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系列(22)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伶俜聘请娉婷 B.通牒喋血谍报城堞 C.掾吏椽条鸟喙姻缘 D.辍学啜泣点缀掇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晦涩批沙拣金荼毒生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流水帐欲盖弥彰胜不骄,败不馁 C.班驳哈蜜瓜集腋成裘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详相形见绌杀一儆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终于来到了蜀道。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的险要,却见 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B.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 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C.一名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坐山观虎斗。昨日,乘客周先 生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D.这口井蹲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中间,况且早己枯竭,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居委会决定把 它填平,得到居民们的一致赞同。大家一起动手,纷纷投井下石,一会儿就把它填平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关于2005年7月21日发生在英国伦敦的震惊世界的自杀式连环爆炸案,世界各大报 纸都在显著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B.新一届市政府领导指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 龄少年儿童接受教育 C.财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而非你赚钱的多寡。要体会富 有的滋味,不需靠亿万钱财,而是你要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D.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第1页共12页
第1页 共 12 页 最新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系列(22)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 伶俜. 聘.请 娉.婷 B.通牒. 喋.血 谍.报 城堞. C.掾.吏 椽.条 鸟喙. 姻缘. D.辍.学 啜.泣 点缀. 掇.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晦涩 批沙拣金 荼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 流水帐 欲盖弥彰 胜不骄,败不馁 C.班驳 哈蜜瓜 集腋成裘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详 相形见绌 杀一儆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终于来到了蜀道。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 ....的险要,却见 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B.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 .......”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 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C.一名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坐山观虎斗 .....。昨日,乘客周先 生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D.这口井蹲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中间,况且早已枯竭,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居委会决定把 它填平,得到居民们的一致赞同。大家一起动手,纷纷投井下石 ....,一会儿就把它填平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关于 2005 年 7 月 21 日发生在英国伦敦的震惊世界的自杀式连环爆炸案,世界各大报 纸都在显著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B.新一届市政府领导指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 龄少年儿童接受教育。 C.财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而非你赚钱的多寡。要体会富 有的滋味,不需靠亿万钱财,而是你要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D.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 入《名录》作品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 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 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 事:各种精湛杰岀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 玩具制作和剪纸等。” 回顾历程,可以看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熟悉而又陌生的民间现实的认识过程, 同样经历了时间的代价。三十年前,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1972),当时主要是历史 遗产和自然遗产两项,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 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 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解决人类和谐生存的精 神问题,幸福的概念被物化。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本土化的问题,关注人类自己生存的根系,关注不同 族群的历史生命记忆和独特的生存象征,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 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亚洲四项,中国 的昆曲入选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陕北春 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转九曲、燎火塔、皮影戏、面花 等,还有南方的难戏,少数民族地区的苗族剌绣一—一部穿在身上的神话史书,藏族的口传 史诗《格萨尔》,纳西族的《东巴红》,彝族的民间漆器,土家族的西兰卡普,蒙古族的史 诗《江格尔》,蒙古长调,都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量的 传统。民间文化的积淀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 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第2页共12页
第2页 共 12 页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 入《名录》作品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 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 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 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 玩具制作和剪纸等。” 回顾历程,可以看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熟悉而又陌生的民间现实的认识过程, 同样经历了时间的代价。三十年前,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1972),当时主要是历史 遗产和自然遗产两项,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 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 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解决人类和谐生存的精 神问题,幸福的概念被物化。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本土化的问题,关注人类自己生存的根系,关注不同 族群的历史生命记忆和独特的生存象征,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 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0 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 年公布了世界 19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亚洲四项,中国 的昆曲入选。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陕北春 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转九曲、燎火塔、皮影戏、面花 等,还有南方的难戏,少数民族地区的苗族刺绣——一部穿在身上的神话史书,藏族的口传 史诗《格萨尔》,纳西族的《东巴红》,彝族的民间漆器,土家族的西兰卡普,蒙古族的史 诗《江格尔》,蒙古长调,都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量的 传统。民间文化的积淀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 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它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民间活态文化像自然生态一样, 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中国自古以来文化与自然就是一个 整体,这正是我们祖先提倡的天人合一精神。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从物质遗产到非物质 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用巨额的时间白银换来的,用我们漫长古老的农耕文 化生活换来的。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 和变体,只不过我们还没去从容地认读,便面临着消失。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 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联系 一选自《承传活态文化》 5.下列对“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 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鲜活的生命 B.处于弱势边缘文化的民族,如果不设法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被强 势文化侵蚀的危险 C.每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突出代表该民族的文化认同,体现该民族独特思维传 统,是该民族的基本标志。 D.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该民族独特的精神存在的重视,是该 民族发展进步的前提。 6.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面临失传和正在失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总称。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等文化 表现形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遗产、活态文化、 民间文化。 D.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有着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形 态血脉相连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全世界关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取得全球一致的认识,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也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 C.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变化 D.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迅速消亡流变,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存在和持续发展 第3页共12页
第3页 共 12 页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它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民间活态文化像自然生态一样, 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中国自古以来文化与自然就是一个 整体,这正是我们祖先提倡的天人合一精神。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从物质遗产到非物质 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用巨额的时间白银换来的,用我们漫长古老的农耕文 化生活换来的。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 和变体,只不过我们还没去从容地认读,便面临着消失。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 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联系。 ——选自《承传活态文化》 5.下列对“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 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鲜活的生命风采。 B.处于弱势边缘文化的民族,如果不设法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被强 势文化侵蚀的危险。 C.每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突出代表该民族的文化认同,体现该民族独特思维传 统,是该民族的基本标志。 D.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该民族独特的精神存在的重视,是该 民族发展进步的前提。 6.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面临失传和正在失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总称。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等文化 表现形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遗产、活态文化、 民间文化。 D.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有着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形 态血脉相连。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全世界关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取得全球一致的认识,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也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 C.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变化。 D.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迅速消亡流变,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存在和持续发展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工业现代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的趋势。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往往是前者强势文化对后者弱势文化的侵蚀。 C.加强各民族多元化文化的沟通交融,应是中国搞好文化环保的重要方面。 D.已公布的世界19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下定能免于失传。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 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 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 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 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 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 归家,为賊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 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 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 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好之,遂就经学/(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第4页共12页
第4页 共 12 页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工业现代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的趋势。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往往是前者强势文化对后者弱势文化的侵蚀。 C.加强各民族多元化文化的沟通交融,应是中国搞好文化环保的重要方面。 D.已公布的世界 19 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下定能免于失传。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 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 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 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 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 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 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 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 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 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好之,遂就经学/(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何以识黄昌邪/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C.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昌乃出足示之/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B.①③⑤ 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盜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 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2)密捕盜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3)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谨庠序之教, 。(《孟子》)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 第5页共12页
第5页 共 12 页 B.何.以识黄昌邪/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C.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昌乃.出足示之/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 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2)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3)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 分)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1)谨庠序之教, , 。(《孟子》)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 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