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租金与集群演进研究 件启动了一个报酬递增过程,产业集群则是报酬递增的结果。一定的历史条件可 能成为集聚的诱因,但克鲁格曼所提出的偶然事件诱发集聚的理论需要实证的支 持。“事实上,在自然系统中,现有研究被经验证实的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主 要集中在低维度微观层次上,如分子催化、热动力现象等,而高维度宏观层次的 正反馈机制却很少被证实。”‘,因此,新经济地理学普遍被认为缺乏实证检验的 支持'。从理论上讲报酬递增也并非集聚的必要条件。藤田昌久与雅克·弗朗科 斯·蒂斯对集聚做了深入研究,他们从理论上证明:如果考虑人与人交流的外部 性问题,“在不存在报酬递增和非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经济人之间非市场的交 流…也能导致各种类型的集聚发生”。。 显然,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其最初始的动因不是仅仅局限于分工与外 部性,也不仅仅是“历史的偶然”与报酬递增效应。 此外,产业集群的衰败也并非分工协作、报酬递增和外部性理论所能解释 分工协作自然不是衰败的理由,报酬递增则是解释产业集群成长的机制,同样不 能作为产业集群衰败的研究框架。如果借用外部性的思路分析产业集群的衰败, 自然会使人联想到产业集群的负外部性效应,但是,只从集群的负外部性来认识 产业集群的衰败也是不全面的,例如,由于产业的衰败而导致集群衰败的现象就 不能简单归因于负外部性。 现有理论对集群演进的解释乏力,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可以同 时解释产业集群的萌芽、成长与衰败,这个框架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本文认为 生产要素对于租金的追逐成为集群形成的历史起点,对租金的分析便构成了我们 研究集群的逻辑起点。生产要素若想实现更大的生产力,获得租金,就必须通过 地理上的邻近、组织上的接近与社会关系的亲近来实现,产业集聚由此而生。而 当租金耗散的时候,集群对于要素的吸引力下降,集聚过程停止,一些要素开始 转行到其它产业、甚至迁移到集群之外,租金耗散导致了集群的衰败,租金是影 响集群兴衰的重要因素。接下来新的问题会自然而然产生:什么构成集群租金的 源泉?租金诱导集群萌芽、促使集群兴盛的机制是怎么发生的?导致集群衰败的 6参见刘元春.论路径依赖分析框架教学与研究,1999,(1). Martin,R.Sunley.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Critical Assessment []Economic Geography,1996.(3):259-292. 藤田吕久,雅克一佛朗克斯·蒂斯断集聚经济学判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第277页。 5
产业集群租金与集群演进研究 5 件启动了一个报酬递增过程,产业集群则是报酬递增的结果。一定的历史条件可 能成为集聚的诱因,但克鲁格曼所提出的偶然事件诱发集聚的理论需要实证的支 持。“事实上,在自然系统中,现有研究被经验证实的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主 要集中在低维度微观层次上,如分子催化、热动力现象等,而高维度宏观层次的 正反馈机制却很少被证实。”6 ,因此,新经济地理学普遍被认为缺乏实证检验的 支持7 。从理论上讲报酬递增也并非集聚的必要条件。藤田昌久与雅克·弗朗科 斯·蒂斯对集聚做了深入研究,他们从理论上证明:如果考虑人与人交流的外部 性问题,“在不存在报酬递增和非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经济人之间非市场的交 流……也能导致各种类型的集聚发生”。8 显然,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其最初始的动因不是仅仅局限于分工与外 部性,也不仅仅是“历史的偶然”与报酬递增效应。 此外,产业集群的衰败也并非分工协作、报酬递增和外部性理论所能解释。 分工协作自然不是衰败的理由,报酬递增则是解释产业集群成长的机制,同样不 能作为产业集群衰败的研究框架。如果借用外部性的思路分析产业集群的衰败, 自然会使人联想到产业集群的负外部性效应,但是,只从集群的负外部性来认识 产业集群的衰败也是不全面的,例如,由于产业的衰败而导致集群衰败的现象就 不能简单归因于负外部性。 现有理论对集群演进的解释乏力,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可以同 时解释产业集群的萌芽、成长与衰败,这个框架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本文认为 生产要素对于租金的追逐成为集群形成的历史起点,对租金的分析便构成了我们 研究集群的逻辑起点。生产要素若想实现更大的生产力,获得租金,就必须通过 地理上的邻近、组织上的接近与社会关系的亲近来实现,产业集聚由此而生。而 当租金耗散的时候,集群对于要素的吸引力下降,集聚过程停止,一些要素开始 转行到其它产业、甚至迁移到集群之外,租金耗散导致了集群的衰败,租金是影 响集群兴衰的重要因素。接下来新的问题会自然而然产生:什么构成集群租金的 源泉?租金诱导集群萌芽、促使集群兴盛的机制是怎么发生的?导致集群衰败的 6 参见刘元春. 论路径依赖分析框架[J]. 教学与研究,1999,(1)。 7 参见 Martin, R., Sunley. 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Critical Assessment [J]. Economic Geography, 1996, (3):259—292. 8 藤田昌久,雅克—佛朗克斯·蒂斯.集聚经济学[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第 277 页
产业集群粗金与集群演进研究 租金耗散何以成为现实?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租金与集群演进之间存在 着一种什么样的规律?本书的研究正是源自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112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角度讲,己有对集群的研究大多数只关注对集群的发展、集群竞 争力的解释上,这些理论只解释了集群生命周期的局部阶段。本研究基于集群租 金的视角,建立一个分析产业集群演进的内在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 下,本文分析集群租金的来源与耗散,寻找集群租金与集群演变之间的关系。首 先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产业集群萌芽与租金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一种被很多学 者所忽视的集群形成模式:生产要素不是通过空间流动形成集聚,而是在追求产 业租金的动机下,通过产业之间的转移形成了集聚。此外,目前研究集群衰败的 文献很少、也比较零乱,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也是本书研究的重点之一。 集群是具有空间不可分特性的网络组织,以集群为例来研究网络组织中合作 行为的经济效率,可以丰富产业经济学对中间性组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组织中 合作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本书不仅论述集群中合作行为具有降低交 易成本、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好处,而且也论证了在一定条件下集群内过于牢 固的网络组织关系可能对集群经济效率形成的损害。 从实践意义的角度讲,集群在全球开展得如火如茶,集群的发展在中国也是 蓬勃兴旺。实践证明,集群不仅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解决三 农问愿的有效手段,所以,研究集群对解决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城市化 问题和三农问题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鉴于对集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争先恐后制定各自 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在集群的实践上不遗余力。例如,2001年浙江省集群经 济总产值达到5993亿元,约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有1/3以上的县市 区,集群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50%,其中,位居全国十强县市的萧山,其集群经 济总量达550.7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91.5%。但在发展集群的过程中也出现了 一些问题:很多地方政府把集群的发展简单理解为“打造(或拉长、延伸)产亚 链”的过程,对于如何形成集群缺乏正确的认识。各地趋同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9参见沈正平.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中国软科学,2004,(2). 6
产业集群租金与集群演进研究 6 租金耗散何以成为现实?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租金与集群演进之间存在 着一种什么样的规律?本书的研究正是源自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1.1.2 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角度讲,已有对集群的研究大多数只关注对集群的发展、集群竞 争力的解释上,这些理论只解释了集群生命周期的局部阶段。本研究基于集群租 金的视角,建立一个分析产业集群演进的内在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 下,本文分析集群租金的来源与耗散,寻找集群租金与集群演变之间的关系。首 先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产业集群萌芽与租金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一种被很多学 者所忽视的集群形成模式:生产要素不是通过空间流动形成集聚,而是在追求产 业租金的动机下,通过产业之间的转移形成了集聚。此外,目前研究集群衰败的 文献很少、也比较零乱,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也是本书研究的重点之一。 集群是具有空间不可分特性的网络组织,以集群为例来研究网络组织中合作 行为的经济效率,可以丰富产业经济学对中间性组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组织中 合作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本书不仅论述集群中合作行为具有降低交 易成本、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好处,而且也论证了在一定条件下集群内过于牢 固的网络组织关系可能对集群经济效率形成的损害。 从实践意义的角度讲,集群在全球开展得如火如荼,集群的发展在中国也是 蓬勃兴旺。实践证明,集群不仅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解决三 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研究集群对解决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城市化 问题和三农问题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鉴于对集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争先恐后制定各自 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在集群的实践上不遗余力。例如,2001 年浙江省集群经 济总产值达到 5993 亿元,约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49%,有 1/3 以上的县市 区,集群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 50%,其中,位居全国十强县市的萧山,其集群经 济总量达 550.78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 91.5%。9 但在发展集群的过程中也出现了 一些问题:很多地方政府把集群的发展简单理解为“打造(或拉长、延伸)产业 链”的过程,对于如何形成集群缺乏正确的认识。各地趋同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9 参见沈正平.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软科学,2004,(2)
产业集群租金与集群演进研究 屡见不鲜,违反了发展集群的规律,导致这些集群经历了政府推动的萌芽期之后 便迅速销声匿迹。江苏省2003年出台《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 意见》提出,要在3一5年的时间,在全省形成100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 种政策是有效率的吗?浙江则早在1997年就发展出了306个年产值超过1亿元 的乡镇企业群落,但是很多集群经历了短暂的成长期后面临升级、迁移,更有 些集群走向衰亡,政府政策能为集群的发展做些什么?产业集群在不同的演进阶 段其表现出不同的主要特征,只有在理论上认识清楚这些特征,公共政策制定者 才有可能根据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集群的实践呼唤着 理论的指导,这成为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0参见钱志新。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我一基于中国区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4,第26页. 7
产业集群租金与集群演进研究 7 屡见不鲜,违反了发展集群的规律,导致这些集群经历了政府推动的萌芽期之后 便迅速销声匿迹。江苏省 2003 年出台《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 意见》提出,要在 3—5 年的时间,在全省形成 100 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10这 种政策是有效率的吗?浙江则早在 1997 年就发展出了 306 个年产值超过1亿元 的乡镇企业群落,但是很多集群经历了短暂的成长期后面临升级、迁移,更有一 些集群走向衰亡,政府政策能为集群的发展做些什么?产业集群在不同的演进阶 段其表现出不同的主要特征,只有在理论上认识清楚这些特征,公共政策制定者 才有可能根据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集群的实践呼唤着 理论的指导,这成为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10 参见钱志新. 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4,第 26 页
产业集群租金与集群演进研究 第2章产业集群理论演进的脉络 伴随着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集群理论不断演进 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生产方式由前工业化时期步入以福特制生产方式为代表的工 业化时期,继而又转入以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生产方式时期。在这个工 业化的进程中,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知识分工的重要性体现得越来越 明显,产业集群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萌芽动因、成长机制、衰败缘由也各不 相同。所以,在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来分析产业集群, 自然会形成丰富多彩的集群理论。无论社会与经济运转模式如何变化,追求利润 最大化始终是资本的天性,企业在空间的集聚无非是为节约更多的成本、获得更 大的收益,这也是企业获得产业集群租金的两条途径。本节以经济学基础理论的 发展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为背景,循着成本节约与收益增加两条线索对产业集 群理论的演进脉络进行梳理。 2.1区位选择与成本节约 基于古典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来研究集群一般都以市场的完全竞争 性为假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企业的生产函数与技术水平都是外生给定 的,所有企业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异化,每个原子型企业的产量只占市场总供给量 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企业在市场的自由竞争中没有垄 断势力,不能操纵市场价格,只能是价格的被动接收者,节约成本成为企业考虑 投资区位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分析框架确实也可以解释部分产业集群的成因,但 是,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企业不可能通过创新凭借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所 以这个分析视角也必然局限于节约成本的分析思路。 2.1.1区位优势与成本节约 从经济发展史看,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利益理论、李嘉图提出的比较利益 理论成为生产区位学说的理论基础。这些学说实质上是基于空间的异质性假设提 出来的,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贸易起因于空间特有的优势。企业降低成本费 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空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以生 9
产业集群租金与集群演进研究 9 第 2 章 产业集群理论演进的脉络 伴随着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集群理论不断演进。 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生产方式由前工业化时期步入以福特制生产方式为代表的工 业化时期,继而又转入以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生产方式时期。在这个工 业化的进程中,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知识分工的重要性体现得越来越 明显,产业集群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萌芽动因、成长机制、衰败缘由也各不 相同。所以,在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来分析产业集群, 自然会形成丰富多彩的集群理论。无论社会与经济运转模式如何变化,追求利润 最大化始终是资本的天性,企业在空间的集聚无非是为节约更多的成本、获得更 大的收益,这也是企业获得产业集群租金的两条途径。本节以经济学基础理论的 发展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为背景,循着成本节约与收益增加两条线索对产业集 群理论的演进脉络进行梳理。 2.1 区位选择与成本节约 基于古典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来研究集群一般都以市场的完全竞争 性为假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企业的生产函数与技术水平都是外生给定 的,所有企业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异化,每个原子型企业的产量只占市场总供给量 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企业在市场的自由竞争中没有垄 断势力,不能操纵市场价格,只能是价格的被动接收者,节约成本成为企业考虑 投资区位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分析框架确实也可以解释部分产业集群的成因,但 是,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企业不可能通过创新凭借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所 以这个分析视角也必然局限于节约成本的分析思路。 2.1.1 区位优势与成本节约 从经济发展史看,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利益理论、李嘉图提出的比较利益 理论成为生产区位学说的理论基础。这些学说实质上是基于空间的异质性假设提 出来的,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贸易起因于空间特有的优势。企业降低成本费 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空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