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年令大约有45亿年以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 因而也没有意识。只有在30亿年以前,地球上才出现了生命,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 考古发现,人是在300万年以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意识的产生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 辩证发展过程,意识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性感应性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物质从其自身中产生出能思维的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物 质从自身中发展出了能思维的人脑,这对机械论来说,是纯粹偶然的事件,虽然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处是 步一步地决定了的,但是事实上,进一步发展出能思维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因而这是在具备了条件。。。。 的任何情况下都必然要发生的”(《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86页)。 是什么力量使无机界发展出生命现象呢?是物质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 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89页)物质世界充满着矛盾,宇宙万物永远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对于作用与被作用双方都 会留下“痕迹”,所以相互作用必然导致反映。如小孩玩皮球,球对地面有一个作用力,地面对球有一个反 作用力:漓江风光是美景之一,是水对于日光的物理反应,日常用的铁器生锈,是铁对于水和空气的化学 反应,石头的风化则是石头对空气、阳光、水分等机械的、物理的以及化学的反应水滴石穿、风化图,等 等。这说明,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能以一定状态回答环境影响的固有属性或功能,即物质的反应 特性 无生命物质的长期发展产生了生命,出现了生物有机界,与此同时,物质的反应特性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出现了生物的特殊的反映形式。 生物反映形式在植物和原生动物那里表现为刺激感应性。所谓刺激感应性,是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 作用的应答能力。含羞草,只要受到轻微的触动,就会使它的叶子低垂。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 它们的枝叶就朝着向阳的方向伸展,它的根就札向有水分的地方。向日葵就是明显的例子变形虫游近食物 而避开酸碱等等,就是刺激感应性的表现。这种刺激感应性已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反应, 而是包含了的感觉的萌芽,感觉是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生物的反映形式也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复杂。 在原始单细胞那里只有简单的反映,以整个驱体做出反映。在多细胞动物那里,细胞已有明显的分工, 的执行感觉,有的执行运动,有的执行联系。在脊椎动物那里已产生出神经管,在两栖动物那里听觉、嗅 觉、视觉器官已比较发达,在爬行动物那里,已出现了大脑皮层,在哺乳动物那里,大脑已出现了沟回 出现了感觉,在感觉基础上出现了动物心理。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象 和情绪,已具有初步综合和分析的能力如一个汪汪咬人的狗,看见人弯腰摸地会调头逃跑。马戏团里各种 动物的表演,概属此类。动物发展越高级,所处的环境越复杂,其大脑也就越发达,而且动物心理和行为 对大脑的依赖性也越大。科学实验证明,生活在丰富多彩环境中的老鼠比生活在单调环境中的老鼠大脑重 量增加,脑皮质加厚,化学结构也不同,其智力变化与生理变化是相联系的。随着动物的发展,大脑越来 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实验证明切除大脑两半球后,青蛙的正常行为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而 狗则完全变成了废物。 第三,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 动物心理还不是人的意识。意识是跟人和人类社会一同出现的。由猿进到人,产生了更为复杂的人脑,人
球年令大约有45亿年以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 因而也没有意识。只有在30亿年以前,地球上才出现了生命,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 考古发现,人是在300万年以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意识的产生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 辩证发展过程,意识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性感应性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物质从其自身中产生出能思维的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物 质从自身中发展出了能思维的人脑,这对机械论来说,是纯粹偶然的事件,虽然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处是一 步一步地决定了的,但是事实上,进一步发展出能思维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因而这是在具备了条件。。。。。。 的任何情况下都必然要发生的”(《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86页)。 是什么力量使无机界发展出生命现象呢?是物质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 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89页)物质世界充满着矛盾,宇宙万物永远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对于作用与被作用双方都 会留下“痕迹”,所以相互作用必然导致反映。如小孩玩皮球,球对地面有一个作用力,地面对球有一个反 作用力;漓江风光是美景之一,是水对于日光的物理反应,日常用的铁器生锈,是铁对于水和空气的化学 反应,石头的风化则是石头对空气、阳光、水分等机械的、物理的以及化学的反应水滴石穿、风化图,等 等。这说明,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能以一定状态回答环境影响的固有属性或功能,即物质的反应 特性。 无生命物质的长期发展产生了生命,出现了生物有机界,与此同时,物质的反应特性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出现了生物的特殊的反映形式。 生物反映形式在植物和原生动物那里表现为刺激感应性。所谓刺激感应性,是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 作用的应答能力。含羞草,只要受到轻微的触动,就会使它的叶子低垂。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 它们的枝叶就朝着向阳的方向伸展,它的根就札向有水分的地方。向日葵就是明显的例子.变形虫游近食物, 而避开酸碱等等,就是刺激感应性的表现。这种刺激感应性已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反应, 而是包含了的感觉的萌芽,感觉是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生物的反映形式也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复杂。 在原始单细胞那里只有简单的反映,以整个驱体做出反映。在多细胞动物那里,细胞已有明显的分工,有 的执行感觉,有的执行运动,有的执行联系。在脊椎动物那里已产生出神经管,在两栖动物那里听觉、嗅 觉、视觉器官已比较发达,在爬行动物那里,已出现了大脑皮层,在哺乳动物那里,大脑已出现了沟回, 出现了感觉,在感觉基础上出现了动物心理。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象 和情绪,已具有初步综合和分析的能力如一个汪汪咬人的狗,看见人弯腰摸地会调头逃跑。马戏团里各种 动物的表演,概属此类。动物发展越高级,所处的环境越复杂,其大脑也就越发达,而且动物心理和行为 对大脑的依赖性也越大。科学实验证明,生活在丰富多彩环境中的老鼠比生活在单调环境中的老鼠大脑重 量增加,脑皮质加厚,化学结构也不同,其智力变化与生理变化是相联系的。随着动物的发展,大脑越来 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实验证明切除大脑两半球后,青蛙的正常行为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而 狗则完全变成了废物。 第三,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还不是人的意识。意识是跟人和人类社会一同出现的。由猿进到人,产生了更为复杂的人脑,人
脑比动物脑更大,构造更加复杂,大脑皮层更厚,皱折更多更深,皮层中的区域定位也更加精细,出现了 动物所没有的“语言中枢”,和“前额叶”等等,人脑的出现是自然物质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从此出现了人 所具有的高级反映形式一人类意识。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有质的区别。首先是物质基础不同。动物心理是 动物脑的属性、机能,人的意识是人脑的属性、机能。其次是反映形式不同。动物只是通过感觉、知觉以 具体形象的感性形式反映外部世界,人的意识主要的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既理性的形式反映外部世界。 前者是直接的,后者是间接的,前者不需要语言,后者则离不开语言。最后是反映的内容不同。动物反映 外部世界是出自本能,是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果,它的感性直观的形式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贫乏、肤浅 没有预见性,而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出自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它的理性反映形式能深入到事物的内在规律 和本质,它具有丰富、深刻、有预见性 总之,动物没有意识,只有人才有意识,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类大脑的出现而出现的,大脑 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因而意识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生物由简单到复杂,反映形式也一步步 进到高级的程度。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先举一例,1920年在印度的加尔各塔东北的一个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发现两个狼孩,大的7-8岁 小的约2岁,据记载,狼孩刚发现时是四肢走路,他们总是喜欢单个活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黎 明时分引颈长嚎,他们没有感情,只知饥时觅食,饱时休息,人们花了很大力量使他们恢复人性,小女孩 抚养一年后死去,大女孩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7年 学会了45个单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在最后三年中,终于学会了晚上睡觉,抚养16岁死去,但她的 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狼孩的事实,说明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一开始就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首先,在从猿转化为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可以从 许多方面把人和动物区别开,但从根本上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劳动。动物为了生存去适应环境,人为了 生存和发展不是单纯适应环境、等待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去改造环境,使周围环境变得适合自已的需要 生产劳动就是改变环境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活动。由于劳动,需要手的解放,于是在古猿那里偶然的直立行 走变为必然的、经常的现象 其次,劳动和语言推动着猿脑变成人脑。语言也是在劳动者中产生的。在劳动中由于协同动作和交往的迫 切需要,由于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危机时的求援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恩格斯说:“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 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需要产生了自已的器官: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 顿挫的不断增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马 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1页)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 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并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最后,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劳动的进步而日益完善,其容量日益增大,结构 日益复杂,为意识的产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与人脑这块特殊的物质有关 第一,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人脑的绝对量大大超过其他高等动物的脑量,黑猩猩的脑量 大约400克,大猩猩的脑量大约是540克,猿人的脑量在850-1000克之间,现代人的脑量 为1500克。当然有的动物脑量比人的大的多,但脑量与身重的比例就越大。人的脑重约为体重的1/
脑比动物脑更大,构造更加复杂,大脑皮层更厚,皱折更多更深,皮层中的区域定位也更加精细,出现了 动物所没有的“语言中枢”,和“前额叶”等等,人脑的出现是自然物质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从此出现了人 所具有的高级反映形式-人类意识。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有质的区别。首先是物质基础不同。动物心理是 动物脑的属性、机能,人的意识是人脑的属性、机能。其次是反映形式不同。动物只是通过感觉、知觉以 具体形象的感性形式反映外部世界,人的意识主要的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既理性的形式反映外部世界。 前者是直接的,后者是间接的,前者不需要语言,后者则离不开语言。最后是反映的内容不同。动物反映 外部世界是出自本能,是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果,它的感性直观的形式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贫乏、肤浅、 没有预见性,而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出自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它的理性反映形式能深入到事物的内在规律 和本质,它具有丰富、深刻、有预见性。 总之,动物没有意识,只有人才有意识,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类大脑的出现而出现的,大脑 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因而意识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生物由简单到复杂,反映形式也一步步 进到高级的程度。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先举一例,1920年在印度的加尔各塔东北的一个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发现两个狼孩,大的7-8岁, 小的约2岁,据记载,狼孩刚发现时是四肢走路,他们总是喜欢单个活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黎 明时分引颈长嚎,他们没有感情,只知饥时觅食,饱时休息,人们花了很大力量使他们恢复人性,小女孩 抚养一年后死去,大女孩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7年 学会了45个单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在最后三年中,终于学会了晚上睡觉,抚养16岁死去,但她的 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狼孩的事实,说明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一开始就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首先,在从猿转化为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可以从 许多方面把人和动物区别开,但从根本上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劳动。动物为了生存去适应环境,人为了 生存和发展不是单纯适应环境、等待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去改造环境,使周围环境变得适合自已的需要, 生产劳动就是改变环境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活动。由于劳动,需要手的解放,于是在古猿那里偶然的直立行 走变为必然的、经常的现象。 其次,劳动和语言推动着猿脑变成人脑。语言也是在劳动者中产生的。在劳动中由于协同动作和交往的迫 切需要,由于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危机时的求援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恩格斯说:“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 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需要产生了自已的器官;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 顿挫的不断增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马 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1页)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 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并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最后,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劳动的进步而日益完善,其容量日益增大,结构 日益复杂,为意识的产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与人脑这块特殊的物质有关。 第一,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人脑的绝对量大大超过其他高等动物的脑量,黑猩猩的脑量 大约400克,大猩猩的脑量大约是540克,猿人的脑量在850-1000克之间,现代人的脑量约 为1500克。当然有的动物脑量比人的大的多,但脑量与身重的比例就越大。人的脑重约为体重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