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逐题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gui1i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A(浩 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eng1ong。听斜风细 雨,B,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 光, chendia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参考答案】瑰丽、朦胧、沉淀 【试题解析】“瑰”是形声字,要注意偏旁:因为是形容月色,所以要用“朦胧” 因为是“ chendian在心”,自然应该是比喻凝聚、积累的“沉淀”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的短语是 【参考答案】浩浩荡荡 【试题解析】形容长江的水势浩大、浩淼壮阔,自然是“浩浩荡荡”,而且与前 面的“卓尔不群”照应。虽然“肆无忌惮”有点拟人味道,但“放肆到什么都不 顾忌”的贬义特点与“丰盈”“澄明”“瑰丽”“卓尔不群”等词营造的语境 实在不相称。 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看山清水秀、观莺歌燕舞 【试题解析】“仿写”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仿写”的“恰当”主要要 求“仿”的句子在结构上、内容关联和逻辑联系上与上下句“有较髙的一致 性”。“听斜风细雨”、“赏桃红柳绿”句式结构上是动宾结构:单音节(一字) 动词+四字并列短语(仔细推敲的话,“斜风细雨”是两个偏正词组构成的并 列短语,“桃红柳绿”是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内容上,前后句动词 用的是“听”和“赏”,写的是“斜风”“细雨”“桃红”“柳绿”,“仿”的 句子要在内容上与其相关,又要避免与这些词语重复。 4.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9分)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 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4分) 【参考答案】红孩儿问孙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孙悟空回答不上来,说忘记了, 因而被红孩儿识破。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了唐僧 【试题解析】“火云洞事件”是取经团队与牛魔王家族结仇的首发事件。孙悟空 变化的牛魔王来得太快,又推三阻四不肯吃唐僧肉,于是,乖巧的红孩儿便用比 较私密的“生辰八字”问题难倒“假魔王”,矛盾升级,最后,悟空被迫请来观 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唐僧。 活动二:边走边唱,歌咏家国。 5月4日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需向学校总务处借三只无线话筒。请你以 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5分) 【参考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 2016 年中考语文试卷 逐题解析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2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4 题。(15 分)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 ɡuīlì 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 A(浩 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 ménɡlónɡ。听斜风细 雨, B ,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 光,chéndiàn 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参考答案】瑰丽、朦胧、沉淀 【试题解析】“瑰”是形声字,要注意偏旁;因为是形容月色,所以要用“朦胧”; 因为是“chéndiàn 在心”,自然应该是比喻凝聚、积累的“沉淀”。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 A 处横线上。(1 分) A 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浩浩荡荡 【试题解析】形容长江的水势浩大、浩淼壮阔,自然是“浩浩荡荡”,而且与前 面的“卓尔不群”照应。虽然“肆无忌惮”有点拟人味道,但“放肆到什么都不 顾忌”的贬义特点与“丰盈”“澄明”“瑰丽”“卓尔不群”等词营造的语境 实在不相称。 3.结合语境,在 B 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 分) 【参考答案】看山清水秀、观莺歌燕舞 【试题解析】“仿写”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仿写”的“恰当”主要要 求“仿”的句子在结构上、内容关联和逻辑联系上与上下句“有较高的一致 性”。“听斜风细雨”、“赏桃红柳绿”句式结构上是动宾结构:单音节(一字) 动词 + 四字并列短语(仔细推敲的话,“斜风细雨”是两个偏正词组构成的并 列短语,“桃红柳绿”是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内容上,前后句动词 用的是“听”和“赏”,写的是“斜风”“细雨”“桃红”“柳绿”,“仿”的 句子要在内容上与其相关,又要避免与这些词语重复。 4.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9 分)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 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4 分) 【参考答案】红孩儿问孙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孙悟空回答不上来,说忘记了, 因而被红孩儿识破。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了唐僧。 【试题解析】“火云洞事件”是取经团队与牛魔王家族结仇的首发事件。孙悟空 变化的牛魔王来得太快,又推三阻四不肯吃唐僧肉,于是,乖巧的红孩儿便用比 较私密的“生辰八字”问题难倒“假魔王”,矛盾升级,最后,悟空被迫请来观 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唐僧。 活动二:边走边唱,歌咏家国。 5 月 4 日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需向学校总务处借三只无线话筒。请你以 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5 分) 【参考答案】 借 条
因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之需,特向学校总务处借无线话筒三只。晚会结束 后立即归还。 学生会 5月4日 【试题解析】要注意应用文的一般格式。“借条”是一种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 凭证性文书。“借”嘛,至少要写清楚“借”的事物及其特征、数量,归还的约 定(时间、方式等),严格地说还有违约责任、处理方式等。当然,落款(含借 东西的人姓名、借款日期)必不可少。另外,语言要简洁、准确,不得有歧义。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八则》) (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已是悬崖百丈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陆游《游山西村》中 ”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 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人们正视艰难,勇于开拓 (6)范仲淹《岳阳楼记》以“ ”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 抱负,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参考答案】(1)不亦乐乎(②)浅草才能没马蹄(3)何当共剪西窗烛(4) 犹有花枝俏(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试题解析】古诗文名句默写主要考査识记和书写,切忌记忆混淆和书写潦草。 本题中要注意“不亦乐乎”和“山重水复”不要和其他词句混淆;题中易错字较 少,要注意“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剪”字 (6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2已息,几杖复何铭。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机:心意,心愿。 ③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6.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 的心绪。(2分) 【参考答案】不被重用的失意不平,追求高尚人格和高雅志趣 【试题解析】“心绪”即心思、心情。其实是一个范围较大的词语,答题时要仔 细推敲。同时,要注意“独吟”“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清琴”“已 息”等词的内涵,还要对刘禹锡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昼居池上亭独吟》应该 抒写的是作者对政治上失意的感慨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7.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1)联还是第(2)联所描 写的鹤形象相似?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4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因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之需,特向学校总务处借无线话筒三只。晚会结束 后立即归还。 学生会 5 月 4 日 【试题解析】要注意应用文的一般格式。“借条”是一种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 凭证性文书。“借”嘛,至少要写清楚“借”的事物及其特征、数量,归还的约 定(时间、方式等),严格地说还有违约责任、处理方式等。当然,落款(含借 东西的人姓名、借款日期)必不可少。另外,语言要简洁、准确,不得有歧义。 5.用课文原句填空。(8 分)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论语>八则》)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 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人们正视艰难,勇于开拓。 (6)范仲淹《岳阳楼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 抱负,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参考答案】(1)不亦乐乎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 ) 犹有花枝俏 (5)山重水复疑无 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先天下之忧而 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试题解析】古诗文名句默写主要考查识记和书写,切忌记忆混淆和书写潦草。 本题中要注意“不亦乐乎”和“山重水复”不要和其他词句混淆;题中易错字较 少,要注意“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剪”字。 二(62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6 分)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机:心意,心愿。 ③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6.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的心绪。(2 分) 【参考答案】不被重用的失意不平,追求高尚人格和高雅志趣 【试题解析】“心绪”即心思、心情。其实是一个范围较大的词语,答题时要仔 细推敲。同时,要注意“独吟”“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清琴”“已 息”等词的内涵,还要对刘禹锡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昼居池上亭独吟》应该 抒写的是作者对政治上失意的感慨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7.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1)联还是第(2)联所描 写的鹤形象相似?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4 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参考答案】与第(2)联鹤的形象相似。“闲想鹤仪形”中的“鹤仪形”指君子 的仪形,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尾联“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做达 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表明不失为君子风度。白居易笔下的“池鹤 也是这样一个坚守君子风度的形象。 【试题解析】这一题是前一题的延伸。首先我们要知道“闲想鹤仪形”中的 鹤”是怎样的形象:品德髙尚、卓然不群、志趣髙雅的君子形象。“晴空一鹤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 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而“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了鹤不事权贵 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 浮、官场黑暗的厌倦和无奈。比照诗歌“独吟”“静”“闲”“息”“清琴”等 词的语境,“闲想鹤仪形”应该与第(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更接近、更相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烟艇记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 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 可不可耶?” 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 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 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 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 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 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 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 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i):山名 ④棹(zhao):桨,文中代指船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参考答案】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试题解析】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的技巧和方法很多,简言之,不破句,即不破 坏句子意思表达的结构。如“寄其趣”是一个动宾短语,“于烟波洲岛之间”是 个介宾短语,不宜断开。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若小舟然 (2)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3)还泊于玉笥之下 (4)纳烟云日月之伟观 观 【参考答案】(1)……的样子(2)想着、盘算着(3)停泊(4)景象 【试题解析】本题考査对文言文字词词义的理解。字词解释重在积累,还要注意 结合语境、类比分析,注意词义的变化(尤其是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通假
【参考答案】与第(2)联鹤的形象相似。“闲想鹤仪形”中的“鹤仪形”指君子 的仪形,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尾联“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做达 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表明不失为君子风度。白居易笔下的“池鹤” 也是这样一个坚守君子风度的形象。 【试题解析】这一题是前一题的延伸。首先我们要知道“闲想鹤仪形”中的 “鹤”是怎样的形象:品德高尚、卓然不群、志趣高雅的君子形象。“晴空一鹤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 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而“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了鹤不事权贵 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 浮、官场黑暗的厌倦和无奈。比照诗歌“独吟”“静”“闲”“息”“清琴”等 词的语境,“闲想鹤仪形”应该与第(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更接近、更相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17 分) 烟艇记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①,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 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 可不可耶?” 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 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 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 沃洲,而还泊于玉笥③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 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 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 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 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i):山名。 ④棹(zhao):桨,文中代指船。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 分) 则 寄 其 趣 于 烟 波 洲 岛 之 间 【参考答案】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试题解析】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的技巧和方法很多,简言之,不破句,即不破 坏句子意思表达的结构。如“寄其趣”是一个动宾短语,“于烟波洲岛之间”是 一个介宾短语,不宜断开。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若小舟然 然: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计: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泊于玉笥之下 泊: ____________________ (4)纳烟云日月之伟观 观: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的样子 (2)想着、盘算着 (3)停泊 (4)景象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词义的理解。字词解释重在积累,还要注意 结合语境、类比分析,注意词义的变化(尤其是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通假
活用等)。一般来说,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解释。如,“泊 于玉笥之下”是一个动补结构,“泊”必须是动词(解释为“停泊”);“烟云 日月之伟观”前面的“之”可解释为助词“的”,因此,“观”必然是名次;“自 计”是主谓结构,所以“计”是谓语动词,可参考“计之曰”(《黔之驴》); 然”在“若……然”的句式中基本都是“……的样子”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分)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参考答案】(既然)这样,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就不是烟艇呢? 【试题解析】句子翻译要求“信、达、雅”,即准确、流畅、优美。要结合语境 准确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和句式特点(有时体现在标点符号上),直译为主,必 要时添上句子在原来的语境中省去的内容。“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一句 中“安”“果”“非”几个字比较重要,同时,句子用的是感叹号,是一个有着 否定句句式、反问语气得感叹句。 11.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①节“ ”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2分) 【参考答案】甚隘而深若小舟然 【试题解析】用原文内容填空考査的是文言文理解,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根据“名 之曰烟艇”可判定。 (2)第②节“穷达异矣”中“穷”指“ “达”指 ”。(2分) 【参考答案】一叶之舟、万钟之禄 【试题解析】《孟子·尽心上·忘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 往往指不得志、仕途不通,“达”往往指得志、仕途通达。因为要求“用原文内 容回答”,在“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句中,可分别用“一叶之 舟”“万钟之禄”指代。 12.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4分) (1)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2)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 【参考答案】(1)作者描写自己醉乐的自由状态,其实是内心痛苦不平和怀才不 遇而无奈的感叹。(②2)浪迹江湖的意念使作者的心胸变得浩大空阔,足以容纳云 霞日月的伟丽胜景,能够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自己得 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之悲。 【试题解析】“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表面上写的是“醉”与 “乐”,但陆游的“乐”必不仅在此,他的“乐”主要还是“铁马冰河”、收复 失地,因此他的“醉”必不仅因为“酒”,“扣舷为吴歌”实为愤慨。因此,也 可想见第二句旷达胸襟的深层无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一16题。(17分) 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 周国平 ①计算机和无线传播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人类的生活。今天,几乎人人随 身携带手机,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取和转发海量信息,也发送自己对一切事情的主 张和每一分钟的心情。互联网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 虽然距今不久,却仿佛已是遥远的过去了
活用等)。一般来说,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解释。如,“泊 于玉笥之下”是一个动补结构,“泊”必须是动词(解释为“停泊”);“烟云 日月之伟观”前面的“之”可解释为助词“的”,因此,“观”必然是名次;“自 计”是主谓结构,所以“计”是谓语动词,可参考“计之曰”(《黔之驴》); “然”在“若……然”的句式中基本都是“……的样子”。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 分)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参考答案】(既然)这样,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就不是烟艇呢? 【试题解析】句子翻译要求“信、达、雅”,即准确、流畅、优美。要结合语境 准确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和句式特点(有时体现在标点符号上),直译为主,必 要时添上句子在原来的语境中省去的内容。“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一句 中“安”“果”“非”几个字比较重要,同时,句子用的是感叹号,是一个有着 否定句句式、反问语气得感叹句。 11.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第①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2 分) 【参考答案】甚隘而深 若小舟然 【试题解析】用原文内容填空考查的是文言文理解,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根据“名 之曰烟艇”可判定。 (2)第②节“穷达异矣”中“穷”指“___________”,“达”指 “___________”。(2 分) 【参考答案】一叶之舟、万钟之禄 【试题解析】《孟子·尽心上·忘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 往往指不得志、仕途不通,“达”往往指得志、仕途通达。因为要求“用原文内 容回答”,在“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句中,可分别用“一叶之 舟”“万钟之禄”指代。 12.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4 分) (1)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2)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 【参考答案】(1)作者描写自己醉乐的自由状态,其实是内心痛苦不平和怀才不 遇而无奈的感叹。(2)浪迹江湖的意念使作者的心胸变得浩大空阔,足以容纳云 霞日月的伟丽胜景,能够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自己得 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之悲。 【试题解析】“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表面上写的是“醉”与 “乐”,但陆游的“乐”必不仅在此,他的“乐”主要还是“铁马冰河”、收复 失地,因此他的“醉”必不仅因为“酒”,“扣舷为吴歌”实为愤慨。因此,也 可想见第二句旷达胸襟的深层无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一 16 题。(17 分) 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 周国平 ①计算机和无线传播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人类的生活。今天,几乎人人随 身携带手机,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取和转发海量信息,也发送自己对一切事情的主 张和每一分钟的心情。互联网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 虽然距今不久,却仿佛已是遥远的过去了
②我突然想,上帝也有它的互联网,就是大自然。可是,自从人类的互联网兴旺 发达后,人们就很少去上上帝的互联网了 ③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上帝一直在通过它向人类传递丰富的信息。我们祖先 中心智敏锐的人,是善于接收这些信息的。释迦牟尼、摩西、耶稣接收到了信息, 于是人类有了宗教;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 了哲学;荷马、莎士比亚、李白、苏东坡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文学。 ④天生万物,人是万物之灵。然而,人的灵魂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大自然的灵 气的凝聚,它必须和万物保持天然的联系,那凝聚的灵气才不会飘散和枯竭。不 在高原上、大海边、森林里住几个月,我们不会懂得什么是神圣。不曾独自一人 在空旷处仰望星空,我们会误以为哲学只是晦涩的学术。因为看不见壮丽的山川 和辽阔的草原,我们就常在富人的散发着铜臭的庭院里寻找美。 ⑤你今天上网了吗?一个庸俗的问题。我问的是,你有多久没上上帝的互联网? 如果你只是沉溺于人类的互联网,就永远接收不到一切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在 人类的互联网上,许多人是在用眼睛、耳朵、食指、无聊的好奇心和偷窥欲上网, 接收到的是过眼烟云的新闻、八卦和凡人琐事。在大自然中,你的灵魂苏醒了, 和天地万物交谈,你有了哲学家的头脑,你有了诗人的心灵,你的灵魂中充溢着 造物主的感情。 ⑥爱默生说:科学的动机原本是要拓展人类生活的空间,从而能够与世间万象心 心相印,而现在却走上了相反的方向。他以博物学家为例打比方说:博物学家把 蛇类和蜥蜴装进了他的药瓶,而科学也如此对待他,把他装进了一只瓶内。互联 网是个好东西,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然而,倘若我们用人类的互联网 排挤掉上帝的互联网,其结果就是我们都被装进了一只瓶内一一也就是说,被装 进了一只手机内。请想一想,不论手机里传播着多少信息,和大自然相比,它丕 是一只小小的瓶又是什么呢? (选自《新读写》,有删改) 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3分 【参考答案】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人类应亲近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信息 【试题解析】作者提醒我们在上互联网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还要上“上帝的互联 网”(也就是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否则,就如同作茧自缚,把自己装进 了一个“小小的瓶”里,“永远接收不到一切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特别提醒, 论点一般应为肯定陈述句 14.第③节末尾使用了句号,有人认为此处最好用省略号,你认为该使用哪一种 标点符号?请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使用省略号。本段论述心智敏锐的人善于接收大自然的信息。作者 以人类拥有宗教、哲学和文学为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实际上,这样的例子还 有很多,所以用省略号更好 【试题解析】“我们祖先中心智敏锐的人,是善于接收这些信息的。”接着作者 列举了几个先贤,自然不应该用句号,因为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 15.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文末画线句。(4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大自然的信息远远多于手机 传播的信息,引导人们应该亲近大自然,用反问的句式作结,更能引起读者的思 【试题解析】“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自然要先找修辞方法:“和大自然 相比,它…”一一对比,“它不是一只小小的瓶又是什么呢?”一一反问。对
②我突然想,上帝也有它的互联网,就是大自然。可是,自从人类的互联网兴旺 发达后,人们就很少去上上帝的互联网了。 ③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上帝一直在通过它向人类传递丰富的信息。我们祖先 中心智敏锐的人,是善于接收这些信息的。释迦牟尼、摩西、耶稣接收到了信息, 于是人类有了宗教;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 了哲学;荷马、莎士比亚、李白、苏东坡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文学。 ④天生万物,人是万物之灵。然而,人的灵魂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大自然的灵 气的凝聚,它必须和万物保持天然的联系,那凝聚的灵气才不会飘散和枯竭。不 在高原上、大海边、森林里住几个月,我们不会懂得什么是神圣。不曾独自一人 在空旷处仰望星空,我们会误以为哲学只是晦涩的学术。因为看不见壮丽的山川 和辽阔的草原,我们就常在富人的散发着铜臭的庭院里寻找美。 ⑤你今天上网了吗?一个庸俗的问题。我问的是,你有多久没上上帝的互联网? 如果你只是沉溺于人类的互联网,就永远接收不到一切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在 人类的互联网上,许多人是在用眼睛、耳朵、食指、无聊的好奇心和偷窥欲上网, 接收到的是过眼烟云的新闻、八卦和凡人琐事。在大自然中,你的灵魂苏醒了, 和天地万物交谈,你有了哲学家的头脑,你有了诗人的心灵,你的灵魂中充溢着 造物主的感情。 ⑥爱默生说:科学的动机原本是要拓展人类生活的空间,从而能够与世间万象心 心相印,而现在却走上了相反的方向。他以博物学家为例打比方说:博物学家把 蛇类和蜥蜴装进了他的药瓶,而科学也如此对待他,把他装进了一只瓶内。互联 网是个好东西,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然而,倘若我们用人类的互联网 排挤掉上帝的互联网,其结果就是我们都被装进了一只瓶内——也就是说,被装 进了一只手机内。请想一想,不论手机里传播着多少信息,和大自然相比,它不 是一只小小的瓶又是什么呢? (选自《新读写》,有删改) 13.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3 分) 【参考答案】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人类应亲近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信息。 【试题解析】作者提醒我们在上互联网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还要上“上帝的互联 网”(也就是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否则,就如同作茧自缚,把自己装进 了一个“小小的瓶”里,“永远接收不到一切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特别提醒, 论点一般应为肯定陈述句。 14.第③节末尾使用了句号,有人认为此处最好用省略号,你认为该使用哪一种 标点符号?请简述理由。(4 分) 【参考答案】使用省略号。本段论述心智敏锐的人善于接收大自然的信息。作者 以人类拥有宗教、哲学和文学为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实际上,这样的例子还 有很多,所以用省略号更好。 【试题解析】“我们祖先中心智敏锐的人,是善于接收这些信息的。”接着作者 列举了几个先贤,自然不应该用句号,因为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 15.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文末画线句。(4 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大自然的信息远远多于手机 传播的信息,引导人们应该亲近大自然,用反问的句式作结,更能引起读者的思 考。 【试题解析】“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自然要先找修辞方法:“和大自然 相比,它……”——对比,“它不是一只小小的瓶又是什么呢?”——反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