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参考译文: 徂徕先生姓石名介字守道,是山东兖州奉符人。徂徕山是山东东面的一座山,徂 徕先生并非一个隐者,他曾经出仕在朝堂上为官。山东人不用他的官位称呼他而 称赞他的美德,是由于徂徕山是山东的名望之地,徂徕先生是山东人所尊敬的人 物。因此用他所居住的徂徕山来匹配他德高望重的称号,称号为“徂徕先生 是鲁人的情志心愿啊。4rp高中学科网站群 徂徕先生外貌忠厚、气度浑然,学识深厚、志向远大,虽然出身贫贱但心忧天下。 他认为时机没有不可作为的,重要肯作为就可有所成就:如果不能身处一定的职 位,也应该践行一定的主张。如果自己的主张被采纳,功劳及利益就可以施加到 天下百姓,(这功利)也不要归于自己;(如果)不采纳我的进言,我即使(因 此)得到灾祸,到了死亡的境地也不会懊悔。他遇到某些事情如内心有所积郁不 满,就写作成文章,极力陈述从古到今国家兴衰治乱成败的事情,来批评当今社 会的弊端。(指出)贤明的或愚笨德,善良的或不对的,肯定正确的见解,批评 不对的事情,从来不避讳什么。世俗之人很是惊奇他的愤激之语,因此对他批评 扰扰,议论纷纷,那些小人更加嫉妒厌恨他,共同勾结要协同排挤他,欲置之死 地而后快。徂徕先生却安然处之,既不疑惑,也不改变自己的言行。4rp高中学 科网站群 石介先生一人在徂徕山闲居,后来在南京任官,平时用经书与技艺教授学生。等 到他后来在太常任职,愈加以为师之道自居,跟从他学习的门人弟子很多,太学 之兴盛,从石介先生那时开始的。他所写的文章,成为某某集册的有若干卷。石 介的文章语言广博、内容丰富,气势宏大壮美,并且所流露的忧思意义深长。他 说,学习就是学做仁义之事。仁就是在对外人外物有利上表现急迫,义就是在有 所作为上表现坚决。只有忠于某事才能忘却自己,只有忠诚自信(主张可行)然 后才能够尽力去践行自己的主张。[来源:学科网ZXXK]4rp高中学科网站群 徂徕先生在庆历五年七月某日家中去世,活了41岁。友人庐陵欧阳修哭着作诗 送别,认为只有等待那些非议之语停息了,这以后徂徕先生的思想才可以昭明天 下。石介先生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儿女们贫困不堪,忍饥受冻,丞相韩先 生和河阳富先生拿出自己的钱财购买田产来养活他们。徂徕先生死后21年,他 们家族才有能力将徂徕先生安葬于某个地方。4rp高中学科网站群 将要安葬时,徂徕先生的儿子石师讷和先生的门人姜潜、杜默、徐遁等前来告知 我欧阳修说:“对先生的诽谤平息了,现在可以弘扬先生的美德了,请您写一篇 铭文。”我说:“我的诗歌里不是说过‘子道自能久’吗,何必再让我写铭文? 徐遁等人说:“虽然是这样,但这是鲁地人们的想法。”于是我为徂徕先生写铭 文曰:徂徕山险峻巍巍,正应先生的品德啊,是鲁人的仰望;汶水水流浩荡,正 合先生的思想,流传久远,影响深长。圣贤之道难以实行啊,像孔孟那样的圣贤 奔波匆忙。一个时代的思想聚集,会对千秋万代有影响。虽说我们时运不好,可 是那(害孔子的)桓魅和(毁孟子的)臧仓有在哪儿呢(终被后人唾弃)?自古 圣贤都是这样啊,哎呀,先生您即使遭到毁谤又有什么损伤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 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 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舂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 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文言文参考译文: 徂徕先生姓石名介字守道,是山东兖州奉符人。徂徕山是山东东面的一座山,徂 徕先生并非一个隐者,他曾经出仕在朝堂上为官。山东人不用他的官位称呼他而 称赞他的美德,是由于徂徕山是山东的名望之地,徂徕先生是山东人所尊敬的人 物。因此用他所居住的徂徕山来匹配他德高望重的称号,称号为“徂徕先生”, 是鲁人的情志心愿啊。4rp 高中学科网站群 徂徕先生外貌忠厚、气度浑然,学识深厚、志向远大,虽然出身贫贱但心忧天下。 他认为时机没有不可作为的,重要肯作为就可有所成就;如果不能身处一定的职 位,也应该践行一定的主张。如果自己的主张被采纳,功劳及利益就可以施加到 天下百姓,(这功利)也不要归于自己;(如果)不采纳我的进言,我即使(因 此)得到灾祸,到了死亡的境地也不会懊悔。他遇到某些事情如内心有所积郁不 满,就写作成文章,极力陈述从古到今国家兴衰治乱成败的事情,来批评当今社 会的弊端。(指出)贤明的或愚笨德,善良的或不对的,肯定正确的见解,批评 不对的事情,从来不避讳什么。世俗之人很是惊奇他的愤激之语,因此对他批评 扰扰,议论纷纷,那些小人更加嫉妒厌恨他,共同勾结要协同排挤他,欲置之死 地而后快。徂徕先生却安然处之,既不疑惑,也不改变自己的言行。4rp 高中学 科网站群 石介先生一人在徂徕山闲居,后来在南京任官,平时用经书与技艺教授学生。等 到他后来在太常任职,愈加以为师之道自居,跟从他学习的门人弟子很多,太学 之兴盛,从石介先生那时开始的。他所写的文章,成为某某集册的有若干卷。石 介的文章语言广博、内容丰富,气势宏大壮美,并且所流露的忧思意义深长。他 说,学习就是学做仁义之事。仁就是在对外人外物有利上表现急迫,义就是在有 所作为上表现坚决。只有忠于某事才能忘却自己,只有忠诚自信(主张可行)然 后才能够尽力去践行自己的主张。[来源:学科网 ZXXK]4rp 高中学科网站群 徂徕先生在庆历五年七月某日家中去世,活了 41 岁。友人庐陵欧阳修哭着作诗 送别,认为只有等待那些非议之语停息了,这以后徂徕先生的思想才可以昭明天 下。石介先生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儿女们贫困不堪,忍饥受冻,丞相韩先 生和河阳富先生拿出自己的钱财购买田产来养活他们。徂徕先生死后 21 年,他 们家族才有能力将徂徕先生安葬于某个地方。4rp 高中学科网站群 将要安葬时,徂徕先生的儿子石师讷和先生的门人姜潜、杜默、徐遁等前来告知 我欧阳修说:“对先生的诽谤平息了,现在可以弘扬先生的美德了,请您写一篇 铭文。”我说:“我的诗歌里不是说过‘子道自能久’吗,何必再让我写铭文?” 徐遁等人说:“虽然是这样,但这是鲁地人们的想法。”于是我为徂徕先生写铭 文曰:徂徕山险峻巍巍,正应先生的品德啊,是鲁人的仰望;汶水水流浩荡,正 合先生的思想,流传久远,影响深长。圣贤之道难以实行啊,像孔孟那样的圣贤 奔波匆忙。一个时代的思想聚集,会对千秋万代有影响。虽说我们时运不好,可 是那(害孔子的)桓魋和(毁孟子的)臧仓有在哪儿呢(终被后人唾弃)?自古 圣贤都是这样啊,哎呀,先生您即使遭到毁谤又有什么损伤! 三、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 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 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 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莞,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划去 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划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 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 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 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 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 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 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 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 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 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盜如何?” 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 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 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 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 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 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引:引导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厚:增加 C.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治:治理 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 绳:勒逼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谁为大王为此计 者 B.以易于挺身为民 臣以险衅, 闵凶 C.易于必召坐与食 今王与百姓 同乐 D.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刺史崔朴乘船进入益昌县后,“索民挽舟”,身为下属的何易于既不趋奉 讨好,也不驱民助兴,而是“腰笏,引舟上下”。 B.何易于纵火焚诏,宁愿冒流放海裔的危险,也不厚赋毒民,征收茶税。这件 事以易于与小吏间的问答来表现,显示出了小吏的刚正和易于的爱民。 C.为了使何易于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在引舟焚诏两个典型事例之外,作者又 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部从极少、为政简约等不同角度予以补充和 扩展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 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 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 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 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 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 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 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 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 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 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 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 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 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 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 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 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引:引导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厚:增加 C.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治:治理 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 绳:勒逼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谁为大王为此计 者 B.以易于挺身为民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C.易于必召坐与食 今王与百姓 同乐 D.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刺史崔朴乘船进入益昌县后,“索民挽舟”,身为下属的何易于既不趋奉 讨好,也不驱民助兴,而是“腰笏,引舟上下”。 B.何易于纵火焚诏,宁愿冒流放海裔的危险,也不厚赋毒民,征收茶税。这件 事以易于与小吏间的问答来表现,显示出了小吏的刚正和易于的爱民。 C.为了使何易于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在引舟焚诏两个典型事例之外,作者又 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部从极少、为政简约等不同角度予以补充和 扩展
D.“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是作者以满腔热情而下的预言。这 预言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历史洞察力,也包含着作者充分的自信心。 9.用/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 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译 (2)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译文 (3)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译文 6.A(引,牵拉) 7.D(A都为介词“替”。B都为连词“因为”。C都为介词“和,跟”。D代词 的人”/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8.B(不能显示小吏的刚正,只是表现小吏对何易于的关心之情。) 9.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对2处1 分,全对3分) 10.(1)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 让你们承担罪名。”(宁、毒、尔曹各1分,句意和表达各1分。) (2)(裴公)曾经下到罗江去视察他办理公务,(看到他)带的前导和随从不 超过三个,他就是这样清楚地知道何易于的廉洁俭约的。(观、道、廉约各 分,句意和表达各1分。) (3)(3)皇上设立考绩制度来勉励官吏,可是何易于仅仅考到中上级,这是为 什么呢?(上下考、勉、止中上各1分,句意和表达各1分。) 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 次,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 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 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 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 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 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 益昌县的百姓多数在附近山上种茶树,收了茶叶赚得的钱完全归自己。正 遇到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 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 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诏书铲掉。 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说,‘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去诏书,比隐 瞒的罪名更重。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 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已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_我也不让你们承担 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 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
D.“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是作者以满腔热情而下的预言。这 预言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历史洞察力,也包含着作者充分的自信心。 9.用/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 役。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易于曰:“吾宁爱一 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译文: (2)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译文: (3)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译文: 6. A(引,牵拉) 7.D(A 都为介词“替”。B 都为连词“因为”。C 都为介词“和,跟”。D 代词 “......的人”/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8. B(不能显示小吏的刚正,只是表现小吏对何易于的关心之情。) 9.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对 2 处 1 分,全对 3 分) 10.(1)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 让你们承担罪名。”(宁、毒、尔曹各 1 分,句意和表达各 1 分。) (2)(裴公)曾经下到罗江去视察他办理公务,(看到他)带的前导和随从不 超过三个,他就是这样清楚地知道何易于的廉洁俭约的。(观、道、廉约各 1 分,句意和表达各 1 分。) (3)(3)皇上设立考绩制度来勉励官吏,可是何易于仅仅考到中上级,这是为 什么呢?(上下考、勉、止中上各 1 分,句意和表达各 1 分。) 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 一次,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 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 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 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 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 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 益昌县的百姓多数在附近山上种茶树,收了茶叶赚得的钱 完全归自己。正 遇到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 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 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诏书铲掉。 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说,‘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去诏书,比隐 瞒的罪名更重。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 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 罪名 。”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 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