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冲刺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4页,第Ⅱ卷5-10页,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填在试卷上。 3.第Ⅱ卷的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铮友唇枪舌剑孤掌难名 B.肆业座谈防危杜渐雪泥鸿爪 C.就绪璀璨殒身不恤门可罗雀 D.经典敲榨既往不咎穿流不息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些由园艺工人 培育的花卉,一定能把奧运期间的北京装点得更加美丽 ②近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银行等机构的专家对今后国际粮油价格的 作出了预测。 ③保健医生建议大家,在节日期间尽量做到心情 轻松度假,并且还为 大家献上了一份健康套餐 ④许多造纸厂将废水直接排放到了淮河,淮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导致许多水生动植物大 量减少, 灭绝 A.精心走势弛缓甚至 B.经心走势迟缓直至 C.精心态势弛缓直至 D.经心态势迟缓甚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研究者不搞创作,没有创作经验,研究人家的作品 未免隔靴搔痒。 B.他们两个人因为工作原因偶尔接触过几次,平时少有来往,关系很一般,可以说是 君子之交淡如水 C.这本书尽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部近年来少见的优秀作 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D.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 噎废食的做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江苏省 2009 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冲刺模拟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1—4 页,第Ⅱ卷 5—10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填在试卷上。 3.第Ⅱ卷的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 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铮友 唇枪舌剑 孤掌难名 B.肆业 座谈 防危杜渐 雪泥鸿爪 C.就绪 璀璨 殒身不恤 门可罗雀 D.经典 敲榨 既往不咎 穿流不息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些由园艺工人 培育的花卉,一定能把奥运期间的北京装点得更加美丽。 ② 近 期, 联合 国粮 农组 织及 世界 银行 等机 构的 专家 对今 后国 际粮 油价 格 的 作出了预测。 ③保健医生建议大家,在节日期间尽量做到心情 ,轻松度假,并且还为 大家献上了一份健康套餐。 ④许多造纸厂将废水直接排放到了淮河,淮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导致许多水生动植物大 量减少, 灭绝。 A.精心 走势 弛缓 甚至 B.经心 走势 迟缓 直至 C.精心 态势 弛缓 直至 D.经心 态势 迟缓 甚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我国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研究者不搞创作,没有创作经验,研究人家的作品 未免隔靴搔痒 ....。 B.他们两个人因为工作原因偶尔接触过几次,平时少有来往,关系很一般,可以说是 君子之交淡如水 .......。 C.这本书尽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 ....,仍不失为一部近年来少见的优秀作 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D.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 噎废食 ...的做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更 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甘愿认真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 多了,王学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星火"公益活动旨在通过有组织的资金捐助、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等途径,改善下 岗工人的生活条件,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道遥游》《膝王阁序》《游褒禅山记》《西厢记》分别是战国时的庄周、“初唐四杰″ 之一的王勃、宋代的王安石、元代的王实甫的作品 B.夏瑜、翠翠、虎妞、水生、鲁侍萍分别是《药》《边城》《骆驼祥子》《荷花淀》《雷 雨》等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C.《师说》《过秦论》《赤壁赋》《石钟山记》等篇名中的"说"、"论"、"赋"、"记"等都 是议论性文体的标志。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哥伦比亚著名的魔幻现实主义作 家,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 晏子衣緇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 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緇布之衣,糜鹿之裘 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 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敢为显受也,为行 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臣,臣有受厚赐 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 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 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 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 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说苑·臣术》)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浮晏子 浮:罚酒 B.是隐君之赐也 隐:隐瞒 C.辞然后饮 辞:推辞 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播:流亡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群臣之爵莫尊于子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 则是隐君之赐也 C.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D.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
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更 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甘愿认真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 多了,王学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星火"公益活动旨在通过有组织的资金捐助、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等途径,改善下 岗工人的生活条件,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道遥游》《膝王阁序》《游褒禅山记》《西厢记》分别是战国时的庄周、“初唐四杰” 之一的王勃、宋代的王安石、元代的王实甫的作品。 B.夏瑜、翠翠、虎妞、水生、鲁侍萍分别是《药》《边城》《骆驼祥子》《荷花淀》《雷 雨》等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C.《师说》《过秦论》《赤壁赋》《石钟山记》等篇名中的"说"、"论"、"赋"、"记"等都 是议论性文体的标志。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 20 世纪哥伦比亚著名的魔幻现实主义作 家,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 “晏子衣緇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 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緇布之衣,糜鹿之裘, 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 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敢为显受也,为行 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臣,臣有受厚赐 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 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 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 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 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说苑·臣术》)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请浮.晏子 浮:罚酒 B.是隐.君之赐也 隐:隐瞒 C.辞.然后饮 辞:推辞 D.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 播:流亡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群臣之爵莫.尊于子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 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 则是隐君之.赐也 C. 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何故(浮之)也 B.君赐之(以)卿位 C.为(之)行君令也 D.(唧)为我浮桓子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晏子"彰君之赐"的一组是 ①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 ②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 ③兵革不完,战车不修 ④敝车驽马以朝主 ⑤臣父之党无不乘车 ⑥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穿缁衣,驾驽马上朝,陈桓子认为他"隐君之赐",请求景公惩罚他 B.面对陈桓子的指责,晏子从容不迫,援古证今,有理有节地阐明为臣之道。 C.晏子认为,彰君之赐不在于自己丽服华车,而在于将国君的恩赐传播于天下。 D.陈桓子本想搬弄是非陷害晏子,借机夺其爵位,其结果是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第‖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画横线的语句。(5分) 墨子曰:“乐(音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 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荀子·乐论》 (1)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3分) (2)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 康(南京)时所作 ①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雨过”二句,写黄昏雨后,晚霞铺水:潮水退去,惟余沙痕。 B.“叶声”二句,写落叶飒飒,透过窗纱,时令更迭,已是清秋 C.“堪恨”句,写西风把世道吹换,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 D.“更吹”句,词人以吹落天涯的枯叶自比,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 ②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叶声寒”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家破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阙前四句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阙“寂寞”四个句子,含蓄地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 ...原文的一项是 A.何故 (浮之)也 B.君赐之 (以)卿位 C.为 (之)行君令也 D.(卿)为我浮桓子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晏子 "彰君之赐"的一组是 ①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 ②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 ③兵革不完,战车不修 ④敝车驽马以朝主 ⑤臣父之党无不乘车 ⑥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晏子穿缁衣,驾驽马上朝,陈桓子认为他 "隐君之赐",请求景公惩罚他。 B.面对陈桓子的指责,晏子从容不迫,援古证今,有理有节地阐明为臣之道。 C.晏子认为,彰君之赐不在于自己丽服华车,而在于将国君的恩赐传播于天下。 D.陈桓子本想搬弄是非陷害晏子,借机夺其爵位,其结果是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第Ⅱ卷 (共 120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画横线的语句。(5 分) 墨子曰:“乐(音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 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荀子·乐论》 (1)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3 分) (2)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2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 康(南京)时所作。 ①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雨过”二句,写黄昏雨后,晚霞铺水;潮水退去,惟余沙痕。 B.“叶声”二句,写落叶飒飒,透过窗纱,时令更迭,已是清秋。 C.“堪恨”句,写西风把世道吹换,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 D.“更吹”句,词人以吹落天涯的枯叶自比,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 ②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叶声寒”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家破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阙前四句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阙 “寂寞”四个句子,含蓄地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③“唐多令”是这首词的 ,词中“乌衣日又斜”、“燕人谁家”使用的手法 (2分) ④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 文字。(4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7题)。(7分) ①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③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武皇牙边意未已。(李白《兵车行》 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⑤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⑥既其出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 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⑧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散文:脆弱的文体 ①散文是一种最难用理论去框定的文体。广义的散文是一切用优美文字写下的具有真 情实感的文章,一切不可归于小说、戏剧、诗歌和理论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被划入到散文 的行列。日记、演讲录、墓志铭、回忆录、书信、作家的创作谈、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研究札 记和随想录,都有可能被当做散文来阅读。散文和别的文体最容易在界别上发生模糊。鲁迅 的《故乡》是小说还是散文,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歌,“小说的散文化”、“散文化的诗歌”, 历来都是文学研究者要面对又很难说清楚的问题。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散文,一种可以囊括 一切“美文”的文体,关于散文的界定,就很难在一个目标下讨论。 ②狭义的散文是指那些有着“刻意”的抒情色彩、明显的“纪实”风格和夹带着艺 术想像的思想议论的文章,确有一批作家,他们专事这样的写作,于是“散文家”的头衔 被特定地指称某一类作家,即以现当代中国文学而论,从朱自清到梁实秋,从杨朔到秦牧, 从贾平凹到余秋雨,是人们通常指认的散文家。因为他们大量地、专门地从事这样的写作, 于是,散文的概念就在这样的不确定中被人们狭义地认领下来。可我们明明知道,从古至今 有多少散文名篇并非出自“专门”的散文家之手。不要说《古文观止》这样的经典结集,就 是翻读当下的“散文年选”,作者阵容的人贾构成恐怕也是最复杂的。于是,对散文的评论 大多只能从具体现象入手,对散文的文体研究也更多地强调其中的精神因素 ③面对疆域无限的散文,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在我看来,散文除了它的“兼容并蓄” 外,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同时又是一种极为脆弱的文体。我们可以谈论的,正是蕴藏在这 种文体中令人心动的脆弱性。散文的脆弱在于,它是一种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艺术形式,散文 中的“小我”过分狭隘,我们就不会与其中表达的感情沟通:散文中的“大我”过分夸张 失去自然与亲切,我们又会敬而远之,无法从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如果作者的情感是真实的 叙事是纪实的,但在形式上拘于陈式,情感的动人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作者在形式上力求 新变,内容上又失之于真实,矫揉造作又会成为我们的第一印象。而失去动人性或在阅读的
D.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③“唐多令”是这首词的 ,词中“乌衣日又斜”、“燕人谁家”使用的手法 是 。(2 分) ④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 句诗,写一段鉴赏 文字。(4 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 (任选 7 题)。(7 分) ①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③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武皇牙边意未已。(李白《兵车行》 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 (李贺 《李凭箜篌引》 ⑤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杜牧 《阿房宫赋》 ⑥既其出,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 《游褒禅山 记》) 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⑧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声声慢》)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6 题。 散文:脆弱的文体 ①散文是一种最难用理论去框定的文体。广义的散文是一切用优美文字写下的具有真 情实感的文章,一切不可归于小说、戏剧、诗歌和理论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被划入到散文 的行列。日记、演讲录、墓志铭、回忆录、书信、作家的创作谈、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研究札 记和随想录,都有可能被当做散文来阅读。散文和别的文体最容易在界别上发生模糊。鲁迅 的《故乡》是小说还是散文,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歌,“小说的散文化”、“散文化的诗歌”, 历来都是文学研究者要面对又很难说清楚的问题。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散文,一种可以囊括 一切 “美文”的文体,关于散文的界定,就很难在一个目标下讨论。 ②狭义的散文是指那些有着“刻意”的抒情色彩、明显的 “纪实”风格和夹带着艺 术想像的思想议论的文章,确有一批作家,他们专事这样的写作,于是 “散文家”的头衔 被特定地指称某一类作家,即以现当代中国文学而论,从朱自清到梁实秋,从杨朔到秦牧, 从贾平凹到余秋雨,是人们通常指认的散文家。因为他们大量地、专门地从事这样的写作, 于是,散文的概念就在这样的不确定中被人们狭义地认领下来。可我们明明知道,从古至今, 有多少散文名篇并非出自“专门”的散文家之手。不要说《古文观止》这样的经典结集,就 是翻读当下的“散文年选”,作者阵容的人贾构成恐怕也是最复杂的。于是,对散文的评论 大多只能从具体现象入手,对散文的文体研究也更多地强调其中的精神因素。 ③面对疆域无限的散文,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在我看来,散文除了它的“兼容并蓄” 外,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同时又是一种极为脆弱的文体。我们可以谈论的,正是蕴藏在这 种文体中令人心动的脆弱性。散文的脆弱在于,它是一种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艺术形式,散文 中的“小我”过分狭隘,我们就不会与其中表达的感情沟通;散文中的“大我”过分夸张, 失去自然与亲切,我们又会敬而远之,无法从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如果作者的情感是真实的, 叙事是纪实的,但在形式上拘于陈式,情感的动人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作者在形式上力求 新变,内容上又失之于真实,矫揉造作又会成为我们的第一印象。而失去动人性或在阅读的
“第一印象”中失分的散文,其价值就会严重缩水。不确切地说,类似的情形如果发生小说 里,还有补救的余地,发生诗歌里还有谅解的可能。而散文是丝亳不可放松的。于是这个看 似无形的不确定文体,其实对写作者往往会提出最为严酷的要求。一个人刻意去做专门的散 文家,事实上要冒极大的风险。因为就文学史的情形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都是非 专门家写成的,成名的机缘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谁能说诸葛亮含泪写下的《出师表》、 鲁迅愤怒而成《记念刘和珍君》是冲着散文写作去的呢? ④散文,既可以是出师前的动员,也可以是父亲的背影;既可以是对白杨的礼赞,也 可以是对荷塘月色的欣赏:既可以是领袖的一篇演说,也可以普通百姓的一封家书:既可以 是面对黄河的合唱,也可以是对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倾听。所有这一切无疆域的奔驰,都 取决于是否能表达出令颤栗的真切感情,是否把持住了那一份脆弱的真情,是否体现了人类 智慧的尖锋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家和科学家用优美文字写下的创作谈、研究札记都可以被划人到狭义散文的行 列。 B.散文是一种错综复杂,可以囊括一切“美文”的文体,这种文体最难用理论去框 C.文学史上的创作证明,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都不是非专门家刻意写成的 D.所有能表达令人颤栗的真切感情,体现人类智慧尖峰的作品,都可以归入散文当 15.请结合文章第二段,用一句话给“散文家”下定义。3分) 16.作者称散文是一种脆弱的文体,对写作者往往会提出最为严酷的要求。请概括出这些 要求。(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共老 龙应台(台湾女作家) ①我们走进中环一个公园。很小一块绿地,被四边的摩天大楼紧紧裹著,大楼的顶端插 入云层,底部小公园像大楼与大楼之间一张小小吊床,盛著一点青翠。淙淙流水旁看见一块 凹凸有致的岩石,三个人各选一个角,坐了下来。一个人仰望天,一个人俯瞰地,我看一株 树,矮蹲蹲的,树叶油亮茂盛,挤成一团浓郁的深绿。 ②这三个人,平常各自忙碌。一个,经常一面开车一面上班,电话一个接一个,总是在 个红绿灯与下一个红绿灯之间做了无数个业务的交代。睡觉时,手机开著,放在枕边。另 一个,天还没亮就披上白袍开始巡房,吃饭时腰间机器一响就接,放下筷子就往外疾走。还 有我自己,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 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③可是我们决定一起出来走走。三个人,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 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④然後,我就看见它了。在那一团浓郁的深绿里,藏著一只浓郁深绿的野鹦鹉,正在啄 吃一粒绿得发亮的杨桃。我靠近树,仰头仔细看它。野鹦鹉眼睛圆滚滚地,也看著我。我们 就在那杨桃树下对看。另外两个人,也悄悄走了过来。三个人,就那样立在树下,仰著头, 屏息,安静,凝视许久,一直到野鹦鹉将杨桃吃完,吐了核,拍拍翅膀,哗一下飞走 ⑤我们相视而笑,好像刚刚经过一个秘密的宗教仪式
“第一印象”中失分的散文,其价值就会严重缩水。不确切地说,类似的情形如果发生小说 里,还有补救的余地,发生诗歌里还有谅解的可能。而散文是丝毫不可放松的。于是这个看 似无形的不确定文体,其实对写作者往往会提出最为严酷的要求。一个人刻意去做专门的散 文家,事实上要冒极大的风险。因为就文学史的情形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都是非 专门家写成的,成名的机缘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谁能说诸葛亮含泪写下的《出师表》、 鲁迅愤怒而成《记念刘和珍君》是冲着散文写作去的呢? ④散文,既可以是出师前的动员,也可以是父亲的背影;既可以是对白杨的礼赞,也 可以是对荷塘月色的欣赏;既可以是领袖的一篇演说,也可以普通百姓的一封家书;既可以 是面对黄河的合唱,也可以是对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倾听。所有这一切无疆域的奔驰,都 取决于是否能表达出令颤栗的真切感情,是否把持住了那一份脆弱的真情,是否体现了人类 智慧的尖锋。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作家和科学家用优美文字写下的创作谈、研究札记都可以被划人到狭义散文的行 列。 B.散文是一种错综复杂,可以囊括一切 “美文”的文体,这种文体最难用理论去框 定。 C.文学史上的创作证明,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都不是非专门家刻意写成的。 D.所有能表达令人颤栗的真切感情,体现人类智慧尖峰的作品,都可以归入散文当 中。 15.请结合文章第二段,用一句话给“散文家”下定义。(3 分) 16.作者称散文是一种脆弱的文体,对写作者往往会提出最为严酷的要求。请概括出这些 要求。(4 分)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0 题。 共 老 龙应台(台湾女作家) ①我们走进中环一个公园。很小一块绿地,被四边的摩天大楼紧紧裹著,大楼的顶端插 入云层,底部小公园像大楼与大楼之间一张小小吊床,盛著一点青翠。淙淙流水旁看见一块 凹凸有致的岩石,三个人各选一个角,坐了下来。一个人仰望天,一个人俯瞰地,我看一株 树,矮蹲蹲的,树叶油亮茂盛,挤成一团浓郁的深绿。 ②这三个人,平常各自忙碌。一个,经常一面开车一面上班,电话一个接一个,总是在 一个红绿灯与下一个红绿灯之间做了无数个业务的交代。睡觉时,手机开著,放在枕边。另 一个,天还没亮就披上白袍开始巡房,吃饭时腰间机器一响就接,放下筷子就往外疾走。还 有我自己,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 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③可是我们决定一起出来走走。三个人,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 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④然後,我就看见它了。在那一团浓郁的深绿里,藏著一只浓郁深绿的野鹦鹉,正在啄 吃一粒绿得发亮的杨桃。我靠近树,仰头仔细看它。野鹦鹉眼睛圆滚滚地,也看著我。我们 就在那杨桃树下对看。另外两个人,也悄悄走了过来。三个人,就那样立在树下,仰著头, 屏息,安静,凝视许久,一直到野鹦鹉将杨桃吃完,吐了核,拍拍翅膀,哗一下飞走。 ⑤我们相视而笑,好像刚刚经过一个秘密的宗教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