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但从科学意义上说该理论却是不可靠的。华尔兹之所以不 把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视为理论,很大程度上正因为建构主义 多多少少是建立在不可操作的观念、认知等概念基础上的。建 立在价值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往往是动听的,能够打动人,但是它 不可靠:而科学意义上的理论几乎都是冷酷的,但是它在逻辑上 很美。 理论是高度抽象的,是在远离并简化事实基础上的智力活 动的产物。理论不是日常世界的总和,理论对现象进行合乎逻 辑的安排和组会,它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如果把“描述、解释 预测”作为理论的三个功能的话,那么所谓的描述,不是筒单地 对现象进行陈列或堆砌,而是把那些相互依赖的看似不相关的 事实以合平逻辑的方式进行组合。大多数政策分析者每年都对 变动不定的世界形势进行评述与综合,告诉读者什么地区发生 了什么事情,但是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没有说。他们告诉你的 只是一个斑斑点点的世界,而不是重要现象之间如何具有相互 依赖的世界。这不是理论意义上的描述,而只是罗列而已。理 论还要做到对现象与规律的解释,它“解释什么与什么相联系, 这些联系又是如何形成的理论指出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如何 联系在一起,或者研究领域的结构是什么?”5在解释的过程中, 理论需要对无穷的现象进行分离、提取、归并和理想化,从而找 出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构造出理想的模型,以回答结果是在什 么条件下产生的,不断反复出现的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之类的问 题。理论具有解释力,就有预测力。理论解释规律,当它阐述特 定条件下为什么一些行为总会反复出现的时候,等干是在告诉 人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会预期出现怎样的行为。 但是,社会科学中的理论要做到确定无疑的预测总是困难 的。社会现象的不可还原和不可逆转性,使社会科学的理论家 4
们不可能像自然科学的学者们那样,可以在实验室中对“社会现 象”进行重复试验:我们说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具有预测力,是指 该理论能解释某一现象为什么发生,指出这一现象更有可能或 者更少可能发生的条件,从而预期在同样的条件下更有可能或 者更少可能出现怎样的行为。但是,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 无法预测某种行为会在某个特定的时点发生:理论家不是预言 家,经济学家不可能准确预测到1929年大萧条的爆发时点,同 样,国际政治学家也无法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点。但 是,经济学可以通过对投资市场结构的观察与研究,告诉人们潜 在的经济危机可能会以什么样的趋势星现,国际政治学家则可 以通过对大国关系的结构变迁研究,展示国际系统中可能的危 机与稳定 认为好的理论一定地能很好地预测,那是对理论的神话。 同样,认为好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那也是对理论的误解。那些 自称可以解释一切现象的理论是空的理论,表面上似乎可以对 一切进行解释,实际上等于什么也解释不了。我们时常喜欢用 一种理论来解释各种国际现象,也喜欢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同 一现象,以发现哪种理论更有解释力量。其实,这种比较没有多 大的意义:任何理论都有其边界和限度,理论的力度不是由它 能够解释越来越多的事实来判定的,而是在它设定的范围内,由 它对特定事实的解释程度决定的,也就是说,它要解释什么和不 解释什么,能够解释什么和不能够解释什么。 计多研究者喜欢用理论假设与现实世界的不一致性来指出 理论的缺陷:如果你在研究中假设“个人或者组织是理性的,像 经济人那样追求自己最满意的利益”,那么一些人可能就会列举 出无数的“现实”来指责这一假设存在的问题,比如“怎么解释非 营利组织的行为动机”、“1963年以来的40年中,中国派驻非洲 5
近2万人次的医疗人员救治了近两亿的病人这种现象怎么解释 呢”,如此等等。这是对理论假设又一极大误解。理论构造出的 是一个思想性的现实,但是不能说这就是我们体验的“现实” 如果用现实的“现实”衡量理论构造的思想性“现实”,那么后者 永远不可能与现实世界合而为一或者逐一对应。理论是对现实 的概化,其概念和假设并不必然就是现实本身,有时甚至与现实 并不一致。政治现实主义在用“国家是理性的”这一假设开展他 们的分析时,就是在概化和抽象的意义上理解国家的,我们无法 也不能用现实中多样的国家来数落他们这么做有什么不对。从 理论建设的要求上讲,他们做出这样的假定符合科学研究的逻 辑。 二、结构现实主义要义 在《理论》一书中,华尔兹首先对流行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 了批判,其批判性工作集中于两点:一个是传统主义的理论从方 法论上说为什么不是一种国际政治的理论,另外一个是流行的 系统理论为什么不是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在华尔兹看来,以 往的理论,包括经典现实主义这样的传统埋论,多多少少存在着 严重的还原主义问题,对国际政治现象提供了并不充分的解释 所谓还原主义方法,就是“为了解释某一集团行为,从而对其组 成成员的心理进行研究的方法6,在国际政治研究中这种方法 表现为通过研究个人,国家官僚及官僚机构来解释国际玫治结 果。换句话说,从个人一国家一国际系统三个层次上讲,认为战 争等国际现象的原因存在于个人或者国家层次上的,就是还原 主义的理论:还原主义理论着眼于单元或者国家层次,通过行 为者属性的差异来解释国际政治,华尔兹认为它充其量不过是 .6
一种外交政策或者国家的理论,不能够解释发生在系统层次的 国际政治现象。在国际层次上,不同的国家可以产生不同的或 者类似的结果,而类似的国家也可以造成不同的或者类似的结 果:还原主义理论为解释国际结果所提供的原因,可以导致不同 的国际结果,而还原主义所要解释的国际结果,却往往源于各种 不同的原因。这就使还原主义陷入困难的境地,当似乎是产生 国际结果的原因发生变化时,国际结果却依然如此,因而,此种 解释不牢靠,也不充分,从严格的理论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不成 功的国际政治理论。 在确立自已的系统理论之前,华尔兹还对自称为“系统理 论”但在华尔兹看来根本不是系统的理论进行了剖析。自称采 用了“系统的经验主义分析”的罗斯克兰斯,他的理论也不是系 统的,因为在他的“系统”理论中,组成部分导致了整体的变化, 因而仍然落入还原主义的俗套。曾经呼吁要在国际政治领域进 行哥白尼式革命,力主从系统层次角度分析国际政治的霍夫曼, 还是把单元层次的原因与系统层次的原因混杂在一起,并且在 很多情况下,前者还占据着支配地位。所谓的系统,最终被纳入 并服务于霍夫曼一直坚信不疑的“由内及外”的分析模式中。以 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而闻名的卡普兰,也没有能够把系统的特 性与系统的环境以及该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区别开来,导致其把 互动意义上的国家间关系也归为系统层次的因素。因此,卡普 兰的系统理论,与其说是一种国际政治理论,不如说是一种分类 法。 仅仅通过对国家内部特性的观察,是理解不了国际政治的」 国际政治中一再重复的行为证明“低”层次理论解释能力的不足 与失败。华尔兹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国际政治的理论。在华尔 兹看来,作为社会科学的国际政治研究,首先需要处理的是国际 7
政治系统中集体的行为而非个体的行为,一种国际政治的理论 其目的应该在于解释为什么即使个体行为随着时间改变,而在 系统中的行为却如此有规律。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抛弃从 国家层次入手的幻想。 在第四章到第六章里,华尔兹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系统理论。 华尔兹系统理论的两个关键要素是系统的结构和互动的单元: 结构定义的第一个重要原则是系统内各部分的排列原则。国际 政治系统中单元的排列原则是分权的、无政府的。无政府状态 是国际政治经久未变的特性。只要彼此竞争的单元无法将无政 府的国际政治舞台转变为类似国内社会的等级制,国际政攻治的 本质就始终没有变化。第二个重要原则是,结构不能够根据单 元的功能来定义,因为国家的功能是相似的,但是可以根据单元 能力的大小来定义结构。互动单元的能力变化,会导致系统的 变化。 这就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的要义所在。结构概念在该理 论中占据中心位置。结构存在于系统之中,而系统也因结构才 得以成其为系统,两者不可或缺。以中国人熟悉的扑克牌中的 升级游戏结构为例子。设想升级游戏中的规则为一种结构。参 与游戏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愚钝善恶,作为一个理性人,其属性是 相同的,在这种规则结构下,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理性来出牌 的,根据规则,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算计预期对方的行为, 因而做出自己的合理行为。个人会有算计能力的高低之分,但 是大体来说,其行为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结构来解释,或者说, 其行为是由结构决定的,而不是由年龄、性别因素决定的。在国 际政治中,行为体的行为随着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根据自 己属性的变化而变化。结构是系统中一系列约束条件,通过奖 赏某些行为或者惩罚其他行为来实现选择。结构是原因,可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