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市一中2006年三月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二 2006.3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9分) 、(15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滇池缜密慎重颠沛流离嗔目而视 B.榜样毁谤磅礴依山傍水滂沱大雨 C.瑰丽魅力梦魇问心无愧魂不守舍 D.绯红扉页蜚语雨雪霏霏缠绵悱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涣然焕然一新心驰神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激流急流勇退励精图治不得以而求其次 C.融会融汇贯通层见叠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慌乱兵荒马乱事在必行放之四海而皆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节日临近,商场里“亏本甩卖”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看看这些标牌,不由你不动心 B.周氏兄弟本来情同手足,周作人刚到北大上班不久,突然出了麻疹,鲁迅先生以为得了 猩红热,结果虚惊一场。 C.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 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D.南方沿海的六合彩恶疾,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受害者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 赌风猖獗之地经济倒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准确预报了台风“云娜”,40万居民安全转移,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中国获得 了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2004年度“台风减灾奖”。 B.清华大学工字楼和主楼工程如期完工,它们将分别以古典主义的华丽多姿和现代主义的 整洁大方,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校友来宾 C.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 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D.欧盟各国正在联合研发各种先进武器系统,以实现世界军事舞台上顶级势力为目标,缩 短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军事科技差距。 5.下列文学常识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一—屈原——《离骚》一一楚辞 B.唐代一一白居易——《卖炭翁》 新乐府 C.现代一一茅盾一—《激流三部曲》一一小说 D.英国一一莎士比亚一—《威尼斯商人》一一悲剧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分工和交易 人类增加收入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靠组建团队,团队产出要比各成员单干产出总和大得 多;另一个就是分工与交易,经济学上坚如磐石的“相对优势原理”解释了这一来源
内蒙古霍市一中 2006 年三月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二 2006.3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1 卷(选择题 共 39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滇.池 缜.密 慎.重 颠.沛流离 嗔.目而视 B.榜.样 毁谤. 磅.礴 依山傍.水 滂.沱大雨 C.瑰.丽 魅.力 梦魇. 问心无愧. 魂.不守舍 D.绯.红 扉.页 蜚.语 雨雪霏.霏 缠绵悱.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涣然 焕然一新 心驰神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激流 急流勇退 励精图治 不得以而求其次 C.融会 融汇贯通 层见叠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慌乱 兵荒马乱 事在必行 放之四海而皆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节日临近,商场里“亏本甩卖”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看看这些标牌,不由你不动心。 B.周氏兄弟本来情同手足 ....,周作人刚到北大上班不久,突然出了麻疹,鲁迅先生以为得了 猩红热,结果虚惊一场。 C.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 尘莫及 ...的“城市精品店”。 D.南方沿海的六合彩恶疾,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受害者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 赌风猖獗之地经济倒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准确预报了台风“云娜”,40 万居民安全转移,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中国获得 了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 2004 年度“台风减灾奖”。 B.清华大学工字楼和主楼工程如期完工,它们将分别以古典主义的华丽多姿和现代主义的 整洁大方,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校友来宾。 C.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 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D.欧盟各国正在联合研发各种先进武器系统,以实现世界军事舞台上顶级势力为目标,缩 短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军事科技差距。 5.下列文学常识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屈原——《离骚》——楚辞 B.唐代——白居易——《卖炭翁》-----新乐府 C.现代——茅盾——《激流三部曲》——小说 D.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悲剧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分工和交易 人类增加收入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靠组建团队,团队产出要比各成员单干产出总和大得 多;另一个就是分工与交易,经济学上坚如磐石的“相对优势原理”解释了这一来源
假设社会上只有鲁班和盖茨两个人,他们需要两种商品,家具和软件。那么,他们各自生 产这两种商品的成本是不一样的。鲁班写程序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家具;同样,盖茨做 木工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软件。他们必须权衡两种选择的成本。如果他们从事对自己来 说成本最低的生产活动,然后与对方交换产品,就能节省成本,从而增加双方的收入。这就是 “相对优势原理 让我们对这个原理做进一步的解释。首先,没有不变的、客观的、一般化的“成本”。生产 成本总是相对每个个人而言的。盖茨和鲁班的绝对能力的高低无关紧要。即使盖茨是个全才, 编软件和做木工都比鲁班强,那也没关系,这个原理照样适用。盖茨做未工的成本(放弃了的盖 茨所编写的软件),照样比鲁班做木工的成本(放弃了的鲁班所编写的软件)高很多。 同样地,一个国家哪怕再发达,也有很多不适合它自己做的产业;而一个国家哪怕样样都 比别国落后,它也还是有许多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可以选择。这是因为,生产成本是相对自身 而言的 其次,投资回报率已经考虑在内了。鲁班的确可以从 Basic学到C++,最终成为编程高手 而盖茨也的确可以从刨木板、弹墨线做起。但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这样的投资还是不合算的 否则,那就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第三,分工交易有副作用吗?有的,那就是当第三个竞争者进入原来的“二人市场”后,新 形势下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蒙受损失。第三个竞争者的进入,会使社会的总财富进一步增长 其增长的幅度一定超过原来成本较高的厂商所蒙受的损失。个别厂商受到的损害,不应该成为 阻碍开放的理由。 在讨论中国进入WTO的问题上,国内不少舆论站在个别的生产成本较高的生产者的立场, 没有看到开放是整个社会的利益的提高,而只觉得开放市场是对个别生产者的损害,所以“开 放市场”,在他们的笔下,竟然成了“让步”。 不,如果阳光普照,那么全社会的得益,会远远超过蜡烛商人的损失。开放市场,分工交 易,是人类增加收入的两条道路之一。愈开放,愈进步 6.下列对“相对优势原理”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 加双方收入 B.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双方 收入 C.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自己 的收入。 D.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 自己的收入 7.下列表述,不属于“开放市场,分工交易,是人类增加收入的两条道路之一”依据的 项是() A。团队产出要比各成员单干产出总和大得多 B.从事对自己来说成本最低的生产活动,交换产品,就能增加收入 C.第三个竞争者的进入,使社会的总财富进一步增长。 D.全社会开放的得益,会远远超过个别商人的损失。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工交易成为人类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这可以从相对优势原理得到解释。 B.生产者生产一种新产品的成本是以放弃了的原来生产的产品来计量的。 C.正常投资行为是指遵循相对优势原理全面考虑总收益和总成本的投资行为 D.一旦开放市场,这就不得不牺牲个别生产者的利益,这样的让步是必要的。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盖茨做木匠活比鲁班好,只要有分工和交易,盖茨也不会去做木匠
假设社会上只有鲁班和盖茨两个人,他们需要两种商品,家具和软件。那么,他们各自生 产这两种商品的成本是不一样的。鲁班写程序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家具;同样,盖茨做 木工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软件。他们必须权衡两种选择的成本。如果他们从事对自己来 说成本最低的生产活动,然后与对方交换产品,就能节省成本,从而增加双方的收入。这就是 “相对优势原理”。 让我们对这个原理做进一步的解释。首先,没有不变的、客观的、一般化的“成本”。生产 成本总是相对每个个人而言的。盖茨和鲁班的绝对能力的高低无关紧要。即使盖茨是个全才, 编软件和做木工都比鲁班强,那也没关系,这个原理照样适用。盖茨做未工的成本(放弃了的盖 茨所编写的软件),照样比鲁班做木工的成本(放弃了的鲁班所编写的软件)高很多。 同样地,一个国家哪怕再发达,也有很多不适合它自己做的产业;而一个国家哪怕样样都 比别国落后,它也还是有许多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可以选择。这是因为,生产成本是相对自身 而言的。 其次,投资回报率已经考虑在内了。鲁班的确可以从 Basic 学到 C++,最终成为编程高手; 而盖茨也的确可以从刨木板、弹墨线做起。但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这样的投资还是不合算的。 否则,那就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第三,分工交易有副作用吗?有的,那就是当第三个竞争者进入原来的“二人市场”后,新 形势下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蒙受损失。第三个竞争者的进入,会使社会的总财富进一步增长, 其增长的幅度一定超过原来成本较高的厂商所蒙受的损失。个别厂商受到的损害,不应该成为 阻碍开放的理由。 . 在讨论中国进入 WTO 的问题上,国内不少舆论站在个别的生产成本较高的生产者的立场, 没有看到开放是整个社会的利益的提高,而只觉得开放市场是对个别生产者的损害,所以“开 放市场”,在他们的笔下,竟然成了“让步”。 不,如果阳光普照,那么全社会的得益,会远远超过蜡烛商人的损失。开放市场,分工交 易,是人类增加收入的两条道路之一。愈开放,愈进步。 6.下列对“相对优势原理”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 加双方收入。 B.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双方 收入。 C.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自己 的收入。 D.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 自己的收入。 7.下列表述,不属于“开放市场,分工交易,是人类增加收入的两条道路之一”依据的一 项是( ) A。团队产出要比各成员单干产出总和大得多。 B.从事对自己来说成本最低的生产活动,交换产品,就能增加收入。 C.第三个竞争者的进入,使社会的总财富进一步增长。 D.全社会开放的得益,会远远超过个别商人的损失。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分工交易成为人类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这可以从相对优势原理得到解释。 B.生产者生产一种新产品的成本是以放弃了的原来生产的产品来计量的。 C.正常投资行为是指遵循相对优势原理全面考虑总收益和总成本的投资行为。 D.一旦开放市场,这就不得不牺牲个别生产者的利益,这样的让步是必要的。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盖茨做木匠活比鲁班好,只要有分工和交易,盖茨也不会去做木匠
B.根据分工交易的原则,中国在自由贸易中不一定吃亏,更不表示中国会输给发达国家 C.根据“投资回报率”,在落后地区加大高科技投入,是发展经济的最佳选择 D.由于分工交易的副作用,当新的竞争者进入后,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转营甚至破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 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勘。贵戚 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 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 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 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盜。一商暮归,恐遇劫 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 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 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勘罢 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 振如新言。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 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 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 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竟杀之。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 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明史·周新传》) [注]戢:收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凌:欺辱 B.密令广市布市:买卖 C.赵居任匿不以闻匿:隐瞒 D.在道榜掠无完肤掠:殴打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因以志新字 武人为之戢 不如因而厚遇之 惟弈秋之为听 归以语其妻 岭外乃有此人 忽魂悸以魄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新“善决狱”的一组是() ①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②至果雪之 ⑧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④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 ⑤周廉使名闻天下 ⑥新欲按治之,遁去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新善于见微知著。在进入浙江边境的时候,他由马前群飞的虫蚋循踪査访发现死尸 又从失金商人的投诉中觉察到商人之妻的嫌疑 D.明成祖派人重去视察浙西水灾后,按照周新所言确定了赈灾措施。周新被杀之后,他
B.根据分工交易的原则,中国在自由贸易中不一定吃亏,更不表示中国会输给发达国家。 C.根据“投资回报率”,在落后地区加大高科技投入,是发展经济的最佳选择。 D.由于分工交易的副作用,当新的竞争者进入后,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转营甚至破产。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 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勘。贵戚 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 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 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 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一商暮归,恐遇劫, 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 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 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勘罢 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 振如新言。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 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 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 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竟杀之。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 “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 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明史·周新传》) [注]戢:收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 凌:欺辱 B.密令广市.布 市:买卖 C.赵居任匿.不以闻 匿:隐瞒 D.在道榜掠.无完肤 掠:殴打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因.以志新字 武人为.之戢 A. B. 不如因.而厚遇之 惟弈秋之为.听 归以.语其妻 岭外乃.有此人 C. D. 忽魂悸以.魄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新“善决狱”的一组是( ) ①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②至果雪之 ⑧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④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 ⑤周廉使名闻天下 ⑥新欲按治之,遁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善于见微知著。在进入浙江边境的时候,他由马前群飞的虫蚋循踪查访发现死尸, 又从失金商人的投诉中觉察到商人之妻的嫌疑。 D.明成祖派人重去视察浙西水灾后,按照周新所言确定了赈灾措施。周新被杀之后,他
便萌生悔意,叹恨自己误杀了岭外直臣。 C.周新正直敢言,多所弹劾,一时名满天下。上自京中贵戚,下至地方官员,都对他极 为畏惧忌惮,最终却因此触怒皇上被诛杀。 D.锦衣卫指挥纪纲纵容千户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在听到手下的报告后,又在皇上面前诬 告周新,后来自己的罪行败露而被处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四、(18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3分) 译文 (2)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3分) 译文 (3)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2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茄一声愁绝 (1)全词抒发丁一种什么“愁”?(2分)(2)又是如何表现“愁绝”的?(4分) 答:(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3)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 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 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 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 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 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 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 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髙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
便萌生悔意,叹恨自己误杀了岭外直臣。 C.周新正直敢言,多所弹劾,一时名满天下。上自京中贵戚,下至地方官员,都对他极 为畏惧忌惮,最终却因此触怒皇上被诛杀。 D.锦衣卫指挥纪纲纵容千户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在听到手下的报告后,又在皇上面前诬 告周新,后来自己的罪行败露而被处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11 分) 四、(18 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3 分) 译文: (2)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3 分) 译文: (3)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2 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茄一声愁绝。 (1)全词抒发丁一种什么“愁”?(2 分)(2)又是如何表现“愁绝”的?(4 分) 答:(1) (2)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1) ,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书怀》) (3)仰观宇宙之大, , ,所以游目骋怀, ,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 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 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 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 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 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 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 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
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 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 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 叫,它敢说自己把大山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 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 看到绿色的时间己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 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 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 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 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 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 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 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 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 岂不遗憾? 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 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 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 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 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 的英俊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 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7.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表达 作者哪些思想情感?(4分) 18.(1)从第二段看,“山所表达的精神”有哪些?(2分) (2)作者为什么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4分) 答 9.(1)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五百次眺望高山”,“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回眸次 数的递增体现了文章内容上的逐层深入 B.“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文章以一连串的排比,表达了对 高山终将消亡的惋惜
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 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 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 叫,它敢说自己把大山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 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 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 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 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 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 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 XX 年就全部沙 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 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 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 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 岂不遗憾? 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 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 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 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 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 的英俊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 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7.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表达了 作者哪些思想情感?(4 分) 答: 18.(1)从第二段看,“山所表达的精神”有哪些?(2 分) (2)作者为什么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4 分) 答: 19.(1)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五百次眺望高山”,“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回眸次 数的递增体现了文章内容上的逐层深入。 B.“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文章以一连串的排比,表达了对 高山终将消亡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