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表6-2 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6只大鼠吸入4小时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LD50 死亡2~4只 兔经皮LD50 对人可能致死剂量 (mg/kg) 的浓度(ppm) (mg/kg) g/kg (g/60kg) 剧毒 <1 <10 <5 <0.05 0.1 高毒 1~ 10~ 5~ 0.05~ 3 中等毒 50~ 100~ 44~ 0.5~ 30 低毒 500~ 1000~ 350~ 5~ 25 微毒 50000~ 10000~ 2180~ >15 >1000 表6-3 我国食品毒理急性毒性分级法[1994] 急性毒性分级 大鼠经口LD50(mg/kg) 大致相当于体重为70kg人的致死剂量 6级(极毒) <1 稍尝,<7滴 5级(剧毒) 1~50 7滴~1茶匙 4级(中等毒) 51~500 1茶匙~35克 3级(低毒) 501~5000 35~350克 2级(实际无毒) 5001~15000 350~1050克 1级(无毒) >15000 >1050克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其他方法 1. 近似致死剂量的研究 在确定近似致死剂量的研究中,仅用6只动物,每只动物给以 不同剂量的受试物,每个剂量间距为l.5倍。这种实验设计可以得到近似最小致死剂量。利用 该方法测试了87种化学物,发现83%的化学物近似致死剂量都位于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 案所得到的LD50的正、负30%范围以内。 另一种确定近似致死剂量的方法是先选择一个剂量给予2只动物,24小时后,观察动物 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动物反应确定下一个给药剂量;如果动物未死亡,以第一次给药剂量的 1.5倍剂量再次给予2只动物;如果动物死亡,则以第一次给药剂量的2/3再次给予2只动物。 重复操作一直到确定最大非致死剂量和最小致死剂量。 2. 固定剂量法(fixed dose Procedure) 固定剂量法是由英国毒理学会1984年提出,OECD于1992年正式采用。这种方法与以往 方法不同的是它不以动物死亡作为观察终点,这个方法可以利用预先选定的或固定的一系列 剂量染毒,从而观察化学物的毒性反应来对化学物的毒性进行分类及分级。实验选择的剂量 范围是5、50和500mg/kg,而最高限量是2000mg/kg。首先用50mg/kg的受试物给予10只实验 动物(雌、雄各半)。如果存活率低于100%,则再选择一组动物给予5mg/kg的受试物。如果 存活率仍低于100%,则将该受试物归于“高毒”类,反之归于“有毒”类。如果给予50mg/kg 受试物后存活率为100%,但有毒性表现,则不需进一步试验而将其归于“有害”类。如果给 予50mg/kg后存活率为100%,而且没有毒性表现,继续给另外一组动物500mg/kg的受试物, 如果存活率仍为100%,而且没有毒性表现时,则给予2000mg/kg受试物进行观察,如果仍 然100%存活,将受试物归于“无严重急性中毒的危险性”类。对于固定剂量法的结果评价可 见表6-4。 OECD组织了对固定剂量法国际性的验证(Van Den Heuvel l990),11个国家的33个实验 室用固定剂量法和OECD(1981)规定的经典急性毒性试验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毒 性分级:比较了30个化合物的两种试验法所得结果,根据欧共体急性口服毒性的分级标准, 516次固定剂量法试验中,有414次实验结果的毒性分级与LD50的分级相同,一致性为80.2%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表6-2 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6只大鼠吸入4小时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LD50 死亡2~4只 兔经皮LD50 对人可能致死剂量 (mg/kg) 的浓度(ppm) (mg/kg) g/kg (g/60kg) 剧毒 <1 <10 <5 <0.05 0.1 高毒 1~ 10~ 5~ 0.05~ 3 中等毒 50~ 100~ 44~ 0.5~ 30 低毒 500~ 1000~ 350~ 5~ 25 微毒 50000~ 10000~ 2180~ >15 >1000 表6-3 我国食品毒理急性毒性分级法[1994] 急性毒性分级 大鼠经口LD50(mg/kg) 大致相当于体重为70kg人的致死剂量 6级(极毒) <1 稍尝,<7滴 5级(剧毒) 1~50 7滴~1茶匙 4级(中等毒) 51~500 1茶匙~35克 3级(低毒) 501~5000 35~350克 2级(实际无毒) 5001~15000 350~1050克 1级(无毒) >15000 >1050克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其他方法 1. 近似致死剂量的研究 在确定近似致死剂量的研究中,仅用6只动物,每只动物给以 不同剂量的受试物,每个剂量间距为l.5倍。这种实验设计可以得到近似最小致死剂量。利用 该方法测试了87种化学物,发现83%的化学物近似致死剂量都位于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 案所得到的LD50的正、负30%范围以内。 另一种确定近似致死剂量的方法是先选择一个剂量给予2只动物,24小时后,观察动物 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动物反应确定下一个给药剂量;如果动物未死亡,以第一次给药剂量的 1.5倍剂量再次给予2只动物;如果动物死亡,则以第一次给药剂量的2/3再次给予2只动物。 重复操作一直到确定最大非致死剂量和最小致死剂量。 2. 固定剂量法(fixed dose Procedure) 固定剂量法是由英国毒理学会1984年提出,OECD于1992年正式采用。这种方法与以往 方法不同的是它不以动物死亡作为观察终点,这个方法可以利用预先选定的或固定的一系列 剂量染毒,从而观察化学物的毒性反应来对化学物的毒性进行分类及分级。实验选择的剂量 范围是5、50和500mg/kg,而最高限量是2000mg/kg。首先用50mg/kg的受试物给予10只实验 动物(雌、雄各半)。如果存活率低于100%,则再选择一组动物给予5mg/kg的受试物。如果 存活率仍低于100%,则将该受试物归于“高毒”类,反之归于“有毒”类。如果给予50mg/kg 受试物后存活率为100%,但有毒性表现,则不需进一步试验而将其归于“有害”类。如果给 予50mg/kg后存活率为100%,而且没有毒性表现,继续给另外一组动物500mg/kg的受试物, 如果存活率仍为100%,而且没有毒性表现时,则给予2000mg/kg受试物进行观察,如果仍 然100%存活,将受试物归于“无严重急性中毒的危险性”类。对于固定剂量法的结果评价可 见表6-4。 OECD组织了对固定剂量法国际性的验证(Van Den Heuvel l990),11个国家的33个实验 室用固定剂量法和OECD(1981)规定的经典急性毒性试验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毒 性分级:比较了30个化合物的两种试验法所得结果,根据欧共体急性口服毒性的分级标准, 516次固定剂量法试验中,有414次实验结果的毒性分级与LD50的分级相同,一致性为80.2%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②毒性反应:从毒性反应的类别、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消失的时间等方面分析,两种试验方 法未显出明显差别。③实验所用动物数:LD50经典急性毒性试验,平均每个化合物用大鼠24.2 只,固定剂量法平均用大鼠14.8只,明显比前者少。 表6-4 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法试验结果的评价 剂 量 试 验 结 果 (mg/kg) 存活率〈100% 100%存活,毒性表现明显 100%存活,无明显中毒表现 5.0 高毒LD50≤25mg/kg 有毒 用50mg/kg试验 50.0 有毒或高毒 有害 用500mg/kg试验 用5mg/kg试验 LD50200~2000mg/kg 500.0 有毒或有害 LD50>2000mg/kg 用2000mg/kg试验 用50mg/kg试验 2000.0 用500mg/kg试验 该化学物无严重急性中毒的危险性 3. 急性毒性分级法(acute toxic class method) 传统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以死亡为终点,而固定剂量法以明显的毒性体征作终点。 OECD(1996)急性经口毒性分级法是分阶段试验法,每阶段3只动物,根据死亡动物数,平均 经2~4阶段即可判定急性毒性。所用动物少,仍可得到可接受的结论,此法基于生物统计学, 并经过OECD组织的国际证实研究(Schlede等,1994)。此法应用于啮齿类,首选大鼠,利用 3个固定剂量25、200、2000mg/kg体重其中之一开始进行试验,根据实验结果: ①不需要进一步试验进行分级;②下一阶段以相同剂量的另一种性别试验;③下一阶段 以较高或较低的剂量水平进行(从200mg/kg体重开始的程序见图6-3)。于确认染毒动物存活 后,进行下一个性别或下一个剂量的实验。动物观察14天,染毒当天观察体征和死亡至少两 次,之后每日观察一次。染毒前和每周测体重,所有动物均进行大体解剖,必要时进行组织 病理学检查
食品论坛 http://bbs.foodmate.net ②毒性反应:从毒性反应的类别、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消失的时间等方面分析,两种试验方 法未显出明显差别。③实验所用动物数:LD50经典急性毒性试验,平均每个化合物用大鼠24.2 只,固定剂量法平均用大鼠14.8只,明显比前者少。 表6-4 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法试验结果的评价 剂 量 试 验 结 果 (mg/kg) 存活率〈100% 100%存活,毒性表现明显 100%存活,无明显中毒表现 5.0 高毒LD50≤25mg/kg 有毒 用50mg/kg试验 50.0 有毒或高毒 有害 用500mg/kg试验 用5mg/kg试验 LD50200~2000mg/kg 500.0 有毒或有害 LD50>2000mg/kg 用2000mg/kg试验 用50mg/kg试验 2000.0 用500mg/kg试验 该化学物无严重急性中毒的危险性 3. 急性毒性分级法(acute toxic class method) 传统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以死亡为终点,而固定剂量法以明显的毒性体征作终点。 OECD(1996)急性经口毒性分级法是分阶段试验法,每阶段3只动物,根据死亡动物数,平均 经2~4阶段即可判定急性毒性。所用动物少,仍可得到可接受的结论,此法基于生物统计学, 并经过OECD组织的国际证实研究(Schlede等,1994)。此法应用于啮齿类,首选大鼠,利用 3个固定剂量25、200、2000mg/kg体重其中之一开始进行试验,根据实验结果: ①不需要进一步试验进行分级;②下一阶段以相同剂量的另一种性别试验;③下一阶段 以较高或较低的剂量水平进行(从200mg/kg体重开始的程序见图6-3)。于确认染毒动物存活 后,进行下一个性别或下一个剂量的实验。动物观察14天,染毒当天观察体征和死亡至少两 次,之后每日观察一次。染毒前和每周测体重,所有动物均进行大体解剖,必要时进行组织 病理学检查