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300203 课程名称:政治学概论 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分:3 适用对象:人才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政治学概论》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比较契合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 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所需的政治学和 行政学素养要求。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 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习相关专业课打 下良好基础。 1、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特点、社会作用、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 2、学握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政治学基本内 容。 3、运用政治学相关重大的和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分析、理解新时代中国重 要政治社会事件和当前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焦点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政治学导论 1
1 《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300203 课程名称:政治学概论 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48 学 分: 3 适用对象: 人才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政治学概论》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比较契合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 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所需的政治学和 行政学素养要求。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 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习相关专业课打 下良好基础。 1、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特点、社会作用、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 2、掌握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政治学基本内 容。 3、运用政治学相关重大的和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分析、理解新时代中国重 要政治社会事件和当前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焦点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政治学导论
「知识点」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与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掌握政治与政治学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研究方法 思政育人主题与结合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 想,唯物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 出发,从社会经济生活中探究政治现象产生及其发展的动因,阐明政治活动与经济社会活动之间 的辩证联系,揭示政治现象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政治的本质,为人们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科学的、人民的、实我的 和不断发展的。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深刻阑发了资本主义政治 的特殊规律,深刻阐明了工人阶级与人类解放的客观必然和根本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 念马克思诞辰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辟论断: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 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 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 彰显!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 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关键知识」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3、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难点」 西方政治学观的辩证分析 第二章利益与政治权力 「知识点」
2 『知识点』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与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掌握政治与政治学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研究方法 思政育人主题与结合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 想,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 出发,从社会经济生活中探究政治现象产生及其发展的动因,阐明政治活动与经济社会活动之间 的辩证联系,揭示政治现象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政治的本质,为人们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 和不断发展的。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深刻阐发了资本主义政治 的特殊规律,深刻阐明了工人阶级与人类解放的客观必然和根本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 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辟论断: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 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 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 彰显!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 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关键知识』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3、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难点』 西方政治学观的辩证分析 第二章 利益与政治权力 『知识点』
利益的含义、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 力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利的含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掌握政治权力的本质和政治权利的特性 「关键知识」 1、利益的形成和本质 2、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 3、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重点」 共同利益、利益矛盾、政治权力关系 「难点』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比较政治 第三章国家权力和国家形式 「知识点」 政治统治的含义、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政治管理的含义、政治管理 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思政育人主题与结合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 是永恒存在的。国家的起源是社会内部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样,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也推动 着国家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和更普,使国家最终通向消亡。马克思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情景时 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 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 涌流之后,一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陛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 织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工农之间、城乡之 间的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已经消除,阶级差别也已消除,人类已经实现了全面 解放和发展。因此,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具备国家消亡的条件。 「基本要求」
3 利益的含义、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 力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利的含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掌握政治权力的本质和政治权利的特性 『关键知识』 1、利益的形成和本质 2、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 3、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重点』 共同利益、利益矛盾、政治权力关系 『难点』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比较政治 第三章 国家权力和国家形式 『知识点』 政治统治的含义、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政治管理的含义、政治管理 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思政育人主题与结合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 是永恒存在的。国家的起源是社会内部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样,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也推动 着国家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和更替,使国家最终通向消亡。马克思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情景时 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 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 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 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工农之间、城乡之 间的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已经消除,阶级差别也已消除,人类已经实现了全面 解放和发展。因此,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具备国家消亡的条件。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统治的基础和政治管理的类型,并掌握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知识」 1、政治统治的特点 2、政治管理的方式 3、政党 4、政党制度 「重点」 政治统治类型、政治管理的作用、政党和政党制度理论 「难点」 政治参与的类型和发展方向 第四章国家机构 T知识点」 国家的含义、国家的形式、国家机构、政党的含义、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含义、政治社团的类 型、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思政育人主题与结合点: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制衡,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 团相互制的并共同维护其整体利益的原则,不可避免地具有其阶级局限性。这一原则分解了统 的国家主权,实际上否定了人民主权至上的国家政治原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他们把“分 权看做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事实上这种分权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 务上的分工罢了。”这种分工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从来不会把统治权分给工人阶级和广 大劳动人民。多种平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造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党派利用不同的权力机关相互 倾轧和扯皮。扭曲了政治决策的公共合理性,削弱了政治决策和执行的效率。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国家的历史类型和政党的类型,并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和政治社团 「关键知识」 1.国家结构形式 2.国家的本质 4
4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统治的基础和政治管理的类型,并掌握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知识』 1、政治统治的特点 2、政治管理的方式 3、政党 4、政党制度 『重点』 政治统治类型、政治管理的作用、政党和政党制度理论 『难点』 政治参与的类型和发展方向 第四章 国家机构 『知识点』 国家的含义、国家的形式、国家机构、政党的含义、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含义、政治社团的类 型、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思政育人主题与结合点: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制衡,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 团相互制约并共同维护其整体利益的原则,不可避免地具有其阶级局限性。这一原则分解了统一 的国家主权,实际上否定了人民主权至上的国家政治原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他们把“分 权看做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事实上这种分权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 务上的分工罢了。”这种分工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从来不会把统治权分给工人阶级和广 大劳动人民。多种平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造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党派利用不同的权力机关相互 倾轧和扯皮。扭曲了政治决策的公共合理性,削弱了政治决策和执行的效率。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国家的历史类型和政党的类型,并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和政治社团 『关键知识』 1.国家结构形式 2.国家的本质
3.政党的本质和作用 4.政治社团的特征和作用方式 「重点」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党的类型、政治社团的技术分类 「难点」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和压力集团的批判分析 第五章政治民主 「知识点」 政治革命的含义、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方式和作用、政治改革的含义、政治改革 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含义、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 径和社会政治作用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不同特征,并掌握政治民主的含义 「关键知识」 1、政治革命的方式 2、政治改革的方式 3、政治民主的定义 4、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 「重点」 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不同作用、政治民主的基本类型 「难点」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与资本主义政治民主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政治参与 T知识点」
5 3.政党的本质和作用 4.政治社团的特征和作用方式 『重点』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党的类型、政治社团的技术分类 『难点』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和压力集团的批判分析 第五章 政治民主 『知识点』 政治革命的含义、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方式和作用、政治改革的含义、政治改革 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含义、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 径和社会政治作用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不同特征,并掌握政治民主的含义 『关键知识』 1、政治革命的方式 2、政治改革的方式 3、政治民主的定义 4、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 『重点』 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不同作用、政治民主的基本类型 『难点』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与资本主义政治民主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 政治参与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