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二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尹晓峰2008-12-10) 说明:本试卷共9页,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要准确填写姓名、学号和班级 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目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睥睨媲美庇护开天辟地穷乡僻壤B.托庇皱襞刚愎自用无裨于事 C.按接结实关节竭泽而渔桀骜不驯D.墓碣孑遗攻讦桀犬吠尧精神矍铄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古往今来,孩子因宠而娇,因宠而傲,因溺爱而毁灭的例子俯拾即是。实践证明,溺爱孩子 是害而不是爱。 B.曾以环境污染为心腹之患的老工业基地,现在变成了一座清洁美丽、绿意盎然的城市,包头 市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C.文物的修缮、维护与管理仅靠口头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建立一种使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行不悖、互动双赢的机制。 D.日前,哈尔滨医大二院“天价药费”案风波终于息事宁人。调查组称: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 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5月7日的新华社电讯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认为,北京沙尘的源头是国外一些地 区冬春季翻耕后裸露休闲的农田 B.其实,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社会的呼声看,早已引起了足 够的关注 C.每年一到“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众多家长便使出浑身解数,为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而四 处奔忙,演化成愈演愈烈的择校风 D.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使RNA(核糖核酸)干扰能有效在患者体内的相 应部位进行。 4.下列各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制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B.⑤④①③②⑥C.③⑤①④②⑥D.③⑤②①④⑥ 、古诗文阅读鉴赏(33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 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抉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 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 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
湛江二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 命题人:尹晓峰 2008-12-10) 说明:本试卷共 9 页,25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要准确填写姓名、学号和班级。 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目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语文基础知识(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睥.睨 媲.美 庇.护 开天辟.地 穷乡僻.壤 B.托庇. 皱襞. 刚愎.自用 无裨.于事 C.按接. 结.实 关节. 竭.泽而渔 桀.骜不驯 D.墓碣. 孑.遗 攻讦. 桀.犬吠尧 精神矍.铄 2.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古往今来,孩子因宠而娇,因宠而傲,因溺爱而毁灭的例子俯拾即是。实践证明,溺爱孩子 是害而不是爱。 B.曾以环境污染为心腹之患的老工业基地,现在变成了一座清洁美丽、绿意盎然的城市,包头 市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C.文物的修缮、维护与管理仅靠口头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建立一种使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行不悖、互动双赢的机制。 D.日前,哈尔滨医大二院“天价药费”案风波终于息事宁人。调查组称: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 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5 月 7 日的新华社电讯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认为,北京沙尘的源头是国外一些地 区冬春季翻耕后裸露休闲的农田。 B.其实,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社会的呼声看,早已引起了足 够的关注。 C.每年一到“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众多家长便使出浑身解数,为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而四 处奔忙,演化成愈演愈烈的择校风。 D.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使 RNA(核糖核酸)干扰能有效在患者体内的相 应部位进行。 4.下列各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制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二、古诗文阅读鉴赏(33 分) (一)文言文阅读。(21 分)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 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抉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 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 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
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 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 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皇。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 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 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 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 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 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 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 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 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 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注】壅:堵塞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六年,拜御史中丞 拜:拜见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 用事:掌权 C.忽辛遂伏辜。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识:作标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雄飞乃先自降一阶 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 问今是何世,互不知有汉 何可胜道也哉 C.然臣未尝敢轻用 D.卢世荣以言利进用 然则何时而乐耶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7.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3分) ①搜抉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B.②③⑤C.①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 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 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 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査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 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自辨。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3分) 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 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 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 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 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 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 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 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 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 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 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 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 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注】壅:堵塞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十六年,拜御史中丞。 拜:拜见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 用事:掌权 C.忽辛遂伏辜。 辜:罪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识:作标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雄飞乃先自降一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 然臣未尝敢轻用 然则何时而乐耶 B. 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 何可胜道也哉 D. 卢世荣以言利进用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7.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3 分) ①搜抉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 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 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 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 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自辨。 9.断句和翻译(9 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3 分)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 飞 与 诸 执 政 同 日 皆 罢 二 十 三 年 起 为 燕 南 河 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3分) 译文 ②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3分) 译文 (二)古诗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题目中的“事”在全诗中指的是什么?(2分) 答 (2)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锦瑟》)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必考现代文阅读(16分) 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朱大可] ①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 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査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 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其间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 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 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如此等等 ②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 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是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 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 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 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 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 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 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竞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 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④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 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 受。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 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3 分) 译文: ②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3 分) 译文: (二)古诗阅读(6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题目中的“事”在全诗中指的是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2)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必答,每空 1 分,共 6 分)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锦瑟》)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必考现代文阅读 (16 分) 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 [朱大可] ①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 1500 名欧洲酒 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 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 年版)》,其间列举了 19 种寻求领事保护 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 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如此等等。 ②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 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是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 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 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 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 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 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 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 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 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④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 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 受。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 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
⑤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更与所谓“资产阶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 的普世标准。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 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 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 ⑥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早在80年代,就已出 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正确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 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近年以来,第三代 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 礼貌程度,却还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 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 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⑦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并有归零的 危险,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但没有任何 种现成药方,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 重构。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节选自《杂文选刊》2007年第11期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当前,我国的GDP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教养指数的同步 上升 B.中国人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法国人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说明这两个国家都要花 大力气去重构教养。 C.民族教养的低下是文明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在世界文明的形象,必须努力挽救我们“濒 死的教养” D.为了拯救民族教养,我们也曾采取过切实有效的行动,如开展“五讲四美”教育活动,恢 复礼教,保卫民俗等。 E.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欧洲的俄罗斯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亚洲的日本 和中国人也可以成为全球公民的榜样 F.养成良好的教养,重构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没有现成的药方,也非朝夕之功 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 13.下列对“教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养是个人文明程度和种族文明高度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 B.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尊重他人包括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 C.只要是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就能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承担起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 D.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能直达人的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14.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说“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这里的“自我整容” 的含义是什么?(2分) 15.第④段说“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教养”的“昂贵”体现 在哪些方面。(5分) 四、选考现代文阅读(15分):对以下两类文本考生只需任选一类作答。答题前务必标明所选类别的
⑤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更与所谓“资产阶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 的普世标准。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 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 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 ⑥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早在 80 年代,就已出 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正确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 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近年以来,第三代 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 礼貌程度,却还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 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 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⑦在 GDP 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并有归零的 危险,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但没有任何一 种现成药方,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 重构。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节选自《杂文选刊》2007 年第 11 期)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 分) ( ) A. 当前,我国的 GDP 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教养指数的同步 上升。 B. 中国人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法国人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说明这两个国家都要花 大力气去重构教养。 C. 民族教养的低下是文明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在世界文明的形象,必须努力挽救我们“濒 死的教养” D. 为了拯救民族教养,我们也曾采取过切实有效的行动,如开展“五讲四美”教育活动,恢 复礼教,保卫民俗等。 E. 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欧洲的俄罗斯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亚洲的日本 和中国人也可以成为全球公民的榜样。 F. 养成良好的教养,重构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没有现成的药方,也非朝夕之功, 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 13.下列对“教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教养是个人文明程度和种族文明高度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 B. 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尊重他人包括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 C. 只要是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就能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承担起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 D.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能直达人的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14.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说“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这里的“自我整容” 的含义是什么?(2 分) 15.第④段说“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教养”的“昂贵”体现 在哪些方面。(5 分) 四、选考现代文阅读(15 分):对以下两类文本考生只需任选一类作答。答题前务必标明所选类别的
题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否则作零分对待。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影子[(波兰)普鲁斯] 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一一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一—一薄暮便悄悄地 小心翼翼地从各个隐蔽的地方一队队地开出来,布满房子、走廊、门厅和光线微弱的楼梯;从橱柜 和椅子背后涌到房间中央,包围帷幔;从明瓦和窗口冲上大街,不声不响地袭击墙壁和屋顶,占领 制高点,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空中片片彩云进入黑色的纱帐 过了一会儿,黑暗突然发起全面攻势,从地面直升云天。野兽躲进洞穴,行人各自回屋:生活 就像无水的草木,蔫枯凋萎,奄奄一息:景物的颜色和轮廓一齐隐入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在华沙的空旷的街道上出现一个奇怪的人形,头上举着小小的火种。他好像专为驱赶黑 暗而来,沿着人行道飞速奔跑着,一见路灯,便停了下来,点亮欢悦的灯火,然后就像影子一样消 失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是百花盛开、风和日丽的阳春,还是雷雨交加的七月炎夏;不 论是狂风呼啸、尘雾茫茫的深秋,还是雪飘万里的严冬,一一只要黄昏降临人间,他就跑遍大街小 巷,举着火种,点亮灯光,尔后就像影子那样,一晃不见了 你从哪儿来?是何处人氏?你为什么这样自隐,使人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你有 妻室和母亲吗?他们是否在时时等待你的归来?你有儿女吗?他们是否常常倚门相待,当你把小小的火 种放到房角以后,就用力爬上你的膝头、搂住你的脖子?你有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欢笑、共同悲伤的朋 友?你有没有一个哪怕是仅仅可供聊天的相识? 你总该有一个栖身之处吧?你总该有个留给人家称呼的名字吧?你总该具备人们共有的需求和感 情吧?难道你真是一个无声的看不清的幽灵,只在薄暮朦胧中走出来,点亮灯火,尔后就像影子一样 隐去? 有人对我说,确有这么一个人,并把他的住址告诉了我。我找到那所房子。询问扫院人。“有 个点灯人住在这儿吗?” 他的房间在哪儿?”“喏,就是那间小屋。 门好像已经上锁。我向窗洞里一望:只有靠墙铺着一张小床,床边有一根长杆子挑着一盏小灯 笼一一火种。点灯人不在家里。 “请简单告诉我,他是个什么样子?” “谁晓得他长得啥模样!”扫院人一面回答一面耸耸肩。“我自己也没能好生看个清楚哩!”他补 充说,“他白天从来不蹲在家里。” 半年后我第二次拜访他。 “喂,点灯人今天在家吗?” “唉——唉!”扫院人一声长叹说,“不在,永远不在了!他昨天已经入土。他死了。” 扫院人默然沉思 我打听一些细节以后,就赶到墓地去 看墓人,我想打听一下,昨天下葬了一个点灯人,他的坟在哪儿?” “点灯人?”他重复一遍,“谁知他埋在哪块土里!昨天一共来了三十位‘游客'。” “不过,他睡得准是白皮棺材。 “睡白皮棺材的‘游客’也来了十六个呢!” 我到底没能看见他的脸,也没弄清他的姓名,甚至连埋他的一麴黄土也没能找到。他死后给人
题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否则作零分对待。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影 子 [(波兰)普鲁斯] 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薄暮便悄悄地、 小心翼翼地从各个隐蔽的地方一队队地开出来,布满房子、走廊、门厅和光线微弱的楼梯;从橱柜 和椅子背后涌到房间中央,包围帷幔;从明瓦和窗口冲上大街,不声不响地袭击墙壁和屋顶,占领 制高点,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空中片片彩云进入黑色的纱帐。 过了一会儿,黑暗突然发起全面攻势,从地面直升云天。野兽躲进洞穴,行人各自回屋;生活 就像无水的草木,蔫枯凋萎,奄奄一息;景物的颜色和轮廓一齐隐入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在华沙的空旷的街道上出现一个奇怪的人形,头上举着小小的火种。他好像专为驱赶黑 暗而来,沿着人行道飞速奔跑着,一见路灯,便停了下来,点亮欢悦的灯火,然后就像影子一样消 失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是百花盛开、风和日丽的阳春,还是雷雨交加的七月炎夏;不 论是狂风呼啸、尘雾茫茫的深秋,还是雪飘万里的严冬,——只要黄昏降临人间,他就跑遍大街小 巷,举着火种,点亮灯光,尔后就像影子那样,一晃不见了。 你从哪儿来?是何处人氏?你为什么这样自隐,使人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你有 妻室和母亲吗?他们是否在时时等待你的归来?你有儿女吗?他们是否常常倚门相待,当你把小小的火 种放到房角以后,就用力爬上你的膝头、搂住你的脖子?你有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欢笑、共同悲伤的朋 友?你有没有一个哪怕是仅仅可供聊天的相识? 你总该有一个栖身之处吧?你总该有个留给人家称呼的名字吧?你总该具备人们共有的需求和感 情吧?难道你真是一个无声的看不清的幽灵,只在薄暮朦胧中走出来,点亮灯火,尔后就像影子一样 隐去? 有人对我说,确有这么一个人,并把他的住址告诉了我。我找到那所房子。询问扫院人。“有一 个点灯人住在这儿吗?” “有。” “他的房间在哪儿?”“喏,就是那间小屋。” 门好像已经上锁。我向窗洞里一望:只有靠墙铺着一张小床,床边有一根长杆子挑着一盏小灯 笼——火种。点灯人不在家里。 “请简单告诉我,他是个什么样子?” “谁晓得他长得啥模样!”扫院人一面回答一面耸耸肩。“我自己也没能好生看个清楚哩!”他补 充说,“他白天从来不蹲在家里。” 半年后我第二次拜访他。 “喂,点灯人今天在家吗?” “唉——唉!”扫院人一声长叹说,“不在,永远不在了!他昨天已经入土。他死了。” 扫院人默然沉思。 我打听一些细节以后,就赶到墓地去。 “看墓人,我想打听一下,昨天下葬了一个点灯人,他的坟在哪儿?” “点灯人?”他重复一遍,“谁知他埋在哪块土里!昨天一共来了三十位‘游客’。” “不过,他睡得准是白皮棺材。” “睡白皮棺材的‘游客’也来了十六个呢!” 我到底没能看见他的脸,也没弄清他的姓名,甚至连埋他的一麭黄土也没能找到。他死后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