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x0125x5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清澈/掣肘蛊惑靥盎司中肯/中意 B.整饬炽烈掂量/惦记调剂/调动 L缘/噱头蓬蒿/相逢边塞/塞责 D.飙升漂剽悍箴言/缄默测量/量杯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势头强劲,网络写手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有人扬言,网络 文学使文学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有可能是未来文学的主流样式;有人则对网络文 学不赞一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文学的大众游戏,很容易出现大众迷失;有人慎言网络文学尚 在襁褓,还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文本样式…….对于网络文学,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A.方兴未艾 B.不赞一词 襁褓D.各执一词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当代表委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中国两会不仅成为国际社会 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被认为是“观察本年度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B.针对欧盟商会的指责,有关人士指出:政府在汽车市场上,只是一个购买者,作为 消费者,在不违背民意授权的情况下,它当然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汽车。 C.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突破2亿多 人,这些用户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为主。 D.“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微笑列车”、“爱心包裹”……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名 字不再仅是一个个慈善项目,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饱含国人情感记忆的慈善文化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成批死亡 ①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制作的过程中 ②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 息 ③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 传承的载俸和个体的象征 ④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 ⑤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 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 A.③②①⑤④ B.③⑤④②①C.②①③④⑤D.②①⑤③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干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湛江一中 2012 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2012.5.25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清澈./掣.肘 蛊.惑/盎.司 中.肯/中.意 B.整饬./炽.烈 掂.量/惦.记 调.剂/调.动 C.血.缘/噱.头 蓬.蒿/相逢. 边塞./塞.责 D.飙.升/剽.悍 箴.言/缄.默 测量./量.杯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势头强劲,网络写手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有人扬言,网络 文学使文学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有可能是未来文学的主流样式;有人则对网络文 学不赞一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文学的大众游戏,很容易出现大众迷失;有人慎言网络文学尚 在襁褓,还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文本样式……对于网络文学,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A. 方兴未艾 B. 不赞一词 C. 襁褓 D.各执一词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当代表委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中国两会不仅成为国际社会 “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被认为是“观察本年度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B.针对欧盟商会的指责,有关人士指出:政府在汽车市场上,只是一个购买者,作为 消费者,在不违背民意授权的情况下,它当然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汽车。 C.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 2011 年 12 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突破 2 亿多 人,这些用户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为主。 D.“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微笑列车”、“爱心包裹”……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名 字不再仅是一个个慈善项目,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饱含国人情感记忆的慈善文化。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成批死亡。 ①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制作的过程中。 ②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 息。 ③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 传承的载俸和个体的象征。 ④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 ⑤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 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 A.③②①⑤④ B.③⑤④②① C.②①③④⑤ D.②①⑤③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孑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 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日:“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 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 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 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翼,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 畏懦,不敢案之,翼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 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 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 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 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基得人心被征当迂吏人诣阙请貿之大后叹目未间枣史得人 心若是蜡复貿年后迂汉照太守戎夷男女送系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美胡禁止侵掠迂使匈奴史 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 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 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皓卒,举国 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 比:等到 B.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立案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 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 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 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 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 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 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 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 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 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 心若是皓复留一年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 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 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 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皓卒,举国 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 比:等到 B.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殊:不同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立案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皓乃手剑当车 皓乃去烽燧 惶惑不知所为 臣伏闻讨捕所伤 C.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 迎拜于界上 D.乔退而叹息 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 7.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3分) ①人有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己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 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 种皓,种皓虽免受刑罚但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 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 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 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皓复留一年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 行羌胡禁止侵掠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7分) 唐多令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 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 情感?(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 分。)(6分) (1)《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
A.皓乃.手剑当车 皓乃.去烽燧 B.惶惑不知所.为 臣伏闻讨捕所.伤 C.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 迎拜于.界上 D.乔退而.叹息 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 7.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3 分) ①人有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 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 种皓,种皓虽免受刑罚但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 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 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 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皓复留一年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 行羌胡禁止侵掠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7 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 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 情感?(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 分。)(6 分) (1)《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庄子《逍遥游》) (2)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 阳修《醉翁亭记》)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诗经·关雎》)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 由于身兼诗人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山水诗人著称的杨万里能够将格物致知的思想中 所蕴涵的诗性观念运用到创作中,以理学家的仁者胸怀和人格涵养赋予自然万物以独特的情 感与审美观照。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 对“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 通过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种 哲学方法,它在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 也是其能够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 物”,诗学注重“感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 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 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 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 认识。他在哲学著作《庸言》中说:“物亡道存,道则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对物的认识 作为“道”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 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 们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事物中所蕴涵的“理"。杨万里正是领会了“物”所负载的双重意 义,因此,在超越江西诗风的艰难历程中,他最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万物,并倾注了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 阳修《醉翁亭记》)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诗经·关雎》)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 由于身兼诗人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山水诗人著称的杨万里能够将格物致知的思想中 所蕴涵的诗性观念运用到创作中,以理学家的仁者胸怀和人格涵养赋予自然万物以独特的情 感与审美观照。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 对“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 通过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一种 哲学方法,它在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 也是其能够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 物”,诗学注重“感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 “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 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 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 认识。他在哲学著作《庸言》中说:“物亡道存,道则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对物的认识 作为“道”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 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 们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事物中所蕴涵的“理”。 杨万里正是领会了“物”所负载的双重意 义,因此,在超越江西诗风的艰难历程中,他最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万物,并倾注了
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对自然的描写,并用理学家“格物”的精神去认真观察、揣摩,在具体细 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以少总多,通过不同事物的变化情态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 杨万里有意识地去展现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态,对于月亮意象摄取同样如此,月亮的各种 情态都尽现其笔下。不仅有落月、新月、半月、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晓月、圆 月、弯月、残月、缺月、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现;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 花愁月恨、月色波声、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月梢风叶、酒浪月波、月华露气等摇曳生姿的 景致描写。尽管前人对月亮已极尽描写,但杨万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依然能够把月亮写得 异彩纷呈,不落寞臼,这无疑有赖于其哲学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渗透,从而能够以超越前人 的审美直觉,将对月亮意象的内涵营造得更为深入而精妙。如果抛开月亮意象所承载的思想 文化内涵,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之前的诗人描写得已经极其精微,仅张若虚 的一首《舂江花月夜》,不仅赢得“孤篇压全唐”的赞誉,更是令其后的诗人望而却步,就 连天才诗人李白笔下的月亮也大都是起着烘托情思、寄寓哲理的作用,而对直接描写月亮升 沉陨落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杨万里的笔下,他却从不同侧面来描写月亮初生、高照、 低沉的各种情态。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学派的思想,《礼记·大学》篇里首先提到这个名词,后来成为理 学家共同遵守的为学方法。 B.格物致知在理学中开始是探讨人生哲学,后来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最终达到 了实现人生境界的目的 C.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分析,理学家的物与文学家的物是一致的,不过前者处于思维领域 而后者处于审美领域 D.杨万里十分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变化情态的妙处,使得诗歌意象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E.作为理学家和诗人的杨万里对“格物致知”的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尊崇“格 物致知”的为学方法。 3.下面诗句不能表现“格物致知”的一项是()(3分)
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对自然的描写,并用理学家“格物”的精神去认真观察、揣摩,在具体细 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以少总多,通过不同事物的变化情态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 妙。 杨万里有意识地去展现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态,对于月亮意象摄取同样如此,月亮的各种 情态都尽现其笔下。不仅有落月、新月、半月、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晓月、圆 月、弯月、残月、缺月、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现;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 花愁月恨、月色波声、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月梢风叶、酒浪月波、月华露气等摇曳生姿的 景致描写。尽管前人对月亮已极尽描写,但杨万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依然能够把月亮写得 异彩纷呈,不落寞臼,这无疑有赖于其哲学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渗透,从而能够以超越前人 的审美直觉,将对月亮意象的内涵营造得更为深入而精妙。如果抛开月亮意象所承载的思想 文化内涵,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之前的诗人描写得已经极其精微,仅张若虚 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赢得“孤篇压全唐”的赞誉,更是令其后的诗人望而却步,就 连天才诗人李白笔下的月亮也大都是起着烘托情思、寄寓哲理的作用,而对直接描写月亮升 沉陨落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杨万里的笔下,他却从不同侧面来描写月亮初生、高照、 低沉的各种情态。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学派的思想,《礼记·大学》篇里首先提到这个名词,后来成为理 学家共同遵守的为学方法。 B.格物致知在理学中开始是探讨人生哲学,后来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最终达到 了实现人生境界的目的。 C.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分析,理学家的物与文学家的物是一致的,不过前者处于思维领域, 而后者处于审美领域。 D.杨万里十分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变化情态的妙处,使得诗歌意象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E. 作为理学家和诗人的杨万里对“格物致知”的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尊崇“格 物致知”的为学方法。 13. 下面诗句不能表现“格物致知”的一项是(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