销售水平
2、顶防动机。是指用来应付意外事件发生对现金支出的需要。如生产事故、坏账、 自然灾害等。预防性现金数额的多少,取决于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程度和企业 的借款能力。 3、投机动机。是指用于从事投机活动并从中获利的现金需要。如遇到廉价原材料或 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再比如在适当时机购入价格有利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投机动机 现金持有量的大小往往与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及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 二、现金的持有成本 1、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现金余额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如支付给现金管理人员 的工资和安全措施费用等,在一定范围内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具有固定成本的 性质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2、机会成本。指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具有变动成本性质,与现金持有 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3、转换成本。指企业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 委托手续费、债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1)固定转换成本与转换次数关系不大,具有固定成本性质,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如委托佣金或手续费 (2)变动转换成本与证券转换次数成线性关系,即转换成本=证券变现次数×每次的 转换成本。在现金需要总量确定的前提下,每次转换的现金越少,现金持有量就越少,则 需要转换的次数就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相反,转换成本就越少
2、预防动机。是指用来应付意外事件发生对现金支出的需要。如生产事故、坏账、 自然灾害等。预防性现金数额的多少,取决于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程度和企业 的借款能力。 3、投机动机。是指用于从事投机活动并从中获利的现金需要。如遇到廉价原材料或 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再比如在适当时机购入价格有利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投机动机 现金持有量的大小往往与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及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 二、现金的持有成本 1、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现金余额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如支付给现金管理人员 的工资和安全措施费用等,在一定范围内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具有固定成本的 性质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2、机会成本。指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具有变动成本性质,与现金持有 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3、转换成本。指企业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 委托手续费、债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1)固定转换成本与转换次数关系不大,具有固定成本性质,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如委托佣金或手续费; (2)变动转换成本与证券转换次数成线性关系,即转换成本=证券变现次数×每次的 转换成本。在现金需要总量确定的前提下,每次转换的现金越少,现金持有量就越少,则 需要转换的次数就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相反,转换成本就越少
4、短缺成本。是指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得到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 失,如不能及时支付材料款而停工待料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现金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 量成负相关关系。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 (一)成本分析模型 1、相关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2、现金总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其中: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投资报酬率(有价证券利率) 3、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以上三种成本之和为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 4、成本分析模型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现金收支波动较大的企业。缺 点是企业持有现金的短缺成本较难预测 (二)存货棋型 1、假设条件 (1)企业预算期内现金需要总量可以预测 (2)企业所需的现金均可通过证券变现取得,并且证券变现的不确定性很小: (3)现金的支出过程比较稳定,而且每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均可通过部分证券变 现得以补足,没有短缺成本:
4、短缺成本。是指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得到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 失,如不能及时支付材料款而停工待料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现金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 量成负相关关系。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 (一)成本分析模型 1、相关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2、现金总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其中: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投资报酬率(有价证券利率) 3、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以上三种成本之和为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 4、成本分析模型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现金收支波动较大的企业。缺 点是企业持有现金的短缺成本较难预测。 (二)存货模型 1、假设条件 (1)企业预算期内现金需要总量可以预测; (2)企业所需的现金均可通过证券变现取得,并且证券变现的不确定性很小; (3)现金的支出过程比较稳定,而且每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均可通过部分证券变 现得以补足,没有短缺成本;
(4)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以及每次的固定性交易费用可以获悉。 2、相关成本:机会成本、转换成本 3、公式 (1)相关总成本=有价证券利总率× +每次转换成本× (2)最佳现金持有量 (3)最佳现金总成本 (4)最佳转换次数= 4、评价:计算结果比较精确,但由于其使用条件的局限性,使该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的 限制。 (三)现金周转期棋型 1、定义:现金周转期是指企业从购买材料支付现金到销售商品收回现金为止所需要 的时间。 2、公式: (1)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2)现金周转率= (3最佳现金持有量 四、现金日常管理(见教材) 第二节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一)功能:促进销售、减少存货。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4)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以及每次的固定性交易费用可以获悉。 2、相关成本:机会成本、转换成本 3、公式 (1)相关总成本=有价证券利息率× +每次转换成本× (2)最佳现金持有量= (3)最佳现金总成本= (4)最佳转换次数= 4、评价:计算结果比较精确,但由于其使用条件的局限性,使该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的 限制。 (三)现金周转期模型 1、定义:现金周转期是指企业从购买材料支付现金到销售商品收回现金为止所需要 的时间。 2、公式: (1)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2)现金周转率= (3 最佳现金持有量= 四、现金日常管理(见教材) 第二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一)功能:促进销售、减少存货。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的资金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必须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所丧失的 收益: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X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思考:应收帐款周转率与机会成本的关系 2、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管理应收账款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 收集相关信息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及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是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与应收账款数量成正 比,为避免发生坏账成本给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应以 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 4、折扣成本 二、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内容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一)信用标准 1、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取企业的商业信用所应具各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 失率表示。 2、过严的信用标准有利于降低违约风险及收账费用,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但同时 会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定的标准而被拒于企业商业信用之外,从而会影响 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和销售收入的扩大。 3、过宽的信用标准,虽然有利于扩大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但同时却 需要目较大的呆坏帐损失风险,支付较高的收账费用,增加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4、“6C”系统法(见教材)
1、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的资金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必须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所丧失的 收益。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思考:应收帐款周转率与机会成本的关系 2、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管理应收账款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 收集相关信息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及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是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与应收账款数量成正 比,为避免发生坏账成本给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应以 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 4、折扣成本 二、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内容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一)信用标准 1、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取企业的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 失率表示。 2、过严的信用标准有利于降低违约风险及收账费用,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但同时 会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定的标准而被拒于企业商业信用之外,从而会影响 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和销售收入的扩大。 3、过宽的信用标准,虽然有利于扩大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但同时却 需要冒较大的呆坏帐损失风险,支付较高的收账费用,增加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4、“6C”系统法(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