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想象与变态心理 杨守森 变态心理是与常态心理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说来,所谓常态心理是指人们按照现实事理逻 辑进行思维的心理状态;所谓变态心理,原是精神病理学意义上的一个术语,原来是指由于 心理失调而导致的幻觉、妄想、人格分裂、思维离奇、情绪亢奋等“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 来的一种临床特征。我们这里主要用以借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由于情感作用而导致的主体 的一种异常心理状态。作家、艺术家在艺术想象活动中,当然离不开常态心理的制约,但同 时却也常常伴随着一种与“精神病患者”相类似的变态心理过程。因此,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 的关系,便成为艺术想象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内在机制来看,心理变态也就是一种物我两忘、如醉如狂、混淆现实与幻景的界限,全神 贯注,心驰神往的一种想象状态。正是借助这样一种想象,在艺术家的视野中,才会出现花 鸟知春,草木赋愁,高山起舞,大海歌唱,万物皆有灵性,绝然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另一个奇 妙世界,在艺术家的笔下,才会出现子虚乌有却又令人陶醉的风光、栩栩如生的动物、呼之 欲出的人物等等 作为非病理型的心理变态,其实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正如朱光潜先生所指出的:“任 何人的心理都不免带有若干所谓的变态’的成分。比如做梦是常事,可受催眠暗示也是常事 而这些心理作用却属于变态心理范围之内。”另如感知错幻、情绪异常,人格精神分裂,也 莫不是人人具有的心理体验。 许多看起来悖于生活常理的现象,在艺术家的笔下,之所以会成为真实动人的艺术境界,从 这个意义上来看,其实也就是由于作者的变态心理和读者的变态心理产生共鸣的结果。李白 诗云:“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种独特想象的艺术造型,显然是诗人变态心理作用的 结果。若用常态心理来看,狂风如何吹心?心挂在树上,人还能活吗?自然与理不通,难以 理解。与之相似,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曾得到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反驳:“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 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升庵诗 话》)这种误解便是由于论者用自己的常态心理去判断诗人必不可少的变态心理的结果。不 论李白笔下的挂于咸阳树上的心,还是杜牧笔下的千里春光,都是诗人在变态心理作用下, 激于情感产生的一种幻想。如果没有这种幻想,只是通过常态心理,实写思念之情,改为“十 里莺”,也就没有了情感升腾的诗味,当然也就没有了艺术。 由此可见,艺术之所以为艺术,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科学,就在于,科学是以常态心理为基础 的思维活动,艺术则必须通过变态心理基础上的想象运动进行。艺术的审美享受,其实也就 是一种变态心理的享受,即由作者的变态心理活动引发的读者的变态心理活动过程。人类在
安徽山市 2015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想象与变态心理 杨守森 变态心理是与常态心理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说来,所谓常态心理是指人们按照现实事理逻 辑进行思维的心理状态;所谓变态心理,原是精神病理学意义上的一个术语,原来是指由于 心理失调而导致的幻觉、妄想、人格分裂、思维离奇、情绪亢奋等“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 来的一种临床特征。我们这里主要用以借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由于情感作用而导致的主体 的一种异常心理状态。作家、艺术家在艺术想象活动中,当然离不开常态心理的制约,但同 时却也常常伴随着一种与“精神病患者”相类似的变态心理过程。因此,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 的关系,便成为艺术想象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内在机制来看,心理变态也就是一种物我两忘、如醉如狂、混淆现实与幻景的界限,全神 贯注,心驰神往的一种想象状态。正是借助这样一种想象,在艺术家的视野中,才会出现花 鸟知春,草木赋愁,高山起舞,大海歌唱,万物皆有灵性,绝然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另一个奇 妙世界,在艺术家的笔下,才会出现子虚乌有却又令人陶醉的风光、栩栩如生的动物、呼之 欲出的人物等等。 作为非病理型的心理变态,其实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正如朱光潜先生所指出的:“任 何人的心理都不免带有若干所谓的‘变态’的成分。比如做梦是常事,可受催眠暗示也是常事。 而这些心理作用却属于变态心理范围之内。”另如感知错幻、情绪异常,人格精神分裂,也 莫不是人人具有的心理体验。 许多看起来悖于生活常理的现象,在艺术家的笔下,之所以会成为真实动人的艺术境界,从 这个意义上来看,其实也就是由于作者的变态心理和读者的变态心理产生共鸣的结果。李白 诗云:“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种独特想象的艺术造型,显然是诗人变态心理作用的 结果。若用常态心理来看,狂风如何吹心?心挂在树上,人还能活吗?自然与理不通,难以 理解。与之相似,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曾得到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反驳:“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 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升庵诗 话》)这种误解便是由于论者用自己的常态心理去判断诗人必不可少的变态心理的结果。不 论李白笔下的挂于咸阳树上的心,还是杜牧笔下的千里春光,都是诗人在变态心理作用下, 激于情感产生的一种幻想。如果没有这种幻想,只是通过常态心理,实写思念之情,改为“十 里莺”,也就没有了情感升腾的诗味,当然也就没有了艺术。 由此可见,艺术之所以为艺术,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科学,就在于,科学是以常态心理为基础 的思维活动,艺术则必须通过变态心理基础上的想象运动进行。艺术的审美享受,其实也就 是一种变态心理的享受,即由作者的变态心理活动引发的读者的变态心理活动过程。人类在
日常生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大多数靠常态心理进行。经久疲惫之余,听听音乐、看看 艺术作品、读读诗歌小说,借助艺术欣赏,便可暂时摆脱眼前现实,进入一种变态心理的想 象和幻想的境界。这种主动性的心态调整,自然有助于常态心理的休歇和舒张,这或许便是 我们寻常所说的艺术之具有审美愉悦价值的内在原因之一吧 显然,要实现这样一种审美价值,读者和作者之间,必须构成一种两重变态心理的感应叠合 关系,即作品必须设法通过内在特定因素,将其中的变态心理内容自然地转化为审美者的变 态心理体验,而要实现这种叠合,情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粘合剂。 (选自《文艺理论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变态心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精神病理学上来看,变态心理是一种临床特征,常常表现为幻觉、妄想、人格分裂、 思维离奇、情绪亢奋等,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失调 B.从内在机制来看,变态心理是一种想象状态,心理主体由于全神贯注,心驰神往,从而 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如醉如狂、混淆现实与幻景的界限的心理状态 C.从艺术创作过程来看,变态心理是指由于情感作用而导致的主体的一种异常心理状态 是艺术创作中依赖的一种接近“精神病患者”的非病理型的心理体验。 D.从艺术的审美享受来看,变态心理主要指读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 状态,是由作者的变态心理活动引发的读者的变态心理活动。 2.下列对杨慎误解杜牧诗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杨慎以常态心理去赏读杜牧的《江南春》,故而才有“千里莺啼”改为“十里莺啼”的说法。 杨慎在艺术的审美享受上没有非病理型的心理变态,因此在文学欣赏中也体味不到个中 之趣。 C.杨慎在赏析《江南春》时,没有与作者的变态心理产生共鸣,从而对此诗产生非艺术性 的解读。 D.杨慎在赏析《江南春》时,没有被作者诱入虚幻的艺术之境,构不成一种两重变态心理 的感应叠合关系,因而产生了误解。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态心理是指人们按照现实事理逻辑进行思维的心理状态: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要 靠常态心理进行,而在艺术创作中则要抛开常态心理,变态心理起关键性作用。 B.艺术必须通过在变态心理基础上的想象运动进行,借助这样的一种想象,艺术家的视野 中才会出现绝然不同于客观本原世界的另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 C.“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种独特想象的艺术造型,是诗人变态心理作用的结果。久 经疲惫之余,阅读这样的诗歌有助于常态心理的休歇和舒张。 D.情感是作者与读者两重变态心理相互叠合的粘合剂。在情感的作用下,许多看起来有悖
日常生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大多数靠常态心理进行。经久疲惫之余,听听音乐、看看 艺术作品、读读诗歌小说,借助艺术欣赏,便可暂时摆脱眼前现实,进入一种变态心理的想 象和幻想的境界。这种主动性的心态调整,自然有助于常态心理的休歇和舒张,这或许便是 我们寻常所说的艺术之具有审美愉悦价值的内在原因之一吧。 显然,要实现这样一种审美价值,读者和作者之间,必须构成一种两重变态心理的感应叠合 关系,即作品必须设法通过内在特定因素,将其中的变态心理内容自然地转化为审美者的变 态心理体验,而要实现这种叠合,情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粘合剂。 (选自《文艺理论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变态心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从精神病理学上来看,变态心理是一种临床特征,常常表现为幻觉、妄想、人格分裂、 思维离奇、情绪亢奋等,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失调。 B.从内在机制来看,变态心理是一种想象状态,心理主体由于全神贯注,心驰神往,从而 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如醉如狂、混淆现实与幻景的界限的心理状态。 C.从艺术创作过程来看,变态心理是指由于情感作用而导致的主体的一种异常心理状态, 是艺术创作中依赖的一种接近“精神病患者”的非病理型的心理体验。 D.从艺术的审美享受来看,变态心理主要指读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 状态,是由作者的变态心理活动引发的读者的变态心理活动。 2.下列对杨慎误解杜牧诗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杨慎以常态心理去赏读杜牧的《江南春》,故而才有“千里莺啼”改为“十里莺啼”的说法。 B.杨慎在艺术的审美享受上没有非病理型的心理变态,因此在文学欣赏中也体味不到个中 之趣。 C.杨慎在赏析《江南春》时,没有与作者的变态心理产生共鸣,从而对此诗产生非艺术性 的解读。 D.杨慎在赏析《江南春》时,没有被作者诱入虚幻的艺术之境,构不成一种两重变态心理 的感应叠合关系,因而产生了误解。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常态心理是指人们按照现实事理逻辑进行思维的心理状态: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要 靠常态心理进行,而在艺术创作中则要抛开常态心理,变态心理起关键性作用。 B.艺术必须通过在变态心理基础上的想象运动进行,借助这样的一种想象,艺术家的视野 中才会出现绝然不同于客观本原世界的另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 C.“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种独特想象的艺术造型,是诗人变态心理作用的结果。久 经疲惫之余,阅读这样的诗歌有助于常态心理的休歇和舒张。 D.情感是作者与读者两重变态心理相互叠合的粘合剂。在情感的作用下,许多看起来有悖
于生活常理的现象,会成为真实动人的艺术境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 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 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 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 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 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 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 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 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 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 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 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 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卒官,年三十九。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 《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 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 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除右武候长史除:授职 B.太宗深然其言然:认为对的 C.后遣李靖经略突厥经略:筹划、谋划 D.亲委诸胡,胡人翻覆翻覆:倾覆、颠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越国以鄙远 B.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又为流俗所忌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图形于凌烟阁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公瑾原先在王世充属下任职,后来与崔枢一起归顺唐朝。初归唐朝时,名声并不大, 后经李勣、尉迟敬德的推荐,才进入幕府。 B.张公瑾在玄武门之变前劝止了唐太宗的占卜,坚定了唐太宗讨伐李建成、李元吉的信心;
于生活常理的现象,会成为真实动人的艺术境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 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 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 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 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 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 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 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 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 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 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 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 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卒官,年三十九。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 《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 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 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累除右武候长史 除:授职 B.太宗深然其言 然:认为……对的 C.后遣李靖经略突厥 经略:筹划、谋划 D.亲委诸胡,胡人翻覆 翻覆:倾覆、颠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 越国以鄙远 B.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又为流俗所忌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图形于凌烟阁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公瑾原先在王世充属下任职,后来与崔枢一起归顺唐朝。初归唐朝时,名声并不大, 后经李勣、尉迟敬德的推荐,才进入幕府。 B.张公瑾在玄武门之变前劝止了唐太宗的占卜,坚定了唐太宗讨伐李建成、李元吉的信心;
玄武门之变时又以勇力建立战功,后被封为定远郡公 C.张公瑾任襄州都督时,很有德政,多次进言,都被采纳,特别是向唐太宗进言请求开始 对突厥的反击,并列举了六个原因,深得太宗的认可。 D.张公瑾因平定颉利有功,进封邹国公。后来逝于任上,年仅三十九岁,唐太宗及其哀痛, 追赠其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为襄;多年后,又追思其旧功,改封他为郯国公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5分) (2)“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点绛唇·饯春 [清]王鹏运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8.“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9.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 题计分。)(6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①,②。③,④。⑤,⑥。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③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⑤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⑥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①天气真好。月光下,山川都像是浮起来了。清寂的广场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走。我买了 根甘蔗,一边走,一边吃。秋千架下仿佛有一个人在看着我,他是在惊讶么? ②我也不愿意独自在月下眺望了,想起中古时候的修道士,遇见山川美景,就不敢抬头,因 为凡是美,都是诱惑人的。美景更增加人的寂寞,更引诱人的悲哀,所以古人独自对月的时 候,总是爱饮酒,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酒,真是一个寂寞人的最好的伴侣
玄武门之变时又以勇力建立战功,后被封为定远郡公。 C.张公瑾任襄州都督时,很有德政,多次进言,都被采纳,特别是向唐太宗进言请求开始 对突厥的反击,并列举了六个原因,深得太宗的认可。 D.张公瑾因平定颉利有功,进封邹国公。后来逝于任上,年仅三十九岁,唐太宗及其哀痛, 追赠其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为襄;多年后,又追思其旧功,改封他为郯国公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5 分) (2)“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5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8~9 题。 点绛唇·饯春 [清]王鹏运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8.“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 分) 9.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 题计分。)(6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孟子》)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③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⑤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⑥姑荷箪食, 。 (白居易《观刈麦》)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①天气真好。月光下,山川都像是浮起来了。清寂的广场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走。我买了一 根甘蔗,一边走,一边吃。秋千架下仿佛有一个人在看着我,他是在惊讶么? ②我也不愿意独自在月下眺望了,想起中古时候的修道士,遇见山川美景,就不敢抬头,因 为凡是美,都是诱惑人的。美景更增加人的寂寞,更引诱人的悲哀,所以古人独自对月的时 候,总是爱饮酒,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酒,真是一个寂寞人的最好的伴侣
能把冷漠化成朦胧, ③我吃完甘蔗,把渣滓用大张报纸包起来。因为有一天我和友人谈心,我说要买一整根甘蔗 独自吃完,这位朋友说:“你要是有那样的勇气,我就佩服你。”现在我要把这渣滓留给他看 ④记得廿六年春天,我忽然想作画,无意中把这意思说出来了,有一个人说“你才没有这耐 性呢。”我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我就动笔画,发觉自己对于画大有兴趣,在一枝,一叶 片崖石,一簇树林之间,极感销魂的迷醉。我画得一张比一张进步。自己得意极了。后来 抗战事起,我回到故乡,住在一座小破楼上,夜晚仍抽空作画;记得曾仿倪云林的石树,并 临写他的题字,裱成册页,配镜框献给父亲,父亲把画挂在书房里,听来客评谈,自己就拈 须微笑。自从故乡遭了敌人的蹂躏,这张画不知道可还存在人间?而我所最敬爱的老父,就 在我们远行之后逝世了!再也不会在藤萝萧瑟的庭院里看见父亲雍穆而翛然的风度,再也不 会在寒夜的书斋里看见父亲白发苍苍在灯前垂首。故乡的庭园里每一片石,每一条径,每 棵古树,每一个残缺浓荫的门,都和父亲的风仪连合着,我想到父亲,就联想到那些醇雅的 情景,想到那些情景,就牵记到父亲。现在都完了,我失去了一生所最心仪的一切。我不能 想,我是被这样一位朴素盎然的老人遗弃在这浅陋的坑中。 ⑤家里来信说:敌兵进城,把城里的房子大半烧掉了,把我们家的凌寒亭也拆毁了。这座亭 子共有三间傍着城墙,城墙像一座山,因为时问的古老,从砖墙缝里生岀许多藤萝和灌木。 亭子的左边是一片竹林,右边是一座尼庵,前面隔道女墙,就是一个小湖似的池塘,长年听 到浣衣妇的砧杵声;夏天有很多孩子在里面游泳,记得有一次在这池塘里还淹死了一个十三 四岁的男孩,我亲眼看见人把他从水里捞起来,他的母亲听到这信息,就像飞鹰落地一样, 奔扑到这男孩的尸首上号哭,到现在事隔廿年,想起那情状,还是有些怆恻。亭子的周围都 是古木参天,有大可合抱的槐树,有枝干夭峤的五谷树,有双杆的梧桐,还有父亲亲手种的 柏,石楠,柿和杉等树。这些树都是我几个兄弟的小名,父亲带着多少温良的深意把他们每 一个名字都种植在土地上,看他把一瓢一瓢的清水灌溉到树根上,是存着多少的希望!要是 风雨的时候,这些木叶响动着,浑和成一片河流似的声音,或是被风雨激荡,枝条锐敏得像 有人在旷野上号叫,这不正是他担心着在远处的孩子们,忧心戚戚的时候吗?还有一片云石, 是父亲从园后草丛里发现出来的,石上有不知道是那一年代,是谁,镌刻着“立云”二字,字 体苍劲,父亲欢喜得像发现一件宝物,把石竖起来,砌一座花台供设着,周围种着很多的书 带草,细长的叶子,因为多年的生长,像狮子一样蹲伏在石下。这地方四时都有各种奇怪的 鸟雀,啄木岛的剥啄声,夜晚猫头鹰的颤叫:还有彩色的锦鸡,在竹林里穿飞。我小的州候, 常常担心那华丽的长尾巴,会在竹林里碰断。小松鼠故意逗人似的捧着一个松果坐在窗台上 玩耍。这地方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现在提起来,还有无限的亲切,和一些甜蜜的感觉。亭 子里父亲收藏了一些书画碑帖。这是我们看作圣坛不敢渎犯的所在,这次也被敌人扫荡完了! 家里人又告诉我:当敌兵退出这城以后,父亲从山中归来,看见这样残破。并不十分痛借 只因满地残书断帖,父亲一一拾起来,偶然有一两部还可以凄成完整的时候,就大喜过望。 我写到这里,心上涌起一阵泉水似的悲凉,想父亲一生爱书如命,平时再也不许我们随意翻 力,这次竞如此糟蹋了!父亲所以不十分痛惜,是因为一般广大的伤亡,比起个人的损失又 算得什么?可悲痛的有比这更大,更大的事,父亲是明白的 ⑥今晚因为看见月光下的山川太美了,诱我这许多的沉思。如果回忆只给我枉然的磨折,以 后该学中古的修道士,不再抬头看山川之美了 (选自《方令孺散文选集》)
能把冷漠化成朦胧。 ③我吃完甘蔗,把渣滓用大张报纸包起来。因为有一天我和友人谈心,我说要买一整根甘蔗 独自吃完,这位朋友说:“你要是有那样的勇气,我就佩服你。”现在我要把这渣滓留给他看。 ④记得廿六年春天,我忽然想作画,无意中把这意思说出来了,有一个人说:“你才没有这耐 性呢。”我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我就动笔画,发觉自己对于画大有兴趣,在一枝,一叶, 一片崖石,一簇树林之间,极感销魂的迷醉。我画得一张比一张进步。自己得意极了。后来 抗战事起,我回到故乡,住在一座小破楼上,夜晚仍抽空作画;记得曾仿倪云林的石树,并 临写他的题字,裱成册页,配镜框献给父亲,父亲把画挂在书房里,听来客评谈,自己就拈 须微笑。自从故乡遭了敌人的蹂躏,这张画不知道可还存在人间?而我所最敬爱的老父,就 在我们远行之后逝世了!再也不会在藤萝萧瑟的庭院里看见父亲雍穆而翛然的风度,再也不 会在寒夜的书斋里看见父亲白发苍苍在灯前垂首。故乡的庭园里每一片石,每一条径,每一 棵古树,每一个残缺浓荫的门,都和父亲的风仪连合着,我想到父亲,就联想到那些醇雅的 情景,想到那些情景,就牵记到父亲。现在都完了,我失去了一生所最心仪的一切。我不能 想,我是被这样一位朴素盎然的老人遗弃在这浅陋的坑中。 ⑤家里来信说;敌兵进城,把城里的房子大半烧掉了,把我们家的凌寒亭也拆毁了。这座亭 子共有三间傍着城墙,城墙像一座山,因为时问的古老,从砖墙缝里生出许多藤萝和灌木。 亭子的左边是一片竹林,右边是一座尼庵,前面隔道女墙,就是一个小湖似的池塘,长年听 到浣衣妇的砧杵声;夏天有很多孩子在里面游泳,记得有一次在这池塘里还淹死了一个十三 四岁的男孩,我亲眼看见人把他从水里捞起来,他的母亲听到这信息,就像飞鹰落地一样, 奔扑到这男孩的尸首上号哭,到现在事隔廿年,想起那情状,还是有些怆恻。亭子的周围都 是古木参天,有大可合抱的槐树,有枝干夭峤的五谷树,有双杆的梧桐,还有父亲亲手种的 柏,石楠,柿和杉等树。这些树都是我几个兄弟的小名,父亲带着多少温良的深意把他们每 一个名字都种植在土地上,看他把一瓢一瓢的清水灌溉到树根上,是存着多少的希望!要是 风雨的时候,这些木叶响动着,浑和成一片河流似的声音,或是被风雨激荡,枝条锐敏得像 有人在旷野上号叫,这不正是他担心着在远处的孩子们,忧心戚戚的时候吗?还有一片云石, 是父亲从园后草丛里发现出来的,石上有不知道是那一年代,是谁,镌刻着“立云”二字,字 体苍劲,父亲欢喜得像发现一件宝物,把石竖起来,砌一座花台供设着,周围种着很多的书 带草,细长的叶子,因为多年的生长,像狮子一样蹲伏在石下。这地方四时都有各种奇怪的 鸟雀,啄木岛的剥啄声,夜晚猫头鹰的颤叫;还有彩色的锦鸡,在竹林里穿飞。我小的州候, 常常担心那华丽的长尾巴,会在竹林里碰断。小松鼠故意逗人似的捧着一个松果坐在窗台上 玩耍。这地方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现在提起来,还有无限的亲切,和一些甜蜜的感觉。亭 子里父亲收藏了一些书画碑帖。这是我们看作圣坛不敢渎犯的所在,这次也被敌人扫荡完了! 家里人又告诉我:当敌兵退出这城以后,父亲从山中归来,看见这样残破。并不十分痛惜。 只因满地残书断帖,父亲一一拾起来,偶然有一两部还可以凄成完整的时候,就大喜过望。 我写到这里,心上涌起一阵泉水似的悲凉,想父亲一生爱书如命,平时再也不许我们随意翻 动,这次竟如此糟蹋了!父亲所以不十分痛惜,是因为一般广大的伤亡,比起个人的损失又 算得什么?可悲痛的有比这更大,更大的事,父亲是明白的。 ⑥今晚因为看见月光下的山川太美了,诱我这许多的沉思。如果回忆只给我枉然的磨折,以 后该学中古的修道士,不再抬头看山川之美了。 (选自《方令孺散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