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镜总论》 [明]陆时雍著 夫咏物之难,非肖难也,惟不局局於物之难 元白以潦倒成家,意必尽言,言必尽兴,然其力足以达之。微之多深着色,乐天多浅着 趣。趣近自然,而色亦非貌取也。总皆降格为之,凡意欲其近,体欲其轻,色欲其妍,声欲 其脆,此数者格之所由降也。元白偷快意,则纵肆为之矣 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余以 为深浅俱佳,惟是天然者可爱。 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 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此事经不得着做,做则外相胜而天真隐矣,直是不落思议法门。 每事过求,则当前妙境,忽而不领。古人谓眼前景致,口头言语,便是诗家体料。所贵 於能诗者,祇善言之耳。总一事也,而巧者绘情,拙者索相。总一言也,而能者动听,不能 者忤闻,初非别求一道以当之也。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 後人不善读耳。 孟浩然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常建音韵已卑,恐非律 之贵。凡骨峭者音清,骨劲者音越,骨弱者音庳,骨微者音细,骨粗者音豪,骨秀者音冽, 声音出於风格间矣 说诗碎语 作者:沈德潜 古今流传名句,如“思君如流水”,如“池塘生春草”,如“澄江静如练”,如“红药当 阶翻”如“月映清淮流”如“芙蓉露下落”如“空梁落燕泥″,情景俱佳,足资吟咏;然不 如“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忠厚悱恻,得迟迟我行之意 少陵有倒插法,如送重表侄王水评事篇中“上云天下乱”云云,“次云最少年”云云, 初不说出某人,而下倒补云:“秦王时在座,真气惊户牖。”此其法也。丽人行篇中,“赐名 大国虢与秦”、“慎莫近前丞相嗔”,亦是此法。又有反接法,述怀篇云:“自寄一封书,今已 十月後。”若云“不见消息来”,平平语耳,此云“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斗觉惊心动 魄矣。又有透过一层法,如无家别篇中云:“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无家客而遣之从征, 极不堪事也,然明说不堪,其味便浅,此云:“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转作旷达,弥见
《诗镜总论》 [明] 陆时雍 著 夫咏物之难,非肖难也,惟不局局於物之难 元白以潦倒成家,意必尽言,言必尽兴,然其力足以达之。微之多深着色,乐天多浅着 趣。趣近自然,而色亦非貌取也。总皆降格为之,凡意欲其近,体欲其轻,色欲其妍,声欲 其脆,此数者格之所由降也。元白偷快意,则纵肆为之矣。 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余以 为深浅俱佳,惟是天然者可爱。 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 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此事经不得着做,做则外相胜而天真隐矣,直是不落思议法门。 每事过求,则当前妙境,忽而不领。古人谓眼前景致,口头言语,便是诗家体料。所贵 於能诗者,祇善言之耳。总一事也,而巧者绘情,拙者索相。总一言也,而能者动听,不能 者忤闻,初非别求一道以当之也。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 後人不善读耳。 孟浩然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常建音韵已卑,恐非律 之贵。凡骨峭者音清,骨劲者音越,骨弱者音庳,骨微者音细,骨粗者音豪,骨秀者音冽, 声音出於风格间矣。 说诗晬语 作者:沈德潜 古今流传名句,如“思君如流水”,如“池塘生春草”,如“澄江静如练”,如“红药当 阶翻”如“月映清淮流”如“芙蓉露下落”如“空梁落燕泥”,情景俱佳,足资吟咏;然不 如“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忠厚悱恻,得迟迟我行之意。 少陵有倒插法,如送重表侄王 水评事篇中“上云天下乱”云云,“次云最少年”云云, 初不说出某人,而下倒补云:“秦王时在座,真气惊户牖。”此其法也。丽人行篇中,“赐名 大国虢与秦”、“慎莫近前丞相嗔”,亦是此法。又有反接法,述怀篇云:“自寄一封书,今已 十月後。”若云“不见消息来”,平平语耳,此云“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斗觉惊心动 魄矣。又有透过一层法,如无家别篇中云:“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无家客而遣之从征, 极不堪事也,然明说不堪,其味便浅,此云:“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转作旷达,弥见
沉痛矣。又月突接法,如醉歌行突接“春光澹沲秦东亭”,简薛华醉歌突接“气酣日落西风 来”,上写情欲尽未尽,忽入写景,激壮苍凉,神色俱王,皆此老独开生面处 起手贵突兀。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送 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 远太白有焉 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昨夜风开露井桃”一章,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 之失宠,悠然可思,此求响於弦指外也。“玉颜不及寒鸦色”两言,亦复优柔婉约。 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谒,而功不成,繇将非其人之 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 於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蒲萄美酒”为压卷,本朝王阮亭 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 几乎?而终唐之世,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沧溟、凤洲主气,阮亭主神,各自有见。愚谓: 李益之“回乐峰前”,柳宗元之“破额山前”,刘禹锡之“山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水”, 郑谷之“扬子江头”,气象稍殊,亦堪接武 没有什么比数字家族更趋完美。中华数字见诸情志,寓乎哲量,透着神秘;诗词数字有 情趣,有理趣,有辞趣,吴勉《千山之晨》:“空山寂静晨光冷,梵境无尘涧水清。幽谷云生 六七朵,禅堂钟响两三声。”(《中华诗词》2001.1)景妙耶?诗妙耶?且拟一联赞曰:晴晓 千山,云生六七朵,静时还动,绝凡尘,临清水;佛门冷地,钟响两三声,寂处回音,传幽 谷,醒世人 《东坡诗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多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 子美诗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黄四娘 独何人哉!而托此诗以不朽。可以使览者一笑 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林逋梅花诗云:“疏影
沉痛矣。又月突接法,如醉歌行突接“春光澹沲秦东亭”,简薛华醉歌突接“气酣日落西风 来”,上写情欲尽未尽,忽入写景,激壮苍凉,神色俱王,皆此老独开生面处。 起手贵突兀。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送 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 远太白有焉 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昨夜风开露井桃”一章,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 之失宠,悠然可思,此求响於弦指外也。“玉颜不及寒鸦色”两言,亦复优柔婉约。 “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谒,而功不成,繇将非其人之 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 於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蒲萄美酒”为压卷,本朝王阮亭 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 几乎?而终唐之世,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沧溟、凤洲主气,阮亭主神,各自有见。愚谓: 李益之“回乐峰前”,柳宗元之“破额山前”,刘禹锡之“山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水”, 郑谷之“扬子江头”,气象稍殊,亦堪接武。 没有什么比数字家族更趋完美。中华数字见诸情志,寓乎哲量,透着神秘;诗词数字有 情趣,有理趣,有辞趣,吴勉《千山之晨》:“空山寂静晨光冷,梵境无尘涧水清。幽谷云生 六七朵,禅堂钟响两三声。”(《中华诗词》2001.1)景妙耶?诗妙耶?且拟一联赞曰:晴晓 千山,云生六七朵,静时还动,绝凡尘,临清水;佛门冷地,钟响两三声,寂处回音,传幽 谷,醒世人。 《东坡诗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多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 子美诗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黄四娘 独何人哉!而托此诗以不朽。可以使览者一笑。 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林逋梅花诗云:“疏影
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 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此至陋语,盖村学究体也。元祐三年十月十六日付苏过。 (苏轼提出诗人要有“写物之功”,即强调要准确地捕捉住事物最典型的形象特征,传写岀事物独特 的风姿、精神和气韵。写红梅决不同于写桃李,写白莲也不能与写红莲混淆。他赏识司空图所主张的诗贵 有“味外之味”的观点,并提出诗要有“思致”,赞扬僧守钦的诗“清逸绝俗”,僧思聪的诗“清远如画”。 但又不满意司空图诗的“寒俭”,而称许杜甫诗的“才力富健”。可见他提倡以雄健的笔力,创作意境深远 的诗歌。而对于杜默、马异、卢仝等人作诗一味求奇,以“狂怪”冒充“豪放”,则予以激烈的抨击。)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日 ‘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好事 者以补摩诘之遗。”(《东坡题跋》卷下,据乾隆又赏斋刊本) 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盖自杨刘唱和西昆 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一作之)变,谓之昆体,繇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陈公 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 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 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欧阳修《六一诗话》)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 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 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 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偏举。(司马光《司马温公诗话》) 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然文章论当理与不当理耳: 苟当于理,则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老杜云:“绿垂风折笋,红 绽雨肥梅。”“岸花飞送客,檣燕语留人。”亦极绮丽,其模写景物,意自亲切,所以妙绝古 今。言春容闲适,则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 青春深。”言秋景悲壮:则有“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其富贵之词,则有“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宫淑景移。”“麒麟不动炉烟 转,孔雀徐开扇影还。”其吊古则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竹送淸溪月, 苔移玉座春。”皆出于风花;然穷尽性理,移夺造化。又云:“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 笙篁。”自古诗人,巧即不壮,壮即不巧:巧而能壮,乃如是也。(范温《诗眼》)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如“江山
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 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此至陋语,盖村学究体也。元祐三年十月十六日付苏过。 (苏轼提出诗人要有“写物之功”,即强调要准确地捕捉住事物最典型的形象特征,传写出事物独特 的风姿、精神和气韵。写红梅决不同于写桃李,写白莲也不能与写红莲混淆。他赏识司空图所主张的诗贵 有“味外之味”的观点,并提出诗要有“思致”,赞扬僧守钦的诗“清逸绝俗”,僧思聪的诗“清远如画”。 但又不满意司空图诗的“寒俭”,而称许杜甫诗的“才力富健”。可见他提倡以雄健的笔力,创作意境深远 的诗歌。而对于杜默、马异、卢仝等人作诗一味求奇,以“狂怪”冒充“豪放”,则予以激烈的抨击。)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日: ‘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好事 者以补摩诘之遗。’”(《东坡题跋》卷下,据乾隆又赏斋刊本) 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盖自杨刘唱和西昆 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一作之)变,谓之昆体,繇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陈公 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 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 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欧阳修《六一诗话》)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 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 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 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偏举。(司马光《司马温公诗话》) 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然文章论当理与不当理耳: 苟当于理,则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老杜云:“绿垂风折笋,红 绽雨肥梅。”“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亦极绮丽,其模写景物,意自亲切,所以妙绝古 今。言春容闲适,则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 青春深。”言秋景悲壮:则有“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其富贵之词,则有“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宫淑景移。”“麒麟不动炉烟 转,孔雀徐开扇影还。”其吊古则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竹送清溪月, 苔移玉座春。”皆出于风花;然穷尽性理,移夺造化。又云:“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 笙篁。”自古诗人,巧即不壮,壮即不巧;巧而能壮,乃如是也。(范温《诗眼》)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如“江山
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 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滕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 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 独雍容间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陋,尽成 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叶梦得《石林诗话》) 诗以神行,使人得其意于言之外,若远若近,若无若有,若云之于天,月之于水,心得 而会之,口不得而言之,斯诗之神者也。而五七言绝,尤贵以此道行之。甘之擅其妙者,在 唐有太白一人,盖非摩诘、龙标之所及。吾尝以太白为五七言绝之圣,所谓鼓之舞之以尽神, 繇神入化,为盛德之至者也。(屈绍隆《粤游杂咏序》) 《诗眼》云:山谷言:学者若不见古人用意处,但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愈远,若“风吹 柳花满店香”.若人能复为此句,亦未是太白。至于“吴姬压酒劝客尝”,“压”字他人亦难 及。“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益不同。“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此乃真太白妙处,当潜心焉。故学者先以识为主,禅家所谓正法眼。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 道。(《渔隐丛话》 七言绝句,初唐风调未谐。开元、天宝诸名家,无美不备。李白、王昌龄尤为擅场。昔 李沧溟推“秦时明月汉时关”一首压卷,余以为未允,必求压卷,则王维之“渭城朝雨”, 李白之“朝辞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 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王阮亭《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 七言绝句,以体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话,而有弦外音,味外味,神 气超远。太白有焉。(冒春荣《葚原诗说》) 太白诗“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远空”。“五岳起方寸, 隐然讵可平”。“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卖,玉山自倒非人推”。尧 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洞天石 扉,訇然中间。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青天有月来 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此种句法,所谓“诗杂仙心”。(余成教《石园诗话》) 所谓蒙太奇结构,就是象电影中的镜头连接一样,展现一个一个镜头,没有大的情节跳 跃和转折,它们的连接组合给读者形成一个统一的、美丽的诗境。杜甫的那首"两个黄鹂鸣 翠绿"的有名绝句就属于这种类型。 盛唐诗歌,高屋建瓴,气象雄浑,流派纷呈,佳作如林,乃源于政治开明、思想自由和
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 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滕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 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 独雍容间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陋,尽成 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叶梦得《石林诗话》) 诗以神行,使人得其意于言之外,若远若近,若无若有,若云之于天,月之于水,心得 而会之,口不得而言之,斯诗之神者也。而五七言绝,尤贵以此道行之。甘之擅其妙者,在 唐有太白一人,盖非摩诘、龙标之所及。吾尝以太白为五七言绝之圣,所谓鼓之舞之以尽神, 繇神入化,为盛德之至者也。(屈绍隆《粤游杂咏序》) 《诗眼》云:山谷言:学者若不见古人用意处,但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愈远,若“风吹 柳花满店香”.若人能复为此句,亦未是太白。至于“吴姬压酒劝客尝”,“压”字他人亦难 及。“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益不同。“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此乃真太白妙处,当潜心焉。故学者先以识为主,禅家所谓正法眼。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 道。(《渔隐丛话》) 七言绝句,初唐风调未谐。开元、天宝诸名家,无美不备。李白、王昌龄尤为擅场。昔 李沧溟推“秦时明月汉时关”一首压卷,余以为未允,必求压卷,则王维之“渭城朝雨”, 李白之“朝辞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 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王阮亭《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 七言绝句,以体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话,而有弦外音,味外味,神 气超远。太白有焉。(冒春荣《葚原诗说》) 太白诗“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远空”。“五岳起方寸, 隐然讵可平”。“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卖,玉山自倒非人推”。尧 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我且为君搥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洞天石 扉,訇然中间。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青天有月来 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此种句法,所谓“诗杂仙心”。(余成教《石园诗话》) 所谓蒙太奇结构,就是象电影中的镜头连接一样,展现一个一个镜头,没有大的情节跳 跃和转折,它们的连接组合给读者形成一个统一的、美丽的诗境。杜甫的那首"两个黄鹂鸣 翠绿"的有名绝句就属于这种类型。 盛唐诗歌,高屋建瓴,气象雄浑,流派纷呈,佳作如林,乃源于政治开明、思想自由和
经济繁荣等之故。尤其思想自由,纵使帝王后妃事,唐人亦大胆入诗,敢直陈其事,或讽或 而上不以为侮。自唐以后历代,理学盛行,思想钳制,不复此盛况矣!故有"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之叹。 梅圣俞有:"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余有一首七绝《建 筑工》:"脚手架中泥染身,一砖一瓦费劳辛。筑成华厦上千栋,不是高楼屋里人。"白衣卿 相评曰:"现代版的《陶者》。"可说是古今诗心,一脉相承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每诵之便击案而起,沉吟良久。其哲理、画意、禅趣、隐 情难于同读者言说。诗无达诂,难以穷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乃宋人之 绝响,后世却将"红杏出墙"引申为贬义,把叶绍翁原意曲解。正如搜狐古风诗友痴魑在回贴 时所言:"很多时候,诗人的本意会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的,解诗甚至会出现牵强的解释,但 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不是同一个人啊!"以至"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 使得诗人人头落地。诗一旦被穿凿附会,而且与政治关联上,麻烦大矣!当然除了少数摇尾 乞怜之哈巴狗,或是惟命是从、歌功颂德之奴仆外,多数诗人是我诗写我心的 戴叔伦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曾文正 曰:"诗之为道,各人门径不同,难执一己之成见以概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 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竞每个人的学养识见不一,诗之道怎可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要求 千人一律呢? 神秀诗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是有我之境。慧 能诗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是无我之境。二者境界 高下,从诗中便可分矣!难怪其师要拈花而笑,将衣钵授予慧能。此二偈诗是参佛要领,亦 是学诗者二步骤也!先入门来,而后方能出门矣!不入此门,焉得门径?学诗者宜深思之。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 两昆仑。"千秋之下,如日月星辰,互相辉映。正如鲁迅所说,这是"为民请命"的人,是中 华民族的脊梁。今日之学诗者,尤须学二人为国献身之精神,岂可沉湎于象牙塔内,不管人 间的春夏秋冬呢? 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余亦有咏《山石》曰:"甘把身躯来奉 献,不求名利在人间。"此清气是代不绝缕也!足可见腐败在任何时代都无时不在腐蚀着人 心。学诗者,当须以此"清气"涤荡灵魂,扫除尘垢,磨砺气节。既不同流合污,也不高蹈归 隐,要敢于直面这四处充满秽气的人生
经济繁荣等之故。尤其思想自由,纵使帝王后妃事,唐人亦大胆入诗,敢直陈其事,或讽或 讥,而上不以为侮。自唐以后历代,理学盛行,思想钳制,不复此盛况矣!故有"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之叹。 梅圣俞有:"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余有一首七绝《建 筑工》:"脚手架中泥染身,一砖一瓦费劳辛。筑成华厦上千栋,不是高楼屋里人。"白衣卿 相评曰:"现代版的《陶者》。"可说是古今诗心,一脉相承。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每诵之便击案而起,沉吟良久。其哲理、画意、禅趣、隐 情难于同读者言说。诗无达诂,难以穷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乃宋人之 绝响,后世却将"红杏出墙"引申为贬义,把叶绍翁原意曲解。正如搜狐古风诗友痴魑在回贴 时所言:"很多时候,诗人的本意会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的,解诗甚至会出现牵强的解释,但 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不是同一个人啊!"以至"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 使得诗人人头落地。诗一旦被穿凿附会,而且与政治关联上,麻烦大矣!当然除了少数摇尾 乞怜之哈巴狗,或是惟命是从、歌功颂德之奴仆外,多数诗人是我诗写我心的。 戴叔伦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曾文正 曰:"诗之为道,各人门径不同,难执一己之成见以概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 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每个人的学养识见不一,诗之道怎可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要求 千人一律呢? 神秀诗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是有我之境。慧 能诗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是无我之境。二者境界 高下,从诗中便可分矣!难怪其师要拈花而笑,将衣钵授予慧能。此二偈诗是参佛要领,亦 是学诗者二步骤也!先入门来,而后方能出门矣!不入此门,焉得门径?学诗者宜深思之。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 两昆仑。"千秋之下,如日月星辰,互相辉映。正如鲁迅所说,这是"为民请命"的人,是中 华民族的脊梁。今日之学诗者,尤须学二人为国献身之精神,岂可沉湎于象牙塔内,不管人 间的春夏秋冬呢? 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余亦有咏《山石》曰:"甘把身躯来奉 献,不求名利在人间。"此清气是代不绝缕也!足可见腐败在任何时代都无时不在腐蚀着人 心。学诗者,当须以此"清气"涤荡灵魂,扫除尘垢,磨砺气节。既不同流合污,也不高蹈归 隐,要敢于直面这四处充满秽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