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建筑模块制作 1 学科 基础 验证 必做 1 学利 AD绘图软件绘制建筑平面 绘制建筑平面施工图 1 综合 基脚 必做 AutoCAD绘制立面图:文本 学 CAD绘图软件绘制立面图 类型的设定:文字的书写: 基础 综合 必做 文字的编辑 学科 CAD绘图软件绘制剖面图 AutoCAD绘制剖面图:图形的 1 基础 综合 必做 输出 AUtoCAD绘制墙身详图:图 学科 CD绘图软件绘制墙身详块的操作:比例缩放后的厂 基础 综合 必做 寸编辑。 学科 6 CAD绘图软件绘制棱梯详 AutoCAD绘制楼梯详图 1 综合 其融 必做 CAD绘图软件绘制钢筋混AutoCAD绘制钢筋混凝士构f 凝土构件配筋图 配筋图 1 学科 综合 基础 必做 CAD绘图软件绘制基础图 学科 AutoCAD绘制基础图 1 综合 其 必做 CAD绘图软件结构布置图 AutoCAD绘制楼层结构布置 学科 1 综合 必做 基础 学到 CAD绘图软件钢结构图 AutoCAD绘制钢结构图 础 综合 必做 CAD绘图软件和基本操作 综合练习及考核 1 学科 综合 必做 基础 四、考核方式 上机实验表现及出勤: 占总成绩20%,缺课一次扣3分(总成绩),其它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2.考核方式: 期末上机操作考核,按百分制记录,占课程总成绩40%。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丁宇明. 《土建工程制图》(第二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7 丁字明.《土建工程制图习题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丁字明.《土建工程制图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7. 郭文.《autoCAD2004中文版实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撰写人:孙志红 审核人:刘福祥
16 常用建筑模块制作 1 学科 基础 验证 必做 1 2 CAD 绘图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 绘制建筑平面施工图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3 CAD 绘图软件绘制立面图 AutoCAD 绘制立面图; 文本 类型的设定; 文字的书写; 文字的编辑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4 CAD 绘图软件绘制剖面图 AutoCAD 绘制剖面图;图形的 输出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5 CAD 绘图软件绘制墙身详图 AutoCAD 绘制墙身详图; 图 块的操作; 比例缩放后的尺 寸编辑。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6 CAD 绘图软件绘制楼梯详图 AutoCAD 绘制楼梯详图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7 CAD 绘图软件绘制钢筋混 凝土构件配筋图 AutoCAD 绘制钢筋混凝土构件 配筋图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8 CAD 绘图软件绘制基础图 AutoCAD 绘制基础图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9 CAD 绘图软件结构布置图 AutoCAD 绘制楼层结构布置 图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10 CAD 绘图软件钢结构图 AutoCAD 绘制钢结构图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11 CAD 绘图软件和基本操作 综合练习及考核 1 学科 基础 综合 必做 1 四、考核方式 1.上机实验表现及出勤: 占总成绩 20%,缺课一次扣 3 分(总成绩),其它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2.考核方式; 期末上机操作考核,按百分制记录,占课程总成绩 40%。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丁宇明.《土建工程制图》(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丁宇明.《土建工程制图习题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丁宇明.《土建工程制图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7. 郭文.《autoCAD2004 中文版实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撰写人:孙志红 审核人:刘福祥
《管理学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Management Science B 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 2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工程管理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非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 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本课程的教学 内容主要以管理职能为主线全面系统阐述管理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管理总论 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的五大职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学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掌握管理学的 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于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 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增进 与外界的交往与沟通, 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具体要求:第 以管理的基本思 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 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熟悉管 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对管理学框架体 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笋一以应用管理学知识分、解且休管理问为主体 的初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分析 与解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在知 识教有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批判眼光和创新精神,使管理学知识内化 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素养。 第章品 本要求 (2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活动:管理者:管理组织。 教学要求:掌握管理的概念和职能,理解管理的性质与作用:了解管理者的 定义、分类,掌握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了解管理组织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 第二章:管理与环境 (2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环境分析:道德与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教学要求:理解管理环境的概念,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掌握管理道德 的概念和管理的道德观,了解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和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和主要观点:了解经济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了解信息化对 管理的影响。能对实际管理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根据需要可安排自 学。 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进(4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的早期和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 公
17 《管理学 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Management Science B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工程管理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一、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非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 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本课程的教学 内容主要以管理职能为主线全面系统阐述管理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管理总论、 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的五大职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学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掌握管理学的 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于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 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增进 与外界的交往与沟通,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具体要求:第一,以管理的基本思 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 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熟悉管 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对管理学框架体 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以应用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主体 的初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分析 与解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在知 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批判眼光和创新精神,使管理学知识内化 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总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活动;管理者;管理组织。 教学要求:掌握管理的概念和职能,理解管理的性质与作用;了解管理者的 定义、分类,掌握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了解管理组织。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 第二章:管理与环境 (2 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环境分析;道德与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教学要求:理解管理环境的概念,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掌握管理道德 的概念和管理的道德观,了解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和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和主要观点;了解经济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了解信息化对 管理的影响。能对实际管理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根据需要可安排自 学。 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4 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的早期和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
理理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中外管理实践和思想: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 般管理理论;掌握梅奥的行为管理理论: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管理 理论的新发展。能结合实际分析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会对不同管理理论进行比较,使学生了 解前沿管理理论。 第四章:计划 (2学时) 教学内容: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计划的方 法。 教学要求:学握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性质:理解计划的类型:学握计划 的编制过程 了解计划的方法。能热练运用计划原理编制具体的计划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编制具体的计划。 第五章:目标 (2学时) 教学内容:目标:目标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目标的概念 ,理解目标的类型、作用、特点,掌握目标制订 的原则:掌握目标管理的概念,掌握目标管理的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战略 (2学时) 教学内 :战略制定过程:战略性计划选择 教学要求:掌握战略的概念、作用,了解战略的要素:了解战略制定过程: 了解战略性计划选择。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七章:决策 (2学时) 教学内容:决策与决策理论: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理论:了解决策的类型,了解决策的 影响因素:掌握决策的制订过程:了解决策的方法。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 第八章:组织 (4学时) 教学内容:组织与组织设计:组织的基本问题:组织结构类型:组织的变革。 教学要求:掌握组织的概今,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了解影响组织设 计的权变因素:了解工作专门化,理解部门划 方法,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掌 握集权与分权,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和授权的相关理论理解组织结 构基本类型;了解组织变革的理论。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九意,人事 (4学时)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规划与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与薪 酬。 教学要求: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理解人力 资源规划的内容,掌握人员选聘的方式;学握人员培训的内容和方法,理解职业 生涯规划理论:了解绩效评估的概念、意义和方法,了解薪酬及薪酬管理的基本 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领导 (2学时)
18 理理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中外管理实践和思想;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 一般管理理论;掌握梅奥的行为管理理论;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管理 理论的新发展。能结合实际分析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会对不同管理理论进行比较,使学生了 解前沿管理理论。 第四章:计划 (2 学时) 教学内容: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计划的方 法。 教学要求:掌握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性质;理解计划的类型;掌握计划 的编制过程;了解计划的方法。能熟练运用计划原理编制具体的计划。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编制具体的计划。 第五章:目标 (2 学时) 教学内容:目标;目标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目标的概念,理解目标的类型、作用、特点,掌握目标制订 的原则;掌握目标管理的概念,掌握目标管理的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战略 (2 学时) 教学内容:战略概念;战略制定过程;战略性计划选择。 教学要求:掌握战略的概念、作用,了解战略的要素;了解战略制定过程; 了解战略性计划选择。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七章:决策 (2 学时) 教学内容:决策与决策理论;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理论;了解决策的类型,了解决策的 影响因素;掌握决策的制订过程;了解决策的方法。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 第八章:组织 (4 学时) 教学内容:组织与组织设计;组织的基本问题;组织结构类型;组织的变革。 教学要求:掌握组织的概念,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了解影响组织设 计的权变因素;了解工作专门化,理解部门划分方法,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掌 握集权与分权,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和授权的相关理论;理解组织结 构基本类型;了解组织变革的理论。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九章:人事 (4 学时)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规划与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与薪 酬。 教学要求: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理解人力 资源规划的内容,掌握人员选聘的方式;掌握人员培训的内容和方法,理解职业 生涯规划理论;了解绩效评估的概念、意义和方法,了解薪酬及薪酬管理的基本 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领导 (2 学时)
教学内容: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 教学要求: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者的权力 ,了解领导风格类型:掌握 管理方格论、菲德勒权变理论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领导理论。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十一章:激励(2学时) 教学内容:激励概述:激励理论:激励实务 教学要求:掌握激励的含义和作用,了解激励的过程:掌握需要层次论、双 因素理论、X理论和Y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了解 激励实务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十二章:沟通 (2学时) 教学内容:沟通的含义和过程:沟通的分类及特点;沟通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沟通的含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了解沟通的分类及特点:理 解沟通障碍,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十三章:控制 (2学时) 教学内容:控制的类型和作用:控制的过程:控制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控制工作的概念和类型,了解控制的作用:理解控制的过程 和要求: 了解控制 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三、考核方式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出勤占10%,课 堂发言占10%,作业占60%,期中考核占20%。 (2)期末考核:占70%。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藏有良,暴丽艳.管理学(21世纪规划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主要参老书 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管理学一全球化视角。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6.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周三多.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邢以群.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芮明杰.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江彩霞 审核人:杨华 课程负责人:江彩霞
19 教学内容: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 教学要求: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者的权力,了解领导风格类型;掌握 管理方格论、菲德勒权变理论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领导理论。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十一章:激励 (2 学时) 教学内容:激励概述;激励理论;激励实务。 教学要求:掌握激励的含义和作用,了解激励的过程;掌握需要层次论、双 因素理论、X 理论和 Y 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了解 激励实务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十二章:沟通 (2 学时) 教学内容:沟通的含义和过程;沟通的分类及特点;沟通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沟通的含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了解沟通的分类及特点;理 解沟通障碍,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十三章:控制 (2 学时) 教学内容:控制的类型和作用;控制的过程;控制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控制工作的概念和类型,了解控制的作用;理解控制的过程 和要求;了解控制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三、考核方式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 30%。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其中,出勤占 10%,课 堂发言占 10%,作业占 60%,期中考核占 20%。 (2)期末考核:占 70%。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藏有良,暴丽艳. 管理学(21 世纪规划教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主要参考书 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 管理学—全球化视角. 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6.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管理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周三多. 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邢以群. 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芮明杰. 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江彩霞 审核人:杨 华 课程负责人:江彩霞
《工程力学A1》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A1 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 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工程力学是现代结构工程的重要基础 之一,它是既与工程实际又与力学密切相关的课程,主要包含理论力学(静力学 部分)及材料力学的一部分内容。通过静力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 析、平衡条件及熟练草握平衡方程的应用,为一般工程结构的静力分析提供理论 基础: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受力分析、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初步的力学 建模及对简化模型近似性评估的能力,一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 能力。学习本课程后,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了基础,而且对于提高学生 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等方面,都起若重要的作用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2、静力学基本概念及物体受力分析(4学时) 教学内容:静力学基本概念、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图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静力学的任务。掌握静力学 中几个基本概念:力、刚体、平衡和约束及约束反力。掌握常见约束的类型及约 束反力的特点。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 授课方式:讲授 3、汇交力系(2学时) 教学内容:汇交力系的合成、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力的可传性,二力平衡原理 增减平衡力系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掌握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掌握力三角形法则和力多边形法则,熟练掌握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和几何条 件。 授课方式:讲授 4、力偶系(2学时) 教学内容: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偶矩矢、力偶的等效条件和性质
20 《工程力学 A1》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A1 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 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工程力学是现代结构工程的重要基础 之一,它是既与工程实际又与力学密切相关的课程,主要包含理论力学(静力学 部分)及材料力学的一部分内容。通过静力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 析、平衡条件及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为一般工程结构的静力分析提供理论 基础;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受力分析、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初步的力学 建模及对简化模型近似性评估的能力,一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 能力。学习本课程后,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了基础,而且对于提高学生 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1 学时)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2、静力学基本概念及物体受力分析 (4 学时) 教学内容:静力学基本概念、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图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静力学的任务。掌握静力学 中几个基本概念:力、刚体、平衡和约束及约束反力。掌握常见约束的类型及约 束反力的特点。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 授课方式:讲授 3、汇交力系 (2 学时) 教学内容:汇交力系的合成、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力的可传性,二力平衡原理, 增减平衡力系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掌握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掌握力三角形法则和力多边形法则。熟练掌握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和几何条 件。 授课方式:讲授 4、力偶系(2 学时) 教学内容: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偶矩矢、力偶的等效条件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