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二中2012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粳米jng 妊娠chen 星宿xi 浑身解数xid B.歼灭jian 强劲jing 谶语chen 纤尘不染xian C.箴言jian 怔怔 zheng 掮客qiar 力能扛鼎gang D.筵席yon 巨擘bo 尽快jin 踽踽独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五月的大明湖,华天丽日,殿阁巍峨,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郁,秀 色可餐 B.在多次推迟销毁日期后,运行了15年之久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在 2001年3月寿终正寝 C.重庆“钉子户”事件,老百姓有指责开发商的,有声援“钉子户”的,有觉 得政府无能的,有批评法院判决不公的,各种言论,不一而足。 D.面对反方破绽百出的辩词,作为正方主辩手,你却拿不出充分有力的理据来 反驳对方的观点,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两年中,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共列举了 审计查处的23件大案要案,审计报告所揭露的触目惊心的一桩桩案件震动了全 B.综合考试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为目的的考试,命题面向全体 考生,总体要求是注重基础知识,加大试题覆盖面 C.丁俊辉打球时专心致志、毫无表情,给人感觉好像特别老成持重,但是斯诺 克运动要求从事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态平静,不受外物的影响,所以,从事斯 诺克运动的人大多不苟言笑,显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D.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对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 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②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思路 ③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 ④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事物 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⑤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看法 态度或感情 ⑥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是否清晰严密,就 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C.③①④②⑤⑥D.③① ④②⑥⑤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 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广东省湛江二中 2012 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粳米 jīng 妊娠 chén 星宿 xiù 浑身解数 xiè B.歼灭 jiān 强劲 jìng 谶语 chèn 纤尘不染 xiān C.箴言 jiān 怔怔 zhèng 掮客 qián 力能扛鼎 gāng D.筵席 yán 巨擘 bò 尽快 jìn 踽踽独行 y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五月的大明湖,华天丽日,殿阁巍峨,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郁,秀 色可餐。 B.在多次推迟销毁日期后,运行了 15 年之久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在 2001 年 3 月寿终正寝。 C.重庆“钉子户”事件,老百姓有指责开发商的,有声援“钉子户”的,有觉 得政府无能的,有批评法院判决不公的,各种言论,不一而足。 D.面对反方破绽百出的辩词,作为正方主辩手,你却拿不出充分有力的理据来 反驳对方的观点,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两年中,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共列举了 审计查处的 23 件大案要案,审计报告所揭露的触目惊心的一桩桩案件震动了全 国。 B.综合考试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为目的的考试,命题面向全体 考生,总体要求是注重基础知识,加大试题覆盖面。 C.丁俊辉打球时专心致志、毫无表情,给人感觉好像特别老成持重,但是斯诺 克运动要求从事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态平静,不受外物的影响,所以,从事斯 诺克运动的人大多不苟言笑,显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D.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对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 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②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 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思路 ③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 、理解、认识的反映 ④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事物 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⑤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看法、 态度或感情 ⑥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是否清晰严密,就 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① ④②⑥⑤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 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 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 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 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髙邮军。 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 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 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 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 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 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 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 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教遭同 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 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 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相率设席受经 接受,学习 B.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 诬陷 C.无庸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竭尽,耗尽 D.帝独明其亡他 无,没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判铨欧阳修为之请 数为所诎 B.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 光亦以充可告语 C.民困于烦苛 充与议变法于前 D.自新法之行 及确之预政 7.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吴充性格沉稳周密的一组是( )(3分) A.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B.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 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 C.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等数十人 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 D.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将终,戒妻子勿以 私事干朝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 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 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 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 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 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 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 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 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 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 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 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 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 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 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 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 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 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相率设席受经 接受,学习 B.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 诬陷 C.无庸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竭尽,耗尽 D.帝独明其亡他 无,没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判铨欧阳修为之请 数为所诎 B.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 光亦以充可告语 C.民困于烦苛 充与议变法于前 D.自新法之行 及确之预政 7.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吴充性格沉稳周密的一组是( )(3 分) A.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B.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 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 C.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等数十人 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 D.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将终,戒妻子勿以 私事干朝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 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 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 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 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 积忧畏疾益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3分) ②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4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 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 烟老。 【注】①庾郎:南朝梁代文士。这里借指一般宦游的才子。②春袍,即青袍。宋 代刚入仕的年轻官员的装束。 (1)这首词写草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上下阙各写出了草的什么特点?(3分) (2)欧阳修认为梅尧臣的诗词在艺术上常常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六一诗 话》)。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这一特点。(4分) 11.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1)不以物喜, 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 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9.断句与翻译。(10 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 积忧畏疾益侵。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7 分) ①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3 分) ②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4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苏幕遮 ? 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 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 烟老。 【注】①庾郎:南朝梁代文士。这里借指一般宦游的才子。②春袍,即青袍。宋 代刚入仕的年轻官员的装束。 ⑴这首词写草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上下阙各写出了草的什么特点?(3 分) ⑵欧阳修认为梅尧臣的诗词在艺术上常常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六一诗 话》)。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这一特点。(4 分) 11.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6 分) ⑴不以物喜, , ,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剑阁峥嵘而崔 嵬③风 。(李白《蜀道难》)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李煜《虞美人》) (4)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 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 李金宇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大到北京避暑山庄 的万壑松风、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景区;小到扬州个园的透风漏月厅、卢氏意 园的“水面风来”馆、苏州留园的清风池馆、北京香山见心斋中的畅风楼等建筑。 风在园林中如此受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更重要的是体 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翻开中国园林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多的古典园林是扇形建筑的,如 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留园的“与谁同坐轩”等。这是因为扇能让人联想到风, 意会到风。园林中如此突出“风”,其实和园主身份有极大的关联。中国园林的 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他们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熏陶和浸渍,以讲 ”“礼”为己任,以追慕“圣贤”为大道。而“风”在中国儒家经义中正有 着特殊的含义。《毛诗正义》中就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因此有着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更出现了一个极常见的词语一一仁风 儒家官宦的喜风,还因为风里的那份心情,风里的那个理想世界。司马光《独乐 园记》有:“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栀,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我们从充满自然生气的 表象里,看到了儒家之风的深层的审美涵义:对心灵、宇宙“天人”之间亲密和 谐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王振复在《宫室之魂》一书中写到:“在中国建筑文化之灿烂星空中,究竟哪一类 建筑样式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最大,或者说其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 界呢?是中国园林。”无疑,道家对自然的崇尚,正和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追求相拍相合。李格非记董氏西园:“开轩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 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幽禽静鸣,各夸得意,此山林之乐。”在风中,人与 自然似乎更为知音。“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清戴煕《赐 砚斋题画偶录》)对风的敏感,正是人们心静闲适的表现。清郑板桥云:“茅屋 间,天井一方…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风声,只要闲心消受耳。”聆听风中之味, 大有道家所谓“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映 物,才能进入妙赏的佳境,才可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 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冯钟平说:“中国园林命意 在空不在实”。“空灵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特点之一”,正如任晓红所说的 “园境也与这禅境一样,都是超然物相之上,在心性的自由天地中建立起的境 界”。对中国园林的欣赏是视觉的,更是心觉的。一亭、一树、一石、一水,多需 妙悟迁想,体味出象外之象。要有“慧心”,才可在咫尺山林中体味到一石一天地
⑵剑阁峥嵘而崔 嵬, , 。(李白《蜀道难》) ⑶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 。(李煜《虞美人》) ⑷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 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 李金宇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大到北京避暑山庄 的万壑松风、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景区;小到扬州个园的透风漏月厅、卢氏意 园的“水面风来”馆、苏州留园的清风池馆、北京香山见心斋中的畅风楼等建筑。 风在园林中如此受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更重要的是体 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翻开中国园林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多的古典园林是扇形建筑的,如 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留园的“与谁同坐轩”等。这是因为扇能让人联想到风, 意会到风。园林中如此突出“风”,其实和园主身份有极大的关联。中国园林的 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他们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熏陶和浸渍,以讲 “仁”“礼”为己任,以追慕“圣贤”为大道。而“风”在中国儒家经义中正有 着特殊的含义。《毛诗正义》中就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因此有着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更出现了一个极常见的词语——仁风。 儒家官宦的喜风,还因为风里的那份心情,风里的那个理想世界。司马光《独乐 园记》有:“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我们从充满自然生气的 表象里,看到了儒家之风的深层的审美涵义:对心灵、宇宙“天人”之间亲密和 谐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王振复在《宫室之魂》一书中写到:“在中国建筑文化之灿烂星空中,究竟哪一类 建筑样式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最大,或者说其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 界呢?是中国园林。”无疑,道家对自然的崇尚,正和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追求相拍相合。李格非记董氏西园:“开轩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 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幽禽静鸣,各夸得意,此山林之乐。”在风中,人与 自然似乎更为知音。“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清戴熙《赐 砚斋题画偶录》)对风的敏感,正是人们心静闲适的表现。清郑板桥云:“茅屋一 间,天井一方……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风声,只要闲心消受耳。”聆听风中之味, 大有道家所谓“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映 物,才能进入妙赏的佳境,才可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冯钟平说:“中国园林命意 在空不在实”。“空灵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特点之一”,正如任晓红所说的 “园境也与这禅境一样,都是超然物相之上,在心性的自由天地中建立起的境 界”。对中国园林的欣赏是视觉的,更是心觉的。一亭、一树、一石、一水,多需 妙悟迁想,体味出象外之象。要有“慧心”,才可在咫尺山林中体味到一石一天地
花一世界。而寺塔悬铃,是借风来传梵音的。“风吹悬铃,日夜铿然有声,有梵 音到耳之妙境与妙趣”。风正如严羽以禅论诗云:“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 松声,可豁烦襟……听梵音,可清尘根”(明倪允昌《光明藏》)。对佛家而言,风 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还原成一个“明镜 台”。身有所感,心有所动,神有所思。或许,这就是风在寺庙园林中体现出的无 穷禅味。 “风”对园林而言,无论是从自然借景,还是从文化审美角度,都对观者心理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而“风”,在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里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2年第9期,有改动)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 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风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还蕴涵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故在中国的古典 园林中备受重视。 B.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 的道家境界。 C.对风的敏感是闲适、宁静、平和心境的体现,在这种心境下映物,可达到天 人合一的境界。 D.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不是用视觉,而是用心来感悟景物,从而体味出象 外之象来。 E.在佛家看来,“风”可洗涤人的灵魂,风能使人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进 入妙赏的佳境 F.在观者心中,“风”成为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自然景物,也成为园林中重 要的审美对象 13.下列各句能够直接证明“风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的说法是()(3 分) A.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 B.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 C.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 D.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 14.请列出官宦文人喜爱“风”的原因。(4分) 15.请概括出“文化意蕴”在本文中的意思。(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花一世界。而寺塔悬铃,是借风来传梵音的。“风吹悬铃,日夜铿然有声,有梵 音到耳之妙境与妙趣”。风正如严羽以禅论诗云:“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 松声,可豁烦襟……听梵音,可清尘根”(明倪允昌《光明藏》)。对佛家而言,风 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还原成一个“明镜 台”。身有所感,心有所动,神有所思。或许,这就是风在寺庙园林中体现出的无 穷禅味。 “风”对园林而言,无论是从自然借景,还是从文化审美角度,都对观者心理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而“风”,在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里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2 年第 9 期,有改动)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5 分) A.风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还蕴涵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故在中国的古典 园林中备受重视。 B.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 的道家境界。 C.对风的敏感是闲适、宁静、平和心境的体现,在这种心境下映物,可达到天 人合一的境界。 D.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不是用视觉,而是用心来感悟景物 ,从而体味出象 外之象来。 E.在佛家看来,“风”可洗涤人的灵魂,风能使人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进 入妙赏的佳境。 F.在观者心中,“风”成为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自然景物,也成为园林中重 要的审美对象。 13.下列各句能够直接证明“风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的说法是( ) (3 分) A.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 B.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 C.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 D.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 14.请列出官宦文人喜爱“风”的原因。(4 分) 15.请概括出“文化意蕴”在本文中的意思。(5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