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 2008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2008年《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悚然(sng)苦心孤诣(yi)梦魇(ye)徘徊(hudi) 晃眼( huang)高屋建瓴(lng)筵席(yan)形骸(han) C.请责(jie) 穷奢极欲(she)惊骇(hai)琐屑(xue) D.玷辱(didn) 膏粱子弟(go)狂吠(fei) 央浼(me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9月,广西师大美院院长帅民风来到百姓文化大讲坛,带领现场听众领略了 番材质的美感,并且谈了许多巧用不同材质装扮生活的心得,整场讲座帅民风振振有辞, 言之有物,显示了深厚的艺术修养 B.根据互联网调查公司艾瑞公布的数字,百度的M3搜索拥有超过84%的市场占有率。 2007年1月,百代首先跟百度由对簿公堂变为版权合作,成为全球范围内唱片公司与搜索 引擎达成的最大规模的版权合作 C.为了让《梅兰芳》的主演黎明更深地领略京剧艺术的精髓,在形体表演上更逼真、 更传神,梅派艺术的嫡传人、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亲自上阵,为黎明作示范,然后 遍遍不胜其烦地纠正他的举手投足。 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特殊的“语音”,给 家乡的亲人“拜年”。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 我要送上一首来自月球的《舂节序曲》。”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随后铿然响 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政府有能力、有责任让更多的 纳税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 B.翻开十七大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 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C.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是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 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 D.“嫦娥一号”卫星历经千难万险获得的数据十分珍贵,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将决 定探月活动价值的高低。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那时,我坐在
全 国 大 联 考 2008 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2008 年《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第 I 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悚.然(sǒng) 苦心孤诣.(yì) 梦魇.(yè) 徘徊.(huái) B.晃.眼(huàng) 高屋建瓴.(1íng) 筵.席(yán) 形骸.(hán) C.诘.责(jié) 穷奢.极欲(shē) 惊骇.(hài) 琐屑.(xuè) D.玷.辱(diàn) 膏.粱子弟(gāo) 狂吠.(fèi) 央浼.(mě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 9 月,广西师大美院院长帅民风来到百姓文化大讲坛,带领现场听众领略了 一番材质的美感,并且谈了许多巧用不同材质装扮生活的心得,整场讲座帅民风振振有辞 ...., 言之有物,显示了深厚的艺术修养。 B.根据互联网调查公司艾瑞公布的数字,百度的 MP3 搜索拥有超过 84%的市场占有率。 2007 年 1 月,百代首先跟百度由对簿公堂 ....变为版权合作,成为全球范围内唱片公司与搜索 引擎达成的最大规模的版权合作。 C.为了让《梅兰芳》的主演黎明更深地领略京剧艺术的精髓,在形体表演上更逼真、 更传神,梅派艺术的嫡传人、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亲自上阵,为黎明作示范,然后一 遍遍不胜其烦 ....地纠正他的举手投足。 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特殊的“语音”,给 家乡的亲人“拜年”。这个穿越 38 万公里的“语音”是:“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 我要送上一首来自月球的《春节序曲》。”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 ....的《春节序曲》随后铿然响 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政府有能力、有责任让更多的 纳税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 B.翻开十七大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 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C.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是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 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 D.“嫦娥一号”卫星历经千难万险获得的数据十分珍贵,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将决 定探月活动价值的高低。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那时,我坐在
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 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 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 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 ①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②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 ③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 ④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 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 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 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 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国人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 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 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 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 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 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很大的 “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 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 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 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 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 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11月8日,有删节)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 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有关。 B.端午节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 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端午节的起源看法不统一,民俗学界认为其起源于古代人类的辟邪活动。 B.东汉时,人们举行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 C.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人们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来 预防疫病 D.端午节的习俗共有“吃粽子”、“赛龙舟” 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
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 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 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 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 ①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②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 ③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 ④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 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 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 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 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国人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 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 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 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 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 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很大的 “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 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 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 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 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 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选自《光明日报))2007 年 11 月 8 日,有删节)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 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有关。 B.端午节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 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端午节的起源看法不统一,民俗学界认为其起源于古代人类的辟邪活动。 B.东汉时,人们举行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 C.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人们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来 预防疫病。 D.端午节的习俗共有“吃粽子”、“赛龙舟”、“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
等九大类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 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 较少。 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 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大业中,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 兵讨击。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士 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须陀壮而从之。击贼潍水之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 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贼众愕然,无敢逼者:须陀因而奋 击,贼众大溃。士信逐北,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 须陀甚加叹赏,以所乘马遗之,引置左右。每战,须陀先登,士信为副。炀帝遣使慰喻之, 又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及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随裴仁基率众归于密,署为总管。使统所部,随密击王世充。 败,士信跃马突进,身中数矢,乃陷于世充军。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与同寝食。后世充 破李密,得密将邴元真等,尽拜为将军,不复专重之。士信耻与为伍,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 州。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图世充。及大军至洛阳,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 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因令婴儿 啼染,既而佯惊日:“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 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世充平,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 寻从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 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词色不屈,遂 遇害,年二十。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日勇。土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 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 及卒,果就仁基左而托葬焉。 (选自《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劓其鼻而怀之 怀:怀揣 B.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礼:以礼相待 C.士信耻与为伍 耻:羞耻 D.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活:让……活 9.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明罗士信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须陀壮而从之 ②贼众愕然,无敢逼者 ③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④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 ⑤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⑥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堕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等人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
等九大类。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 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 较少。 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 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 色。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大业中,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 兵讨击。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士 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须陀壮而从之。击贼潍水之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 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贼众愕然,无敢逼者;须陀因而奋 击,贼众大溃。士信逐北,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 须陀甚加叹赏,以所乘马遗之,引置左右。每战,须陀先登,士信为副。炀帝遣使慰喻之, 又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及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随裴仁基率众归于密,署为总管。使统所部,随密击王世充。 败,士信跃马突进,身中数矢,乃陷于世充军。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与同寝食。后世充 破李密,得密将邴元真等,尽拜为将军,不复专重之。士信耻与为伍,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 州。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图世充。及大军至洛阳,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 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因令婴儿 啼染,既而佯惊日:“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 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世充平,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 寻从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 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词色不屈,遂 遇害,年二十。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日勇。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 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 及卒,果就仁基左而托葬焉。 (选自《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劓其鼻而怀.之 怀:怀揣 B.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 礼:以礼相待。 C.士信耻.与为伍 耻:羞耻 D.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 活:让……活 9.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明罗士信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须陀壮而从之 ②贼众愕然,无敢逼者 ③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 ④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 ⑤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 ⑥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堕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等人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
伐打击。十四岁的罗士信在这次战役中一马当先,表现英勇 B.张须陀非常欣赏罗士信,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隋炀帝也 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人把二人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C.千金堡一役,罗士信巧设计谋,让其自开堡门,冲进堡中,杀得堡中鸡犬不 留。王世充叛乱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提升为绛州总管,封为剡国公。 D.罗士信在据守洺水城时,遭到刘黑闼大军的强攻,而天公又不作美,雨雪交 加,致使唐朝大军不能前来救援,罗士信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5分) 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 (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游赏心亭① 王硅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 临秦淮,尽观览之胜”。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 之音 (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4分) (2)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伥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皆不及孔子。 孔子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舞仙》)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伐打击。十四岁的罗士信在这次战役中一马当先,表现英勇。 B.张须陀非常欣赏罗士信,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隋炀帝也 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人把二人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C.千金堡一役,罗士信巧设计谋,让其自开堡门,冲进堡中,杀得堡中鸡犬不 留。王世充叛乱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提升为绛州总管,封为剡国公。 D.罗士信在据守洺水城时,遭到刘黑闼大军的强攻,而天公又不作美,雨雪交 加,致使唐朝大军不能前来救援,罗士信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3 分) 。 11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5 分) 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 (5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游赏心亭① 王硅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 临秦淮,尽观览之胜”。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 之音。 (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4 分) (2)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伥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皆不及孔子。 孔子曰: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两情若是久长时, ! (秦观《鹊舞仙》)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古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 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腾时,我吃 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 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 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这 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 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 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 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在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 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 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 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 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 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 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 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 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 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 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 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 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 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 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 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 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東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 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 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腾时,我吃 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 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 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这 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 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 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 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在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 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 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 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 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 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 根,变成树,变成精。 ,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 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 90 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 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 6 月开花如瑞雪,而 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 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 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 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 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 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 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 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 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 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