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系列(23) 第|卷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仗义执言一劳永逸委屈求全挑拨是非 B.优柔寡断娇生惯养沸反盈天发愤图强 C.巧装打扮首屈一指坚苦卓绝对簿公堂 D.和盘托出残无人道计日程功卓尔不群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B.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听起来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C.姚明兵不血刃,火箭主场横扫开拓者。 D.做事要干脆利索,快刀斩乱麻,不要老是这样慢腾腾,真急死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几天前,人们用一种平静的,带着些许不服气的眼光目送中国女排夺得亚军而去。 B.他走到街上或坐到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大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 C.如今,这项运动可以从电脑上直接看到运动员在空中表演动作了 D.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共同领导的科研 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唐代诗人中,“李杜”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苏轼诗论“元轻 白俗”“郊寒岛瘦”中的“元”“白”“郊”“岛”分别指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 B.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马致远的《汉宫秋》 都是元杂剧中的代表性作品 C.1927年到1937年十年间,我国新文学向前发展了一步,茅盾的《子夜》,叶圣陶的《倪 焕之》,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 第1页共11页
第1页 共 11 页 最新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系列(23) 第Ⅰ卷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 A. 仗义执言 一劳永逸 委屈求全 挑拨是非 B. 优柔寡断 娇生惯养 沸反盈天 发愤图强 C. 巧装打扮 首屈一指 坚苦卓绝 对簿公堂 D. 和盘托出 残无人道 计日程功 卓尔不群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 B. 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 ....,有时听起来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C. 姚明兵不血刃 ....,火箭主场横扫开拓者。 D. 做事要干脆利索,快刀斩乱麻 .....,不要老是这样慢腾腾,真急死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A. 几天前,人们用一种平静的,带着些许不服气的眼光目送中国女排夺得亚军而去。 B. 他走到街上或坐到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大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 C. 如今,这项运动可以从电脑上直接看到运动员在空中表演动作了。 D. 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共同领导的科研 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在唐代诗人中,“李杜”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苏轼诗论“元轻 白俗”“郊寒岛瘦”中的“元”“白”“郊”“岛”分别指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 B.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马致远的《汉宫秋》 都是元杂剧中的代表性作品。 C. 1927 年到 1937 年十年间,我国新文学向前发展了一步,茅盾的《子夜》,叶圣陶的《倪 焕之》,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
D.世界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泰戈尔、肖洛霍夫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们的代表作 品分别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吉檀迦利》《静静的顿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哪怕编造得再“天 衣无缝”,理论上讲,最终也逃不脱科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神眼”。 谎言能不能被识破,关键在于说谎行为的发生是否能被证实。经过长时期艰苦的探索, 现在科学家对谎言甄别和确认的手段已经相当配套和完备了。从贴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皮肤电流等生理指标,到远距离测量声音、人体气味、心理压力等生理变化指标,在科学家 的“神眼”面前,谎言制造的迷雾已经难掩其身,无法躲藏了。 但这些手段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由于人的情绪、意志、身体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有时会使测谎仪发生误判。为了弥补这些细小的缺陷,科学家又开始了新的探索。美国神经 生理学家劳伦斯·法韦尔发现,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1秒钟后,大脑特有的 意识活动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他将这种意识变化产生的特殊信号命名为“门莫尔” 意思是“记忆和相关译码多层面脑电图仪回答”。也就是说,如果将与案件牵涉到的犯罪武 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确实是罪犯,这些实物信息就会引发他的回忆,这时,对他进 行跟踪的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就会出现“他曾经使用过”之类的表示“曾经经历” 的特殊信号。这个信号之所以那么珍贵,关键是它的出现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换言之, 它只讲“真话”,不会“撒谎”。如果一个人在历史上曾经对另一个人比较熟悉,那么当他 看见另一个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认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镇定的姿态否认“曾 经熟悉”的事实,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都会客观地显示“曾经亲历”的特殊信号。 这个记忆跟踪技术的发明,可以帮助测谎者直接到说谎者的大脑中去发掘事实真相,提 取说谎证据。 最近,还有一些神经科医生认为,既然欺騙是一种智力表现,那么,大脑中应该有专属 于它的区域——撒谎区域,就像大脑中也有专门的语言区域一样。如果能够让仪器识别这些 区域,那仪器就会用图像显示出大脑的谎言编制片断或过程,这样,谎言就完全无处藏身了 (选自《科学之谜》2005年第12期) 5.以下对“记忆跟踪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与案件牵涉到的犯罪武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确实是罪犯,这些实物信息就会 引发他的回忆 第2页共11页
第2页 共 11 页 D. 世界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泰戈尔、肖洛霍夫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们的代表作 品分别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吉檀迦利》《静静的顿河》。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哪怕编造得再“天 衣无缝”,理论上讲,最终也逃不脱科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神眼”。 谎言能不能被识破,关键在于说谎行为的发生是否能被证实。经过长时期艰苦的探索, 现在科学家对谎言甄别和确认的手段已经相当配套和完备了。从贴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皮肤电流等生理指标,到远距离测量声音、人体气味、心理压力等生理变化指标,在科学家 的“神眼”面前,谎言制造的迷雾已经难掩其身,无法躲藏了。 但这些手段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由于人的情绪、意志、身体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有时会使测谎仪发生误判。为了弥补这些细小的缺陷,科学家又开始了新的探索。美国神经 生理学家劳伦斯·法韦尔发现,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 1 秒钟后,大脑特有的 意识活动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他将这种意识变化产生的特殊信号命名为“门莫尔”, 意思是“记忆和相关译码多层面脑电图仪回答”。也就是说,如果将与案件牵涉到的犯罪武 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确实是罪犯,这些实物信息就会引发他的回忆,这时,对他进 行跟踪的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就会出现“他曾经使用过”之类的表示“曾经经历” 的特殊信号。这个信号之所以那么珍贵,关键是它的出现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换言之, 它只讲“真话”,不会“撒谎”。如果一个人在历史上曾经对另一个人比较熟悉,那么当他 看见另一个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认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镇定的姿态否认“曾 经熟悉”的事实,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都会客观地显示“曾经亲历”的特殊信号。 这个记忆跟踪技术的发明,可以帮助测谎者直接到说谎者的大脑中去发掘事实真相,提 取说谎证据。 最近,还有一些神经科医生认为,既然欺骗是一种智力表现,那么,大脑中应该有专属 于它的区域——撒谎区域,就像大脑中也有专门的语言区域一样。如果能够让仪器识别这些 区域,那仪器就会用图像显示出大脑的谎言编制片断或过程,这样,谎言就完全无处藏身了。 (选自《科学之谜》2005 年第 12 期) 5. 以下对“记忆跟踪技术”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将与案件牵涉到的犯罪武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确实是罪犯,这些实物信息就会 引发他的回忆
B.记录图仪对犯罪嫌疑人的大脑意识活动进行跟踪,如果他确实是罪犯,有关实物信息就 会使记录图仪上出现他“曾经亲历“的特殊信号 C.记忆跟踪技术可以帮助测谎者直接到说谎者的大脑中去发掘事实真相,提取说谎证据 D.犯罪嫌疑人的大脑意识活动被记录图仪跟踪着,如果他确实是罪犯,有关实物信息就会 使他说出事实真相 6.以下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证明,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来,哪怕编造得再“天衣无缝”,最终也逃不脱科 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神眼” 科学家能从贴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流等生理指标,到远距离测量声音、人 体气味、心理压力等生理变化指标,对谎言甄别和确认 C.说谎者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1秒钟后,大脑特有的意识活动就会发出 种特殊的信号,而诚实者不会产生这种特殊信号。 D.如果一个人看见一个熟悉者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认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 镇定的姿态否认“曾经熟悉”的事实,测试仪都会确认他在撒谎。 7.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特殊信号的岀现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换言之,它只讲“真话”,不会“撒谎”。 B.记忆跟踪技术已经帮警方破了许多案子,谎言在它面前已经难掩其身,无法躲藏了。 C.动物实验证明,所有生物的大脑中有一处专门的撒谎区域,这表明欺骗是一种智力行为 D.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能够识别撒谎区域,用图像显示出大脑的谎言编制片断或过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 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 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 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 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 第3页共11页
第3页 共 11 页 B.记录图仪对犯罪嫌疑人的大脑意识活动进行跟踪,如果他确实是罪犯,有关实物信息就 会使记录图仪上出现他“曾经亲历“的特殊信号。 C.记忆跟踪技术可以帮助测谎者直接到说谎者的大脑中去发掘事实真相,提取说谎证据。 D.犯罪嫌疑人的大脑意识活动被记录图仪跟踪着,如果他确实是罪犯,有关实物信息就会 使他说出事实真相。 6. 以下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来,哪怕编造得再“天衣无缝”,最终也逃不脱科 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神眼”。 B.科学家能从贴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流等生理指标,到远距离测量声音、人 体气味、心理压力等生理变化指标,对谎言甄别和确认。 C.说谎者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 1 秒钟后,大脑特有的意识活动就会发出一 种特殊的信号,而诚实者不会产生这种特殊信号。 D.如果一个人看见一个熟悉者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认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 镇定的姿态否认“曾经熟悉”的事实,测试仪都会确认他在撒谎。 7.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特殊信号的出现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换言之,它只讲“真话”,不会“撒谎”。 B.记忆跟踪技术已经帮警方破了许多案子,谎言在它面前已经难掩其身,无法躲藏了。 C.动物实验证明,所有生物的大脑中有一处专门的撒谎区域,这表明欺骗是一种智力行为。 D.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能够识别撒谎区域,用图像显示出大脑的谎言编制片断或过 程。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 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 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 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 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
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 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 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 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 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 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 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 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 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 无愧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捍父母捍:保卫 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与:给 C.天祥泫然出涕涕:眼泪 D.其衣带中有赞曰赞:颂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作《师说》以贻之 B.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俄而表(指刘表)卒 D.置吾十人于何地得复见将军于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 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 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文天祥在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 敬佩。 第4页共11页
第4页 共 11 页 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 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 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 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 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 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 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 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 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 无愧。”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吾不能捍.父母 捍:保卫 B.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与:给 C. 天祥泫然出涕. 涕:眼泪 D. 其衣带中有赞.曰 赞:颂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 A.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作《师说》以.贻之 B. 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 俄.而表(指刘表)卒 D. 置吾十人于.何地 得复见将军于.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 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 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 文天祥在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 敬佩
D.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 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第‖卷 四、(23分)(本题以下的答案,均请按照题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范遂以客礼见之。(3分) (2)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4分) (3)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善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一、二两句中 下,渲染出 的气氛。(4分) (2)作者在本诗中主要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丞相祠堂何处寻, 隔叶黄鹂空 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 (杜甫《蜀相》) (2)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仰观宇宙之大,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昨夜西风凋碧树。 。(晏殊《蝶恋花》) 5页共11页
第5页 共 11 页 D. 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 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第Ⅱ卷 四、(23 分)(本题以下的答案,均请按照题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弘范遂以客礼见之。(3 分) ⑵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4 分) 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3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⑴诗的一、二两句中,一“ ” 、一“ ”、 一“ ”,三字一气而 下,渲染出 的气氛。(4 分) ⑵作者在本诗中主要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⑴ 丞相祠堂何处寻, 。 ,隔叶黄鹂空 好音。 , 。出师未捷身先 死, 。(杜甫《蜀相》) ⑵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