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新青年》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其开始于1917年,这是新 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 这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期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打响了文学革命的第一 炮。这篇文章提出了“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等改革文学体裁和 形式的八点意见。同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以激进的态度提 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的文学 革命三大主义,从而将改良文学形式和革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鲁迅于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他在五四时期的主要著作,绝大部分 发表在《新青年》上。他发表于《新青年)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以及《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论文和许多随感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 的罪恶和封建礼教的荒谬,有力的抨击了封建复古派。1918年,《新青年》发表的鲁迅的《狂 人日记》,可以称得上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典型,使文学直接服务于当时的反封建主义斗 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作为文学草命重要内容的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运动,也是由《新青年》首先倡 导的。它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加以提倡,并发表了一些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以后又逐渐成 为完全的白话文刊物。 《新青年》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猛烈击,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舆论界, 也震惊了封建顾固势力,他们大肆诬蔑、攻击《新青年》。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1号 发表了陈独秀撰写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理直气壮地宣称:为了民主与科学,“就是断头 流血,都不推辞。”这是坚持反对封建文化运动的战斗宣言,显示了《新青年》大无畏的气 概
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新青年》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其开始于 1917 年,这是新 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 这年 1 月,《新青年》第 2 卷第 5 期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打响了文学革命的第一 炮。这篇文章提出了“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等改革文学体裁和 形式的八点意见。同年 2 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以激进的态度提 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的文学 革命三大主义,从而将改良文学形式和革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鲁迅于 1918 年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他在五四时期的主要著作,绝大部分 发表在《新青年》上。他发表于《新青年》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以及《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论文和许多随感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 的罪恶和封建礼教的荒谬,有力的抨击了封建复古派。1918 年,《新青年》发表的鲁迅的《狂 人日记》,可以称得上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典型,使文学直接服务于当时的反封建主义斗 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作为文学革命重要内容的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运动,也是由《新青年》首先倡 导的。它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加以提倡,并发表了一些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以后又逐渐成 为完全的白话文刊物。 《新青年》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猛烈抨击,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舆论界, 也震惊了封建顽固势力,他们大肆诬蔑、攻击《新青年》。1919 年《新青年》第 6 卷第 1 号 发表了陈独秀撰写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理直气壮地宣称:为了民主与科学,“就是断头 流血,都不推辞。”这是坚持反对封建文化运动的战斗宣言,显示了《新青年》大无畏的气 概
早期《新青年》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大力宜传了民主与科学,严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在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了追 求新思潮的热情,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 第一阶段的《新青年》对民主与科学的宜传,总体来说,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的范畴,但它猛烈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 三、李大钊揭开《新青年》宜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页 中国的报刊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并不是从十月革命以后才开始早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报刊上就出现过简略介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字,但介绍者只是将其作为一 种学说对待,并没有意识到付诸社会革命实践,而且有的介绍还有所歪曲。十月革命的胜利, 给中国带来了马列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从向西方资产阶级“文明”寻找出路,转向 研究和宜传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逐渐产生了-批赞成俄国革命和主张走俄国人道路的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他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 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新页。 李大钊(1889-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卓越宣传家。1913年,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时, 即参加编辑该校的学生刊物《言治》杂志。1913年在日本留学时,曾担任留日学生总会文 事委员会编辑主任,编辑该会出版的《民彝》杂志。回国后,曾积极参与《新青年》编撰工 作,主编《晨钟报》,编辑《甲寅》日刊,主编《少年中国》月刊。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 评论》,并与五四时期许多进步学生刊物有联系
早期《新青年》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大力宣传了民主与科学,严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在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了追 求新思潮的热情,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 第一阶段的《新青年》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总体来说,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的范畴,但它猛烈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 三、李大钊揭开《新青年》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页 中国的报刊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并不是从十月革命以后才开始早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报刊上就出现过简略介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字,但介绍者只是将其作为一 种学说对待,并没有意识到付诸社会革命实践,而且有的介绍还有所歪曲。十月革命的胜利, 给中国带来了马列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从向西方资产阶级“文明”寻找出路,转向 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逐渐产生了-批赞成俄国革命和主张走俄国人道路的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他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 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新页。 李大钊(1889-1927 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卓越宣传家。1913 年,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时, 即参加编辑该校的学生刊物《言治》杂志。1913 年在日本留学时,曾担任留日学生总会文 事委员会编辑主任,编辑该会出版的《民彝》杂志。回国后,曾积极参与《新青年》编撰工 作,主编《晨钟报》,编辑《甲寅》日刊,主编《少年中国》月刊。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 评论》,并与五四时期许多进步学生刊物有联系
1918年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发表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 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成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它们的发表标志若《新青 年》开始了它发展历程的第二阶段,即由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18.12-1920.8)。 在这两篇卓越的论文中,李大钊热烈地欢呼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歌颂十月革命的 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俄国革命的胜利,就 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我们“应该为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 光庆祝”,“应该为民主主义把帝制打倒,社会主义把军国主义打倒而庆祝”,“一九一七年的 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犹如“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试看将来的 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李大到的影响下,《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李 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他写了著名的长篇 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并指出阶级斗争学说“恰如一条金线把 这三大理论联络起来”。虽然这一专号中有不少文章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但是在著名的《新 青年》上作为一个专号集中介绍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确非同寻常。 陈独秀到五四运动前夕才写文章表示同情十月革命。1919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 第7卷第1号上发表了一篇《本志宣言》,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 造成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宜言虽然在观念上还比较模糊,但它表明了《新 青年》基本否定了资本主义的方向,确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发表是《新青年》转向马 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1920年初,陈独秀由北京到达己是新文化运动中心的上海,《新
1918 年 11 月,《新青年》第 5 卷第 5 号发表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 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成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它们的发表标志着《新青 年》开始了它发展历程的第二阶段,即由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18.12-1920.8)。 在这两篇卓越的论文中,李大钊热烈地欢呼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歌颂十月革命的 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俄国革命的胜利,就 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我们“应该为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 光庆祝”,“应该为民主主义把帝制打倒,社会主义把军国主义打倒而庆祝”,“一九一七年的 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犹如“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试看将来的 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李 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 6 卷第 5 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他写了著名的长篇 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并指出阶级斗争学说“恰如一条金线把 这三大理论联络起来”。虽然这一专号中有不少文章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但是在著名的《新 青年》上作为一个专号集中介绍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确非同寻常。 陈独秀到五四运动前夕才写文章表示同情十月革命。1919 年 12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 第 7 卷第 1 号上发表了一篇《本志宣言》,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 造成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宣言虽然在观念上还比较模糊,但它表明了《新 青年》基本否定了资本主义的方向,确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发表是《新青年》转向马 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1920 年初,陈独秀由北京到达已是新文化运动中心的上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