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0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 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曲折(q)场( chang院a)乃庠(xing)序之教 B.倨(j0傲商贾(g0)怃fu)然妍媸(ch)毕露 C.惶悚(sng)编纂(zudn)衅(xin)钟硝烟弥(m1)漫 D.忖(cin)度欢谑(xue)徘徊(hu)怙(gu)恶不悛 答案:CA曲折(q)场( chang院B倨(j)傲,怃(w)然,D.徘徊(hudi)hu)恶不俊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纨椅连绵字掺和铤而走险 B.担心沼汽池毕竟丰富多彩 C.浮浅冷不妨良宵食不果腹 D.稀有出洋相抉择平心而论
全国大联考 2008 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 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曲.折(qǔ) 场.(chǎng)院 欸.(aǐ) 乃 庠.(xiáng)序之教 B.倨.(jū)傲 商贾.(gǔ) 怃.(fǔ)然 妍媸.(chī)毕露 C.惶悚.(sǒng) 编纂.(zuǎn) 衅.(xìn)钟 硝烟弥.(mí)漫 D.忖. (cǔn)度 欢谑.(xuè) 徘徊.(huí) 怙.(gū)恶不悛 答案:C.A. 曲折(qū) 场(cháng)院 B.倨(jù)傲,怃(wǔ)然, D. 徘徊(huái)怙(hù)恶不悛。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纨袴 连绵字 掺和 铤而走险 B.担心 沼汽池 毕竟 丰富多彩 C.浮浅 冷不妨 良宵 食不果腹 D.稀有 出洋相 抉择 平心而论
答案:DA.纨绔联绵字B.沼气池C.冷不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经过一年的苦干实干,我公司产值大幅度增长,全年共50多万元 ②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③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对他们施以极 刑 A.盈利意义果然B.渔利意味竞然C.盈利意味竟然D.渔利意义果然 答案:C。“盈利”又写作“贏利”,用作名词时指企业单位的利润,用作动词时,指获得利润;“渔 利”是指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意义”,含义和意思:“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调;兴趣;趣味。 “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竟然”,表示结果和 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 气魄。 B.在儒家历史学者的笔下,同为法家的商鞅以严刑峻法著称,各种耸人听闻的酷刑始终是与商 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C.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上行下效嘛,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没有孝心 你就别想你的孩子将来对你有孝心。 D.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种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在过去曾非常流行,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很多时候已不合时宜了。 答:CA.“心领神会”,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心领神会” 是不及物的动词性短语,不能跟宾语,即不能带动作行为的对象。B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 惊奇的话使人震惊。“耸人听闻”的目的是哗众取宠,施事者是人,贬义:“骇人听闻”:使人听
答案:D.A. 纨绔 联绵字 B. 沼气池 C. 冷不防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经过一年的苦干实干,我公司产值大幅度增长,全年共 50 多万元。 ②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 ,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③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 对他们施以极 刑。 A.盈利 意义 果然 B.渔利 意味 竟然 C.盈利 意味 竟然 D.渔利 意义 果然 答案:C。“盈利”又写作“赢利”,用作名词时指企业单位的利润,用作动词时,指获得利润;“渔 利”是指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意义”,含义和意思;“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调;兴趣;趣味。 “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竟然”,表示结果和 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 ....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 气魄。 B. 在儒家历史学者的笔下,同为法家的商鞅以严刑峻法著称,各种耸人听闻 ....的酷刑始终是与商 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C.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上行下效 ....嘛,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没有孝心, 你就别想你的孩子将来对你有孝心。 D. 三人成虎 ....,人多为王,这种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在过去曾非常流行,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很多时候已不合时宜了。 答:C.A. “心领神会”,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心领神会” 是不及物的动词性短语,不能跟宾语,即不能带动作行为的对象。B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 惊奇的话使人震惊。“耸人听闻”的目的是哗众取宠,施事者是人,贬义; “骇人听闻”:使人听
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的坏事情。它是指某坏事给人的震惊程度,中性C.上面的人怎么做 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多指坏事。D.三人成虎。喻谣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 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B通过这次参观,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该国的教育水平和民众的教育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 感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C.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为此获得 了此项殊荣。 D.老张具有强烈的社会则任感,去年刚刚上任,他就主动参与各项防洪抢险工作,排忧解难, 安定人民生活的责任 答案:A。B主客倒置。应为“该国的教育水平和民众的教育观给我国的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深感”前加“参观者”。C不合逻辑,去掉“为此”。D谓语残缺,在“参与” 前加上“承担”。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苏州园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 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讲究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①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②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③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可绝不讲究对称 ⑤这是为什么? ⑥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个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 样的亭子或者一个回廊 A④⑥②①③⑤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⑥①③②⑤ D③①②⑥④⑤
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的坏事情。它是指某坏事给人的震惊程度,中性.C. 上面的人怎么做, 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多指坏事。D.三人成虎。喻谣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毫无疑问,6500 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 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B.通过这次参观,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该国的教育水平和民众的教育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 感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C. 2006 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为此获得 了此项殊荣。 D. 老张具有强烈的社会则任感,去年刚刚上任,他就主动参与各项防洪抢险工作,排忧解难, 安定人民生活的责任。 答案:A。B 主客倒置。应为“该国的教育水平和民众的教育观给我国的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深感”前加“参观者”。C 不合逻辑,去掉“为此”。D 谓语残缺,在“参与” 前加上“承担”。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 。苏州园 林 。 。 。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 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讲究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①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②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③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可绝不讲究对称 ⑤这是为什么? ⑥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个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 样的亭子或者一个回廊 A.④⑥②①③⑤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⑥①③②⑤ D.③①②⑥④⑤
答案:B。从“我想”后一段看,苏州园林是园林,是美术画,是不讲究对称的,故可排除AC: 从全段总分结构和“可绝不讲究对称”的转折语气可看出第④句应接在“苏州园林”后。由此 可排除D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8月19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岀种 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 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 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 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 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 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 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 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飛式 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答案:B。从“我想”后一段看,苏州园林是园林,是美术画,是不讲究对称的,故可排除 AC; 从全段总分结构和“可绝不讲究对称”的转折语气可看出第④句应接在“苏州园林”后。由此 可排除 D。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8 月 19 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 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 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 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 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 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 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 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 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 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 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 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 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 传统文化热得“一場糊涂″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次次上演。一边是煞 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 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 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 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 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 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 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7.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 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 定身份的“基因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 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 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 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 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 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 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 “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 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 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 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 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7.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 内在精神。 B. 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 定身份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