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A2》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A2 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A1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二、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A(2)》是面向工程管理的学科基础课,并且是该专业的一门必 修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还是构成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之一 课程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 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授课内容包括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及相应 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计算截面的惯性矩,对称弯曲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及分布 形式,简单的组合变形应力及强度计算,平面应力状态及应力圆,主应力及极值 应力, 三向应力圆,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压杆稳定及疲劳强 度。 该课程在《工程力学A(1)》的基础上引入了诸如微元体、应力、应变等基 本概念。同时,它还涉及对学生基本研究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如:将具体的研究 对象抽象化、理相化,并律立正确的物匣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能力。对学生后续课 程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影响很大。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弯曲应力(8学时) 教学内容:对称弯曲正应力、惯性矩与平行轴定理、对称弯曲切应力、梁 的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 弯拉 (压) 组 教学要求:掌握梁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会计算静矩、简单截面惯性矩 及组合截面惯性矩:掌握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了解矩形截面与工字 形截面弯曲切应力的计算公式:掌握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了解梁的合理截面形 式及变截面 ” 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2、弯曲变形(5学时) 教学内容: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计算梁位移的积分法、简单静不定梁、 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 度设计 教学要求:掌握梁变形的概念:掌握弯矩与挠曲轴曲率间的关系,抗弯刚度 了解积分法求梁的变形:掌握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掌握梁的刚度条件:了解提高 梁风和度的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3、应力状态分析(6学时) 教学内容: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分析、极值应力与主应力、复杂应力状态的 最大应力、广义胡克定律
26 《工程力学 A2》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A2 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 A1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二、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 A(2)》是面向工程管理的学科基础课,并且是该专业的一门必 修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还是构成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之一。 课程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 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授课内容包括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及相应 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计算截面的惯性矩,对称弯曲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及分布 形式,简单的组合变形应力及强度计算,平面应力状态及应力圆,主应力及极值 应力,三向应力圆,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压杆稳定及疲劳强 度。 该课程在《工程力学 A(1)》的基础上引入了诸如微元体、应力、应变等基 本概念。同时,它还涉及对学生基本研究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如:将具体的研究 对象抽象化、理想化,并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能力。对学生后续课 程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影响很大。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弯曲应力 (8 学时) 教学内容: 对称弯曲正应力、惯性矩与平行轴定理、对称弯曲切应力、梁 的强度条件、梁的合理强度设计、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弯拉(压)组合 教学要求:掌握梁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会计算静矩、简单截面惯性矩 及组合截面惯性矩;掌握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了解矩形截面与工字 形截面弯曲切应力的计算公式;掌握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了解梁的合理截面形 式及变截面梁,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2、弯曲变形(5 学时) 教学内容: 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计算梁位移的积分法、简单静不定梁、 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刚度设计 教学要求:掌握梁变形的概念;掌握弯矩与挠曲轴曲率间的关系,抗弯刚度; 了解积分法求梁的变形;掌握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掌握梁的刚度条件;了解提高 梁刚度的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3、应力状态分析(6 学时) 教学内容: 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分析、极值应力与主应力、复杂应力状态的 最大应力、广义胡克定律
数学要求,堂据原始单元体应力分析、一占处应力状态、主平面与主应力 掌握应力圆的做法及与单元体应力的对应关系:掌握平面应力状态求指定斜截面 应力的解析和应力圆法:掌握单元体主应力及方位、最大切应力的计算:掌握三 向应力求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了解广义胡克定律。 授课方式:进授 4、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5学时) 教学内容: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弯扭组合与弯拉 (压)扭组合、承压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四个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及相当应力的计算:掌握弯扭 组合和弯拉压组合的强度计算:掌握承压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 5、压杆稳定问题(6学时) 教学内容:稳定性概念、临界荷载的欧拉公式、中、小柔度杆的临界应力、 压杆稳定条件与合理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平衡的三种形式,失稳破坏:了解压杆的稳定与不稳定平衡 掌握临界荷载,细长杆临界荷载计算的欧拉公式:掌握杆端约束对临界荷载的影 响,长度因数、相当长度:临界应力,根据柔度对压杆分类:了解类比法计算乐 杆的临界荷载:了解临界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了解超过比例极限时临界应 力计算 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的稳定条件及合理设计,会计算 轴向受压杆临界载荷载和临界应力,会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授课方式:讲授 6、疲劳强度问题(2学时) 教学内容: 循环应力与疲劳破坏、SN曲线与材料的疲劳及限、影响构件 疲劳及限的主要因素 教学要求:掌握交变应力、应力循环、应力比及疲劳破坏的概念:了解材料 持久极限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对称循环应力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授课方式 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无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成绩组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的构成及依据: 平时成绩100分=平时作业70分+考勤情况30分 平时作业合计0分,计算方法如下:平时作业得分=5x作业次数 平时作业总分 ×70(其 中每次作业满分为5分,次之4.5分,4分,..,其余类推) 考勒总分合计30分,考勤情况要求:①旷课一次扣10分、累计5次旷课取 消考试资格②迟到、早退或事假一次扣5分,考勒得分考勤总分×30 100 期末考核:闭卷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27 教学要求:掌握原始单元体应力分析、一点处应力状态、主平面与主应力; 掌握应力圆的做法及与单元体应力的对应关系;掌握平面应力状态求指定斜截面 应力的解析和应力圆法;掌握单元体主应力及方位、最大切应力的计算;掌握三 向应力求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了解广义胡克定律。 授课方式:讲授 4、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5 学时) 教学内容: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弯扭组合与弯拉 (压)扭组合、承压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四个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及相当应力的计算;掌握弯扭 组合和弯拉压组合的强度计算;掌握承压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 5、压杆稳定问题(6 学时) 教学内容: 稳定性概念、临界荷载的欧拉公式、中、小柔度杆的临界应力、 压杆稳定条件与合理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平衡的三种形式,失稳破坏;了解压杆的稳定与不稳定平衡; 掌握临界荷载,细长杆临界荷载计算的欧拉公式;掌握杆端约束对临界荷载的影 响,长度因数、相当长度;临界应力,根据柔度对压杆分类;了解类比法计算压 杆的临界荷载;了解临界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了解超过比例极限时临界应 力计算――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的稳定条件及合理设计,会计算 轴向受压杆临界载荷载和临界应力,会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授课方式:讲授 6、疲劳强度问题 (2 学时) 教学内容: 循环应力与疲劳破坏、S-N 曲线与材料的疲劳及限、影响构件 疲劳及限的主要因素 教学要求:掌握交变应力、应力循环、应力比及疲劳破坏的概念;了解材料 持久极限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对称循环应力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无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成绩组成: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的构成及依据: 平时成绩 100 分=平时作业 70 分+考勤情况 30 分 平时作业合计 70 分,计算方法如下: 0 5 7 = 作业次数 平时作业总分 平时作业得分 (其 中每次作业满分为 5 分,次之 4.5 分,4 分,……,其余类推) 考勤总分合计 30 分,考勤情况要求:①旷课一次扣 10 分、累计 5 次旷课取 消考试资格②迟到、早退或事假一次扣 5 分, 30 100 = 考勤总分 考勤得分 期末考核:闭卷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单辉祖,谢传锋合编。《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1)》(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戴葆青等编著.《材料力学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高等教有出版社. 撰写人:裴强 审核人:吴寅
28 选用教材:单辉祖,谢传锋合编.《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1)》(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戴葆青等编著.《材料力学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撰写人:裴强 审核人:吴寅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 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字分: 2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的作用主要是为专业课提 供有关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合理使用 士木工程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材料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理 解材料的组成、 结构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的基本理论,熟悉有关材料 的产品规格与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材料的质量鉴定及材料实验方面的 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1.5学时) 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的概念及分类、作用、发展概况、发展趋势等 教学要求: 了解建筑材料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3.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简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4.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5学时) 教学内容: 11材料的物理性质 12材料的力学性质 敦学要求: 1.掌握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2.掌握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3,堂握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4.掌握强度的概念及分类。 5. 掌握标号的概念及分类 6,掌握影响材料力学性质的因素。 7.掌握材料的变形性概念。 第二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4学时) 教学内容: 2.1石膏 2.2石灰 2.3水玻璃
29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的作用主要是为专业课提 供有关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合理使用 土木工程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材料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理 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的基本理论,熟悉有关材料 的产品规格与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材料的质量鉴定及材料实验方面的 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 1.5 学时) 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的概念及分类、作用、发展概况、发展趋势等 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材料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3.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简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4.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 2.5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材料的物理性质 1.2 材料的力学性质 教学要求: 1.掌握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2.掌握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3.掌握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4.掌握强度的概念及分类。 5.掌握标号的概念及分类。 6.掌握影响材料力学性质的因素。 7.掌握材料的变形性概念。 第二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 4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石膏 2.2 石灰 2.3 水玻璃
敦学要求: 了解石育的原料及生产、水化、凝结硬化过程、其它石膏类型 2. 掌握石膏的技术性质 应用 了解石灰的原料及生产、熟化、硬化特点。 4,掌握石灰的性质及应用。 了解水玻璃的组成、原料及生产、凝结硬化特点 掌握水玻璃的性质及应 用 第三章:水硬性胶凝材料一水泥 (6学时) 教学内容: 31硅静盐水泥 3.2掺混合料的硅酸盐水泥 3.3特种硅酸盐水泥 教学要求: 1. 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及生产 熟练掌握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特性。 3. 熟悉硅酸盐水泥水化、凝结硬化及影响因素。 4.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及应用、腐蚀与防止。 5.掌握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 酸盐水泥的定义、 性能及使用场合 6. 了解特种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使用场合。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 (10学时) 教学内容 4.1混凝土的概念 4.2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4.3水泥混凝土拌和料的性质(未硬化前》 44水泥混凝土的性质(硬化后) 45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4.6混凝土的 外加剂 4.7特种混凝士 教学要求: 堂握水泥混凝土的概念 组成材料 掌握混凝土拌合料的性质 3.掌握混凝土的性质。 4.掌握混凝土的耐久性概 5.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基本要求及设计步骤。 6. 掌握混凝土外加剂各品种的作用原理及性能特点、适用场合 第五章:建筑砂浆 (1学时) 教学内容: 51概述合设 5.2建筑砂浆的技术性质 5.3建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砂浆对组成材料的要求
30 教学要求: 1.了解石膏的原料及生产、水化、凝结硬化过程、其它石膏类型。 2.掌握石膏的技术性质、应用。 3.了解石灰的原料及生产、熟化、硬化特点。 4.掌握石灰的性质及应用。 5.了解水玻璃的组成、原料及生产、凝结硬化特点。 6.掌握水玻璃的性质及应用。 第三章: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 ( 6 学时) 教学内容: 3.1 硅酸盐水泥 3.2 掺混合料的硅酸盐水泥 3.3 特种硅酸盐水泥 教学要求: 1.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及生产。 2.熟练掌握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特性。 3.熟悉硅酸盐水泥水化、凝结硬化及影响因素。 4.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及应用、腐蚀与防止。 5.掌握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 酸盐水泥的定义、性能及使用场合。 6.了解特种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使用场合。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 ( 10 学时) 教学内容: 4.1 混凝土的概念 4.2 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4.3 水泥混凝土拌和料的性质(未硬化前) 4.4 水泥混凝土的性质(硬化后) 4.5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4.6 混凝土的外加剂 4.7 特种混凝土 教学要求: 1.掌握水泥混凝土的概念、组成材料。 2.掌握混凝土拌合料的性质。 3.掌握混凝土的性质。 4.掌握混凝土的耐久性概念。 5.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基本要求及设计步骤。 6.掌握混凝土外加剂各品种的作用原理及性能特点、适用场合。 第五章:建筑砂浆 ( 1 学时) 教学内容: 5.1 概述配合比设计 5.2 建筑砂浆的技术性质 5.3 建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砂浆对组成材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