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二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50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 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3.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9~21小题为非单项选择题。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骆驼烙印落枕笼络人心落英缤纷B、秘鲁碧血庇护完璧归赵大有裨益 C、毒饵渎职句读穷兵黩武初生牛犊D、沟壑喝彩吓唬鹤立鸡群赫赫有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 神气魄。 B.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状元 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C.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你的孩子将来也会 对你有孝心,上行下效嘛 D.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 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的心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生活中,懊悔不仅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而且也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 们总结。 B.六年来,快报便民网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帮助本市百万家庭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 困难 C.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所造成的 D.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 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湛江二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 150 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 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3.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9~21 小题为非单项选择题。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骆.驼 烙.印 落.枕 笼络.人心 落.英缤纷 B、秘.鲁 碧.血 庇.护 完璧.归赵 大有裨.益 C、毒.饵 渎.职 句读. 穷兵黩.武 初生牛犊. D、沟壑. 喝.彩 吓.唬 鹤.立鸡群 赫.赫有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 ....这些骸骨不存的精 神气魄。 B.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 ....的状元 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C. 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 ....地影响着下一代,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你的孩子将来也会 对你有孝心,上行下效 ....嘛。 D. 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 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 ....的心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生活中,懊悔不仅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而且也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 们总结。 B. 六年来,快报便民网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帮助本市百万家庭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 困难。 C. 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所造成的。 D. 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 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②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 Beijing2008” ④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④②①⑤③B.①⑤③④②C.①②⑤④③D.④①⑤③②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 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 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 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 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 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 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 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睎焉真 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 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牦 昏乱,糊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 C.畏其敏畏:担忧 D.饮酒不衰衰:减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B.定国且不我怨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D.耗牦焉真一老农夫也 梅以曲为美 置杯焉则胶 7、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 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② 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 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④ 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 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④②①⑤③ B.①⑤③④② C.①②⑤④③ D.④①⑤③② 二、古诗文阅读(3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 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 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 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 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 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 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 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 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 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 昏乱,糊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 B.定国且.不我怨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梅以.曲为美 置杯焉.则胶 7、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 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 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 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 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9、(8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3分)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3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 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颜氏家训·勉学》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 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2分) 注:庚信:南北朝文学家。赠别友人的小诗往往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历来为读者所喜爱。 与徐陵齐名,并称徐庾,徐陵诗文以轻靡绮艳见称。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观刈麦》)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 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 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 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 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9、(8 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3 分)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3 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 分)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颜氏家训·勉学》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4 分)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 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2 分) 注:庚信:南北朝文学家。赠别友人的小诗往往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历来为读者所喜爱。 与徐陵齐名,并称徐庾,徐陵诗文以轻靡绮艳见称。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观刈麦》)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 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 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 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 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 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 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孟子说: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 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 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 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 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 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 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 天地生物气象。”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 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 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 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 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 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 寿,原因就在他们“眼前无非生机”。宋代董迪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 生意,得之自然”。清代王概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悠然羡其乐, 与人同意况。”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 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 人的生态意识
(2)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李白《蜀道难》)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 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 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 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 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 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 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孟子说: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 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 一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 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 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 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 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 天地生物气象。”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 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 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 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 一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 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 寿,原因就在他们“眼前无非生机”。宋代董迪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 生意,得之自然”。清代王概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悠然羡其乐, 与人同意况。”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 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 人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 的意识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 与万物一体的诗意。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乌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 爱情。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 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也就 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 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把它们发掘出来,加以新的阐释,并 把它们放在显眼的位置,使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和交流,这将大大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 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大大有助于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 于实现人类的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选自《新华月报》2008年第1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充分体现了生 态整体主义的观念。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中国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已经成为了生态 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 C.作者认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造的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 爱,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是一致的。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反映人类生态意识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 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E.“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画家的审 美意识与西方画家有明显的区别。 1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范畴的一项是(3分) A.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B.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C.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D.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 14.请简要说明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出现的背景以及发掘、阐释、传播和交流类似内容的现实 意义。(4分) 15.综观全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有哪些具体内涵?请分点概括。(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答题前请在答卷指定位置上填写所选阅读类别序号:未填写序号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江南蓑衣胡明刚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 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 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 的意识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 与万物一体的诗意。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乌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 爱情。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 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也就 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 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把它们发掘出来,加以新的阐释,并 把它们放在显眼的位置,使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和交流,这将大大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 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大大有助于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 于实现人类的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自《新华月报》2008 年第 l 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充分体现了生 态整体主义的观念。 B.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中国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已经成为了生态 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 C.作者认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造的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 爱,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是一致的。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反映人类生态意识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 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E.“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画家的审 美意识与西方画家有明显的区别。 1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范畴的一项是(3 分) A.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B.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C.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D.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 14.请简要说明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出现的背景以及发掘、阐释、传播和交流类似内容的现实 意义。(4 分) 15.综观全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有哪些具体内涵?请分点概括。(5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答题前请在答卷指定位置上填写所选阅读类别序号;未填写序号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江南蓑衣 胡明刚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 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 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