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 B, B2 B B。 (1)构成原理: (A)(A2)(A1)A 存储矩阵=或阵列 (可编程) 与PROM一样, YYY y 也是用一级与逻辑电 路和一级或逻辑电路 栏一 来实现。 上 斜园1 址译码器一与阵列(固定) G, G, G, G (D,(D2)(D, (Do) (a)未编程的16×4位PROM (b)编程后的或阵列 国大信 图2用PROM实现二进制码到循环码的转换
11 重大通信 学院•何伟 ⑴构成原理: 8.1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与PROM一样, 也是用一级与逻辑电 路和一级或逻辑电路 来实现
81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 (2)结构框图: 输入 可编程 k<2n m<k 可编程 与阵列 或阵列 输出 图3FPLA器件的基本结构框图 (3)举例: ---二--- AC BC AB BC A-E 被编程连接 B 可编程 与阵列 十被编程不连接 C F=AC+BC 2=AB+BC+BC 可编程或阵列 国大信 图4FPLA基本结构示例 12
12 重大通信 学院•何伟 ⑵结构框图: ⑶举例: 8.1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81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 FPLA与 EPROM的区别: ①ROM的逻辑阵列 8×3PROM (即地址译码器)M 6×3FPLA PL的逻辑阵列 是可编程的; ②ROM的与阵列将 输入变量的全部 最小项全部译出 了,而FPLA的与 阵列能产生的乘 积项比ROM少得 F2F F 多 图5PLA与PROM的比较 结论用ROM实现逻辑函数m的利用率不高,而FPLA可通过编程产生所需要的m1 因此用FPLA比用ROM更合理。 注意:如果在输出端增加FF,将得到时序逻辑型FPLA 国大信 13
13 重大通信 学院•何伟 ⑷ FPLA与EPROM的区别: 8.1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①ROM的逻辑阵列 (即地址译码器 ) 是固定的 , 而 FPLA的逻辑阵列 是可编程的; 结论:用ROM实现逻辑函数mi的利用率不高,而FPLA可通过编程产生所需要的mi, 因此用FPLA比用ROM更合理。 注意:如果在输出端增加FF,将得到时序逻辑型FPLA! ②ROM的与阵列将 输入变量的全部 最小项全部译出 了,而FPLA的与 阵列能产生的乘 积项比ROM少得 多
81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 PAL器件的基本结构 组成特点:由可编程与阵列、固定的或阵列和输出反馈单元构成 可编程与阵列 lo—58 + 固定连接 h1- 十可编程连接 反馈输入 输出 反馈 O 固定或阵列 输出反馈单元 国大信 图6PAL器件的基本结构
14 重大通信 学院•何伟 2)PAL器件的基本结构 8.1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组成特点:由可编程与阵列、固定的或阵列和输出反馈单元构成
81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 (基本与或阵列结构 特点: &&&& ①只有可编程与阵列和固定的 或阵列,无输出控制和反馈; ②输入端和输出端固定,不可 从其他输入端来 自定义,使用缺乏灵活性 (a)输出低电平有效 用途: 只适用于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设计。 & O 从其他输入端来 (b)输出高电平有效 图7基本与-或阵列型结构 国大信 15
15 重大通信 学院•何伟 ⑴ 基本与-或阵列结构 8.1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器件 特点: ①只有可编程与阵列和固定的 或阵列,无输出控制和反馈; ②输入端和输出端固定,不可 自定义,使用缺乏灵活性。 用途: 只适用于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