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味和调味 本节讨论的味,是指食品在人的口腔的感官性质,即滋味、口味, 是味的的最狭义的概念。 一、饮食人类学的绝好例证 饮食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吃什 么,怎样吃的一门学问,是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门类知识 进行大跨度的重新整合去探索人们对食物的自然选择和文化选择的 双重作用。 现在已有很多的结论可以回答:170 页有待于整理 1、对食物的选择:印度人拒绝吃牛肉;犹太人和穆斯林人痛恨猪 肉等,研究发现他们和自然地理、人为地力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都 有着密切的关系。 2、对口味的选择:不同地区的人群对口味偏嗜也不同,也同样存 在自然选择和人文选择的双重制约。如欧洲和美洲人认为甜酸苦咸是 基本味;中国自古就有甜酸甘辣咸五位学说; 3、心理味觉的影响:除了一些人的个体因素外,还是由于群体文 化选择的结果。如啤酒本是国外人所饮,而现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啤 酒消费大国。 二、味觉生理和呈味物质及其相互作用 近代的生理学研究表明:典型的味觉所感知的食品的各种味(味 道、滋味、口味),都是由于食品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的溶 液刺激口腔内的味觉受体,再经过神经纤维传达到大脑的味觉中枢
第二节 味和调味 本节讨论的味,是指食品在人的口腔的感官性质,即滋味、口味, 是味的的最狭义的概念。 一、饮食人类学的绝好例证 饮食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吃什 么,怎样吃的一门学问,是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门类知识 进行大跨度的重新整合去探索人们对食物的自然选择和文化选择的 双重作用。 现在已有很多的结论可以回答:170 页有待于整理 1、对食物的选择:印度人拒绝吃牛肉;犹太人和穆斯林人痛恨猪 肉等,研究发现他们和自然地理、人为地力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都 有着密切的关系。 2、对口味的选择:不同地区的人群对口味偏嗜也不同,也同样存 在自然选择和人文选择的双重制约。如欧洲和美洲人认为甜酸苦咸是 基本味;中国自古就有甜酸甘辣咸五位学说; 3、心理味觉的影响:除了一些人的个体因素外,还是由于群体文 化选择的结果。如啤酒本是国外人所饮,而现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啤 酒消费大国。 二、味觉生理和呈味物质及其相互作用 近代的生理学研究表明:典型的味觉所感知的食品的各种味(味 道、滋味、口味),都是由于食品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的溶 液刺激口腔内的味觉受体,再经过神经纤维传达到大脑的味觉中枢
经过大脑的识别分析的结果。 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 味蕾——分布在口腔黏膜中极其活跃的组织之一,主要分布在舌 头表面的乳突中,特别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突侧面更为稠密,少部分 分布在软颚、咽喉和会咽等处。 味蕾以短管(味孔口)与口腔相通,一般成年人有 2000 多个味 蕾,每个味蕾有 40-60 个椭圆形的味细胞组成,并连接着味神经纤维, 味神经纤维又联成小束直通大脑。 年龄 0-11 个 月 1-3 岁 4-20 岁 30-45 岁 50-70 岁 74-85 岁 一个廓乳头中 的 味蕾数 241 242 252 200 214 88 舌黏膜是由脂质、蛋白质、无机离子及少量糖和核酸组成,这些成 分分别与不同的呈味物质结合产生味感。于是脂质部分感受咸味和苦 味,蛋白质部分感受甜味和苦味等。 研究证明味感受器和鲜味物质的结构有严格的空间专一性(即立 体化学特异性),因此口腔的不同部位对不同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证明:
经过大脑的识别分析的结果。 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 味蕾——分布在口腔黏膜中极其活跃的组织之一,主要分布在舌 头表面的乳突中,特别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突侧面更为稠密,少部分 分布在软颚、咽喉和会咽等处。 味蕾以短管(味孔口)与口腔相通,一般成年人有 2000 多个味 蕾,每个味蕾有 40-60 个椭圆形的味细胞组成,并连接着味神经纤维, 味神经纤维又联成小束直通大脑。 年龄 0-11 个 月 1-3 岁 4-20 岁 30-45 岁 50-70 岁 74-85 岁 一个廓乳头中 的 味蕾数 241 242 252 200 214 88 舌黏膜是由脂质、蛋白质、无机离子及少量糖和核酸组成,这些成 分分别与不同的呈味物质结合产生味感。于是脂质部分感受咸味和苦 味,蛋白质部分感受甜味和苦味等。 研究证明味感受器和鲜味物质的结构有严格的空间专一性(即立 体化学特异性),因此口腔的不同部位对不同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证明:
呈味物质在舌面不同部位的敏感浓度(mol/L) 味道 呈味物质 舌尖 舌边 舌根 咸 食盐 0.25 0.24-0.25 0.28 酸 盐酸 0.01 0.006-0.007 0.016 甜 蔗糖 0.49 0.72-0.76 0.79 苦 硫酸奎宁 0.00029 0.0002 0.0005 呈味物质的味觉敏感程度通常都用该物质的敏感浓度表示,即人 的味觉感知的最低浓度,用摩尔浓度或百分浓度为单位。通常生理上 称这种最低浓度的敏感浓度叫呈味阈值。下面是几种基本味的标志物 的呈味阈值。 呈味物质 味道 呈味阈值 蔗糖 甜 0.03 食盐 咸 0.01 盐酸 酸 0.009 硫酸奎宁 苦 0.00008 甜 咸 咸 酸 酸 淡 苦 辣 咸味在舌尖、舌边 和舌根的敏感程度非 常接近,酸味则以舌尖 和舌根最敏感,甜味则 以舌边和舌根最敏感, 而苦味的敏感部分 则为舌尖和舌边。 廓状乳头 叶状乳头 茸状乳头 用图示列举了相关的实验数据(下面)
呈味物质在舌面不同部位的敏感浓度(mol/L) 味道 呈味物质 舌尖 舌边 舌根 咸 食盐 0.25 0.24-0.25 0.28 酸 盐酸 0.01 0.006-0.007 0.016 甜 蔗糖 0.49 0.72-0.76 0.79 苦 硫酸奎宁 0.00029 0.0002 0.0005 呈味物质的味觉敏感程度通常都用该物质的敏感浓度表示,即人 的味觉感知的最低浓度,用摩尔浓度或百分浓度为单位。通常生理上 称这种最低浓度的敏感浓度叫呈味阈值。下面是几种基本味的标志物 的呈味阈值。 呈味物质 味道 呈味阈值 蔗糖 甜 0.03 食盐 咸 0.01 盐酸 酸 0.009 硫酸奎宁 苦 0.00008 甜 咸 咸 酸 酸 淡 苦 辣 咸味在舌尖、舌边 和舌根的敏感程度非 常接近,酸味则以舌尖 和舌根最敏感,甜味则 以舌边和舌根最敏感, 而苦味的敏感部分 则为舌尖和舌边。 廓状乳头 叶状乳头 茸状乳头 用图示列举了相关的实验数据(下面)
味觉感受器的激发时间是很短的,从呈味物质开始刺激到感觉有 味,仅需 1.5-4.0ms,其中又以甜味的感觉最快,苦味最慢。可是激 发时间并不等于敏感阈值,如最敏感的苦味,其感知时间却是最短的。 通过以上的讨论,如果排除因文化选择而引起的心理影响因 素外,味觉的敏感程度和类型,主要由呈味物质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状 态、浓度和溶解度、温度等因素决定。 物理状态:原料的固有形态、软、嫩、硬等物理指标。 浓度:除了有最低的感知浓度以外,当然也有最佳浓度,并不是 愈浓愈好,如苦味浓度高会使人不愉快。列入图表 最适浓度:汤菜 8-12 克/升或 0.8-1.2% 炖煮焖 15-20 克/升或 1.5-2% 溶解度: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实际上无味。而对于可溶性的呈 味物质而言,溶解的速度越快,感知的速度也越快,但消失的速度也 快,如蔗糖 温度:不同温度时的味敏感阈值也显著不同,人在 10℃以下和 50 ℃以上,都有味觉迟钝现象,通常在 30 ℃左右最敏感(10 度—40 度)。不同的呈味物质,其阈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173 页)概括 为味觉的基本特征见另教案 不同温度对味觉的影响 呈味物质 味道 呈味阈值 常温% 0°C% 蔗糖 甜 0.1 0.4
味觉感受器的激发时间是很短的,从呈味物质开始刺激到感觉有 味,仅需 1.5-4.0ms,其中又以甜味的感觉最快,苦味最慢。可是激 发时间并不等于敏感阈值,如最敏感的苦味,其感知时间却是最短的。 通过以上的讨论,如果排除因文化选择而引起的心理影响因 素外,味觉的敏感程度和类型,主要由呈味物质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状 态、浓度和溶解度、温度等因素决定。 物理状态:原料的固有形态、软、嫩、硬等物理指标。 浓度:除了有最低的感知浓度以外,当然也有最佳浓度,并不是 愈浓愈好,如苦味浓度高会使人不愉快。列入图表 最适浓度:汤菜 8-12 克/升或 0.8-1.2% 炖煮焖 15-20 克/升或 1.5-2% 溶解度: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实际上无味。而对于可溶性的呈 味物质而言,溶解的速度越快,感知的速度也越快,但消失的速度也 快,如蔗糖 温度:不同温度时的味敏感阈值也显著不同,人在 10℃以下和 50 ℃以上,都有味觉迟钝现象,通常在 30 ℃左右最敏感(10 度—40 度)。不同的呈味物质,其阈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173 页)概括 为味觉的基本特征见另教案 不同温度对味觉的影响 呈味物质 味道 呈味阈值 常温% 0°C% 蔗糖 甜 0.1 0.4
食盐 咸 0.05 0.25 盐酸 酸 0.0001 0.0003 柠檬酸 苦 0.0025 0.003 热菜最适温度:60-65 度;冷菜最适温度:10 度左右;炸制菜最 适温度:70-90 度; 三、味与味之间的关系 味:单一味:又叫基本味即咸、甜、酸、鲜、辣、麻、香、苦 复合味: 工厂加工的复合味如咸鲜味、咸甜味、等 厨师加工的复合味如鱼香味等 (一)咸味与其他味的关系 咸味调料是食盐(NaCl)和其他含有食盐的原料和调料。咸 味和甜味又是两种惟一的可以独立成味的味感之一,所以在复合味的 调配中非常重要。 1、咸味与甜味: 用品尝统计法测定在 1%、2%、10%、20%的食盐溶液中,各添加 5%的蔗糖溶液,研究甜和咸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在 10%、25%、50%、 60%的蔗糖溶液中添加 5%的食盐溶液,研究甜和咸的关系。结果是: 蔗糖能使食盐咸味减弱;低浓度的食盐,使蔗糖的甜味增强,而高浓 度的食盐,使蔗糖的甜味减弱。 2、咸味与酸味: 用品尝统计法测定在 1%、2%、10%、20%的食盐溶液中,各 添加 5%的醋酸,研究咸和酸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在 0.01%、0.1%、 0.3%、0.5%的醋酸溶液中各添加 5%的食盐溶液,研究酸和咸的关系
食盐 咸 0.05 0.25 盐酸 酸 0.0001 0.0003 柠檬酸 苦 0.0025 0.003 热菜最适温度:60-65 度;冷菜最适温度:10 度左右;炸制菜最 适温度:70-90 度; 三、味与味之间的关系 味:单一味:又叫基本味即咸、甜、酸、鲜、辣、麻、香、苦 复合味: 工厂加工的复合味如咸鲜味、咸甜味、等 厨师加工的复合味如鱼香味等 (一)咸味与其他味的关系 咸味调料是食盐(NaCl)和其他含有食盐的原料和调料。咸 味和甜味又是两种惟一的可以独立成味的味感之一,所以在复合味的 调配中非常重要。 1、咸味与甜味: 用品尝统计法测定在 1%、2%、10%、20%的食盐溶液中,各添加 5%的蔗糖溶液,研究甜和咸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在 10%、25%、50%、 60%的蔗糖溶液中添加 5%的食盐溶液,研究甜和咸的关系。结果是: 蔗糖能使食盐咸味减弱;低浓度的食盐,使蔗糖的甜味增强,而高浓 度的食盐,使蔗糖的甜味减弱。 2、咸味与酸味: 用品尝统计法测定在 1%、2%、10%、20%的食盐溶液中,各 添加 5%的醋酸,研究咸和酸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在 0.01%、0.1%、 0.3%、0.5%的醋酸溶液中各添加 5%的食盐溶液,研究酸和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