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4)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约束它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会不断减少 化盒以用异曲位与苹线的切過罗贺美曲线与短期总成本 供 求变动的 消费者 +P2X2m规律作用下,短期总产量曲线表现为 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消费者根据偏好决定的两种商条先增后减的曲线。受总产量曲线的支 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消费者的偏品的相对价值恰好等于两种商品在市场 短期总成本曲线则是一条向右上方 好;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预 的相对价值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倾斜的曲线。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偶关 政策等 者的蒿根据定义:边际成本MC=n/MR (2)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应和代效应加以说明?)足常物品成本写可变投人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 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 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向变动: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 的数量。影响因素:①生产技术水平;增加的商品。(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呈反方向变动。这就意味着 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量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下,随着劳动投 ②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③相关商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先增 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 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量的增加一定是先减后增的,即边际成 供求分析说明:“合题伤农的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形 油产?谷股衣足收增加,责若已会加消费饭于平号产量的最大值点与故平均空 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似不能使农民从中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定与边际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最低点 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收年形上,即需求么量增加,在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于边际成本是先减后增的,且反映了 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试利用收入效应和誊代效应加以说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 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增长速度加快 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 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2)商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为什么 同理,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响可分解为 备时,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 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泪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润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 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油价下降,(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决策量时,所增加的收益等于所增加的 际收入 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成本。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最大化原 基数效用比假是定效用人可以用数应就是接两种效应的加总,就点芬商品(2)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以利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随着价格下除。油费量减少,反在图(③)B计完全争厂高的产量洗择为例 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 的边际效用NM+便球共得量满,如何确定的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产量如果减意味着增加这一单位 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各有什么特点?根据总产量曲线、平产量能增加总利润,厂商就会把它生产 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系,可以把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区间划就意味着增加的这一单位产量是亏损的 消费者购买任意种商品时,每单位货产量最大为由平均产量最天到边际会可见列有在眼全时才获得 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产量为零:③为边际产量为负值。在①最大化的利润。此时,厂商既不增加生产 变动比如接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厂商不会把变动要素的投入量确定在这均衡70)短期均衡。在完全克争市场 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个区间。在第③阶段,变动要素的边际 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因 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产量小于零,这意味着变动投入的增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都等 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使得总产量减少。而在第②阶段,虽然于市场价格。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试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1)但却能够增加总产量。故,第②阶段为量的条件是p=MC 对应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 并液宏备:传速性、连续性和不饱为什么边际技术普代率会出现递减?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海和亏 (2)用无差异由线表示消费者偏好。无不变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生产要比不生产 的不同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性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损失更大,这是厂商停止营业点 量。边际技术替代率服从递减规律。这 应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市 质:①不相交:②有无数条:③向右下主要是因为,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场价格,厂商会在边际成本曲线上确定 方倾斜:④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3)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 各要素投 有适当的比例,相应的供给量。因此,平均可变成本之 合时又受到既定收入的限制,因此,引 之乙间 进预算约束线分析 随着二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线。并且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
1 西方经济学 供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各是什么?(1) 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 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 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影 响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消费者的偏 好;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预 期、政府政策等。 (2)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 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 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生产技术水平; ②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③相关商 品的价格;④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 期、政府政策等。 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 道理何在?为什么 70 年代石油输出国 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谷贱伤农”是 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 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 致收入降低。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 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收年 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 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 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 降,即增产不增收。 同理,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 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 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 的价格将上涨。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 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油价下降, 造成损失。故要限制石油产量。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 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 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 的边际效用 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 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 若 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 因 此 , 消 费者 效 用 最大 化 的 条件 是 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 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 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 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 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 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 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 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 下方倾斜。 试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1)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可以排序, 并满足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和不饱 和性等公理假定。 (2)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无 差异曲线指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 的不同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性 质:①不相交;②有无数条;③向右下 方倾斜;④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3)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 合时又受到既定收入的限制,因此,引 进预算约束线分析。 (4)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约束 下消费者实现的效用最大化。这一均衡 点可以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 点表示:RCS1,2=P1/P2 P1X1+P2X2=m 即:当消费者根据偏好决定的两种商 品的相对价值恰好等于两种商品在市场 上的相对价值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 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 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 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1)正常物品, 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 增加的商品。(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 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 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 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 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 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 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 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 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 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 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 试 利 用 收 入效 应 和 替代 效 应 加以 说 明?(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 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 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2)商 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 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 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 (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 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 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 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就吉芬商品 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 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反映在图 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单一和多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 如何确定的?其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总产量曲线、平 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 系,可以把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区间划 分为三个阶段。①为投入量由零到平均 产量最大;②为由平均产量最大到边际 产量为零;③为边际产量为负值。在① 阶段,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大于其平均 产量,使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理性的 厂商不会把变动要素的投入量确定在这 个区间。在第③阶段,变动要素的边际 产量小于零,这意味着变动投入的增加 使得总产量减少。而在第②阶段,虽然 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 但却能够增加总产量。故,第②阶段为 合理投入区域。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保持 不变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 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量。边际技术替代率服从递减规律。这 主要是因为,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 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 这意味着各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度 的,故,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 它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会不断减少。 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 曲线之间的关系? 在边际收益递减 规律作用下,短期总产量曲线表现为一 条先增后减的曲线。受总产量曲线的支 配,短期总成本曲线则是一条向右上方 倾斜的曲线。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偶关系。 根据定义:边际成本 MC=rL/MPL 平 均成本 AVC= rL/APL 可知,厂商的边际 成本与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 向变动;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 呈反方向变动。这就意味着,在边际产 量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下,随着劳动投 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先增 后减,从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随着产 量的增加一定是先减后增的,即边际成 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呈现 U 形。 而且,由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 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故平均成本一 定与边际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最低点。 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由于边际成本是先减后增的,且反映了 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因而总成本曲线在 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 相反,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 增长速度加快。 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为什么 是 MR =MC?(1)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 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 润。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 决策时都试图使得MR=MC,即增加一单位 决策量时,所增加的收益等于所增加的 成本。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 最大化原则。 (2)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以利 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的所有决策选择。 (3)以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选择为例。 厂商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 方面也要付出成本。在既定价格下增加 产量,如果 MR>MC,意味着增加这一单位 产量能增加总利润,厂商就会把它生产 出来。直到 MR=MC。相反,如果 MR<MC, 就意味着增加的这一单位产量是亏损的, 会减少总利润,厂商会减少该单位的生 产。可见,只有在 MR=MC 时,厂商才获得 最大化的利润。此时,厂商既不增加生产, 也不减少生产。 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或长期) 均衡? (l)短期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 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因 而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都等 于市场价格。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进行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厂商选择最优产 量的条件是 p=MC。 对应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 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 损状态的均衡。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 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生产要比不生产 损失更大,这是厂商停止营业点。 对应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市 场价格,厂商会在边际成本曲线上确定 相应的供给量。因此,平均可变成本之 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 线。并且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
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递增,因而厂商的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样,完全竞争市场上有众多的厂商 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其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四点:(①大量的厂和众多的要素供给者,他们都按照既定 盐定投的轰量用得在每不監特演痕异奖写食他所商给素酷的要喬楼是能 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因此,长期的报复:(3) 入或退出生产较为容争者,即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厂商决策的 曲线将是厂商决策的依据。与短期易:(4)行业中存在着模仿 行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差异,就厂商而言,厂商选择要素使用量的 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要素的“边际收 粗定成与棵成宋王芬明肉而椅楼旁产垄断黎厘断争和场边际成高使角要相含·您 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提供供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在益 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 在长期中,行业中存在着厂商条需求曲线。第一条是厂商的市场份额单位要素可以增加的 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 在所有厂商同样改变价格时代边际产量,而这些产量以不变的产品价 到行业调整的影响。假定厂商的进入 面临的需求曲线,用D表示 退出不影响单个 条需求曲线d表示垄断竞争厂商厂商带来的收益 中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只影响到市场供改变其自身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都价格,即VMP=pXMP 给如果争场榜,商获得超额量简的突:该之高曲最价和商金期药婆素标布场龚茶所 利润,那么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商“自身”的需求曲线d更为平坦,从不随厂商使用要素数量的多少而改变 的进入。结果将使得市场价格降低到厂而二者相交。在D与d相交时,垄断竞因此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成本等 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因此,在这争厂商的选择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一致,于该要素的价格。由此可知厂商的使用 种情况下,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从而表明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均衡。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现为 FFLMC=LA 垄断竞争厂商将会依照于上述收益曲线MP=p×MP=式中:r为要素 全竟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来决定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的价格 是如何得到的?由于长期中存在着厂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理对应于由市场所决定的要素价格 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论分析是以产品差异和自由竞争为条件厂商选择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 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 理论分析中很少涉及到生产集中此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构成了厂商对该 (1)外在经济和外在 而也就不能分析作为资本 素的需求曲线。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 数目从而产量的增加,如果行业中单个 济一种表现的垄断现象的深刻MP服从递减规律,而产品在完全竞争 厂商的成本降低,则称该行业存在着外 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场上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因而要素 在经济:相反,则称存在着外部不经济。此外,把产品差异为特征的垄断与生产的边际产品价值VMP也随着要素 (2)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假集中所导致的垄断混为一谈,使得垄断量的增加而递减,即完全竞争厂商对要 行业中单个厂商的成本不随厂商的进竞争分析并不具有一般性。不过也应该素的需求 入和退出而改变,再假定行业中所有厂看到,对于垄断竞争对竞争所起到的积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试用收 商具有相同的长期成本,这样,在长期极作用以及垄断的消极作用的分析是有入效应和誉代效应加以说明。向后弯 内,所有厂商都会至少获得超额利润,意 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 因为,否则,厂商就会退出该行业。然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对寡头市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 而,如果一个行业长期内存在着超额利场上的价格较少变动作出解释的?折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 润,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用于寡头市场行为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结果会使市场价格降到厂商的平均成本分析的一个理论模型:这二模梨假定 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约束 寡头厂条件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 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厂商将不会跟随,最优配置的结果。一方面,对消费者而 P=LMC=LAC。如果整个行业面临的市但若它降低价格,其他厂商也会如此。言,与消费商品一样,消费闲暇也可以 场需求发生变动,那将导致原有的均衡结果,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一获得效用。不同的商品和闲暇时间的组 被打破。但由于单个厂商的成本并不发个折弯点 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可以由一系 生改变,因而最终结果只是厂商的数目对应于一条折弯的需求曲线,寡头厂列的无差异曲线加以表示 增减而己。因此,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商得到自身的边际收益。通过此边际收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在既 是一条由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益,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合理地安 点决定的水平曲线 原则决定最优产量,并在需求曲线上索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使效用满足为最 (3)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假要价格。与通常厂商不同的是,折弯的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商 定最初厂商和行业均处于长期均衡状需求曲线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在折弯点品的收入来源为劳动收入,这样,只有 态,此时出现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结处不连续,如图2-8所 当劳动者每单位收入获得的收入购买商 果将会导致市场价格提高,使得每个厂厂商将继续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每单位收入用于闲 商都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驱使其它原则决定最优数量。但是,我们注意到,暇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消费者才处 厂商进入。行业的外在不经济使平均成当边际成本恰好与边际收益在边际收益于最优状态。结果,对应于任意的工资 本最低点升高。这样,由厂商的长期平的断点处相等时,只要边际成本的变化率,消费者决定闲暇消费,从而决定劳 均成本最低点决定的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不超过一定幅度,就不会影响厂商的均动时间。因此,由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向右上方倾斜 格。这样,该模型对寡头市可以得到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4)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如场的价格稳定性给予了充分的说明 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 果行业中存在外在经济,结果行业长期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的缺陷是没有说状,源于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 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效应的强度。假定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及 评述垄断竞争理论?垄断竞争市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 场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而又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与产品市当涉及到闲暇这一特殊商品时,替代效
2 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递增,因而厂商的 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 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 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因此,长期 成本曲线将是厂商决策的依据。与短期 中的行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 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 于长期边际成本。同时,由于长期内厂 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 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提供供 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 同时,在长期中,行业中存在着厂商 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 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假定厂商的进入 和退出不影响单个厂商的成本,则行业 中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只影响到市场供 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 如果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 利润,那么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 的进入。结果将使得市场价格降低到厂 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因此,在这 种情况下,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p=LMC=LAC。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 是如何得到的? 由于长期中存在着厂 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 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 (1)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随着厂商 数目从而产量的增加,如果行业中单个 厂商的成本降低,则称该行业存在着外 在经济;相反,则称存在着外部不经济。 (2)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假 定行业中单个厂商的成本不随厂商的进 入和退出而改变,再假定行业中所有厂 商具有相同的长期成本,这样,在长期 内,所有厂商都会至少获得超额利润, 因为,否则,厂商就会退出该行业。然 而,如果一个行业长期内存在着超额利 润,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 结果会使市场价格降到厂商的平均成本 最低点为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 个 厂 商 的 长 期 均 衡 条 件 是 : P=LMC=LAC。如果整个行业面临的市 场需求发生变动,那将导致原有的均衡 被打破。但由于单个厂商的成本并不发 生改变,因而最终结果只是厂商的数目 增减而已。因此,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是一条由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 点决定的水平曲线。 (3)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假 定最初厂商和行业均处于长期均衡状 态,此时出现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结 果将会导致市场价格提高,使得每个厂 商都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驱使其它 厂商进入。行业的外在不经济使平均成 本最低点升高。这样,由厂商的长期平 均成本最低点决定的行业长期供给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 (4)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如 果行业中存在外在经济,结果行业长期 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评述垄断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市 场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而又 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其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四点:(l)大量的厂 商生产有差异的替代品;(2)每个厂商市 场份额很小,其行为不会引起其他厂商 的报复;(3)厂商进入或退出生产较为容 易;(4)行业中存在着模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差异, 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 价格,即通过改变生产产品的数量来影 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垄断竞争厂商面 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在 该市场上,代表性的垄断竞争厂商有两 条需求曲线。第一条是厂商的市场份额 曲线,即在所有厂商同样改变价格时代 表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用D 表示。 而另一条需求曲线 d 表示垄断竞争厂商 改变其自身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都 保持价格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 数量之间的关系。较之需求曲线 D,厂 商“自身”的需求曲线 d 更为平坦,从 而二者相交。在 D 与 d 相交时,垄断竞 争厂商的选择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一致, 从而表明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将会依照于上述收益曲线 来决定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理 论分析是以产品差异和自由竞争为条件 的。在理论分析中很少涉及到生产集中 的后果,因而也就不能分析作为资本主 义现代经济一种表现的垄断现象的深刻 基础和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此外,把产品差异为特征的垄断与生产 集中所导致的垄断混为一谈,使得垄断 竞争分析并不具有一般性。不过也应该 看到,对于垄断竞争对竞争所起到的积 极作用以及垄断的消极作用的分析是有 意义的。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对寡头市 场上的价格较少变动作出解释的? 折 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用于寡头市场行为 分析的一个理论模型。这一模型假定, 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当一个寡头厂 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厂商将不会跟随, 但若它降低价格,其他厂商也会如此。 结果,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一 个折弯点。 对应于一条折弯的需求曲线,寡头厂 商得到自身的边际收益。通过此边际收 益,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 原则决定最优产量,并在需求曲线上索 要价格。与通常厂商不同的是,折弯的 需求曲线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在折弯点 处不连续,如图 2—8 所示。 厂商将继续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 原则决定最优数量。但是,我们注意到, 当边际成本恰好与边际收益在边际收益 的断点处相等时,只要边际成本的变化 不超过一定幅度,就不会影响厂商的均 衡产量和价格。这样,该模型对寡头市 场的价格稳定性给予了充分的说明。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的缺陷是没有说 明最初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 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与产品市 场一样,完全竞争市场上有众多的厂商 和众多的要素供给者,他们都按照既定 的要素价格选择最优的要素使用量和供 给量。在产品市场上,厂商也是完全竞 争者,即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厂商决策的 依据。 就厂商而言,厂商选择要素使用量的 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要素的“边际收 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在完全 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 益”为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边际 产量与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增加一 单位要素可以增加的产量等于该要素的 边际产量,而这些产量以不变的产品价 格出售,所以,增加该要素一个单位给 厂商带来的收益就等于边际产量乘产品 价格,即 VMP=p×MP 从要素的“边际成本”考察,由于厂 商面对的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所决定, 不随厂商使用要素数量的多少而改变, 因此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成本等 于该要素的价格。由此可知厂商的使用 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现为 VMP= p×MP=r 式中:r 为要素 的价格。 对应于由市场所决定的要素价格 r, 厂商选择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因 此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构成了厂商对该 要素的需求曲线。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 MP 服从递减规律,而产品在完全竞争 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因而要素 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 也随着要素使用 量的增加而递减,即完全竞争厂商对要 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试用收 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向后弯 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 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 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 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劳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约束 条件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 最优配置的结果。一方面,对消费者而 言,与消费商品一样,消费闲暇也可以 获得效用。不同的商品和闲暇时间的组 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可以由一系 列的无差异曲线加以表示。另一方面, 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在既 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合理地安 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使效用满足为最 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商 品的收入来源为劳动收入,这样,只有 当劳动者每单位收入获得的收入购买商 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每单位收入用于闲 暇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消费者才处 于最优状态。结果,对应于任意的工资 率,消费者决定闲暇消费,从而决定劳 动时间。因此,由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可以得到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 状,源于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 效应的强度。假定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及 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 当涉及到闲暇这一特殊商品时,替代效
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由于工资率反此,当劳动价格提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以劳动市场为例,分析比较完全竞争 闲暇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数量增加,即劳与要素买方垄断条件下的生产要章价 深的寿价卷商提离而代袭造获钩自车方有额通语以为在椅德速两芳动南由劳动的供给梨 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工资率较低时,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强劳动者,而劳动的需求来源生产者。劳 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 收入效 要素的 场均衡 目同的效用满足。结果,闲暇时间减少,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理论分析中把格,但它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为了简 力时间增加。同时,工资率提高也产劳动供给曲线视为向右上方倾斜。 起见,假定市场的不完全因素来源于 间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这的需求来源于引致需求,目的是为了获从劳动供给方面考察,劳动的供给是 随着工资率提高,消费者会增加所得利润。因此,其决策准则是所使用要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进行最 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即工资率提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 配的结 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 一点也适用于厂商对要素使用选择可以概括为既定时间约束条件下的 由此可见,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量的决定。 效用最大化(参见上题对劳动供给的分 将走发方街倒联因简面若药度矩您盒该要素的边两使围要价着的,动的最恍路堂动升:荐到者费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果替代效 即边际产量与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为了理论分析的方 开齒个成,反题求芋喜要素的边你要量可这产以等变 该便,假定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叙 察。在完全竞争 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产品价格出售,所以,增加该要素一个市场上,厂商对要素的需求由该要素的 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单位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就等于边际产量边际产品价值所决定(参见上题)。它是 曲。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乘产品价格,即VMP=p×M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刂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的同时,增加一单位要素的“边 现在假定厂商是要素市场上的买方垄 收入效应不能抵消替代效应:但如果工为该要素的市场价格,因为它 者,为了简便,假定其为产品市场上 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使用要素数量的多少而改变。 的完全竞争者。与其他厂商一样,买 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知道厂商的使用要素利润最大 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一般原则是 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收入效应超现为MP=pXMP=r 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由于 过替代效应。这就是说,当工资的提高式中:r为要素的价格。随着要素价商在产品市场上是竞争者,故其使用要 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格r的变动,厂商根据这一条件选择最素的边际收益仍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 加珍视闲暇。因此, 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值构成了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由由于厂商是惟一的买主,故它面临着 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服从递减规律,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有鉴 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因而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于此,厂商面对的要素价格不再是不变 曲线开始向后弯曲。(画图说 果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卖方垄断的数值,而是随着厂商要素使用量的增 以劳动市场为例,分析比较完全竞争与者,它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产品加而递增。结果,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 产品卖方垄斷条件下的生产要紊价格市场需求曲线,因而其增加一单位产品高于要素的平均成本,即要素价格曲线。 决定 动市场由劳动的供给和劳动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不等于而是小这是因为,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不仅需 的需求两方面构成。劳动的供给来源于于价格,因为增加这些产量会导致所有要支付该单位的费用(价格),而且会引 劳动者,而劳动的需求来源于生产者 量的价格下降。这就是说,卖方垄断起所有要素的价格提高,如图2-10所 劳动这种要素的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一个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产品的边际示 价格,但它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为了收益与要素的边际产量之积,即要素的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 简单起见,假定市场的不完全因素来源边际收益产品,它小于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供给方面决定要素的价格和数量。在 于生产者 价值。从要素的成本方面来看,由于厂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与 从劳动供给方面考察,劳动的供 商在要素市场上是一个完全竞争者,故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要素的价格和 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进 要素的边际成本仍为要素的价格。这决数量。在要素市场买方条件下,厂商不 分配的结果。首先,消费者需要 定了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要素的边际收仅要决定要素使用量,而且决定支付的 品,也需要休息,前者是对收入的消费,益产品: MRP=MR MP=r 而后者则是对闲暇时间的消费,它们都由于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的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要素成本相等的条件 可以使用的时间是既定的,比如每天只素使用量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上支付这一使用量下可能的最低价格 有24小时,这构成了消费者的约束条向右下方倾斜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件。这样,消费者的最优化行为可以表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决定商相比,由于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 述为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要素价格和数量。 边际要素成本高于要素的供给曲线,而 对应于既定的劳动价格,当消费者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完全竞争市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因而其要素 每单位货币购买消费品和闲暇时所获得和产品卖方垄断的完全竟争要素市场的使用量更少,支付的价格更低 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处于最优状态,此不同之处在于要素的需求,即前者由边简要说明瓦尔拉斯一股均衡论的基本 时决定劳动的最优供给量并由此得到消际产品价值决定,而后者则取决于要素思想? 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一方面,随着劳的边际收益产品。相比而言,在卖方垄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动价格上升,消费闲暇时间相对昂贵 条件下,由于厂商面对的产品需求曲而进行的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单个 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增加劳动时间线向右下方倾斜,因而其产品的边际收市场的均衡条件推广到多个市场 而减少闲暇:另一方面,劳动价格提高益低于产品价格曲线,故其对要素的需均衡理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存在 又意味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收入效应的求曲线要低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在系列价格使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即 费,包括闲暇,从而劳动数量减少。因决定的要素价格更低,要素使用量更少。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1874年建
3 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由于工资率反 映了闲暇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 闲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 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 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实现 相同的效用满足。结果,闲暇时间减少, 劳动时间增加。同时,工资率提高也产 生收入效应,即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 时间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这 样,随着工资率提高,消费者会增加所 有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即工资率提 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 由此可见,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 收入效应对闲暇,从而对劳动时间的影 响是反方向的,因而二者的强度决定了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果替代效应大 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 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 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 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 弯曲。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 则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的 收入效应不能抵消替代效应;但如果工 资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 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 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收入效应超 过替代效应。这就是说,当工资的提高 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 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 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 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 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 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画图说明。) 以劳动市场为例,分析比较完全竞争与 产品卖方垄断条件下的生产要素价格 决定。 劳动市场由劳动的供给和劳动 的需求两方面构成。劳动的供给来源于 劳动者,而劳动的需求来源于生产者。 劳动这种要素的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一个 价格,但它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为了 简单起见,假定市场的不完全因素来源 于生产者。 从劳动供给方面考察,劳动的供给是消 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进行最优 分配的结果。首先,消费者需要消费商 品,也需要休息,前者是对收入的消费, 而后者则是对闲暇时间的消费,它们都 给消费者带来正的效用。其次,消费者 可以使用的时间是既定的,比如每天只 有 24 小时,这构成了消费者的约束条 件。这样,消费者的最优化行为可以表 述为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对应于既定的劳动价格,当消费者在 每单位货币购买消费品和闲暇时所获得 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处于最优状态,此 时决定劳动的最优供给量并由此得到消 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一方面,随着劳 动价格上升,消费闲暇时间相对昂贵, 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增加劳动时间 而减少闲暇;另一方面,劳动价格提高 又意味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收入效应的 结果使得消费者同时增加所有商品的消 费,包括闲暇,从而劳动数量减少。因 此,当劳动价格提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 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数量增加,即劳 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否则,劳动 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通常认为,在 工资率较低时,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强 于收入效应,只有当工资率很高时,替 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理论分析中把 劳动供给曲线视为向右上方倾斜。 再从劳动需求方面考察,厂商对劳动 的需求来源于引致需求,目的是为了获 得利润。因此,其决策准则是所使用要 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 相等。这一点也适用于厂商对要素使用 量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 “边际收益”为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即边际产量与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 增加一单位要素可以增加的产量等于该 要素的边际产量,而这些产量以不变的 产品价格出售,所以,增加该要素一个 单位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就等于边际产量 乘产品价格,即 VMP= p×MP 同时,增加一单位要素的“边际成本” 为该要素的市场价格,因为它不随厂商 使用要素数量的多少而改变。由此可以 知道厂商的使用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表 现为 VMP= p×MP=r 式中:r 为要素的价格。随着要素价 格 r 的变动,厂商根据这一条件选择最 优要素使用量,因此要素的边际产品价 值构成了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由 于要素的边际产量 MP 服从递减规律, 因而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 如果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卖方垄断 者,它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产品 市场需求曲线,因而其增加一单位产品 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不等于而是小 于价格,因为增加这些产量会导致所有 产量的价格下降。这就是说,卖方垄断 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产品的边际 收益与要素的边际产量之积,即要素的 边际收益产品,它小于要素的边际产品 价值。从要素的成本方面来看,由于厂 商在要素市场上是一个完全竞争者,故 要素的边际成本仍为要素的价格。这决 定了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要素的边际收 益产品:MRP=MR*MP=r 由于要素的边际产品 MP 和产品的边 际收益 MR 服从递减规律,因而随着要 素使用量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 向右下方倾斜。 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决定 要素价格和数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完全竞争市场 和产品卖方垄断的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 不同之处在于要素的需求,即前者由边 际产品价值决定,而后者则取决于要素 的边际收益产品。相比而言,在卖方垄 断条件下,由于厂商面对的产品需求曲 线向右下方倾斜,因而其产品的边际收 益低于产品价格曲线,故其对要素的需 求曲线要低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在 同一要素供给条件下,卖方垄断条件下 决定的要素价格更低,要素使用量更少。 以劳动市场为例,分析比较完全竞争 与要素买方垄断条件下的生产要素价 格决定。劳动市场由劳动的供给和劳动 的需求两方面构成。劳动的供给来源于 劳动者,而劳动的需求来源生产者。劳 动这种要素的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一个价 格,但它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为了简 便起见,假定市场的不完全因素来源于 生产者。 从劳动供给方面考察,劳动的供给是 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进行最 优分配的结果。消费者供给劳动的最优 选择可以概括为既定时间约束条件下的 效用最大化(参见上题对劳动供给的分 析)。对应于既定的劳动价格,劳动者决 定劳动的最优供给量,并由此得到消费 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为了理论分析的方 便,假定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再从劳动需求方面考察。在完全竞争 市场上,厂商对要素的需求由该要素的 边际产品价值所决定(参见上题)。它是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所示。 现在假定厂商是要素市场上的买方垄 断者,为了简便,假定其为产品市场上 的完全竞争者。与其他厂商一样,买方 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一般原则是边 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由于厂 商在产品市场上是竞争者,故其使用要 素的边际收益仍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 值。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方面考察, 由于厂商是惟一的买主,故它面临着一 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有鉴 于此,厂商面对的要素价格不再是不变 的数值,而是随着厂商要素使用量的增 加而递增。结果,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 高于要素的平均成本,即要素价格曲线。 这是因为,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不仅需 要支付该单位的费用(价格),而且会引 起所有要素的价格提高,如图 2—10 所 示。 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 和供给方面决定要素的价格和数量。在 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与 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在要素市场买方条件下,厂商不 仅要决定要素使用量,而且决定支付的 要素价格。在这里,厂商根据要素的边 际产品价值与边际要素成本相等的条件 决定要素使用量,同时在要素供给曲线 上支付这一使用量下可能的最低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完全竞争厂 商相比,由于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 边际要素成本高于要素的供给曲线,而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因而其要素 使用量更少,支付的价格更低。 简要说明瓦尔拉斯一股均衡论的基本 思想? 一般均衡分析是将所有相互联 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而进行的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单个 市场的均衡条件推广到多个市场。一般 均衡理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 系列价格使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即 所谓的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 1874 年建
立的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类似的分析也适用于第二个消费者 的效用满足。通过产品市场供求 分析框架如 艮显然,当把两个消费者的均衡置于机制,消费者的支付变为企业的收入 济中有k种 品和r种生埃奇沃斯框图中时,两个消费者的预算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获得最大 整个经济中就有k种产约束线重合。但对应于两个商品的既定的利润 素的使用 品市场和r种生产要素市场 价格,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点并不量,以使得 量下的成本为最低 品的需求米费衡刘特走蓄品而束缓由扮度旋转算约时 商必然使其产量处于价格 际成本之处。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 消费者的需求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x11w11)+(x21w21)=0时 种商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生产的边 价格、其他商品价格以及消费者的 品的市场处于均衡。此时,两个消费者际成本 等于平均成本,这意 但消费者的收入又来源于生产要素选择的最优点重合。第二种商品也同样。厂商以最低的成本来进行生产。不仅如 的价格。这样,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取但在图中不难发现,只要第一种商品的此,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是企业家支付 决于所有产品及要素的价格,即 场处于均衡,第二种商品也一定处于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工资、利润(或 Xxp1,…,ppk+t,…pk 均衡。由此决定的价格(事实上是相对 )和地租的总和,它们分别补偿劳 动、资本和土地在生产上所做出的贡献。 品的供给来源于厂商。厂商的 要条件 市场机制运行结果可 同样取决于该商品的 其他商品的是什么?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通过所有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在所有市 价格和成本。而厂商的成本又决定于要纯交换: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场上同时达到,即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 种产品的市场供给也品的边际 取决于各种价格,即 意两种要素生产往成员的福利的情况下,无 法再增加任何 yIyi(pl, pk, pk+1, .,pk+r) 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二个成员的福利,从而社会实现了帕累 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一种产生产过程中任病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最优状态 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首先,从消 的市场处于均衡,即 于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费者消费最终产品来看。对于任意一个 RCSI=RPT 消费者而言,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 其次,从要素市场均衡进行考察。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处于帕累消费者可以按市场价格选择任意的商品 素的需求是厂商的引致需求,它不托最优状态?一般均衡论的结论告诉 取决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也与其他我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中其对于该商品的购买量取决于他对最后 产品价格有关,即 存在一个价格体系,使得所有市场都处一单位商品的估价:如果估价超过价格 于均衡。如果这一价格恰好使得交抄 就会购买:否则,他就不会购买。这 要素的供给来源于消费者,并且是效生产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扫 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从整个 用最大化的一个推广,即当市场需求等优条件,则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处于帕累经济体系来看,他们所消费的数量都是 于市场供给时,要素市场处于均衡,即托最优状态。 考察这一点 也们愿意持有的数量,任何数量的变动 首先,从交换的角度来看,对于任意都不会使其中一个消费者得到好处。 果存在着pl k和pk+1 个消费者而言,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其次,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生产最 pk+r使得上述k+r市场均衡条件成立 为了寻求效用最大化,他所选择的终产品来看。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 就意味着一般均衡存在。这一问题归结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处于边际替代率等商必须选择最小成本的生产技术,以最 为k+r个方程是否能得到k个价格的于商品价格比的组合点上,即 合理的比例组织生产要素投入,从长期 图题+初程是抽认就者对在高舍赛,这著若袭、成最依的市助机制在技 系统而言,无论价格有多高,所有的收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效率不仅在于企业合理使用生产要素 入之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支出之和,即在均衡时都相等。 数量,而且表现于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 其次,从生产方面来看,为了获得最置。如果企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企 这一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大化的利润,每个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业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恰好使得边 由于瓦尔拉斯定律成立,不可能存在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生产要素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只要 k+r个相互独立的均衡价格。但取某种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即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超过该要素 商品为“一般等价物”,则问题得到解决。同样,由于所有生产者面对的生产要索的价格,企业就会更多地使用它。而在 据此,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B 基价格都相同,因而经济处于均衡时,任完全竞争条件 价格对所有厂商 意两个生产者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 司,因而该种生产要素为所有的企 利用埃奇沃斯框图说明纯 济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同 业所生产的边际产品的价值都相等。尽 的一般均衡?纯交换经济是指只有交 最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管不同的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生产技 换而没有生产的经济。假定在这一经济量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两种产术,但从边际的意义上来看,谁也不能 中,有两个消费者交换两种商品。假定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再从单位生产要素中获得更多。任何使得 数量为w,而选择的消费者数量为x。用最大化时选择的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配置,都是缺乏效率的 假定两种商品的价格为pl和p2。对于代率也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即 最后,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看。 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按照这一价格出由此可见,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符合就一种特定的商品而言,价格既反应 售最初拥有的两种商品可以获得的全部帕累托最优条件,即完全竞争是有效率消费者对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评价,又 收入构成了他的预算约束。在这一预算的 反应了企业生产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成 约束条件下,当该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论证“看不见的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不 化时处于局部均衡 ”原理的?依照于西方经济学的理同商品数量的评价通过需求曲线表现出 在图中,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过初始论,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方来,而企业生产不同产量时的边际成本 点,而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一条式。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出则体现在供给曲线之中。因此,当竞争 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于利己的动机,用既定的收入购买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用,即处于局部均衡 按既定价格支付购买商品的费用,以实企业提供了消费者想要的数量。任何其
4 立的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 分析框架如下。 假定整个经济中有 k 种产品和 r 种生 产要素。这样,整个经济中就有 k 种产 品市场和 r 种生产要素市场。 首先,从产品市场均衡进行考察。产 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对特定商品而 言,消费者的需求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 价格、其他商品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 等。但消费者的收入又来源于生产要素 的价格。这样,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取 决于所有产品及要素的价格,即 xi=xi(p1,…,pk;pk+1,…,pk+r) (i=1,…,k) 产品的供给来源于厂商。厂商的供给 同样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的 价格和成本。而厂商的成本又决定于要 素价格。这样,一种产品的市场供给也 取决于各种价格,即 yi=yi(p1,…,pk;pk+1,…,pk+r) (i=1,…,k) 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一种产 品的市场处于均衡,即 xi=yi (i=1,…,k) 其次,从要素市场均衡进行考察。 要素的需求是厂商的引致需求,它不 仅取决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也与其他 产品价格有关,即 xj=xj( ) 要素的供给来源于消费者,并且是效 用最大化的一个推广,即当市场需求等 于市场供给时,要素市场处于均衡,即 yj=yj( ) 如果存在着 p1,…,pk 和 pk+1,…, pk+r 使得上述 k+r 市场均衡条件成立, 就意味着一般均衡存在。这一问题归结 为 k+r 个方程是否能得到 k+r 个价格的 问题。当初,瓦尔拉斯认为,这取决于 这 k+r 个方程是否独立。但就整个经济 系统而言,无论价格有多高,所有的收 入之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支出之和,即 这一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 由于瓦尔拉斯定律成立,不可能存在 k+r 个相互独立的均衡价格。但取某种 商品为“一般等价物”,则问题得到解决。 据此,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断言,基 于局部均衡分析的一般均衡价格存在。 利用埃奇沃斯框图说明纯交换经济 的一般均衡? 纯交换经济是指只有交 换而没有生产的经济。假定在这一经济 中,有两个消费者交换两种商品。假定 第;个消费者最初拥有的第 j 种商品的 数量为 wij,而选择的消费者数量为 xij。 假定两种商品的价格为 pl 和 p2。对于 第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按照这一价格出 售最初拥有的两种商品可以获得的全部 收入构成了他的预算约束。在这一预算 约束条件下,当该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 化时处于局部均衡。 在图中,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过初始 点,而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一条 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 用,即处于局部均衡。 类似的分析也适用于第二个消费者。 很显然,当把两个消费者的均衡置于 埃奇沃斯框图中时,两个消费者的预算 约束线重合。但对应于两个商品的既定 价格,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点并不 一定重合。如果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约 束线将围绕着初始点旋转。当 (x11-w11)+(x21-w21)=0 时,第一种商 品的市场处于均衡。此时,两个消费者 选择的最优点重合。第二种商品也同样。 但在图中不难发现,只要第一种商品的 市场处于均衡,第二种商品也一定处于 均衡。由此决定的价格(事实上是相对价 格)即为一般均衡价格。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配置,其主要条件 是什么? 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 纯交换: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 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RCS A 1,2 =RCS B 1,2 。②生产: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任 意 两 种 产 品的 边 际 技术 替 代 率都 相 等:RTS 1 L, K =RTS 2 L,K 。③生产和交换同时: 生产过程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等于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RCS1,2=RPT1,2。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处于帕累 托最优状态? 一般均衡论的结论告诉 我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中 存在一个价格体系,使得所有市场都处 于均衡。如果这一价格恰好使得交换、 生产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托最 优条件,则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处于帕累 托最优状态。下面考察这一点。 首先,从交换的角度来看,对于任意 一个消费者而言,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 格,为了寻求效用最大化,他所选择的 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处于边际替代率等 于商品价格比的组合点上,即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消费 者面对相同的价格,因而这意味着所有 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均衡时都相等。 其次,从生产方面来看,为了获得最 大化的利润,每个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 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生产要素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即 同样,由于所有生产者面对的生产要索 价格都相同,因而经济处于均衡时,任 意两个生产者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同。 最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 量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两种产 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再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任何消费者实现效 用最大化时选择的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 代率也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即 由此可见,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符合 帕累托最优条件,即完全竞争是有效率 的。 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论证“看不见的 手”原理的? 依照于西方经济学的理 论,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方 式。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出 于利己的动机,用既定的收入购买商品, 按既定价格支付购买商品的费用,以实 现最大的效用满足。通过产品市场供求 机制,消费者的支付变为企业的收入。 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获得最大 的利润,厂商选择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 量,以使得每一产量下的成本为最低。 同时,厂商必然使其产量处于价格等于 边际成本之处。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 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生产的边 际成本,同时等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 厂商以最低的成本来进行生产。不仅如 此,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是企业家支付 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工资、利润(或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们分别补偿劳 动、资本和土地在生产上所做出的贡献。 上述描绘的市场机制运行结果可以 通过所有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在所有市 场上同时达到,即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 态。在一般均衡状态下,在不减少任何 成员的福利的情况下,无法再增加任何 一个成员的福利,从而社会实现了帕累 托最优状态。 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首先,从消 费者消费最终产品来看。对于任意一个 消费者而言,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 消费者可以按市场价格选择任意的商品 和劳务。如果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 其对于该商品的购买量取决于他对最后 一单位商品的估价:如果估价超过价格, 他就会购买;否则,他就不会购买。这 样,当每个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从整个 经济体系来看,他们所消费的数量都是 他们愿意持有的数量,任何数量的变动 都不会使其中一个消费者得到好处。 其次,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生产最 终产品来看。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 商必须选择最小成本的生产技术,以最 合理的比例组织生产要素投入,从长期 来看,厂商提供的产出倾向于使得技术 最优、成本最低。市场机制在生产方面 的效率不仅在于企业合理使用生产要素 数量,而且表现于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 置。如果企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企 业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恰好使得边 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只要一 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超过该要素 的价格,企业就会更多地使用它。而在 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对所有厂商 都相同,因而该种生产要素为所有的企 业所生产的边际产品的价值都相等。尽 管不同的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生产技 术,但从边际的意义上来看,谁也不能 从单位生产要素中获得更多。任何使得 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分配数量变动的再 配置,都是缺乏效率的。 最后,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看。 就一种特定的商品而言,价格既反应了 消费者对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评价,又 反应了企业生产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成 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不 同商品数量的评价通过需求曲线表现出 来,而企业生产不同产量时的边际成本 则体现在供给曲线之中。因此,当竞争 的市场处于均衡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企业提供了消费者想要的数量。任何其
他的生产数量都不是最优的。若消费者甚至是政府直接经营的手段。 大是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在垄 的评价超过企业的边际成本,那么增加(4)外在性。由于外在性的存在,使整断产量和竞争性产量之间的面积 评价低于企业的边际成本,则减少生优状态。这是因为外部影响导致社会与率,另外垄断利润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 进社会福利。同样地,在多种商 最优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判 而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政府 业将面临同样的价格,企业接利滴将外部金济影响肉部七可以采取以下产量管制 最大化提供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成本政策: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和明确产权西方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 托拉斯法,其中在美国,从1890年到 所决定的边际效用之比。故,完全竞争(5)公共物品。是消费者需要而私人厂1950年,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以反 市场能够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组合。商不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物品。原因是对垄断。法律规定,限制贸易的协议或 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使得消费这类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公共物品有时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 最优、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资源得到最也具有非竞争 排他性的存在使得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的竞争或 里的配置,使得企业能够生产出消费经济当事人试图成为一个“免费搭车欺诈行为等,都是非法的。美国反托拉 所需要的商品组合。因此 白累托者”,而非竞争性则意味 法的执行机构是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 率意义下,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物品的消费需要支付的边际成本等于法部反托拉斯局。前者主要反对不正当 需要指出,以上得到的有关市场机制效零。政府干预可以借鉴对外在性问题的的贸易行为 主要反对垄断 率的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竞争条件 解决措施。此外,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对犯法者可以由法院提出警告、罚款 旦完全竟争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不能得投票也被认为是解决方案 组公司,直至判刑 到满足 (6)不完全信息。在不完全 对垄断的 交换经济符合帕暴托最优状态的下,由于经济当事人只以平均 单务 数量管制。对于某些行 象的质量,因而交易的结果将使竞争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并无益处 消费者消费者A和B消费任意任意得那些高质量的产品被排除在市场 些行业可能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即在 商品1和2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外。对此,政府可以采取的策略是促进信需求获得 范围内,单个厂商的平 息的传递,如公布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均成本都是下降的。这时,其他厂商不 ②如果不相等,那么在两种商品总量当事人的能力等 可能参与竞争,因为任何分割市场的 定情况下,两个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交(7)尽管大致说来市场机制是有效率商只能以更高的成本进行生产。有鉴于 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至少使一个的,但由于条件严格,现实中很难达到。此,政府干预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增加生 人的状况得到改 即使能够达到,经济波动和分配问题仍 假定RCS1:=2,RCS1:=1,这表明,在A看然是严重的。因此,政府仍有发挥作用的 此,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管制,也 来,1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替换2单位第余地。政府干预可以增进资源配置效率。可以采取价格和数量管制。以价格管制 种商品:在B看来,1单位第一种商品结合垄断厂商的均衡,论述垄断的效率为例。在长期来看,垄断厂商通常处于 这时,如果B放弃1单位第一种商品他供全部市与差断是 可以替换1单位第二种商品 提获得垄断利润的均衡。为了管制价格 政府可以选择把价格确定在需求曲线 需要1单位的 商的目标仍是利润最大化,故也会把边际成本相交之点。此时,厂商的边际 第二种商品, 产量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收益由政府的管制价格所限定,因而它 即可以原有 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的 由于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即为市产量恰好是政府希望实现的结局。在其 相等。把1单 场需求曲线,因而其价格将随着销售他情况下,如更低的价格,垄断厂商选 位的第一种 量的不同而改变。这时,厂商的平均择的最优产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商品让给 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相应的边因而政府希望得到的低价格会因为黑市 这时A愿拿出 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失效。需要说明,在管制价格下,垄 2单位第二种商品。这样,把其中的1个同时,为简便起见,假定平均成本和边断厂商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单位补偿给B,则在A、B均保持原有效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即AC=MC。如果政府不仅管制价格也管制数 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还有1单位第二于是,垄断厂商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量,那么从理论上讲,在需求曲线上的 种商品可供A和B分配。因此,存在一个益之处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并根据任一数量与价格组合都是可行的。但在 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说明,只有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价格高 这一产量在需求曲线上索要价格。由于实践中,通常选择在需求曲线与平均成 这样,垄断厂商的生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才会实现帕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画图说明。)产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在 累托最优状态 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正常利润下生产 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政府应该果大化的垄断厂商选择的最优产量处索要除了上述政府干预垄断的政策以 取哪些措施?(1)含义。依照微观经济学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MC,这表明,消外,政府也可以采取税收和补贴,甚至 的论证,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费者愿意为增加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论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 争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不存在,帕累托最成本。因此,存在着帕累托效率增进的 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即市场机制余地。如果让垄断厂商再多生 位在性,无论是正向外在性还是负向外在 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出现资源配置失 则消费者的福利将进一步提高。性,它们产生的影响都是在完全竞争条 当。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我们知道,消费者消费既定数量时,件下,资源配置将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2)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垄断、需求曲线下的面积反映了消费者获得的换句话说,即使整个经济仍然是完全竞 (3)垄断。垄断的存在造成资源配置的会的生产成本。因此,二者之间的差额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低效率,社会福利受到损害。政府对垄断是社会的净福利。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状态 行干预,主要手段是反垄断法、价格与由于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价格高,则社外在性之所以产生这样严重的后 量管制。此外,政府也采取税收和补贴,会的净福利显然要比完全竞争市场低。果,其主要原因是外部影响导致决定社
5 他的生产数量都不是最优的。若消费者 的评价超过企业的边际成本,那么增加 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反之,若消费者 的评价低于企业的边际成本,则减少生 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同样地,在多种商 品情况下,当市场处于均衡时,消费者 与企业将面临同样的价格,企业按利润 最大化提供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成本 之比等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产品组合 所决定的边际效用之比。故,完全竞争 市场能够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组合。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使得消费 最优、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资源得到最 合理的配置,使得企业能够生产出消费 者所需要的商品组合。因此,在帕累托 效率意义下,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 需要指出,以上得到的有关市场机制效 率的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 一旦完全竞争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不能得 到满足,市场机制就会出现失灵。 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 条件是什么?证明之。①条件是:任意 两个消费者消费者 A 和 B 消费任意任意 两种商品1 和2 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即:RCSA 1,2=RCSB 1,2。 ②如果不相等,那么在两种商品总量 一定情况下,两个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交 换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至少使一个 人的状况得到改善。 假定 RCSA 1,2=2,RCSB 1,2=1,这表明,在 A 看 来,1单位第一种商品可以替换2 单位第 二种商品;在 B 看来,1 单位第一种商品 可以替换 1 单位第二种商品。 这时,如果 B 放弃 1 单位第一种商品,他 需要1 单位的 第二种商品, 即可以原有 的效率水平 相等。把 1 单 位的第一种 商品让给 A, 这时A 愿拿出 2 单位第二种商品。这样,把其中的 1 个 单位补偿给 B,则在 A、B 均保持原有效 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还有 1 单位第二 种商品可供 A 和 B 分配。因此,存在一个 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这说明,只有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才会实现帕 累托最优状态。 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政府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 (1)含义。依照微观经济学 的论证,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 配置。然而,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完全竞 争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不存在,帕累托最 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即市场机制 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出现资源配置失 当。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2)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垄断、 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3)垄断。垄断的存在造成资源配置的 低效率,社会福利受到损害。政府对垄断 进行干预,主要手段是反垄断法、价格与 产量管制。此外,政府也采取税收和补贴, 甚至是政府直接经营的手段。 (4)外在性。由于外在性的存在,使整 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 优状态。这是因为外部影响导致社会与 私人在最优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判断 上出现不一致。政府干预的基本思想是 将外部经济影响内部化,可以采取以下 政策: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和明确产权 的方法。 (5)公共物品。是消费者需要而私人厂 商不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物品。原因是 这类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公共物品有时 也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存在使得 经济当事人试图成为一个“免费搭车 者”,而非竞争性则意味着增加一单位 物品的消费需要支付的边际成本等于 零。政府干预可以借鉴对外在性问题的 解决措施。此外,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 投票也被认为是解决方案。 (6)不完全信息。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 下,由于经济当事人只以平均水平判断 交易对象的质量,因而交易的结果将使 得那些高质量的产品被排除在市场之 外。对此,政府可以采取的策略是促进信 息的传递,如公布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 当事人的能力等。 (7)尽管大致说来市场机制是有效率 的,但由于条件严格,现实中很难达到。 即使能够达到,经济波动和分配问题仍 然是严重的。因此,政府仍有发挥作用的 余地。政府干预可以增进资源配置效率。 结合垄断厂商的均衡,论述垄断的效率 及其政府对策。垄断是只有一个厂商提 供全部市场供给的行业。尽管如此,厂 商的目标仍是利润最大化,故也会把 产量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 点。 由于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即为市 场需求曲线,因而其价格将随着销售 量的不同而改变。这时,厂商的平均 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相应的边 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同时,为简便起见,假定平均成本和边 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即 AC=MC。 于是,垄断厂商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 益之处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并根据 这一产量在需求曲线上索要价格。由于 价格高于边际收益,因而垄断厂商索要 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画图说明。) 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 大化的垄断厂商选择的最优产量处索要 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MC,这表明,消 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 的数量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 成本。因此,存在着帕累托效率增进的 余地。如果让垄断厂商再多生产一单位 产量,则消费者的福利将进一步提高。 我们知道,消费者消费既定数量时, 需求曲线下的面积反映了消费者获得的 福利,而边际成本下的面积则反映了社 会的生产成本。因此,二者之间的差额 是社会的净福利。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 由于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价格高,则社 会的净福利显然要比完全竞争市场低。 其损失是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在垄 断产量和竞争性产量之间的面积。 由于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 率,另外垄断利润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 因而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政府 对垄断的干预主要有反垄断法和价格与 产量管制。 西方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 反托拉斯法,其中在美国,从 1890 年到 1950 年,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以反 对垄断。法律规定,限制贸易的协议或 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 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的竞争或 欺诈行为等,都是非法的。美国反托拉 斯法的执行机构是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 法部反托拉斯局。前者主要反对不正当 的贸易行为,后者主要反对垄断活动。 对犯法者可以由法院提出警告、罚款、 改组公司,直至判刑。 对垄断的另一项干预措施是价格和 数量管制。对于某些行业而言,过度的 竞争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并无益处。例如, 某些行业可能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即在 需求获得满足的范围内,单个厂商的平 均成本都是下降的。这时,其他厂商不 可能参与竞争,因为任何分割市场的厂 商只能以更高的成本进行生产。有鉴于 此,政府干预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增加生 产,降低价格。 为此,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管制,也 可以采取价格和数量管制。以价格管制 为例。在长期来看,垄断厂商通常处于 获得垄断利润的均衡。为了管制价格, 政府可以选择把价格确定在需求曲线与 边际成本相交之点。此时,厂商的边际 收益由政府的管制价格所限定,因而它 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的 产量恰好是政府希望实现的结局。在其 他情况下,如更低的价格,垄断厂商选 择的最优产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而政府希望得到的低价格会因为黑市 而失效。需要说明,在管制价格下,垄 断厂商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如果政府不仅管制价格也管制数 量,那么从理论上讲,在需求曲线上的 任一数量与价格组合都是可行的。但在 实践中,通常选择在需求曲线与平均成 本曲线的交点处。这样,垄断厂商的生 产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在 正常利润下生产。 除了上述政府干预垄断的政策以 外,政府也可以采取税收和补贴,甚至 是政府直接经营的手段。 论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对策。 无论是消费的外在性还是市场的外 在性,无论是正向外在性还是负向外在 性,它们产生的影响都是在完全竞争条 件下,资源配置将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换句话说,即使整个经济仍然是完全竞 争的,但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 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状态。 外在性之所以产生这样严重的后 果,其主要原因是外部影响导致决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